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鼓励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 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 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 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 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 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 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 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 树立批改意识, 培养写作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 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是作者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 修改文章, 实际上是修改思想。学生的作文老师改, 免不了是一种越俎代庖的做法, 是老师代替学生去想, 代替学生去表达, 不一定对学生有多少切实的帮助, 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 教师必须彻底解放思想, 端正作文教学观念, 勇于创新, 变教师为主的批改形式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形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批改作文的主人。这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对学生主动接受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在小学作文起步的三年级, 首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比如修改符号的运用
(1) 在片段练习中, 由句子的修改入手, 先让学生读, 读出句子是否通顺, 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 这样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顺利感受到自己的句子修改的喜悦。 (2) 修改错别字。由于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识字量有限, 尤其的同音字特别容易写错。因此, 错别字的修改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也很重要。 (3) 修改通顺后的句子看能不能再改的具体一些。比如加上加上恰当的修饰的词语。再品读感受加了词语前后有什么区别, 这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4) 修改标点符号, 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的语气是否一样。
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 激发自改的兴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首先介绍一些相关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迹。
其次是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刺激学生的兴趣。 (1) 设立文章修改医院,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问题较具普遍性的文章贴在“文章医院”栏上, 让全班同学“会诊”。然后, 把修改意见集中到语文科代表那里进行综合, 再贴出修改稿。随后, 再到我这里拿我的修改稿贴上去, 看看区别在哪里。这样一来, 学生修改作文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 大家都想和老师比一比。 (2) 要求学生统一配备印有修改过程的作文, 并适当加以引导, 让学生心中有底, 有自己修改作文的冲动。 (3) 设立自改进步奖栏和优秀评改陈列栏, 及时肯定和表彰学生。鼓舞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同桌修改, 班级内修改, 大家一起改, 形式多样, 这样学生都能在修改别人的作文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作文的错误, 并及时修改。
三、要注重课内学习与课外写作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
首先, 在阅读教学中, 我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 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 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了《失去的一天》后引导学生想, “佩佳知道自己的错误后, 第二天他又会怎么过呢?”发挥你的想象, 写写第二天的佩佳的故事。让学生在写作完成后, 自己修改, 同桌修改, 小组修改。
四、指导学生自改作文要做到点面结合, 优差兼顾, 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使学生真正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
首先, 提倡学生自改作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 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指导时应先点后面。每次指导学生自改前, 教师应先通阅学生作文, 抓住典型文章进行现场修改讲评。然后, 对本次作文自改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修改意见, 再让学生分组自改。
自改课前, 我总是准备两篇较具代表性的文章发给学生。其中, 一篇用于师生共同修改, 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的特点及具体的修改要求;另一篇用于学生集体讨论、修改,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修改的注意事项;最后, 才是分组自改作文。分组自改时, 一般以每小组四人为佳, 每个小组的组合尽量考虑作文水平的差异和男女比例的合理搭配。我要求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其他三个同学的修改。然后, 再由作者自己参考其他同学的修改意见自批自改, 有不同见解的可以辩论, 难度较大的可请教师协助解决。这样一来, 作文修改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有修改作文的动力和兴趣, 作文能力得到较全面的提高。其次, 在作文修改课上, 教师也应当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做好个别的指导工作。在指导自改时, 教师应做到优差兼顾。
五、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勤改文章, 甚至可以一学期一篇文章的修改
只要每次修改都有一点进步就值得肯定。因为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六、学生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
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而作文修改的过程并不简单地停留在文字的修整,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再观察、再实践, 多出去走走、看看,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积累和习惯养成阶段。因此, 教师要要求学生懂得修改的符号, 写完后要坚持多读多改, 要逐步使自己的文章做到有具体内容, 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想象。同时, 在修改过程中, 既培养了他们的自改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
简历中展示自己的个人能力02-08
14个提升自己能力的方法02-08
成功男人如何培养自己高贵气质02-08
求职礼仪故事: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02-08
如何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02-08
提高自己就业能力的计划02-08
如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02-08
提高自己处事能力02-08
硬伤02-08
如何提升自己能力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