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有探索精神的教师在尝试运用“发现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具体作法如下。
1 通过演未示或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探求问题的结论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圆面积”这一节时, 让学生自己用硬纸板剪一个圆, 并把它平均分成十六个可拆拼的小扇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拆拼, 探索求圆面积的公式。学生们发现圆形剪开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 根据“长方形面积=长×宽”的已有知识, 经过比较很快发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可以看成是圆周的1/2, 宽等于半径, 从而得出了“圆面积=1/2圆周长×半径”或“圆面积=半径×半径×π”的结论。
又如, 一位老师在教“相遇问题”时, 他先出了一道简单应用题:“小红和小明从甲、乙两地面对面走, 小红每小时行7里, 小明每小时行5里, 4小时后两人相遇, 求甲乙两地的距离。”他利用自制的活动教具做演示, 让两个小朋友面对面走, 重复两次, 结果大多数学生从原型受到启发, 发现这一段路程是两个人走的, 要求出甲乙两地距离只须求出两人分别走的路程, 再加起来就行了。在直观教具的启以发下,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距离=甲速×4+乙速×4”和“距离= (甲速+乙速) ×4两和解法。
2 让学生通过计算, 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有位老师在教“加法交换律“时出了几组试题让学生独立计算:
通过计算, 学生发现:两个数相加, 加数调个个儿与不调个加, 和是一样的。通过归纳推理, 同学生自己结出了加法交换率:“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 它们的和不变。”
3 让学生根据以有知识, 去探索和发现掌握新知识的途径
一位老师在教两步应用题时, 先让学生解答两道连续一步应用题。
(1) 小明有六本书, 小红比小明多两本, 小红有几本书?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本书?
(2) 二年级种树立150棵, 五年级种的棵数是二年级的3倍, 五年级种了多少棵树?二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种了多少棵树?
然后, 又将以上两道连续计算的运用题变成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解答。通过这两组练习, 不少学生发现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是提出“中间问题”。当学生自己发现这个规律后, 十分欣喜。在教师的指导下, 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寻找两步应用题中的“中间问题”, 很快掌握了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运用“发现法”教学方法很多, 我这里只是略举数例。
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尽管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经验, 不必事事都去亲身体体验一番;但是在认识上要有新的发现同样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 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发现把教师的作用由包办代替式的讲解转为引导, 把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眼观察知识结构。
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培养人才的要求, 也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它们之间有着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现法在这方面也具有它的长处。
发现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需要学生有更坚毅的意志、顽强的毅力, 这在客观上就更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的教育, 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发现过程的本身对学生情感;意志、品质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持久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去从事学习、研究,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而且对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现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局限于听课, 笔记和做作业, 学生通过用自己全部的感觉器官、行动器官和思维器官, 使教学过程成为生理和心理协同活动的过程, 从而促进了学生生理器官及其机能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当然, 提高教学质量包含着许多因素, 教学方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而发现法也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 况且这些方法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加以修正、补充, 使之更加完善。
摘要: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有相互的教学方法作保证。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更要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智力发展, 使他们变的更聪明, 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便在离开学校以后能独立地获取新的知识, 探索科学的新领域。
关键词:发现法,教学
相关文章:
小洼油田洼38块产量递减规律预测02-26
文中油田文15块分类储量挖潜研究02-26
天然气可采储量测算方法研究02-26
小议接续助词「から」和「ので」02-26
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在油田地面建设中的运用效果分析02-26
游戏法在小班绘画教学中的运用02-26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法运用02-26
《伤寒论》中“和”法运用的总结探讨02-26
从词类误用谈培养新生语言类型意识02-26
任务驱动法在《网店运营》课程的运用探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