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油田A断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关键词: 断块 油层 地质 断层

一、地质概况

港东油田A断块共发育有断层20条, 均为高角度正断层。受两组断层切割, 该断块构造破碎, 地质条件复杂。该断块油层主要分布在上第三系明化镇及馆陶组。其中明化镇组油层多, 储量大, 是主力油层。含油砂层均无统一的油水界面, 平面上油砂体分布受构造及岩性双重控制, 油层平均有效厚度12.8米。

二、数值模拟研究

1. 模型的建立

为了更好的反映地下流体分布情况, 提高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此次精细描述划分到单砂层。在储层地质建模的基础上, 根据油藏形状及井网疏密程度采用等距的距形网格系统, 进行了网格优化, 整个模型的网格节点数为120×80×74=710400个, 网格步长为30m。

2. 历史拟合

历史拟合是研究高含水老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关键, 历史拟合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的结果。在油藏数值模拟, 特别是大型数值模拟中, 历史拟合占有较大的比重, 历史拟合效率的提高, 可大大节约模拟时间。

(1) 储量拟合

储量拟合是数值模拟过程中历史拟合的第一步, 主要修改孔隙度、净毛比等。该断块拟合地质储量与实际地质储量基本一致, 拟合误差为4.07%, 达到数值模拟拟合精度要求。

(2) 开发指标拟合

在本次模拟中, 采取生产井定产液量, 注水井定注水量的模拟方式, 因此, 本次拟合的主要指标是油藏的综合含水和各单井的综合含水率 (图1、图2) 。通过单井及油田的生产历史拟合结果可以看出, 该模型可较好的反映油井的生产历史和储层的非均质性。

历史拟合时, 关于产量劈分方法是在常用的根据渗透率、有效厚度确定劈分系数的方法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进, 考虑了实际射孔井段厚度及井底流动压力差, 因此这个方法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三、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历史拟合完成以后, 得到各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场分布情况。根据计算结果, 主力砂体中心部位水淹严重, 剩余油饱和度比较低;断层、废弃河道的边部剩余油饱和比较高。

港东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 主力砂体已经水淹, 含油饱和度比较低, 但在一些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相对的富集区, 剩余油分布呈现“整体高度分散, 局部相对集中”的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高采出程度主力砂体控制的剩余油 (图3) ;2) 断层控制剩余油;3) 正向微幅度构造控制剩余油;4) 注采井网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饱和度高值区 (图4) ;5) 零星小砂体以及动用程度低的砂体控制的剩余油。

结论

建立了港东油田A断块数值模拟模型, 通过大量的历史拟合工作, 使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油藏开发的实际状况, 在历史拟合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类研究, 对下一步部署油藏工程方案起到指导作用。

摘要:根据大港油田A断块生产特征, 利用ECLipse软件建立了油藏数值模拟模型, 经过大量的历史拟合工作使模型能够代表油田实际开采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该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对下一步油藏工程方案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岭岩, 王英世, 张宝团等.文92南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 2006, 22 (11) :40~43.

[2] 陈思, 唐仲华, 周锋德.曙22断块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 5 (1) :108~114.

[3] 杨双, 赵为永, 赵全国.齐9-欢50复杂断块油藏数值模拟应用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 4 (3) :71~7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自身优缺点及潜力分析 下一篇:欧利坨子油田欧41井区沙三段构造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