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简介

关键词: 思想库 美国 简介 大学

伦敦大学简介(精选8篇)

篇1:伦敦大学简介

INTRODUCTION XX University, founded in XX, is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Its five campuses are located respectively in cities of XX, covering the areas of more than XX million square metres.There are XX colleges offering XX specialties for bachelor degree and XX programs for master degree.The campuses’ libraries possess a collection of over XX million volumes of books.The apparatuses and equipments are valued at around 19 million yuan RMB.The teaching faculty is more than XXX and total enrollment is XXX.Following the motto “In education, truth could not be obtained without practice;the subtleness of matters could not be approached without experiment”, XXX has forged a tradition of running school of the combinations of teaching, research with social services.Since 1989,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The quantity and grad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wards have been ranking first among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for ten years in a row.XXX is also ranked among the top 10 universities of China for decades.

XXX is one of the oldest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the province.

Since 1989, XX national awards and XXX provincial awards have been won for its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Cross-disciplinary programs cover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basic sciences, economics, management, literature, law and iatrology.

Located in XX , one hour to XXX by train, two-hour’s trip to XXX International Airport.

XXX has established official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XX world famous universities in overseas countries.

篇2:伦敦大学简介

英国西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West London)成立于1860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现代化大学,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1992年升为大学。其前身为泰晤士河谷大学(Thames Valley University)。1990到1991年间,该大学与伊林高等教育学院、泰晤士河谷学院、夏洛特皇后保健医疗学院以及伦敦音乐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就业提供教育培训。立思辰留学360介绍,2004年与 Reading艺术和设计学院合并,2011年5月12日泰晤士河谷大学正式更名为西伦敦大学。成为英国最大的大学之一。

院校简介

学校学院

在西伦敦大学,有八个校区(学院),分别是:伦敦大学音乐学院,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心理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学院,理疗健康护理学院,西伦敦商业学院,法学院,酒店管理和旅游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地理位置

西伦敦大学位于伦敦西部,拥有良好的交通设施。各个校区之间用快铁链接,并且临近希思罗机场。在西伦敦大学的校区间有免费三班循环校车,在固定时间接送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业安排。

学校现况

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来西伦敦大学留学学习。

篇3:常州大学简介

常州大学现有全日制研究生和本科生18000人 (含怀德学院) , 其中, 研究生规模超过1000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以及怀德学院,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 分属工、理、管、经、文、法等6大学科门类。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常州大学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10多人, 其中, 教授12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200人。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人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人为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人为首批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29人次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和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2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

常州大学拥有2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央财政5000万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常州大学建成了2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成立了材料工程、基础化学、环境工程、化学与制药、安全、电子与信息技术等18个中心实验室。常州大学自主设计建设的石化工业中心, 在源头创新上实现了突破。常州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中心创建了国内功能最全、管线最长的管输技术研究实验平台。

近五年来, 常州大学承担“973”、“86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6项, 以及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 2005-2009年科研经费累计2.3亿元, 年均科研经费4595万元;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90多项;主持的“苯酚烷基化清洁催化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项目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另有35个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其中, 省部级一等奖6项, ) 。2005年开始进入全国专利百强高校行列。“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009年度被批准为省级成果转移平台, 是首批13个省级平台之一。常州大学在2006年、2008年两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同时被评为“2008-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优秀合作单位”, 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出的10家优秀合作单位之一, 也是江苏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近五年来, 常州大学先后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俄罗斯乌法石油大学、包曼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等数十家科研院所与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常州大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近五年, 获478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以及文体活动等奖励, 其中, 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以及全国曲棍球冠军杯赛女子冠军、2009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等, 多次获得全国和江苏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表彰。32年来,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3万余名, 其中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中坚和管理骨干,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篇4:新加坡知名大学简介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学校概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校于1981年,当时称为南洋理工学院。建校三年,联邦工程理事会便誉其为全世界最出色的工程学府之一。1991年,随学院内部重组以及与国立教育学院(NIE)的合并,便正式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在短短十年内,南洋理工大学便跻身于亚洲十大理工大学,成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在新世纪里,南洋理工大学将创造新高,在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媒体通讯以及教育方面,更上一层楼

课程设置

南大有两个校园。第一个校园又称为云南园,有六个学院,分别是:会计及商业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土木工程及机构工程学院、电气及电子学院、机械和生产学院、大众传播学院。第二个学院是国立教育学院所在地,有四个学院,开办教育、文科和理科课程。

主要提供财会、商业、电脑技术、工程、材料技术的学位课程和艺术、科学的教育学位课程。此外,还向学生提供饭店管理和通讯技术的学位课程。

申请条件

本科课程:

1.高中毕业,需持高中毕业文凭(附带详细的在校成绩记录),25岁以下;

2.高考成绩优秀、TOEFL550分以上。

研究生课程:

1. 大学本科毕业35岁以下,有些专业需2年以上工作经历;

2. TOEFL550分以上,需要GRE或GMAT成绩。

学费

本科:一般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费是21000新币/年,但如愿意毕业后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工作三年以上,新加坡教育部发放津贴,外国学生只需付6220新币/年。

研究生奖学金:生活补助新币1000-1500元/月。

报名日期

本科课程:报名截止3月31日;开学是7月。

研究生课程:不定。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学校概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1980年8月8日由新加坡大学(建于1962年)和南洋大学(建于1956年)合并而成的,而这两所大学的历史又可追溯到本世纪初。校址设在新加坡市中心外12公里的肯特岗(Kent Ridge)。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新加坡三所大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与海外顶尖大学有着良好的合作,如艾恩德霍芬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佛大学(Havard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这些合作确保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科技和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研究生课程

理学院: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联合项目 物流学院亚太研究生课程(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办);

系统科学院(ISS):科技硕士学位;

医学研究院;

牙科研究院;

管理学研究院;

工程研究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基础科学博士学位课程;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系统科学研究所。

其他附属学术机构是英语进修部、校外生教学部、汉语研究中心、计算机中心、教育工艺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等。

申请条件

研究生课程:

1. 大学本科毕业35岁以下,有些专业需要2年以上工作经历;

2. TOEFL600分以上,需要GRE成绩。

报名日期

篇5:四级作文:大学简介

Distinguished guests,Welcome to our university. Before you start to look around, allow me to give you a brief account of the school.Founded in 1927, our university is one of this city’s earliest universities of liberal arts. It is staffed with an excellent faculty, and has a total enrollment of over 10,000 students. In the past years, it has turned out numerous well-qualified students and found its graduates active in professions of all walks of life.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university has always steered itself toward the objective that its students have an overall healthy development.

Not only does it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basic academic courses, but it manages to expose them to the up-to-date knowledge. Besides, students are free to participate in colorful campus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which are intended for broadening their mind and developing their potential talent.Currently, both our faculty and students are making every effor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educ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a first-rate university. Thank you.

篇6:国家开放大学 简介

新型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目前,注册在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残疾学生。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历史使命

国家开放大学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经过10年努力,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

支持联盟

为实现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四大支持联盟。与国内若干所大学合作,成立大学支持联盟,依托其师资、专业、课程资源优势,全面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与若干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中心城市合作,成立行业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公民素质教育,推进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技术架构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办学能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和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将依托高水平IT企业,建造远程教育云平台。依托高水平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安全、高速互联。依托高水平终端生产企业,研发国家开放大学移动互联学习终端,促进社会成员的泛在学习。通过“造云、借路、建端”,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为亿级用户提供学习支持与服务。

学习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实现有支持的开放式学习,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科学、灵活、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家开放大学特色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集多媒体资源、教学交互、学习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于一体的海量、优质网络课程。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评价模式转变。

学分银行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系统,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可以按照学分累积规则,零存整取并申请获取相应证书。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努力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提供基础,鼓励社会成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累积学分,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公共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也是一所新型的公益性大学,扎根基层,服务社会。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开设网上大讲堂,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讲座、公开课,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城乡社区提供包括远程学习支持、相关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基于网络的孔子学院建设,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办学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是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是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为我国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的重要保障。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如下:

一、体系结构

(一)总部

总部设在北京,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直属教育部管理。总部由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质量保证委员会,以及相关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部门组成。总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大学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工作规程、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协调专业、课程和学习资源建设;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分部

分部是国家开放大学总体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放大学设立在省级区域的教学与管理机构。分部与所依托的省级电大,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行,即在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加挂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牌子。省级电大原有的人、财、物隶属关系和行政管理关系不变,与中央电大原有的教学业务关系不变。分部校长由依托建设的省级电大校长担任。分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总部的相关政策规定,研究、制定分部的具体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设置、管理所属地方学院及学习中心;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服务,以及相关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和质量检查、评估等工作。

(三)地方学院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国家开放大学委托分部在所属区域内设立若干直属和相对独立的地方学院。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招生、考试和相关教学管理、质量检查工作;与学院所在地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国家

开放大学各类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相关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四)学习中心

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设置标准,分部或分部授权地方学院在所属区域内设立若干学习中心。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在分部或学院指导下开展招生、考试和具体的教学管理、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组织实施各类培训项目和开展社区教育等工作。

(五)行业、企业学院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继续教育发展需要,国家开放大学与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建立若干行业、企业学院,行业、企业学院下设若干学习中心。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开发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类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大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各项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为建设学习型行业、企业服务。

二、运行机制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部实行总部、分部两级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原则运行。

(一)统一战略。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秉持共同的使命、战略目标、发展任务、质量标准和价值追求。遵循相对统一的基本制度、政策,包括学习制度,专业、课程建设,学习成果认证,资源共建共享,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等。

(二)共同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是各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公共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四通八达,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能够满足教学、科研、服务和学分认证需要的网络平台。各分部可搭建与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相融相通的网络应用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也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和相关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提供教育服务和教育支持。

(三)资源共享。国家开放大学推进网络平台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方参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基于网络的专业和课程教学团队及科研团队共建。分期分批在分部设立若干数字化学习资源分中心,实现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并向社会开放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

(四)相对独立。各分部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基本条件,自主制定相关改革发展政策,设置学院、学习中心,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按照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原则,建设特色专业和课程,达到建设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上升到国家开放大学平台,面向全国招生。国家开放大学已有专业,各分部要充分利用,不再重复建设。

篇7:天津商业大学简介

天津商业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简称TUC,是一所以商学为主干,管、经、工、法、文、理、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天津商业大学的前身是天津商学院,由原国家商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1980年创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天津商学院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 截至3月,学校占地面积近1340亩,建筑面积近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馆有中外文藏书210.98万册,设有14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有54个本科专业(方向),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涵盖二级学科56个),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个;有专任教师956名,在校生2.2万余人。

篇8: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55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影视传媒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88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17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606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15472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 92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产业研究院,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核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和“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各作关系。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媒研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浨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面向未来,中国传媒大学正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发展理念.坚持内涵发展,以质量、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建设国家传媒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和信息资源库,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

电话:010-66116727传真:010-66118652

本刊唯一官方网站:www.zgxwjyzazhi.com

国内统一刊号:CN11-317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502

邮编:100035

投稿信箱:zgxwjyllb@163.com

国内邮发代号:80-60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写母爱的小学生作文?阳光映出七彩虹 下一篇:奥运开幕式比较:伦敦vs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