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危害性和严重性极大,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1]。卡托普利[2]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起到防治的效果。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80例,均取右眼为观察眼。该研究的判定标准依据1999年WHO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分级根据2002年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2 方法
给予治疗组服用卡托普利,2次/d,12.5 mg/次,3个月后增至3次/d。对照组每个月则给予健康教育和咨询。研究对象首先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和眼部相关检查并作好记录。随后在每6个月(共18个月)的月末分别设立随访点,随访时必须复查相关指标并记录结果,在前两个随访点除去不合格病例,在最后一个随访点(第18个月)进行临床疗效总评。
1.3 疗效评价指标
有效:经治疗后散瞳检眼镜查眼底分级无进展或减轻;最佳视力保持不变,或至少提高一行。无效:经治疗后散瞳检眼镜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有进展;最佳矫正视力降低超过一行(含)。
2 结果
2.1 两组防治效果的比较
卡托普利治疗组有效为39例,有效率62.9%;对照组有效为29例,有效率36.2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各指标的比较
实验初期,两组在舒张压、收缩压、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而在第18个月随访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血肌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已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研究出了一些新的药物,并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良好效果,比如抗炎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拮抗剂、RAS系统抑制剂等[4];此外,张虎等采用中西医综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
卡托普利作为降压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能够抑制血液循环中的RAAS的分泌,而患糖尿病时会导致视网膜的RAAS活性增强,AT-2分泌增多。AT-2会引起一系列连环反应,进而导致血管痉挛、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病变,该实验研究对象卡托普利能够有效抑制RAAS系统,为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卡托普利的治疗组有效率62.9%,健康教育对照组有效率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18个月随访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血肌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卡托普利可以有效地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卡托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果,为今后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该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卡托普利,62例62眼,健康教育对照组80例80眼。结果采用卡托普利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62.9%,健康教育对照组有效率为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后,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血肌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今后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卡托普利,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菊珊,李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3(11):123-124.
[2] 李莉.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心衰时的不良反应观察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9):99-101.
[3] 徐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17.
[4] 刘春凤.高龄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49.
相关文章:
有一天我也会留恋过去美文欣赏02-20
执行长效机制02-20
服务基层长效机制02-20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02-20
建立党建长效机制02-20
政风行风长效机制02-20
企业长效机制范文02-20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02-20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语言类师资培养机制研究02-20
一带一路与发展战略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