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与多基因遗传以及环境相关的疾病, 其相关基因具有种族及地区性差异。人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T1R) 基因定位于3q21-q25染色体上, 长1 kb, 含1个外显子, 不含内含子。研究表明, AT1R基因A1166C点突变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 (EH) 相关[1]。蒙古族是内蒙地区的主体民族, 也是在内蒙开展高血压病因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群。2002年6月—2011年6月, 该研究以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AT1R基因多态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以期明确二者的相关关系, 为高血压防治开辟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体检中心收治或体检的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病例间均无血缘关系, 且三代内无与非蒙古族通婚史,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原发性高血压组 (EH组) 纳入标准:按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 同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疾病、过量饮酒史。对照组 (C组) 纳入标准: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 同时排除肝肾疾病、过量饮酒史。EH组共纳入病例200例, 其中男77例, 女123例, 年龄30~65岁, 平均为54.6岁;C组共纳入232例, 其中男99例, 女133例, 年龄33~67岁, 平均为53.2岁。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EH组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均值分别为165.8/97.1 mm Hg、2.2 nmol/L、4.8 nmol/L, 均显著高于C组 (118.6/76.6 mm Hg、1.5 nmol/L、3.9nmol/L) (P<0.05) 。
1.2 临床指标测定及标本采集
用标准方法进行血压测量;基础血压采用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 患者坐位, 测量其右上臂血压值, 每隔5 min测1次, 共测3次, 取平均值。晨起空腹自肘前静脉抽取静脉血15 m L, 一部分经离心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 存放-70℃冰箱, 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一部分应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指标。
1.3 AT1R基因多态性检测
基因多态性检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 、琼脂糖电泳等方法完成。酚一氯仿法进行DNA抽提, 用primier5软件设计包含AT1R多态位点的引物, 所用引物为5’-GCT TTG TCT TGT TGC AAA AGG-3’和5’-CCC ACT CAA ACC TTT CAA-3’,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 总体积20μL:其中10Xbuffer 2μL, 2.5 mmol/L d NTP 1.6μL, 上下游引物 (10μmol/l) 各0.4μL, DNA模板1μL, r Taq (5 U/μL) 0.1μL, dd H2O 14.5μL;反应参数为94℃预变性3 min进入循环, 94℃变性30 s, 50℃退火30 s, 72℃延伸30 s, 共循环40次, 最后72℃终末延伸10 min。酶切体系10μL包括PCR产物5μL, Alu I内切酶 (10U/μL) 0.5μL, 10×bufer 1.5μL, dd H2O 3μL, 37℃水浴过夜;扩增产物经含溴化乙锭的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遗传平衡比较采用Hardy-Weinberg检验。
2 结果
2.1 遗传平衡检验
AT1R基因A1166C位点的多态性表现为AA、AC和CC 3种基因型。EH组和C组蒙古族人群中AT1R多态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P>0.05) , 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表明人群基因遗传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 具有较好人群代表性, 见表1。
2.2 AT1R基因型分布
EH组AT1R基因AA、A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布分别为71.5%、25.0%和3.5%, 而在C组AA、A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布分别为78.9%、14.7%和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EH组和C组AT1R基因基因型分布比例不同, 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 其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较环境因素更为重要。EH的候选基因涉及RAS、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系统、水盐代谢、内皮细胞功能等至少150余种。虽然目前关于EH候选基因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但研究结果不一致[2,3,4,5,6,7]。因此应充分考虑环境、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才能找到高血压的易感基因, 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基因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 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多种病理生理现象有密切联系, 血管紧张素II (Ang II) 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而AT1R参与调控和介导了Ang II的主要心血管效应。研究也表明, AT1R基因的AC+CC基因型与EH有关[2,3]。
该研究所调查的蒙古族人群居住较集中, 与外界通婚少, 基本上以牧区为主, 从地理位置及血缘上是相对封闭的人群, 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较为一致, EH组与C组可比性较好, 影响统计结果的混杂因素较少, 是研究遗传相关疾病的理想人群。该研究也表明, AT1R基因的各个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而AC+CC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组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 在蒙古族人群中, AT1R基因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压发病有关。
该研究与既往研究[8]存在一定差异, 这可能与样本来源、样本量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不同种族、人群的遗传背景及环境因素差异较大。另外, 由于条件所限, 该研究样本量较小, 实验结果的证明力相对较弱。
综上, AT1R基因A1166C基因多态性位点可能是蒙古族人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但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与多基因遗传相关的复杂疾病, AT1R基因A1166C作为一个单基因位点在蒙古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有待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1 (AT1R) 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地区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H组) 以及正常血压对照组 (C组) , EH组纳入研究对象200例, C组纳入232例。应用PCR技术检测EH组和C组的AT1R基因A1166C点多态性。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的内蒙地区蒙古族群体中AT1R基因A/C多态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EH组和C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 , EH组人群AC+CC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C组。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同内蒙地区蒙古族群体高血压病发病相关。
关键词:蒙古族,血管紧张素II受体1,单核苷酸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Farrag W, Eid M, El-Shazly S, et al.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and telomere shortening in essentialhypertension[J].Mol Cell Biochem, 2011, 351 (1/2) :13-18.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 (8) :701-743.
[3] Lu N, Yang Y, Wang Y, et al.ACE2 gene polymorphism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an updated meta-analysis involving 11, 051 subjects[J].Mol Biol Rep, 2012, 39 (6) :6581-6589.
[4] Wang JL, Li Xue, Hao PP, et al.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gene A1166C polymorphism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nese:a metaanalysis[J].J 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 2010, 11 (2) :127-135.
[5] Schmidt S, Beige J, Walla FM, et al.A polymorphism in the gene for the angiotensin II type I receptor is not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J].J Hyportens, 1997, 15:1385-1388.
[6] ]Takami S, Katsuya T, Rakng lH, et al.Angiontensin II type I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but not with hypertension[J].Am J Hyportens, 1998, 11:316-321.
[7] Hulyam K, Aysegul B, Veysi GH, et al.Frequency of angiotensin II type1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in Turkish acute stroke patients[J].J Cell Mol Med, 2013, 17 (4) :475-481.
[8] Jiang X, Sheng H, Li J,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gene polymorphism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a community-based study[J].J Hum Hypertens, 2009, 23 (3) :176-181.
[9] 吴寿岭, 陈丽莉, 洪江, 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O2, 30 (7) :39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