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韵律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优秀韵律活动教案
小班韵律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韵律活动教案
——我有一双小小手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儿童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和做手部动作
2、培养儿童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能够理解儿歌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儿歌。 4.了解双手的作用,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
二、活动准备: 谜语、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重点:
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四、活动难点:
2、帮助儿童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手和做手部动作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猜谜,说说小手。
(说谜语:十个小朋友,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猜猜是什么?(手)
2、教师指导: 分解动作:
(1)我们一起来拍拍手
(2)找个小朋友一起拍一拍
(3)我们一起把右手举起来再把左手举起来
(4)左手摇一摇右手摆一摆
组合动作: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摆一摆,我的小手举起来。
我的小手拍一拍,我的小手摆一摆,我的小手握起来。
3、听一听
(1)教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竖起我们的小耳朵,听听儿歌里都说了什么了?) (2)教师示范动作
(3)幼儿随学,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做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有了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4.做一做
(1)放歌曲《小手拍拍》
(2)教师示范动作
(3)幼儿随学,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啦来,手指伸出来
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嘴巴在哪里,嘴巴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等。 (4)师生表演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学的这首儿歌边唱边做给你的爸爸妈妈看。
第二篇:音乐韵律活动的教案
摘果子(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舞蹈音乐的旋律及节奏特点,初步学会合拍地边做踵趾小跑步,边做摘果子动作,手脚配合比较协调。
2、借助游戏情境,理解舞蹈动作地含义,并会变化方位做采果子动作。
3、通过舞蹈,体验劳动及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已学会踵趾步。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苹果丰收了,果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摘果子,他们是怎么摘的?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 教师示范作摘果子的动作。重点强调苹果很大,需用力摘,应将手腕
转一下,表示摘果子。
(2) 引导幼儿在座位上创编向不同方向摘果子。
3、学习舞蹈。
(1) 幼儿完整听音乐一遍,教师用语言讲解:小朋友背起篓子,来到果园
里,双手摘果子,摘下就放到背篓里。篓子装满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
(2) 教师完整示范律动“摘果子”。
(3) 重点学习踵趾步:①启发幼儿迁移踵趾步地经验:小朋友们是怎样到
果园的?和以前学过的哪个步子像?②教师示范踵趾步:重点练习趾步,脚尖向后点地,同时两膝直起。③集体练习:要求姿态美。脚跟向前点地,身体略向后倾:脚尖向后点地,身体略向前倾。
4、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摘果子动作。
建议提问:果园里,树上结满了苹果,上面的苹果摘完了,其它地方苹果怎么摘呢?
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5、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表情表现愉快的心情。教师提问:苹果摘完了,心里怎么样?用什么动作表现出来?
6、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练习一遍,教师注意在动作转换时提醒幼儿。 活动建议
1、当幼儿掌握踵趾步后,①可改成两脚交换进行,则向前走三步,以便换脚。②可将摘果子和踵趾步结合同时做,如边做踵趾步,边摘果子。
2、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学习基本动作,第二创编摘果子动作。
头发、肩膀、膝盖、脚(律动活动)
活动目标
1、随音乐、边唱歌边拍出身体各部位。
2、根据歌词的变化,在前奏速度的提示下,准确地做出相应动作。
3、与同伴友好地结伴做律动,相互拍身体各个部位时,应注意控制力度。 活动过程
1、“拍身体”游戏。
(1) 幼儿听教师口令迅速指出身体相应部位。
(2) 先请幼儿讲述动作顺序及应拍身体哪些部位,然后边念歌词,边拍出
身体相应地各部位。
(3) 幼儿随音乐拍出身体相应地各部位。
2、随音乐做律动。
(1) 请幼儿用较慢地速度边唱边拍出身体相应部位。
(2) 引导幼儿根据前奏速度提示,逐渐加快或放慢歌唱速度,并准确地拍
出身体相应部位。
3、创编动作。
教师提问:除了拍头发、肩膀、膝盖、脚,还可以拍身体的什么部位呢?启发幼儿拍出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耳朵、肚子、大腿等。提醒幼儿注意身体各部位的顺序性,要求幼儿边做边唱,做与唱要协调。
4、合作律动。
(1) 教师示范:边唱边拍一位幼儿相应的身体部位。
(2) 鼓励幼儿找到同伴合作律动,要求能友好地拍出同伴相应地身体部
位。
活动建议
1、在熟悉律动地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控制性演唱:如在每次唱到“脚”这个字时只做动作不出声,并尝试把身体的其他一个或两个部位放到心里唱,只做动作。
2、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习歌唱和律动,第二次创编动作,并尝试合作律动。
新疆舞(律动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屈膝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较合拍地做踮步动作,会两人配合跳邀请舞。
2、观察舞蹈,根据已有经验,辨认已学过的舞步及动作,幼重点地学习踮步。
3、舞蹈过程中乐意接受每位同伴地邀请。
活动准备
熟悉音乐旋律,并已掌握屈膝动作。
活动过程
1、学习踮步。
(1) 幼儿边听新疆舞曲边拍手,初步熟悉节奏。
(2) 教师示范新疆舞,引导幼儿观察,哪些舞步时没有学过地?
(3) 教师重点示范动作,幼儿跟随学习。
2、学习新疆舞。
(1) 教师示范新疆舞,引导幼儿观察,哪些动作是学过的?迁移已有经验,
学习舞蹈中的踏点步、绕手腕动作。
(2) 教师带领幼儿用整体跟学法学习舞蹈动作,对较难的动作,可采用分
步练习的方法。如:⑨~⑩小节的动作,可先练习踏点步,熟练后,再加上手部动作。
(3)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完整地表演舞蹈。
3、学习邀请舞。
(1) 幼儿散点站,自由结伴跳舞。要求幼儿乐意接受每位邀请者的邀请。
(2) 幼儿站成圆圈,一半做邀请者,另一半做被邀请者,合作跳舞。
第三篇:大班韵律活动教案:洗手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幼儿体验劳动后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手帕、搓板各1块,小盆1只。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
①听!是谁在哭呀?(手帕)
②你们看一下,手帕为什么会哭呢?(原来手帕脏了)。
③手帕脏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怎样洗呢?(幼儿自由演示)
2.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结构,听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
(1)小朋友,你觉的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呢?(有快、有慢、有轻、有重)
(2)当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呢?
(3)音乐又慢又轻时可怎样洗手帕呢?
3.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在练习过程中,提醒幼儿要根据音乐的节奏作动作。
4.组织幼儿完整的边听音乐边做洗手帕的动作。
5.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第四篇:【精品教案】中班韵律活动教案:猴子爬树
中班韵律活动教案:猴子爬树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性质,较合理地匹配猴子爬树和从树上滑下来的动作。学习听音乐的上行节拍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3、散点活动时,学习找空地方游戏。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韵律活动“盖房子”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的动作。
师:你们去动物园时最喜欢什么动物?猴子会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创编猴子爬树、猴子玩耍、猴子从树上滑下的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练习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前后两部分,并匹配动作进行练习。
师:你们听,老师弹的音乐哪一段是猴子一下一下往上爬树的?哪一段是说猴子从高高的树上叽里咕噜滑下来的?(教师用有节奏的、渐强的方法弹奏乐曲的前面部分;同快速、连续的音阶弹奏方法表现乐曲的后面部分,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匹配和练习。
4、幼儿学习随乐曲中间部分自由创编做各种“猴子”动作。
师“小猴子除了爬树还喜欢玩。来,我们一起随这段音乐学学小猴子。(教师反复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及时反馈部分幼儿的创编动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5、幼儿完整练习韵律活动。
师:小猴子告诉你们,这儿有很多的大树,我们一起来爬树吧!(教师指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散点找空地方,然后一起完整地玩“猴子爬树。”)
6、结束语。
师:小猴子们,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玩玩吧!
第五篇:大班音乐活动:快乐舞会教案(韵律)
音乐活动:快乐舞会(韵律)
一、活动目标:
1.能听辨音乐中的“×0|×× ×0|”的节奏,学习合拍地跳集体舞。 2.体验与同伴合作共舞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数量与班级幼儿人数相同的手腕花,并请幼儿将手腕花戴在右手;音乐《快乐舞会》
2.资源利用:与配班教师事先排练合作跳集体舞或请一幼儿合作跳集体舞。
三、活动过程:
(一)以小魔仙邀请参加快乐舞会的情境,引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1.引导语:小魔仙要邀请小朋友去参加一个快乐舞会,被小魔仙邀请的人,要用“嘿0|在这 里0|”回答他。
2.玩节奏问答游戏,帮助幼儿掌握“×0|×× ×0|”的节奏。 教师以圣诞老爷爷口吻问——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聪明的孩子在哪里? 嘿0|在这 里0| 漂亮的孩子在哪里? 嘿0|在这 里0| 勇敢的孩子在哪里? 嘿0|在这 里0|
(二)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快乐舞会》,了解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在观察教师的动作中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
1.引导语:这里有段好听的音乐,里面藏着“嘿0|在这里01”,请聪明的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音乐中“×0|×××0”的节奏。
2.幼儿倾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以下动作予以提示:伸出双手举起、放下;跺一下脚拍三下手;伸出右手握两下,伸出左手握两下
3.再次倾听音乐,理解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重点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教师伸出的手找了身体的什么地方做朋友,“嘿0|在这里0|”是跟在哪一个动作的后面教师随音乐做如下动作予以提示:伸出双手举起、放下;跺一下脚拍三下手;伸出右手往里绕叉腰,伸出左手往里绕叉腰
4.用肢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结构和节奏的理解
(1)引导语:手向前伸出后找了身体的什么地方当朋友?先伸出有手腕花的手,还是没有手腕花的手呢? 5.教师示范由局部动作过渡到全身动作:由坐着做简单的小幅度动作,过渡到站着做大幅度的舞蹈动作,再过渡到移动空间位置做舞蹈动作。
(三)引导幼儿观察两人合作舞蹈,感知双人挽手转圈的动作模式。
1.引导幼儿整体观察两位教师(或师幼)的示范,了解两个人是怎么合作舞蹈的。
(1)语言辅助:搭起可爱的小屋,我的朋友在哪?(双手抬起往前走,两个人搭起小屋形状,放下往后退。)嘿,在这里!(跺一下脚,拍三下手。)挽起花环转个圈,换只手来转个圈。(两个人伸出有手腕花的右手挽起来,正反面肩并肩,以肩为圆心前进绕圈走,两人同时换只手挽起来,前进绕圈走。) 2.引导幼儿观察后说说:两人合作跳的舞蹈,什么地方最有意思? 3.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挽手转圈的动作。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1)我们是怎样转圈跳舞的?转圈的时候我们是自己转自己的吗?怎样挽手,两个人都先伸出哪只手和对方挽在一起?(2)在转圈的时候我们是面对同一个方向还是相反的方向?(3)当我们肩并肩时,两个人都朝什么方向走?
(四)幼儿尝试跳双人舞,在合作中不断调整动作的变化与方位的交换。 1.启发幼儿在无音乐条件下自由探索方位。 2.启发幼儿在有音乐条件下自由探索合作。
3.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遇到困难要试着自己去调整;提醒幼儿观察别人正确的动作,学会和舞伴互相帮助,调整自己的动作
(五)完整舞蹈。
1.尝试完整舞蹈;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注意节奏和动作的美感。
2.尝试交换舞伴舞蹈;教师以语言提示幼儿注意舞蹈空间的有效利用,并注意和舞伴的眼神交流。
(六)和同伴分享跳集体舞带来的快乐。
1.引导语:今天你们开心吗?为什么这么开心?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谢谢今天为你们带来欢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