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经济形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和传统经济形态不同, 智慧经济是创新型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地位, 基于此, 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有了新要求, 智慧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发展的风向标, 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 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及就业指导应有一定的改变。
(一) 人才资本优势的进一步凸显
何为智慧经济?从宏观上看, 它是“最优”的经济模式, 融合了科技, 信息以及知识等多种科技, 它的出现和存在是以先进技术和知识作为支撑的;它涵盖的领域也是极为广泛, 像科技、知识、信息、文化以及环境等都有涉猎, 正因为如此, 它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于综合化和复式化。纵观我国现阶段高校的教育, 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课题实践活动少之又少,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人才, 和智慧经济所需要的智慧型人才相比, 相差甚远。
智慧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深化和转型, 从我国经济发展形态而言, 我国产业的发展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劳动型、二是知识型、三是技术型, 但这几种经济形态界限明显, 他们在各自的职位上各司其职, 互不干扰, 而智慧经济则是将其三种融合为一种涵盖劳动、知识以及技术的三维一体的新型产业, 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也为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面。
(二) 就业量的进一步扩大
新的经济形态促进就业量的进一步扩大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 可以直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量。现阶段, 毕业大学生普遍出现就业难的局面, 究其原因, 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发展不够完善,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则是根据产业结构的提升而提升的, 产业结构的不完善促使企业各个岗位人才的相对饱和, 进而出现就业难。智慧经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发展, 产业层次和结构的完善促进产业对于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另外, 思维的创新是智慧经济形态的主要表现, 而思维创新的具体体现则是对于产业的管理, 进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智慧经济, 管理在产业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同的是智慧经济的管理模式, 增加产业对于人才的需要, 增大就业率。
(三) 专业壁垒有着较大的突破
另一特征是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界限不再那么明显。例如智慧经济促进智慧农业的出现, 像大学生对于农业这一块了解少之甚少, 如果用传统经济模式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生产, 对于农业发展来说, 积极作用并不明显, 但是在智慧经济下, 利用互联网科技使信息共享和交流更为方便, 加上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 进而提升大学生从事农业的概率。
再如服务行业, 产业运行的好坏一方面是依赖于员工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 最重要则是在对服务对象的选择上, 利用信息共享和互联网技术对服务对象进行筛选, 将服务对象从大众服务转变为点对点服务, 不仅使服务对象更为准确, 增加了工作效率, 而这也需要复合型人才作为发展基础。
二、智慧经济视域下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一) 专业人才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要想使智慧经济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基础。现阶段, 高校普遍存在“出校容易, 进校难”这一状况, 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没有达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 更有甚者, 大学生在校期间, 所学的公共基础课占据主要课时, 对于相应专业课程也是仅仅停留在初步了解阶段, 而智慧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是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的基础上可以灵活运用, 另外, 还要要求学生对于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涉猎, 甚至在工作岗位上可以独当一面。对于学生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要求是智慧经济发展的特点, 它是融合多方面技术的经济形态, 它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这就需要学生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有充分考虑, 进而做综合性分析, 而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本行业的知识, 还要纵向考虑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从而做出最优方案, 相反, 学生如果仅仅只侧重行业领域, 忽视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 就会在后续工作中因为无法满足智慧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被淘汰。
(二) 转变就业观、扩大就业
综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 现阶段, 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在择业时, 对职业标准要求高, 但是实际工作和理想操作又相差甚远, 最终导致选择的职业“高不成低不就”, 因而, 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社会现象, 就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平时上课中灌输相关知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要想让大学生满足智慧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 就要突破专业壁垒, 引导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不能仅仅停留在和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中, 例如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 其就业目标不仅可以是医院和检验机构, 同时, 还可以从事医疗器件的销售工作。大学生刚出校门, 没有什么社会经验, 在工作中, 不免有失误和出错的地方, 因而对于社会企业而言, 要建立一种更为开明的社会文化氛围, 要对大学生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
总结:
随着智慧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基于此, 本文就从智慧经济形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对策这两个方面对智慧经济视阈下促进大学就业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摘要:智慧经济的出现一方面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 在刺激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也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本文笔者就以智慧经济为背景, 探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智慧经济,大学生就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 薛二勇.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协同问题研究, 2014 (05) :66-71.
[2] 陈明鑫.智慧经济为人才就业注入新动力[J].杭州科技, 2014 (07) :38-39.
相关文章:
晋城市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纪实02-09
安徽省中考语文的特点02-09
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02-09
小学体育教学中反思02-09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02-09
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与提升对策研究02-09
产业转移的对策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