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在传播领域的影响与现实研究

关键词: 兴起 虚拟现实 简称 概念

一、虚拟现实的发展

1、虚拟现实是什么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而VR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VR(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简称,兴起于20世纪末。本雅明认为,“现在”与“过去”的某个时刻总是存在暗合;过去的现象不是会选择性地在现在复活;历史学家如果将“现在”与“过去”对接起来,“现在”的意义就清晰易懂了[1]。技术的进步,VR赋予时空新的意义。

1838年,Charles Wheatstone的研究显示人脑将两只眼镜获取两张不同的图像合成三维图像的能力,通过立体镜观察两张并列的图像能给人景深感和沉浸感。1929年Edward Link发明了第一款商用的飞行模拟器,在二战中盟军飞行员训练初期借助了该设备。1987年VPL实验室的创始人Jaron Lanier为这项技术命名Virtual reality,随后VR被沿用至今。

2、虚拟现实的特别之处

NYTVR中提供五段视频内容,最主要是The Displaced,它讲述了战乱下三个小孩的故事。战乱不是一个特殊时期,通过VR技术的传播让更多人知道战争带来的残酷场景与影响,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受众在以往接收新闻内容的时候,基本上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存在,当新闻与VR技术结合起来人们观看新闻的视角变成了第一人称在场感增强。

3、NYTVR对《纽约时报》的影响

1)虚拟现实客户端。传统媒体该如何转型仍在困扰媒体,《纽约时报》借助NYT VR找到了新的出路已经在VR新闻中领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客户端不会局限在手机移动终端。未来的虚拟现实客户端,激励着媒体与互联网从业人员不断进行尝试。

2)新的广告收入来源。广告也会以VR的形式进行传播,拜托传统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不足,VR传达出更多的产品信息,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现场体验感能在屏幕的另一边让躯壳提前感受。在MINI赞助的Real Memories视频广告中,顾客可以享受试乘体验,如同坐在后排。不仅能了解到性能、外形,更能通过VR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得到更多的购买信息,刺激消费者购物欲望。MINIVR广告给受众在场体验感不仅能达到宣传目的还能提升品牌的形象。

二、虚拟现实与传播相遇

1、VR技术运用

2016年3月,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论坛上指出:创新是致力于解决长期的问题。他还在高层发展论坛上表示,2016年将会成为VR消费元年,VR与智能手机可能成为市场主流。2016年的VR已经打败去年的自拍杆,成为带领场外受众第一时间感受两会现场的利器,成为媒体人的新宠。今年淘宝造物节期间,基于最新的MR混合现实游戏直播技术,淘宝直播联合HTCVIVE打造VR秀以及体验者的手舞足蹈,观众可以与主播一同在现场打游戏,造物节使受众有更强的参与激情。

2、2016夏季洪水VR新闻报道

今年7月,“暴雨”霸占了大屏幕与热搜,全国各地受到暴雨袭击,在洪涝灾害的报道中,VR技术也被广泛使用。借助VR技术制作的超逼真全景呈现恶劣的现场环境,让观众真切沉浸感受洪灾摧毁力的现场。沉浸式新闻是“一种使观众能够对新闻中的故事或者场景获得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的新闻生产方式”。[2]7月10日暴雨初期,《武汉洪水VR全景直播》即时新闻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爆红。在实类VR短片引发网友纷纷转载,获得网友好评。该报道选取龙王庙、南湖文治街、汉口江滩等地点为代表,全程使用地拍与无人机结合,通过VR再现武汉洪水的实时情况。观众能以全俯视的视角查看城市的烟渍情况,也能感受到地面的积水,一座水城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在眼前,听着凝重的配乐使人仿佛在场经历武汉暴雨袭击,产生强烈的在场沉浸体验感。“浸润”(immersion),即信息对用户的包裹程度;“在场”(presence),即用户所感受到的对被传播内容的在场感。浸润程度越高,在场感越强。因此,为受众营造一种对新闻事件的“浸润”和“在场”成为新闻传播效果的终极追求。[3]

三、虚拟现实的优势分析

VR新闻的在战争题材与一些传统媒体无法承载的题材上发挥巨大的优势,因其逼真的视觉感受与营造的在场感,给人一般文字、图片、视频传达出来的更为强烈的沉浸感受。VR新闻也发展迅速,成为媒体报道的一种新的形式。

1、广阔的潜在受众

2016年3月18日《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得以发布,该报告显示:中国VR的潜在用户约达2.86亿,短短几个月内接触过或体验过VR设备的潜在用户约为1700万人,而在各大平台购买过各种VR虚拟现实设备的用户约有96万人。该研究进一步显示,在购买设备的96万参与用户中,对全景直播感兴趣的约占67.2%,占比一半以上。在这96万重度用户中,67.2%对全景直播感兴趣。庞大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对VR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动力与市场支撑,有助于VR新闻的融合发展与创新。

2、体验感更优

VR新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报道,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感为优势给人以极佳的体验。特别是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VR更是发挥优势,在航拍的方式下以最小的危险系数完成空间的约束。给受众全景式的视觉切入,无死角的感受现场的一切,驱动受众探索、还原新闻事件。这些沉浸式体验及视觉享受等优势是传统媒体报道所无法比拟的。

3、无法企及的细节展示

VR新闻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内容限制,几乎可以覆盖现场所有细节。就如澎湃新闻的《台风“尼伯特”来临前夕,上海天空风起云动》,虽然是高空俯视的角度,但依然可以放大多倍,清晰地看到马路上的斑马线条纹,路旁植物景观的叶子,以及远处大厦的窗户等细节。事无巨细的记录新闻现场,能作为第一手资料进行传播和保存。手中的参与意识的增强,兴趣点也是积极探索的一个原动力,VR新闻里的一切细节都有可能成为你感兴趣的点,进入VR新闻你可以自主探索各种细节。VR新闻带来无法企及的庞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量可以提升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受众与新闻现场的深度互动。

四、虚拟现实在传播中的潜在问题

VR丰富了新闻报道形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意识积极探索新闻事件,带来沉浸式体验。但是不可否认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这关系到人类行为和动机以及游戏工业。

1、去敏感作用

虚拟现实带来的去敏感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VR给人更好的游戏体验,体验暴力的或者战争模拟肉搏甚至杀戮训练的电子游戏。去敏感作用是指一个人不再受类似暴力等极端行为的影响导致无法表达同情和怜悯。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积极追求这种场景来获得刺激和强势的感觉。这很可能出现在那些喜欢玩有着较高代入感的第一人称射击或者角色扮演游戏的玩家身上。有些人可能沉迷于虚拟现实游戏形成计算机上瘾,对真实世界和游戏世界的认知变得模糊,《黑镜》系列电视剧就将到过主人公抛弃现实生活选择在虚拟现实里永生。

2、虚拟犯罪

在体验到虚拟现实中的极致体验以后,会不会有想把游戏变为现实的冲动,特别是911恐怖袭击以后,有网友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对大楼进行摧毁。还有一种情况下,佩戴者在使用VR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如果是一个人进入VR设备进行感受,最好有人陪同,不给心怀不轨的人可乘之机。作为沉浸体验的前题是心理认同,也就是观念上和情感上的移入与接纳过。在网络与现实体验一致的情况下,人无法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一旦出现心理上的冲动极容易引发虚拟犯罪甚至是现实犯罪。

五、小结

2016年6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4] 第6条指出(6)智能技术向跨行业渗透,逐步进入相对理性发展时期。智能技术改变媒体生态,智媒时代已经来临,万物皆媒。智媒体时代需特别警惕“虚拟沉迷”,合理构件虚拟与真实的边界和信息分配法则。[5] 智媒体成为国家形象的最佳展示器,目前国内VR新闻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虽然多家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将虚拟现实这一先进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使VR新闻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

摘要:2016年,多款虚拟现实的商业产品被推向市场,具有很强的商业与传播应用价值。借助传播效果论从沉浸式传播角度着手,讨论虚拟现实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与潜在的伦理问题,为VR的广泛运用提出思考。

关键词:虚拟现实,沉浸式传播,伦理

参考文献

[1] Walter Benjamin,“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in Illuminations,trans.Harry Zohn(1940;New York:Schocken,1968

[2] De la Pe?a,N.,Weil,P.,Llobera,J.,Giannopoulos,E.,Pomés,A.,Spanlang,B.,&...Slater,M.(2010).Immersive Journalism: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for the First-Person Experience of News.Presence:Teleoperators&Virtual Environments,19(4),P291.

[3] 邓建国.时空征服和感知重组--虚拟现实新闻的技术源起及伦理风险[J].新闻记者.2016(5),P48

[4]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6)版,p33-35。

[5] 智媒来临与人机边界:2016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R].企鹅智酷,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中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在临考增强信心的方法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学期学校安全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