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通行保障方案(共9篇)
篇1:安全通行保障方案
青莱路„2010‟28号
关于收费站通行保障的工作方案
处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全面做好处属各收费站通行保障工作,根据省局市局部署,结合我处工作实际,制订以下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收费站通行保障工作是收费工作创建“两个文明”的重要内容。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面临十一五期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面临全国公路大检查,面临我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公路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行费收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莱芜公路收费部门“依法收费、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处属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全面做好通行费保障工作,确保通行费收费工作的正常进行。
2务操作,票、款清点迅速、准确。外勤人员必须在亭外坚守工作岗位,注意观察、引领、疏导车辆,遇有设施损坏、系统故障、阻车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快速处理。
(四)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各收费站要对实施处置突发事件负责,按照层层管理、一级抓一级的方式,做好应急预案组织分工,进一步落实预防和应急措施,要针对施工封闭交通、特殊天气、交通事故、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等不同情况,分别制定预案,并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实施部门联动,形成保畅合理。公路(收费站)保畅工作涉及众多单位和部门,只有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统一步调,才能保证畅通无阻。各单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保畅通中心目标,加强协调配合,并积极与当地公安和高速交警保持联系,一旦发生治安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异常情况,迅速、及时报案,确保安全、有序、畅通。
五、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保畅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落实“三个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各收费站要成立以站长为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各站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把保畅工作作为事关全处形象的大事抓好抓实。
二是全面检查,重在落实。各单位紧紧围绕本职工作,重点解决当前保畅服务中最重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四化”管理要求和行业工作标准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公路保畅工作的长效机制。管理处将不断定期开展督查活动,并在全处通报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三是畅通信息,反应迅速。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做好值班计划,值班电话24小时人工值守,主要负责人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遇有突发事件,及时启动预案程序,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主题词:收费站
通行保障
方案 青莱高速公路莱芜管理处办公室 2010年7月2日印发 印8份
篇2:安全通行保障方案
1、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水中作业的通航两侧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在上下游200米处各设置一块施工告知和限速牌,做好警示工作。
2、专人监护过往船舶的安全通过,并提醒船只注意安全,与当地海事部门联合监控,禁止船只在施工水域上下游200米内追越、相会,防止事故发生,切实保障船舶安全通过。
1、桥梁净高提示牌、桥名牌的设置方案如下:
桥梁在主桥通航孔上按照相关标准设置明显的桥梁净空提示牌、桥名牌、桥区航标等警示标识,提醒过往船只注意安全,不允许碰撞,做到标志醒目,清晰。
切实做好各项标志牌防护设置,建立完整维护方案和管理方案,由桥梁专业养护人员管理,把工作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和任务,一切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1)标志、标牌设置
在航道桥梁上下游位置,设置有关航道信息的标志、标牌(如信号标、界限标、通航净高标牌等).三、保障航道正常通行和航道及其设施安全的措施
刘庄桥即将施工,施工阶段不可避免占用航道空间,根据通航安全的有关规定,必须对工程位于航道范围内的作业部位进行施工安全防护并采取相关措施(包括施工期间临时航标设置、维护和管理)以避免通航船舶碰撞造成水上交通事故,为了保障桥梁建设期间航道正常通航和航道安全,我公司制定如下措施:
1、施工前与当地航道部门联系,同时根据该项目特点,制定主桥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制定主桥施工期间各项航道保护措施。
2、在航道显著位置设置警告标志牌和限速标志牌等,提醒通航船舶注意避让。标志做到明显、清晰。夜间设置航道指示灯,进行航道维护和保障航道安全。加强宣传工作,保证来往船舶知晓刘庄桥施工等有关事宜。各种水中器材和临时工程外围应安装临时防撞设施,防止在航船舶发生撞墩事故。
3、安排专人对施工人员和过往船舶进行指挥,维护通航,确保通航安全。夜间提供适当的航道照明,在施工设施周围挂警示灯或红灯,提醒船舶避让。
4、施工期间应根据航道内船舶通航规律,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尽量将需要占用航道的施工作业安排在通航密度小的时段完成,并尽量减少水上作业时间。
5、通航期间的安全措施
在主桥桥梁桩基、承台、墩身施工前,制定相关可行的施工方案,积极和航道、海事部门联系,办理相关许可手续,通知过往船舶安全通过施工区域。
(1)、打桩作业
①、水上打桩人员作业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同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②、打桩船安全作业的水域范围确定并经海事、航道部门许可后,按内河通航要求设置警示标志。
③、水上打桩人员作业时穿好救生衣,配备救身船,并派潜水员值班监护。必要时请海事部门配合,防止船舶进入打桩区域。④、打入水面以下的桩或被水淹没的桩应设明显标志,以防止船舶发生碰撞。
四、清除施工遗留物方案和措施
为了确保桥梁建设期间和施工后,及时清除施工遗留物,保障航道岸坡完好和航道安全,我指挥部特制定如下措施:
1、空中施工作业时,作业区外缘挂设密孔安全网,避免各种材料、器材坠落,保障在航船舶、地面和水上作业的安全。
2、钻孔桩施工时,采取泥浆船外运的排放措施,按航道部门指定的泥浆排放地进行排放,并保证泥浆不泄漏。
3、在主墩墩身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围堰;主桥箱梁悬臂施工至合拢段,拆除合拢段吊架。
4、水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均采用泵送混凝土,以避免施工材料渗出污染航道。
5、在施工桥梁附近设定废弃物弃置地点,处理废弃物时,应分类堆放,专人负责,及时清运。
6、定时清理安全网内和航道周边的施工遗留物,外运至指定的废弃物弃置地堆放。脚手架、作业面,封闭施工,努力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洁。
7、工程结束后,施工遗留物全部清除,运送到指定地点存放,并报请海事、航道部门验收。
篇3:安全通行保障方案
湖州市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地处市中心,在修复过程中,同样面临无法满足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问题。为此,根据国务院令第524号《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防火安全保护方案。方案邀请了古建筑设计、文物保护、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论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实现了保护街区历史风貌和保障消防安全的目标。
笔者参加了该方案的编制工作,现试对方案作一分析介绍,并对历史文化街区防火保障方案制定需遵循的一些原则和要求进行探讨,供参考借鉴。
1 项目概况
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市中心,东至保健巷、浮霞墩,南至金婆弄,西至银泰商厦、南街,北至红旗路,如图1所示。分东、西两个区块,以市河相隔,占地面积10.85 hm2,原总建筑面积84 482 m2,常住人口约3 000人。街区内巷弄交错,传统历史建筑密集,现存建筑多为晚清、民国时期所建,用途主要为小型商业和住宅,共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点15处。修复工程要求保留原有历史建筑风貌和空间隔局,修复后街区设“特色商贸、休闲服务、文化旅游、名居会所”4类功能和用途,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方便群众生活的重要场所。
2 建筑特点和消防安全问题
2.1 建筑特点
(1)从建筑层数及规模看,街区内建筑都为1层或2层,建筑高度小于9 m。建筑单体面积不大,一般为120~200 m2。
(2)从建筑结构看,街区内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或木结构,建筑的外墙及单体间的隔墙为粘土砖墙或半砖隔墙;屋顶为木屋架、木檩条、木椽子,上覆小青瓦;楼板采用木梁、木楼板;楼梯为木楼梯。
(3)从建筑布局看,街区内建筑基本上成组布置,组与组之间通过堂弄相隔,组内通过天井分隔。组内单体之间的分隔墙(山墙、内隔墙)为粘土砖墙或半砖隔墙,小部分使用灰板条隔墙。
2.2 主要消防安全问题
(1)建筑耐火等级低。
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或木结构,为此多数建筑的耐火极限为四级,不能够满足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设置各类场所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2)建筑防火间距不足。
街区内建筑组与组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1~3.0 m,组内建筑相连,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导致“火烧连营”的局面。
街区东西长349 m,南北进深为60~118 m,内部巷弄1.1~4.0 m不等,多数不具备消防车通车条件。火灾情况下,消防队施救困难。
(4)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街区内建筑连片设置,在防火分区方面不能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木结构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小于600 m2的规定。
(5)消防设施配备不足。
整个街区内无室内外消火栓系统,仅有部分商铺配备有建筑灭火器。无论是自防自救,还是消防队实施灭火救援,都十分困难。
(6)人员安全疏散困难。
由于街区内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巷弄狭窄,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迅速,供人员逃生的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疏散条件差,不具备供大量人员快速安全疏散的条件。
3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主要措施
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防火安全保障方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结合实际,在保留和发展历史建筑原有防火设施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建筑的消防安全技术措施,增强和改善街区内的消防安全条件,以实现火灾“早发现、早处理、早疏散、早扑灭”为目标,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3.1 拆除街区内无保护价值的建筑
对街区内的违章建筑、现代建筑和无保护修复价值的建筑进行拆除,共18 000 m2。拆除后,东侧地块北侧和西侧地块中部各形成一个面积较大、供旅游集散和消防灭火救援的室外场地。同时,整个街区地上建筑面积由84 482 m2减至66 822 m2左右,建筑密度明显降低,巷弄、庭院、空旷场地等室外空间和视野明显提升,部分建筑间距将得到明显扩大,以利消防安全。
3.2 结合实际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引入“防火区域”和“防火单元”的概念。即通过宽度1.1 ~4.0 m不等的巷弄和道路,将街区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块,巷弄和道路两侧外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为满足传统风貌和建筑功能的需要,必须开设门窗洞口时不应正对开设;如巷弄和道路两侧为商铺时,商铺内墙必须为厚度不小于240 mm的不开设门窗洞口的实体砖墙,从而将街区划分成若干个能够较好地阻止火灾蔓延的“防火区域”;基于这样的理念,将整个街区的66 822 m2的老建筑划分为编号F1~F11共11个“防火区域”和70个“防火单元”,见表1所示。
通过“防火区域”内单体建筑间的砖墙、山墙、“观音兜”等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不烧体建筑构件和内院,将每个“防火区域”划分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阻止火势蔓延的“防火单元”。 各个“防火区域”的建筑面积按实际确定,每个“防火单元”的建筑面积控制在1 200 m2以内。
3.3 清理整饬消防车通道和灭火救援通道
(1)整饬改造现有消防车通道。
认真梳理历史文化街区与附近其他现代商业建筑的空间关系和交通组织,对街区北侧的衣裳街、南侧的金婆弄和洗帚弄、东侧的保健巷4条外围道路进行整饬改造。改造后衣裳街、保健巷、金婆弄、洗帚弄道路宽度为4.3~7.0 m,作为街区消防车通道使用,尽端式消防车道设回车场地或回车道。
(2)充分发掘灭火救援通道作用。
街区内宽度1.1~3.0 m的巷弄和天井、院落、室外场地等,虽然多数不能满足消防车通行和停靠的要求,但在灭火救援时,能为消防队员多方位设置水枪阵地和救援场地,尽快阻止火势蔓延、救助遇险人员提供有利条件。方案充分考虑了这一有利因素,在保持原有巷弄不变的基础上,在区块中部设置了一条横贯东西、宽度1.4~2.1 m 的露天通道,作为灭火救援和人员室外疏散通道,缓解了该区域南北进深大给消防安全带来的影响。
(3)加强交通组织和秩序管理。
街区按照“步行街”的要求进行交通管理,禁止机动车(二轮摩托车除外)通行。在西侧南街入口处、北侧红旗路入口处、东侧东街入口处规划建设3处约15 000 m2地下停车库,用于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防止阻塞消防车通道。
3.4 完善室内外消防给水
(1)改造室外消防给水设施。
沿有消防车通行条件的衣裳街等4条街区外围道路设置低压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 m,由DN300的市政给水管道直供,与外围市政管道形成环状管网,确保流量和供水可靠性;沿不具备消防车通行条件的馆驿河头、红门馆2处道路设置临时高压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供消防队员直接出水灭火,以解决消防车无法停靠不能组织扑救的问题。系统由屋顶高位水箱(V=18 m3)、气压罐稳压设施和2台消防水泵(一用一备)组成,消防水泵设计流量30 L/s,按一级负荷供电,消火栓间距不大于60 m,系统设水泵结合器,自成环网,水源为市政河流,最不利点压力0.5 MPa。
(2)增设室内消火栓系统。
街区内所有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源直接取自DN300市政管网,为常高压系统。室内消火栓箱设消防卷盘。考虑到街区地处南方亚热带气候和建筑特点、传统风貌的保护要求,住宅和文物保护建筑的消火栓箱可结合布景要求,设在屋檐、院落内,但管网应当采取埋墙等保温措施。系统设计流量20 L/s,火灾延续时间2 h。
3.5 设置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在除居民住宅以外的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符合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系统保护级别为一级,为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街区适当位置设
置消防控制中心,设有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消防泵房、变配电室、消防值班室等部位设置消防专用电话。火灾探测器选用点式感烟探测器,锯齿型屋顶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型屋项,在每个屋脊处设置一排探测器。系统布线采用明敷方式,为保持与历史建筑中梁、柱、楼板等构件的颜色协调,线路采取穿KBG管、刷防火涂料保护后,外刷朱漆。
(2)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除居民住宅及仅用于陈列展示的文保建筑、重要历史建筑及纪念建筑外的其他建筑物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符合GB 50084-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喷淋消防水泵设计流量30 L/s,按一级负荷供电,水源为地下消防水池,火灾延续时间1 h,系统设水泵结合器。为减少对历史建筑风格的破坏,尽量采取配水干管直接连接配水支管的方式,减少配水管的设置,在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情况下,配水支管可穿越楼板梁铺设,管道外刷朱漆。
3.6 设置室外应急照明和完善电气防火措施
考虑到街区建筑布局进深大、巷弄狭窄、采光条件差,夜间火灾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困难的特点,方案除要求建筑室内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外,还在室外巷弄和场地内设置了应急照明系统。室外正常交通照明在火灾发生时实现自动切断,室外应急照明实现自动投入,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
街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设置防雷设施。室内电气线路采取暗敷方式,明敷时全部穿KBG金属管,严禁乱拉乱接电气线路。
3.7 控制街区内商业业态及其规模
充分贯彻落实以保障人的生命为主的安全理念,结合近年来一些典型场所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教训,通过控制街区内商业业态及其规模,降低街区的火灾危险性。
(1)控制街区内商业业态。
规定除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外的新建建筑外,街区内其他建筑不得设置歌厅、舞厅等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除恢复历史原有的吴兴客栈等3处小规模的旅馆外,不得设置其他旅馆。街区内不得设置供人员集中居住的出租房(宿舍),非住宅场所内严禁设置人员宿舍。
(2)控制单个商业单位规模。
街区内现有建筑单体面积不大,多数为120~200 m2。严格控制改变建筑平面布局,将多个建筑单体进行合并改造、装修,擅自扩大单个商业单位的规模。
3.8 提高街区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街区投入使用前,经营单位和管理单位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定期开展防火检查,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街区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
街区应当建立消防队伍,实行24 h值班制度,配备手抬消防泵及适合街区通行的消防车辆、消防艇、通信器材、消防水带、水枪等消防装备,并经常性进行演练。消防队员应有值班室,东侧和西侧区块各自范围内的值班室不应少于2处,并设置与消防控制中心直通的消防电话,确保火灾发生后早发现、早报警、早疏散、早处置。
4 结 论
通过对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的分析,笔者认为,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 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持和消防安全保障并重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和先人留给当代人的宝贵财富,弥足珍贵,其传统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是其灵魂所在。如果修复和改造摒弃了其灵魂,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根本目的。为此,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必须要在基本确保消防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历史价值,不能厚此薄彼,相互偏废。
4.2 充分利用历史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的有利因素
火患由来已久,古建筑也有不少防火的考虑。为此,在防火分隔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实体山墙、砖墙、夯土墙、观音兜、马头墙等构件在阻止火势蔓延中的作用。在修复和拆除改建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建,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火势蔓延的分隔区域。
4.3 积极运用现代消防技术成果
在不过度影响街区传统风貌的基础上或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后,应当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设施,积极推广使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在实现火灾早发现、早扑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消防队的灭火救援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多保障。
4.4 充分运用各种综合管理手段减少火灾风险
结合具体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综合分析街区的消防安全状况和火灾风险,限制或禁止火灾危害性较大的“高危”用途,特别是降低亡人火灾的总体风险;要高度重视街区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群众自防自救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湖州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R].湖州: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9.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徐静.浅谈古建筑修复、改造中的防火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294-296.
[4]吕锋.中山路南宋御街历史街区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8):715-717.
篇4:安全通行保障方案
现今,无论是网吧、企业、学校或者其他行业,对网络的安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各科基于防火墙、安全网关等设备的防毒、防攻击技术层出不穷。然而,在各方面利益的驱使下,病毒和黑客的进步更加迅猛。逐渐呈现出病毒智能化、变种、繁殖化及黑客工具“傻瓜”化等发展趋势。使得传统的网络安全体系防不胜防,网络随时面临瘫痪的危险。
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的网络架构中,由防火墙、安全网关等各自为政的安全产品所打造的防线,面对不断更新的病毒和网络攻击,已变得不堪一击。
建设绿色健康、安全稳定的网络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网关常常被欺骗信息“迷惑”;
2各类应用抢占带宽资源;
3恶意信息和网络攻击肆虐;
4关键业务无法得到保障;
5内网充斥着海量的垃圾信息;
6设备性能和网络资源被恶意访问消耗殆尽。
切断传染途径
内网不安全,大多数来自对带有病毒或木马网站的访问和文件下载,导致电脑中毒,从而出现上网缓慢、掉线等异常现象。为防止电脑中毒,在飞鱼星VE上网行为管理路由器中提供了网址分类管理、WEB安全、防火墙设置等功能,可防止用户访问高危的网站和带有病毒或者木马的各种文件,切断病毒和木马入侵电脑的途径,有效保护电脑的安全。
保护易感染电脑
而在飞鱼星VS安全联动交换机系列中,内嵌的飞鱼星安全系统和硬件防火墙,能彻底防御ARP病毒、蠕虫病毒和DDOS攻击;过滤非法网络流量,避免路由器遭受各种异常流量攻击,减轻路由器负担。同时,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可自动诊断出中毒电脑的异常情况(如:流量过大),并主动识别其电脑异常情况,自动隔离中毒电脑,抑制病毒的蔓延,从而保护未中毒电脑的安全性和可使用性。
整体安全解决方案
VE(上网行为管理路由器)+VS(安全联动交换机)所组成的飞鱼星安全联动系统(ASN)是一套即时、互动和统一的网络安全新架构,能有效解决内网的安全问题,重建和优化内网秩序。它通过路由器和安全交换机的联动协作,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安全策略和QoS策略都被部署到交换机的每个接入端口,极大增强网络的主动防御能力,为用户创建一个内外兼“固”的安全环境。整个网络类似井然有序的机场,安检严格,层层把关;调度有序,进出港快速稳定;内网关键业务和重要应用优先级得到保障,犹如机场的VIP通道。
此套方案中,路由器和交换机不再各自为政,双剑出击,保证网络安全。且交换机不仅是数据交换的核心。还具备专业安全产品的性能。通过安全交换机串联服務器、安全网关、终端电脑,组成贯穿整个网络的安全防护体系。
同时,在绿色节能方面,交换机将自动侦测端口状态,在某端口空闲、没有连接其它网络设备或没有数据交换时。该端口将自动转为“睡眠模式”,降低端口的电量从而节省能源;同时,能够对线缆长度进行侦测,精确划分该条网络线路正常工作所需的电量,再予以供给。可以使能源耗费量大幅度地降低。
实施效果
篇5:安全保障方案
安全预案
根据区委常委会议精神和高坡红岩峡谷景区现场调研会精神,市旅文集团与区旅文公司将联袂开发建设高坡红岩峡谷景区,为确保开工仪式顺利进行,切实做好开工仪式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安全有序的开工环境,确保红岩峡谷景区、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各项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落实责任、加强协调”的原则,充分做好高坡红岩峡谷景区开工仪式的安全保障工作,为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开工环境,树立红岩峡谷景区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认真落实各项安全保障预案,确保高坡峡谷景区开工仪式实现“秩序、安全、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二、成立高坡红岩峡谷景区开工仪式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通强(高坡乡党委书记)
杨洋(高坡乡人民政府乡长)
龙灵(市旅文集团总经理助理)
王伟(区旅文公司总经理)
副 组 长:田晓(高坡乡党委副书记)
张贤(市旅文集团经理)
张大鹏(区旅文公司总经理助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高坡乡。高坡乡党委副书记田晓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全面建立安全责任体系。为了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能和活动要求,活动安全保障工作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分别是:
(一)现场安保组
组长:杨通强
责任部门:高坡乡派出所
1、负责活动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防范工作。
2、负责开工仪式当天及现场前一天的安全保卫。
3、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
4、负责对现场进行搜爆工作。
5、负责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置。
(二)安全隐患排查组
组长:杨洋
责任部门:高坡乡安监站
1、负责对整个会场布置的安全检查及隐患排除等工作,对主席台安全进行复审。
2、负责现场消防安全工作。
3、高坡乡负责对辖区内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并提前做好调处稳控工作,杜绝在开工动员会仪式现场及进行时段出现上访、群体性等事件发生。
(三)信访维稳组
组长:杨通强
责任部门:高坡乡党政办
1、高坡乡负责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处理。
2、负责协调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
3、负责做好信访接待工作。
4、负责和花溪区维稳办对接。
(四)卫生保障组
组长:杨 洋
责任部门:高坡乡卫生院
1、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工作,确保救援到位。
2、负责当日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五)环境综合整治组
组长:田晓
责任部门:高坡乡、扰绕村
1、负责市境内沿途及活动场地周围的环境整治。
(六)供电保障组
组长:杨洋
责任部门:高坡乡供电所
1、负责确保整个活动期间的用电保障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交通保障、游览秩序方面:
1、负责对游客(观众人员)和车辆的疏导,积极协调区相关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并对相关交通安全进行监管,确保整个活动人员、车辆通行顺畅,秩序良好。
2、负责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现象进行应急疏散,遇到拥堵现象及时起动预案,确保人、车安全。
(二)消防安全方面:
1、负责对节庆期间所有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的检查,设置消防救火设备,并组织应急抢险工作;
2、在烟花燃放期间,加强安保人员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3、负责景区山林防火巡查,禁止游客携带火种进入景区山林,确保景区山林不发生火灾。
(三)用电安全方面:
1、负责整个仪式期间相关用电线路的铺设和保障,对临时电器设施、设备、临时电器线路等其它用电安全的检查,及时发现隐患,防止触电和火灾事故发生。
(四)应急抢险及医疗救护方面
1、组织机动力量,配备辆机动应急车辆,现场指挥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贵阳高坡峡谷旅游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篇6: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务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部门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医学装备部,医学装备部成立医疗器械安全运行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安全保障
(一)医用设备到货验收后,根据验收记录结合设备周边各类环境。设施做好设备登记,定期巡查,保证设备正常安全运转。
(二)规范医疗设备操作流程,重视上机前培训,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明确责任职责,确保责任到岗。
(三)设备启用前应当细致检查各类配套安全措施,着重设备软硬件的协调,关注设备整体的运行情况,遇到不良运转情况及时上报。
(四)确保大型重点医疗设备周围环境干燥通风,消防通道通畅,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安全标志醒目,设置消防预警系统。
(五)各临床科室设置设备管理员
(六)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了解医用设备所需耗材的物理化学反应,熟悉设备用耗材的使用方法,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带来的隐患。
(七)建立长久有效的医疗设备巡检机制,按照设备安全运行保障工作组的工作安排,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全院设备安全巡检,必要时可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八)对于老旧设备,应当按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提起报废申请,申请获得审批后,及时配合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老旧设备,避免因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管理
(一)医学装备部定期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巡检,对于特殊设备,如放射科设备,压力容器等,安排不定期的检查,保障设备运转安全。结果记录存档,作为设备档案一部分留存,以备作为安全检查的档案。
(二)使用科室记录设备运转情况,建立设备安全运行工作档案,对于运行正常的设备悬挂设备运行标识。
(三)医学装备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向使用科室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按照安全运行办法进行整修改进。
(四)急救类、生命支持类仪器设备每班清点、维护、确保应急被备用。
四、应急管理
(一)制定《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设备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二)完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建立事故通报机制。
(三)明确应急工作职责,保证可以有条不紊的实施各项应急工作。
(四)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所需的设备配置。
篇7: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世园会是由国际园艺花卉行业组织——国际园艺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2011年世园会将于4月28日至10月22日在西安举行,预计届时将有1200万人次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力保世园会期间食品安全,已成为西安市委、市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西安世园执委会安保指挥部出台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要求,西安市质监局经过认真调研,精心组织,制定了《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方案》的规定,西安市质监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世园会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食品生产安全保障组,该局还成立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分队,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承担世园会等各相关部门所送样品的检验。
《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分县局、质检所、稽查总队的职责:各分(县)局负责制定本辖区世园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市质检所负责食品抽样检验和风险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汇总、报送世园会食品安全检测和监测信息;稽查总队负责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工作,协助查处重大案件,规划方案《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为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更有针对性,《工作方案》中划分出世园核心区(向世园会园区内供应食品的西安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世园周边区(向世园会园区周边、旅游景点和车站周边供应食品的西安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城市运行区(全市除核心区和周边区外的其他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个食品重点保障区域。根据世园会的总体安排,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分为启动、开园和总结3个阶段,各有侧重点分步实施。
其中,启动阶段为1月至4月27日,各分县局结合各自辖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百日整治”和应急演练活动。针对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食品企业,该局出台《2011西安世园会供园食品生产企业评估和监管办法》,要求供园食品企业必须满足两年内抽查检验未发现不合格产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食品溯源体系、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等条件。
在开园期间,该局将对城市运行区和周边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内容涉及原材料进货验收、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成品销售登记、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核心区的供园企业实行每周定期监督检查。同时,对供园食品采取每批次抽查检验制度,规定对不合格产品立即采取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协调外地质监部门对当地供园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
篇8:安全通行保障方案
但是, 随着WLAN的快速普及, 其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无线局域网基于脆弱的802.11安全机制, 因此WLAN受到的攻击非常频繁, 无线局域网安全研究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人们对WLAN的安全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2,3,4],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5,6]。本文在分析无线局域网安全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整的无线局域网安全保障方案, 以期为构建安全的无线局域网提供指导。
1 无线局域网安全性分析
无线局域网基于无线信道进行传播, 具有接入简便、组网灵活等优点, 但是开放信道使得无线局域网面临着很多的安全威胁。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主流标准, IEEE802.11存在着安全漏洞多、缺少密钥管理等基础缺陷。为此, 提出了加密协议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WEP) 保护数据的私密性和完整性, 但WEP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WEP的安全缺陷, IEEE802.11工作组对WEP机密机制的进行了多方面的增强, 提出了WPA (Wi-Fi Protected Access, WPA) 机制。WPA是在802.11i完善之前替代WEP的过渡方案, 但是WPA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1.1 基于WEP机制的无线局域网安全缺陷分析
WEP是1999年9月通过的IEEE 802.11标准的一部分, 通过对在两台设备间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非授权用户窃听无线网络的信息, 其主要提供接入控制和数据加密两种机制, 允许拥有正确WEP密钥的用户接入网络和解密数据流。
1.1.1 针对 WEP 机制的攻击方法
WEP机制的攻击方法主要分为与RC4无关的攻击和与RC4有关的两类攻击。与RC4有关的攻击针对WEP环境下的RC4, 其目标不仅获得伪随机序列, 而且要是获得用户的密钥, 主要的攻击方式有PTW[1]攻击、FMS攻击[2]、KoreK攻击[3]和Klein first round攻击[4]。
与RC4无管关的攻击包括重放攻击、认证攻击和分段攻击。攻击者嗅探无线网络的数据包, 过一段时间后重放, 实现重放攻击;攻击者捕获移动工作站和接入点之间交换的认证数据包, 取得合法认认证, 实现认证攻击;攻击者能够获得加密用的伪随机序列后, 通过数据分段发送多个指定长度的数据, 便可获得完整的加密用伪随机序列, 因此攻击者可建立初始向量字典, 得到不同初始向量下的伪随机序列。
1.1.2 基于 WEP 机制的无线局域网存在的缺陷分析
(1) 接入安全问题:WEP机制采用单向认证, 而不是互相认证, 因此但用户不能对接入点的真伪进行鉴别。如果攻击者把一个虚假接入点放在无线局域网内, 可以通过欺骗合法用户接入, 使得用户无法接入真正的接入点, 从而实现进行拒绝服务攻击。
(2) 硬件设备丢失的安全问题:WEP使用静态分配密钥, 秘钥通常保存在适配卡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 如果适配卡丢失或者被盗, 并且没有及时使该秘钥失效, 非法用户都可以利用此卡接入网络, 造成非法用户接入的安全问题。
(3) 访问控制机制的安全缺陷:WEP管理报文中包含网络名称或SSID, 通常这些报文在无线网络中不加密广播, 因此入侵者可以很容易地嗅探到共享密钥和网络名称, 进而非法连接到无线网络。另外, WEP基于以太网MAC地址构建访问控制表, 实现接入验证。但MAC地址很容易被嗅探, 因此攻击者可以通过改变无线网卡的MAC地址实现非法访问网络。
1.2 基于WPA机制的无线局域网安全缺陷分析
1.2.1 WPA 概述
WPA是针对WEP的安全缺陷而提出的一种保护无线网络安全增强方案, 其实现了IEEE 802.11i标准的大部分, 是在802.11i完善之前替代WEP的过渡方案。WPA采用动态密钥生成方法和多级密钥管理机制, 方便了WLAN的管理和维护。克服了WEP硬件设备丢失造成的安全问题, WPA主要提供了认证机制、加密机制和数据完整性校验机制。
认证机制要求用户必须通过强制性的认证才能拥有对某些网络资源的访问权;加密机制中密钥由认证服务器动态生成和分发来, 取代WEP的静态密钥, 并且把密钥首部长度从24位增加到128位来增加破解的难度;WPA消息完整性校验机制在保留802.11的CRC校验外, 每个数据分组增加了一个8个字节完整性校验值, 以防止消息篡改攻击和重发攻击。
1.2.2 WPA 面临的安全问题
虽然WPA事继承了WEP基本原理又解决了WEP缺点的一种强化技术, 但是WPA只是在802.11i正式推出之前的Wi-Fi企业联盟的安全标准, 由于它仍然是采用比较薄弱的RC4加密算法, 所以黑客只需要监听到足够的数据包, 借助强大的设备, 即使在TKIP的保护下, 同样可能破解网络。因此, WPA只能算做是无限局域网安全领域的一个过客。而依据WPA制定出来的成熟版本WPA2, 虽然不能再说成过客, 但其安全强度也依然受到质疑。
2 无线局域网安全保障方案
2.1 个人WLAN的安全方案
2.1.1 物理层安全防护
物理防护: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策略并坚定地执行, 确保无线AP和无线网卡的安全。由于几乎所有的无线设备都提供了Reset (重置) 按钮复位AP的能录, 使得失窃的AP可以很容易被窃贼重新使用。可以把AP放置在一个无法轻易结接触的位置, 必要时可以将设备和支架直接锁住。另外, 使用内置无线网卡的台式电脑也应避免无线网卡丢失或整机被盗。
隔离AP:通过降低AP发射功率, 更换低增益无线方式可以将AP信号覆盖范围尽可能地所见到办公区域内。对于特别部门, 可以对无线信号工作范围进行严格的限定。
2.1.2 技术层安全防护
使用SSH替换Telnet:因为Telnet是没有加密的协议,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 应禁用Telnet。
升级硬件设备:作为无线安全管理人员, 应当经常浏览无线设备制造商网站查看最新的漏洞及相关补丁公告, 并及时为设备安装厂商发布的安全更新或升级程序。
2.1.3 管理层安全措施
禁止广播SSID:通常在AP设备中, 默认设定广播SSID参数, 接入端收到这个参数就可以接入无线网络。通过禁止广播SSID参数, 入侵用户无法找到SSID, 不能通过手动设定与AP相同的SSID连接到无线网络。
MAC地址过滤:使用能够MAC地址过滤可以阻断很多对无线网络的攻击, 特好在较大规模的无线网络中非常有效。
以WPA取代WEP:WPA率先使用802.11中的加密技术TKIP, 可以大幅度地解决WEP所隐藏的安全问题。
2.2 企业WLAN安全策略
(1) 使用WPA2中的加密机制。WPA2支持AES加密, 能够更好地解决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 若设备支持或资金允许, 在整个企业无线网络使用WPA2-PSK加密方式设置为, 确保数据的加密强度。
(2) 采用更为先进的802.1x体系。首先, 802.11x引入了扩展认证协议 (EAP) , EAP支持公共密钥、智能卡、一次性口令、MD5加密算法等多种安全认证机制和方案, 安全级别更高;其次, 802.11x支持外部的RADIUS服务器提供客户端认证服务, 实现对接入点的鉴别。
(3) 使用VPN。使用的VPN来保证网络中数据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验证。IPSec也可用于保证WLAN的安全, 而且安全性要远大于传统的PPTP VPN。
(4) 划分VLAN。VLAN是一个交换网络, 它在逻辑上按照功能、项目组或应用进行划分, 而不是物理上或地理上的划分。可以使用VLAN达到通过软件重新配置网络的目的, 而不是屋里地拆卸荷移动设备与线路。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WLAN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无线局域网安全解决方案。尽管无线局域网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也是无线局域网能否进一步推广的关键。要增强WLAN的安全, 可以从技术、管理、立法等多方面来构建立体的解决方案。尽管我国WLAN标准的出台以及强制执行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它表明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IEEE 802.11i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解决方案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Zhang L, Yu J, Deng Z, et al.The security analysis of WPA encryption in wireless network[C]//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ECNet) ,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 2012:1563-1567.
[2]Tews E, Ralf-Philipp W, Pyshkin A.Breaking 104 Bit WEP in Less than 60 Seconds[EB/OL]. (2007-12-13) .http://eprint.iacr.org/.
[3]Fluhrer S R, Mantin I, Shamir A.Weaknesses in the Key Scheduling Algorithm of RC4[M]//Vaudenay S, Youssef A M.Selected Areas in Cryptography 2001.[S.l.]:Springer, 2001.
[5]Klein A.Attacks on the RC4 Stream Cipher[J].Designs, Codes and Cryptography, 2008, 48 (3) :269-286.
篇9:完善检测制度 确保安全通行
关键词: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工程质量
一、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一)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采用试验检测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的质量,对于桥梁工程质量的保障作用也是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最为重要的作用所在,这一目的的达成主要是通过试验检测工作来加强对于桥梁工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产品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根据其试验检测的合格与否确定整个桥梁工程的质量,与此同时,试验检测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桥梁的质量;
(二)在桥梁工程中合理的利用试验检测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施工成本,尤其是具体到施工材料的检测上,不仅仅能够避免不合格材料的使用"杜绝施工损失的存在,还能够针对当地较近的一些施工材料进行施工试验检测,测试其能否被直接使用,如果测试结果合格就避免了施工材料长途运输的麻烦,就地取材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这也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三)在桥梁工程中恰当的使用试验检测手段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一些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因为试验检测工作并不仅仅是针对于施工材料或者是工程项目进行检测,还需要针对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检测,在此过程中,桥梁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也必须经过相应的试验检测,所以对于一些新技术来说,经过了试验检测的认可就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使用,进而提高了新技术的使用范围,而试验检测的结果也能够进一步的激励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加强对于新技术的研究,进而提高新技术的研究现状,促进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
(四)加强桥梁工程的试验检测还能够准确的鉴定桥梁工程质量事故的程度,这卞要是针对桥梁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的,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可以采用试验检测程序进行具体的质量问题程度鉴定,这一应用对于相关单位的质量查处工作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加强桥梁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技术水平
目前,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对人员素质与水平的考察至关重要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检测中心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应加以规定,如培训有关专业知识,强化理论基础,积累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对各施工单位的试验检测人员进行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这样能极大地规范试验检测人员的素质,使工程质量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建立健全法制工作完善质检机构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对于法规制度,完善质检机构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桥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法规制度,我国已制定有关行业标准,对于上述法规制度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以便使桥梁建设单位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坚持做到严格考核、严格审批、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对于不合格试验单位坚决整顿或取缔。
(三)配备完善的试验检测设备
对于试验检测技术的执行过程来说,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也是不可或缺的,仅仅依靠专业化的人员是很难达到相应的检测水平的,只有依靠专业的试验检测设备才能够提高试验检测的准确性,这也是当前我国试验检测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所在,缺乏必要的试验检测设备就很可能导致试验检测过程出现准确性问题,所以说,完善试验检测设备的配备,保障试验检测的准确性,最终才能保障桥梁工程的质量。
(四)建立整体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桥梁建设的各个管理部门,各级部门的质量管理想都要相互监督,各司其职。按照统一的质量第一的上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切实可行的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试验检测的整个质量控制流程的系统化和合理化加强质量管理的整体的监督上作,监理期三级管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分上合作,把责任划分给个人,最终一一落实的质量管理的整体管控。
三、桥梁试验检测的手段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如填料、砂、石、水泥、钢筋、预制构件等)均应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另外,对各种原材料除了要进行常规试验以外,有时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非常规试验,以确定该材料是否真正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完整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资料并必须要有试验数据指导施工。
(二)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
施工控制参数通常是指一些能够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譬如填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这两个参数是路基填土中指导施工,控制压实质量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确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路基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手段进行参数确定时,应认真对待,严格遵照试验检测规程,并力求消除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精度,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三)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首先,对于施工方,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专人负责,专职质检,坚持“自检”制度。对于监理方,要真正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监理,特别是“事前”监理,要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关文章:
行车安全保障措施01-17
安全经费保障01-17
安全资金保障措施01-17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述职报告 村扶贫专干扶贫工作述职报告(四篇)01-17
安全保障制度01-17
信息安全保障01-17
安全保障机制01-1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简述01-17
探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01-17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