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关键词: 运动神经 致残 累及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 可累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 病因尚不明确, 临床上多表现四肢对称性感觉和运动损害,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院在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43~76岁, 平均 (59±11) 岁;糖尿病病程 (15.5±7.1) 年, DPN病程 (5.8±2.9) 年。对照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44~77岁, 平均 (61±12) 岁;糖尿病病程 (14.5±8.3) 年, DPN病程 (5.6±3.1) 年。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DPN严重程度、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水平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及降糖药物治疗, 血糖控制较好 (空腹血糖控制在5.8~8.5mmol/L, 餐后2h血糖控制在8~10.5mmol/L) 。观察组: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 L+生理盐水250m L, 静脉滴注, 1次/d, 连用4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加入100m 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疗程4周。对照组: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疗程4周。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 神经症状评分[1]:询问患者下肢有无疼痛或不适, 若有麻木、烧灼样痛刺痛则记2分, 若有乏力、抽筋或隐痛则记1分, 若无则记0分;上述症状出现在“足部”则记2分, “小腿”则记1分, “其它部位”记0分;上述症状只出现在白天记0分, 白天及黑夜均出现记1分, 夜间症状加剧记2分, 若患者曾因疼痛或不适而从睡眠中被惊醒则再加1分;以下方法能否减轻疼痛或不适“坐位”或“卧位”记0分, “站立位”记1分, “行走”记2分。神经症状评分 (neuropathy symptom scoreNSS) 3~4分为轻度神经病变症状, 5~6分为中度神经病变症状, 7~9分为重度神经病变症状。 (2) 神经体征评分:参照文献[1]评分标准。肢体的触觉、痛觉用10g尼龙单丝检查:无异常为0分, 受损局限在脚趾为1分, 脚掌中部以下2分, 踝关节以下3分, 小腿中部4分, 达膝关节5分;膝、跟腱反射:正常为0分, 增强1分, 消失2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1)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微症状能忍受, 深浅感觉恢复正常; (2) 有效:症状、体征较前明显减轻, 但能忍受; (3) 无效:症状、体征较前无任何变化。症状好转为起效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 显效15例, 有效12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 分别为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2 2组起效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起效平均天数 (10.48±3.76) d, 对照组治疗起效平均天数 (13.89±44.2) d, 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105) 。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较, ▲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 5

2.3 2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 (表1)

2组治疗前神经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 ;2组治疗后均能有效降低神经症状及体征积分 (P<0.05) ;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4例 (13.33%) 在静滴过程中出现轻度消化道不适及头昏, 减慢滴速或停药后症状消失, 未作特殊处理。治疗后测定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且具有多种表现的慢性并发症, 以感觉神经受累最早出现, 也可累及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 主要症状为肢体疼痛、麻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 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其主要病理基础是高血糖, 目前认为主要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3]。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浆免疫反应胰岛素增加, 加上血小板形态和功能异常, 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损害了内源性纤溶, 致内源性纤维蛋白活性减弱, 导致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高血脂、高血黏状态导致周围神经小血管基膜变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内脂质沉积、动脉硬化、局部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可使神经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轴突的逆行运输出现障碍, 干扰神经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导致快慢轴突异常, 蛋白质运输减少, 轴突萎缩, 最终形成神经细胞结构的功能改变, 神经传导障碍而致病。其他因素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减少、自由基产生增多以及自身免疫功能降低等[4]。在治疗上首先控制血糖, 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修复剂及改善神经血流药物,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针对上述机制, 目前用于DPN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 但疗效不甚理想。银杏达莫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 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双嘧达莫等。其药理作用[5~6]包括: (1) 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2) 清除自由基, 防止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抑制自由基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3) 对抗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 (4) 改善微循环, 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降低血液粘度而改善神经营养; (5) 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 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因此, 银杏达莫对DPN的病因有治疗作用。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第4代产品, 容易高浓度转运至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中, 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髓鞘形成;并参与髓鞘、核糖体膜、线粒体、突触的形成, 对神经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7~8]。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后, 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达9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 (P<0.01) ;治疗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治疗后能有效降低神经症状及体征积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明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近期疗效肯定,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 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 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神经症状评分、神经体征评分等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2组间对照。结果 2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105) ;2组治疗后均能有效降低神经症状及体征积分,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安全有效。

关键词:银杏达莫注射液,甲钴胺注射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1] yck PJ.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staying of polyneuropathyassessed in diabetics[J].Musscle Nerve, 1998, 11:2132.

[2] Head KA.Peripheral neuropathy:pathogenic mechanisms and alternaive therapies[J].Altern Med Rev, 2006, 11 (4) :294.

[3] 左文标, 王宁, 张春香, 等.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07, 21 (1) :24.

[4]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15.

[5] 宁云绸.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9) :97.

[6] 朱震豪, 钟东塔, 黄敬泽.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 2006, 18 (2) :106.

[7] 包世华.甲钴胺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 2009, 49 (20) :96.

[8] 杨延强, 朱瑾, 李秀钧.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 2007, 22 (1) :13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品语言之魅力读故事之精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渗透教学初探 下一篇: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