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力通讯

关键词: 不分昼夜 放在 电缆头 缺陷

现代电力通讯(精选九篇)

现代电力通讯 篇1

但是,市场在飞跃发展。现代电力通讯行业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才具有远景目标,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管理信息系统也要进一步提升和革新,才能够进一步为现代电力通讯服务。本文就是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全面了解,才能够将设计的技术上升到一个高度。

1 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电力通讯中的作用

自从现代电力通讯行业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以来,对该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提升。它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出了通讯的运行工况,并且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还将整个电力通讯的实际运转进行记录。

1.1 支持了电力通讯组织的计划工作

电力通讯在开展工作之前都要先进行合理的计划,做到有序的开展。在做计划之前就要全面的了解部门之中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协调部门相关情况。只有对整个实况了解并掌握,计划的工作才能够有效的开展。

如果仅仅依靠人去了解那些繁琐的环境,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引进了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并提交全面的了解各个方面的运行现状。而且,数据还是真实可靠的。为此,这个系统能够支持电力通讯的计划工作。

1.2 强化电力通讯的组织管理

过去都是依靠人去管理生产,管理执行情况,不但费时而且还存在一些虚假情况。现状采用管理信息系统,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通过真实的数据显示出来。管理系统最这些都做了记录,为电力通讯行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

每一个员工的具体表现,都在该系统中记录着。为此,要看该行业中的人员管理还是物料管理,只需要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了解的一清二楚。

1.3 支持电力通讯组织的领导工作

领导要对电力通讯进行了解,只需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够全面掌握实际的运行情况。当然,领导要发布一些新的指令,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发布出去,该系统会准确无误的传送者的手中。

1.4 加强了电力通讯的控制能力

因为一个电力通讯行业涉及到的物品种类是比较繁杂的,涉及到的人和事更是方方面面的。这样错综复杂的行业,仅仅依靠人来管理和控制还是比较麻烦的。这些年来,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但是,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够加强电力通讯的控制能力。因为该系统能够同时监控多个点和多个地方,并通过计算机显现出来。那么管理者只需要通过计算机就能够全面了解整个电力通信的情况,并作出下一步安排措施。

2 现代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设计一个管理系统首先要考虑该系统的配置方案,以及考虑需要管理那些部门等方方面面的考虑。做好第一步之后,就要采录数据收集系统中需要的资料,在这一个板块要建立系统需要的数据库,构建设计系统的框架构造,然后将收集的数据输入进数据库中,并实现管理。

2.1 设计前的规划

电力通讯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在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上,对涉及到通讯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来管理,同时还辅助与一些决策,该系统是一种大型的综合软件。对于该系统,首先要确定它的传输载体是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可视化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为电力通讯提供资源和资产的管理功能。

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根据现有的客户资源对系统需要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扩展性。开发的时候,普遍使用了ArcGIS作为平台。这个管理系统中要涉及到许多的文字、数字、图形信息和表哥等数据,这就需要比较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Orade就具有这样的功能。为此,使用orade数据库就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并优化设计的实现。

因为这个系统是要为客户服务的,为此还必须借助空间的数据库引擎ArCSIDE,才能够将数据提供到平台供客户使用,借用这个空间的数据模型,为管理者对数据库的管理也十分方便。

对于客户也要分等级权限,有一些只有浏览权有一些可以修改资料。为此,客户端可以使用ArcView或者ArcEditorArdnfo工具,用一个支持TCP/IP的协议来与ArcSDE建立联系,就可以通过ArcSDE从数据库Oracle中取得数据。

2.2 对数据的组织实施

要将这名庞大的数据装进数据库,并且实现属性属性与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这就必须要建立空间的数据模型Godatabase,构建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模型是用一种开放式的结构把空间的数据,包括矢量、影像、三维地形等和其他相关的数据统一存放到数据库的管理系统(DBMS)中。

通过建立这样的空间模型,就可以改变电力通讯方面的客户面对的对象,他们不再面对和业务没有关系的抽象数据,而是直接去操作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东西,比如变压器、电杆、线路或者刀闸等。

空间数据模型的组成:1)对象类objecteclass。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其主要是记录和电力通讯有着关联的特定行为。例如,记录电杆下在某人的地里,线路经过哪些具体的地方。2)空间要素类,Featureclass。这个类型主要是记录电路的走势记录,比如一条线路经过哪些河流,用了多少电杆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数据,都有对应的DBMS表。

采用空间数据模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个模型能够动态的生成几何网络,减少许多的数据量,加快系统的运行速度。

设计该系统对电力通讯管理的对象:一是基站和站内的设备,比如传输设备、音频架设备等等二是基站之外的线路及涉及到的设备,比如地井、地下管道、杆塔等。

2.2.1 建立数据库

为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还必须添加进需要的通讯数据,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力通讯系统。

搞一个设计之前,都需要提前建立和实体有关联的模拟图形,这样就相当于在写文章之前要列好提纲一样。在设计这个模拟图形,一般都是通过在Visio平台中实现建模语言UML图层。一般都是通过Visio创建了UML图标并且还要保存在数据库中,储存为数据库的表格形式。也可以通过转化,将这种表格转化为MDB或者SQLServer数据库格式。

建立图层要弄清楚各阶层之间的关联。自然主要是的基站,通过采用凌空光缆的专递,可以输送到一定的距离,当达到所能够传送的距离范围中,就要用杆塔来承载,到了一个杆塔之后还可以继续分出之路,通过杆塔最终要达到地井。这样彼此互相连接,形成了一张电力通讯网络。

通过建立几何图形,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体现出系统所管理的设备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的明白管理设计的下一步走向。

从上面的图层可以看出来,其中的没有安装接头的杆塔与地井仅仅起一个接替支撑作用。对整个线路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带有接头的杆塔和地井,就能够将光纤进行跳接,这就显示着跳接是具有关键作用的。

在实际设计之中,就将这个UML图层送到数据库中,然后利用CASE工具就可以生产数据库的框架了。根据设计的要求,建立出的框架图形如图2。

该框架图中,左边是Object类框架构造图,右边是Geodatabase数据库的框架构造图形。一次按照流程模式形成的框架构造图。

这个构建的框架图中包含了许多空间数据点层,主要的是通讯杆塔层和通讯地井层,其中的线层就有街道层,通讯线路层和地下管道层等。还有地面的面层,那就是指通讯的基站层。

2.2.2 管理数据

建好了空间数据库还必须要将数据传送进去,比给予合理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够保证该管理信息系统正常工作。

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运用ArcSDE的平台,将空间的数据传导进服务器的关系(orade)型数据库中去,再利用ArcSDE强大的管理功能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

在传送数据的时候,要将共同属性相同的一类放到同一层,并对于每一个数据库的记录要相对应于一个实际的要素,这样才方便于ArcSDE采用层的管理方式。同时,ArcSDE还会为每一个数据库建立一个空间索引,就像一本书的开头有一个目录以及对应的页数一样。空间索引还会将每层从逻辑上分成多个小块(cell),而图层中的要素会对每个cell进行描述并将这些描述保存到索引表下。就像一本书,对于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简单的介绍,便于被人查询。

为了便于管理部门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时的维护和更新,ArcSDE还提供出了一套全新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对于空间数据的管理。

这些数据并不是完整的空间数据,只是反应空间数据的变化情况的数据。为此,针对这些数据不必一定要锁定,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自行修改就行。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对于多人以及多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来说,是行之有效的。

3 现代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对于电力通讯而言,涉及管理的面是比较宽的。因此如果仅仅建立一个管理系统肯定不能正常工作,为此就需要设计出多个管理子系统。

3.1 建立图档管理子系统

建立这个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于电力通讯的设备管理和业务管理提供支持,这样就可以提供多个管理图层比如街道管理设计一个,基站管理设计一个,电力杆塔设计一个等,这样就可以达到查询设备和业务线路目的,十分方便的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3.2 建立设备管理子系统

对于设备而言也是分了基站之内和基站之外,基站之内的就是指基站中的各种硬件设施,基站之外就是指杆塔、光缆、地井等。对于这些设备,也要建立一个管理子系统,需要查看运行现状的时候,点开这个子系统就行了,就能够明白的了解到这些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3.3 建立客户资料的管理子系统

电力通讯中涉及到的客户很多,牵涉到各种信息以及客户的增减情况。如果仅仅依靠人我做这项管理,可能出现各种错误的现象。为此,就要针对客户资料建立一个管理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很方便的录入客户信息、查询客户信息等。

3.4 建立业务管理子系统

业务是电力通讯的重要部门,也是关系着该行业是否获利的关键点。这里面就牵连着很多东西,比如报销啊,销售业绩啊等。

为此,针对电力通讯必须要建立业务管理系统,这样可以对内部的各种业务来往做一个详细的管理,做一个细致的统计。

3.5 建立辅助决策的子系统

建立这个辅助决策的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当前的光缆网络布局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就可以查出那些网络布局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需要改进的,整个网络中是否有较好的容错能力等。

3.6 建立实时监控响应的子系统

有了这个管理上的子系统,就能够随时监控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就会及时的提示或者报警,便于对问题及时做出维护和解决。

4 结束语

面对现在人们对通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问题,必须要采用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够解决管理上的混乱,才能让电力通讯有序的运转下去。为此,对于现代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贾永刚.青岛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QUGIS)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2).

电力通讯1 篇2

作者按:19世纪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话:“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爱因斯坦说:“只有你的眼睛看见东西,那是不会发现什么的,还要你的新能思考才行。”作为一名合格的高压试验工,就要有“能思考的心”和“又准备的头脑”。

2011年7月27日,试验研究所新装设的在线监测系统发现高新站里出现局部放电信号,之后对有问题电缆头进行了紧急更换,电缆头X射线探伤发现电缆头内部存在一个大气泡和较长的裂痕。这次成功监测出缺陷不仅给大运供电安全排除了隐患而且对应用高科技设备检查缺陷增长了信心和经验。

头脑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试验研究所积极对青年员工进行培训,要求在掌握传统试验手段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技手段,缩短停电时间,提

高试验效率。2011年6月试验研究所对110kV高新站GIS设备装设了局放在线监测系统。7月27日系统监测到明显的局部放电信号,现场试验发现放电部位在电缆终端附近,线路停电后局放信号消失。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不给大运安全留死角,晚上8点多个部门开了第一次现场会,闷热的变电站高压室里特别安静,专家们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观察着放电部位,但是很遗憾开盖之后没有发现缺陷,大家的心情跌至冰点。

眼见真的不一定为真,有了能思考的心才能看清本质。8月2日,在生技部再一次的组织下,10几名专家在高新站开了第二次现场会,炎炎烈日下大家汗流夹被,但是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专家们在变电站外席地而坐,在地上画出简图讨论着,生技部人员不停地坐着笔记,最终决定采用中试所的试验方案,变电所拆除电缆和GIS连接后连夜对GIS进行了充气,第二天4台仪器同时测量,发现局放源位于电缆终端接头位置,放电类型为:绝缘内部放电。大运会保供电此时已经到了倒计时的阶段,为了保证大运会保供电万无一失,8月3日对电缆头进行了及时的更换,在更换后在线监测系统没有发现明显的放电信号,变电站设备运行一切恢复正常。

查缺陷刨根问底,做试验不差分毫。为了查明放电原因,8月16日生技部、试验研究所、基建部、输电部一行9人载着拆下来的电缆头部件赶赴佛山吉熙安

厂进行电缆头试验,对有局放的部件进行X射线探伤,发现了套筒内部存在一个大气泡和较长的裂痕。回来的路上虽然很疲惫但是都兴奋地没有困意,一名专家感叹说:“没有白忙这么多天,值了!”

电力系统常用通讯方式与工作模式 篇3

一、载波通讯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 按照功能划分大体可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4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 载波机。

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4个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 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 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 一般要经过2级或3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 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振铃系统, 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 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了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 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 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 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 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 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 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 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 音频架, 高频架。

在载波通讯中, 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 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 在调度所侧需安装音频架, 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 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 用户线很短, 通讯质量明显提高, 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 话音通路四线端也在调度所, 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和所承担任务的不同, 微波站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 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 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 收发信机, 天馈线, 微波配线架, 电源, 蓄电池和铁塔等。

1. 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

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中, 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 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中, 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 即下变频。

2. 终端机。

微波通讯系统中, 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 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 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 将群频话路信号, 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 光端机。

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 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和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 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 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 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 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 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

2. 光中继机。

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 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 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 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 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 则通常需考虑增加中继机, 它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 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的延长。通过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 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和光发送等电路组成。

3. 数字通讯设备。

一般来说, 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 变成数字信号, 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 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号进行传送, 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 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三、结束语

电力调度通讯管理标准 篇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州市供电公司电力调度通讯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本标准适用于调度所电力调度通讯管理工作,是检查考核电力调度通讯岗位工作依据。2引用标准

省电力局〔1987〕山东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省电力局〔1990〕山东电力系统微波运行管理规程。

3职责与权限

3.1职责

3.1.1胶州市电力系统通信由微波、通信、话务三个专业班组组成,属调度所领导,在调度所长和分管副所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3.1.2电力系统通信主要为电力生产服务,为电力调度,继电保护、电网自动化,计算机等系统提供多种信息通道,是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调度的重要手段。

3.1.3电力系统通信网是一个整体,同时也为基建、防汛、线路检修、行政管理等业务服务。

3.1.4在调度分管所长领导下,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实行各专业班组分别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

3.1.5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各种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3.1.6编制本系统通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3.1.7专业班组负责对本专业所管辖的电路设备的故障处理,并组织对通信事故障碍的调查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

3.1.8专业实行站、机、电路分工包干,建立责任制。

3.1.9组织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开展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电路质量和运行水平。

3.2责任

3.2.1负责所管辖通信电路的调度

3.2.2负责所管辖的通信站的运行、检修维护工作。

3.2.3负责本系统的通信业务指导。

3.3权限

3.3.1各专业班组有权对本系统电力通信业务工作进行指导。

3.3.2有权对本专业设备进行选型和对电路提出改造意见。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生产管理

4.1.1根据公司下达的计划,结合本部门的安排,编制通信、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1.2严格贯彻执行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系统通信运行管理规程”;山东电管局颁发的“通信规程”及其它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程。

4.1.3各专业班组及通信站应根据本管理标准和现场的实际需要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4.1.3.1岗位责任制。

4.1.3.2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4.1.3.3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4.1.3.4设备专责制度。

4.1.3.5设备定期检测制度。

4.1.3.6工具材料、仪器、仪表管理制度。4.1.3.7备品备件管理制度。4.1.3.8技术培训制度。4.1.3.9技术管理制度。4.1.3.10安全工作制度。4.1.3.11卫生清洁制度。4.1.3.12保密制度。

4.1.4通信系统设备维修和维修职责分工。

4.1.4.1主系统通信设备安装在公司,属公司产权并负责维修,电力微波通道及微波电路参数的测试工作由公司调度所负责组织实施、系统内各部门配合。

4.1.4.2地调与市调(胶州)之间的通讯设备和线路、电缆、按行政区划分,具体分界点双方协商解决。

4.1.4.3微波天线及铁塔的刷漆、维修由调度所各专业班组负责。

4.1.4.4通信用天线铁塔与避雷设施的试验由修试场高压试验人员负责。

4.1.4.5在通信与继电保护远动复用通道的公共部分上进行测试、维护工作,必须征得有关专业和调度部门的同意,方可进行工作。

4.1.4.6通信专业蓄电池的维护工作由各专业通信班负责,交直流电源必须具备自动切换装置,每月至少启停一次,每次运行应不小于10分钟,通信设备的电源电压必须保证在合格范围以内。

4.1.5修检修工作。

4.1.5.1通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履行“通信维护检修职责”,做好检测和维护工作。

4.1.5.2通信设备的正常检测、维护分为日、月、季三种,其内容按专业技术要求和运行规程实施。

4.1.5.3无人值守的通信设备检修维护周期分为每月二次。根据需要进行测试项目,重点做好机房设备的卫生清洁工作。

4.1.5.4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检修并做好维护记录的次数。

4.1.5.5通信设备、电路每年应进行一次检修,设备大修周期一般应为三年,必须在前一年六月报主管部门审批,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大修日期,大修后设备必须符合1-2类设备指标。4.1.6通信调度管理必须实行统一管理,本公司系统通信电路由调度所调度管辖,各通信人员要服从调度命令,各专业班组团结协作,保证电路畅通。4.2技术管理

4.2.1技术资料管理

4.2.1.1微波、总机须具备通道网络图、频率图和话路分配表。4.2.1.2通信设备明细表。

4.2.1.3通信电路、设备测试表。4.2.1.4通信仪器、仪表配置明细表。4.2.1.5通信电路故障统计表。

4.2.1.6按各专业运行规程所例统一表、册、图的要求。

4.2.1.7各通信站必须具备下列技术资料设备原理、接线图、说明书及出厂记录。设备按装图、系统连接图、配线记录簿、安全记录,仪器、仪表图纸说明书。

4.3通信电路设备的运行统计和报表按各专业运行规程进行统计和计算,并于每月五日前报上月电路运行率。

5检查与考核

5.1检查周期与检查人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调度分管副所长按月检查与考核。5.2检查内容与标准

考核内容为标准规定的责任和工作内容与要求部分。5.3考核与兑现

考核结果按胶州市供电公司经济责任制实施管理标准要求执行。

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州市供电公司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本标准适用于调度所调度自动化系统管理工作,是检查考核调度自动化管理岗位工作依据。2引用标准

能源部[1988]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 能源部〔1987〕电力系统远动运行管理规程

[DL 516—9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省电管局〔1989〕山东电网远动考核暂行办法 3职责与权限

3.1职能分工

3.1.1胶州市调度自动化远动班,属调度所长和分管所长直接领导,并接受地调通讯自动化科的业务指导。

3.1.2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提高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

3.1.3调度自动化班为调度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信息,为确保电网安全经济、多供少损打下坚实基础。

3.1.4调度自动化系统分设调度端和所两端,是紧密联系的整体,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3.1.5调度端和各变电站的自动化设备装置属调度自动化班管理。3.1.6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微波、电缆等电路通道,职责分工按各自的配线架为分工点和已明确的分工点实施。

3.1.7自动化系统的功率总加遥测点按公司(所)规定实施。3.2责任

3.2.1负责调度所使用的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和检测维护工作。

3.2.2贯彻和执行上级颁发的规程要求,并按规程进行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3.2.3参加制定调度自动化规划的设计和新建、扩建工程设计。

3.2.4负责本系统电网所使用的新按装自动化(远动)设备投运前的检查和验收工作。3.2.5编制改进工程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3权限

对所需自动化设备选型和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和改进计算机程序。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管理内容

4.1.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设备专责制。

4.1.2建立仪表、仪器、备品,备件、使用台帐。4.1.3保存好技术资料、图纸、说明书等资料。

4.1.4建立定期巡视、检测、设备维修、故障处理制度。

4.1.5运行中的自动化(远动)设备主机,必须按照运行规程所规定的事项进行检验统计,按规程要求进行上报。4.2管理要求

4.2.1不发生各类责任事故。

4.2.2自动化(远动)装置可用率高于99.8%。4.2.3遥测合格率为100%。5检查与考核

5.1检查周期与检查人

本标准执行情况,由调度分管副所长按月检查与考核。5.2检查内容与标准

考核内容为标准规定的责任和工作内容与要求部分。5.3考核与兑现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5

关键词: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引言:

众所周知, 在电力企业中运用通讯管理信息系统, 进而创建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同时还有效的改善了操作流程, 使得对电力企业某些重点业务实现了质量管理以及全面控制, 为电力企业无纸化办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更加有力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 电力企业绝大部分的生产任务都依靠的是对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以及管理, 并且要对相关设备设施的信息进行存储、查询以及反馈, 尽可能的使设备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同时可以提升设备设施的管理水平。分析、研究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实现所要采取的相关措施, 尽可能的使电力通讯管理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以便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1、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意义

近年来, 电力企业运用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其在诸多方面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工作, 同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传输, 最重要的是可以对电力企业整个通讯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在电力通讯管理中的运用能够确保各个组织工作的开展, 并对各个部门之间工作起到协调作用。若仅仅依靠人力去完成这些繁杂的工作, 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还非常容易出问题;然而,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开展组织工作。在某种程度上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电力通讯管理者的决策以及管理工作, 当管理者对整个电力通讯行业发展进行研究时, 他们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对电力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对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而言, 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其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 科学、合理的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有许多的子系统, 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为此, 就要在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相对应的子系统, 在电力通讯管理工作中对设备设施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同时还应该设计出若干个管理图层。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设备设施数量、种类繁多, 面对这些不同的设备, 在建立了子系统的条件下, 通过进行系统的查询工作就可以获得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电力通讯部门特点就是面对的客户信息来源多, 并且客户数量也比较大, 通过各个子系统对客户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管理, 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 还可以在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创建相关有利于辅助决策的子系统, 以便对网络布局是否合理、容错能力是否满足需要等进行判断, 对不合理的进行优化改进。另外, 伴随着网络违法行为的不断蔓延, 并且保持上升的趋势, 还面临着网络黑客或者是病毒的入侵。因此, 要加强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确保其稳定、有序的运行。

3、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对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库的建立

在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若要将庞大的信息数据转移到数据库中, 同时要对空间数据以及数据属性等内容进行管理。为此, 就要创建相对应的空间数据模型, 为创建数据库奠定基础。空间数据模型采用的是开放式的结构, 并将三维地形、影像以及空间内的矢量等相关的各种数据统一的放到创建好的数据库中。空间数据模型主要由空间要素以及对象类等构成, 空间要素指的是负责记录管理电路的走势, 例如:某一条线路所用到的电杆数目以及所通过的河流数量等;而对象类指的是记录与电力通讯有关的某些行为, 例如:电力线路所经过的地方。管理信息系统最主要的是对通讯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设备设施开展管理工作, 并将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当作电力通讯管理的主要对象。

3.2、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各种数据的管理以及相关系统的运用

在创建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之上, 把相关的电力通讯信息转移到数据库中, 然后再运用相对应的管理方式, 确保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转。一般来说是将获取到的空间数据传输到相对应的关系型数据库中, 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 要保证相类似的数据放在一起, 将每个实际要素与每个数据库的记录保持一致, 以方便对数据库进行高效的管理。除此之外, 为了使信息系统对电力通讯进行更好的管理, 就需要对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随时进行更新以及维护。需要注意的是,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没有包括空间所有的数据, 这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全面的体现部分数据的变化状况。基于此, 相关的设计以及开发人员对数据不实行全面的锁定, 而是对用户一定的权限, 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 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了解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意义和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之后,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依据电力设备设施的需要, 运用加密、控制以及加锁等方式, 保障了系统、数据的安全。同时, 管理信息系统拥有了相对应的子系统, 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 使得操作更具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在未来的发展中,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还应该加强对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库的建立, 注重对各种数据的管理以及相关系统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劲松.基于网络的电力网络管理系统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07)

[2]伍贤伟.现代电力通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 (02)

[3]蒋雯.电力通讯网应急系统的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4)

现代电力通讯 篇6

作为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调制技术,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发展迅猛, 已经成为无线通讯时代的核心技术。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COFDM (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将OFDM技术与信道编码技术向结合, 提高了自身的抗多径衰落、抗码间干扰能力、抗多普勒频移能力, 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 也是最先进调制技术[1]。东莞供电局“一站妥”系统研制过程中, 采用COFDM技术开发了无线视频远程协助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故障现场状况以视频形式传输给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当值负责人可以通过视频记录的故障实时地对现场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

1 系统的构成

总的来说, 系统分为发射前端和接收设备两大部分。发射前端将现场摄像机采集的图像通过SPS-430CZ系统的发射机传输出去;接收设备通过接收天线得到发射机传输过来的视频信息。

发射系统:

(1) 吸盘摄像机:可以直接吸附于车顶或其他磁铁附着物。要求能在移动或静止中拍摄, 也可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对重要场景和主要部位进行高质量图像拍摄

(2) 车载视频终端——PS-430CZ便携式发射机:发射前段的主要设备, 集成了显示屏、电池、控制面板和无线发射机。其关键作用在于信号的调制, 过程框图如图1。

(3) 天馈系统:包含图像发射天线与控制接收天线。

接收系统:

(1) 接收机:接收系统的主要设备, 并将接收的信号显示给指挥中心当值负责人。其主要作用在于信号的解调, 解调框图如图2。

(2) 天馈系统:指令天线、八木天线和1.8 m玻璃钢天线。

(3) 滤波器:分别组成三个滤波放大器;其中两个对八木天线和玻璃钢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指令发射器的滤波放大器对云台控制信号处理。

(4) 云台镜头控制发射机:指挥中心通过该设备控制前端球形云台, 以便于指挥中心对现场不同角度的实时监控。

2 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本系统使用方便, 使用地点范围广。

(1) 设备本身内置可重复充电的大容量电池, 可保证持续工作7 h以上。不同于传统的微波设备, 该系统不必要在视通条件下才能工作。使用期间将吸盘像机和吸盘天线放置于电力急修车车顶, 开启设备电源即可工作。需要说明的是, 设备不管在地面或任何一辆车上都能使用。节省了“布点”的工作, 也便于音频、视频的获取。该系统适应于郊区、城郊急修时等非通视和建筑物内有大目标物体阻挡的环境, 具有很强的“绕射、穿透”能力[2]。视通条件下 (LOS) , 传输距离大于100 km;非视通条件下 (N L O S) , 传输距离也大于10 km。系统接收效果图如图3。

(2) 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性能。

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 C O F D M体统会将各个子载波联合编码, 因此就具有了很强的抗衰落能力[3]。此外, 系统对窄带干扰及信号波形间的干扰也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特别要强调的是, 在单载波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单个衰落或干扰就足以导致整个通信链路的失败。但是多载波C O F D M系统, 由于其强大的纠错能力, 即使是仅有的小部分子载波会受到的干扰, 这些子信道也会采用纠错码对小部分干扰进行纠错, 以此确保传输过程中的低误码率。

(3) 高清晰度的图像编码技术。

该系统的信号调制采用COFDM调制技术, 因此, 能得到较高的速率。2 MHz的射频带宽内采用DVD压缩格式的MPEG—2编码技术的图像[4], 当图像清晰度是720×576像素时, 视频图像质量已经超出D1标准, 则传输通道要满足单向通道4-8MB的传输速率。将传输帧率设定为固定的每秒25帧, 传输方式为数据流,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流的大小可以设定在4 M以上, 这样足以满足指挥中心清楚地观察现场的要求[5]。

移动性能良好。

系统适用于高速移动过程中的实时视频图像传输, 是可移动的便携装置, 将方便于电力检修人员不固定地点的移动操作。

3 系统在“一站妥”系统的应用效果

在电力系统突发故障或比较重要场合下, 在移动或静止中拍摄并实时传输高质量的作业现场图像, 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对重要故障点和主要设备的重点部位进行高质量图像拍摄, 并将所拍摄的图像、声音信号通过无线的传输方法传输到指挥中心, 达到了现场和指挥中心的实时通讯, 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 对于同一停电范围内的故障, 可以通过无线视频实时传回的现场状况, 对多个故障点进行统一、有计划地操作指挥。将故障的统一处理可以优化维修策略, 减少停电时间, 增加用户满意度。

其次, 当故障现场发生突发、疑难事件时, 指挥中心可以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 通过视频传回的现场状况进行集体会诊, 通过安排现场人员做出临时处理, 并迅速派有关人员赶往现场, 展开工作组织抢修。

最后, 现场操作信息传递到抢修指挥中心和移动指挥车, 现场指挥人员可现场观看抢修人员抢修过程工作是否到位, 抢修结束后, 抢修现场是否还原, 一旦有用户投诉, 能够为供电企业提供责任依据。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视频系统在复杂地理条件和现场状况下, 故障现场目标音视频信息向本地监控中心 (指挥中心) 的实时传输。音视频传送到急修指挥中心监控平台, 指挥中心当值负责人能及时远程协助指导现场作业工作。除此之外, 也可在计划停电、巡检等工作通过视频拍摄现场了解实时情况, 更好的掌握现场, 实现故障现场与急修指挥中心的无缝通讯。该系统的利用, 将大大提高故障检修的工作效率。

摘要:随着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 电力故障维修迫切需要及时、迅速的完成。故障指挥中心也需要通过视频直观地对工作现场的指导和监督。本文利用COFDM技术开发了无线视频远程协助系统, 该系统能满足故障现场实时传输视频, 实现了指挥中心与现场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COFDM技术,实时通讯,无线传输,故障现场

参考文献

[1]黄瑞, 邹辰.关于COFDM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中的编码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 2007 (4) :86-89.

[2]A.F.Molisch.Wideband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41-45.

[3]樊昌信.通信原理[M].5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233-243.

[4]孙凤杰, 崔维新, 张晋保, 等.远程数字视频监控与图象识别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 2005, 29 (5) :81-84.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7

1 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构建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 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该系统能够将通讯网络中的所有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与分析, 并将分析完成之后的信息向需求部门进行传输, 使系统可以对整个通讯工作做出实时监测, 从而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做出有利支持。现阶段, 我国绝大多数电力通信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管理模式, 人力整理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管理份额, 这样一来, 管理效率就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不仅浪费人力资源, 还浪费时间, 更容易出现虚假信息, 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因此, 构建起管理信息系统, 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系统的相关功能

构建起管理信息系统以后, 其最明显的价值便是可以对电力企业中的通讯信息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 还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工作业, 提升了工作效率。具体来讲, 该系统的相关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2.1 组织开展方面

一般情况下, 电力通信在工作过程中, 都需要先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 之后才能员资料、分配人力物力、协调部门关系等。如果这项工作只依靠人力, 其所花费的时间与人力都是巨大的, 但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则可以对运行情况进行准确把握, 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节省工作时间。

2.2 组织管理方面

传统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管理不仅浪费时间, 还容易产生虚假信息, 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开展。而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真实的反映出生产营销数据, 且所有的数据都能够有效保留下来, 能够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2.3 控制能力方面

电力通信系统所涉及的事物比较复杂, 也比较庞大, 如果在其内部只依赖于人力管理是非常困难的, 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力管理越来越跟不上电力企业的发展, 这也是近几年行业比较混乱的原因之一。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系统可以在一个时间, 对多个地点与层面进行监控, 并通过电脑显示给控制人员, 从而帮助控制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管理。

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配置

该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设计平台的, 以计算机为基础, 对通信设计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该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主要有:设备分台、业务管理、资料管理、分析计算、监督控制等。Arc GIS是系统主要的平台, 确保系统中客户资源的安全, 以及系统的健康运行;Oracle是系统的数据源管理系统, 可以对文字、数字、图形等信息进行处理;RDBMS是系统的关系数据库, 是空间数据访问的必经之路。系统服务的客户类型不同也决定了客户访问权限的不同, 所以, 客户端需要运用Arc View等相关工具来实现。

3.2 建立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想要保持完整性, 就需要将通讯数据加入其中, 一般情况下, 数据库会以Visio为平台来构建UML图层, 并将其储存与数据库中, 以表格的形式展现, 还能够通过转换, 将这些表格变成数据库形式。需要注意的是, 在构建图层以前, 需要将每层关系进行系统考虑, 而基站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其传递方法基本上运用的都是凌空光缆, 其优势在于可以控制传送距离。传输时还需要与杆塔相配合, 从而到达地井, 最终实现电力网络的构成。

3.3 数据组织

空间数据模型是当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 能够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 该模型的原理为可以将空间数据中所存在栅格、矢量以及映像等信息储存在系统构建起来的数据库中。该模型通过地理空间, 能够实现在想要处理相关要素的过程中, 可以无需通过编码。另外, 在将用户信息向系统中进行输入的过程中, 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与分析, 如果信息错误是因为人为输出而导致的, 则系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与此同时, 运用OLE技术, 能够实现系统与Windows之间的兼容,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

3.4 数据安全

运用窗口设计技术, 可以在不同的窗口中, 实现用户的不同需求, 并对用户访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限定。通过多级权限的设置与健全的检测机制, 可以从不同用户的角度出发, 构建有针对性的访问级别相应的口令密码, 从而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有效区分。

4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通信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构建起科学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才能够解决电力通讯行业当前面临的各方面问题, 实现电力通讯的健康运转。本文以此为基础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重要性、主要功能、以及其设计实现方法, 以期能够转变电力企业当前的发展困境, 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扬, 彭泽平.基于B/S结构的电力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1:92-95.

[2]潘华, 宋挺, 包慧敏等.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3:38-39+56.

电力电子通讯设备及技术探讨 篇8

1.1 载波设备

载波通讯设备分为调制、载供、自动电平调节、振铃、增音5个系统, 其中前四个系统构成了电力载波机。

1.1.1 载波机的应用

不同型号的载波机, 构造的原理以及实现的方式也有区别。

调制系统的构造及实现方式为:双边带载波机经过一级调试, 利用上下两个边带加载信号, 使得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在单边带的作用下, 抑制信号的加载, 从而使原始信号到达线路频谱。

自动电平调节的构造及实现方式为:双边带载波机在工作中, 对那些能够反映通道变化的载频进行检测, 进而控制高载放大器的收效, 达到稳定电平波动的目的。单边带载波机的原理是, 在系统中对中频进行调节, 利用发射端将中频传输到中频条幅器, 然后通过高频条幅器把中频传输到载波通路, 接收方在收到中频以后, 利用窄带滤波器对其进行过滤、选择, 将得到的载频放大, 一部分传输到中频条幅器, 一部分作为导频, 通过加工整合, 最后控制收发频道输送的强弱, 从而达到自动电平调节的目的。这种调制系统的作用是弥补在电平在传送中, 基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波动。

振铃系统的构造和原理是:在电力载波机系统中, 设置振铃系统可以让通讯传送更加快速、可靠。双边载波机通过载频分量, 能够实现自动呼叫;单边载波机设置了专门的音频来完成振铃。

1.1.2 音频架、高频架的应用

载波通讯在运行中, 当调度所跟变电站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的时候, 就会降低拨号的准确率, 从而影响到通讯的质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可以在它们之间设置音频架和高频架。在具体的设置中, 用电缆器将这两个设备连接起来。

实践证明, 在音频架与高频架的作用下, 线路传输的距离会缩短, 从而有效改善通讯的质量。其次, 让远端通路信号电平的调节更加容易、便捷。

1.2 微波设备的应用

微波站具有多个型号, 每个型号具有不同的功能, 所以其设备也有差异。一般包括收、发信机、终端机、微波线架、信号塔、天线、蓄电池等设备。

1.2.1 收发信机设备

该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号之间的频率变换。频率变化一般指的是在通讯通道中根据频率的高低实现群路信号跟微波信号之间的变换。具体变换方式如下所述。

当信号的频率需要上调的时候, 微波收发信机将群路信号改变为微波信号;当信号的频率需要下调的时候, 微波收发信机将微波信号转变为群路信号。

1.2.2 终端机设备

在微波系统运行中, 终端机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该设备的具体功能如下所述。

在发射信息端口, 按照一定的规律, 把不同用户的信号进行组合, 转变成为群频话路信号;在接收信息的端口, 按照一定的规律, 对传输到的群频话路信号进行解析。

1.3 光纤设备的应用

1.3.1 光端机

在整个通讯设备中, 光端机的作用很重要。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避免光端机发生故障, 常常选择热备用方案。其组件及原理如下所述。

在通讯系统正常运转中, 当一部分设备出现问题时, 可以利用备用部分替代, 从而保证通讯质量。

光端机的主要组件为:光接收、发送电路、输入接口、定时再生电路等。输入接口的作用, 是将传送中的普通信号转化为二进制信号;光发送电路的作用, 是利用光驱电路, 把传输的用户信号变成光信号;光接收电路的作用, 是在光纤传送中, 把光脉冲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然后对其进行放大, 在改善波形的基础上, 解决信号之间互相干扰的因素;定时再生电路的作用, 是在接触信号干扰的基础上, 进一步选择定时器, 使信号波形保持稳定的状态。因此, 针对不同的部件, 在光端机的运行中, 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1.3.2 光中继机设备

在光端机的传输中, 在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 会受到传送功率、电路消耗的影响, 降低信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因此, 为了保证通讯的质量, 通常需要在光端机的传输中, 增加中继机设备。中继机设备比较简单, 能给传输机补充更多的能力, 从而延长传输的距离, 提高通讯信号的质量。

1.3.3 数字设备

该设备由PCM基群与高次群复接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在电力通讯中, PCM将信号进行编制, 转化成数字信号, 然后利用高次群复接设备, 将这些信号进行加工并进行传送, 同时在处理的过程中, 把传送的信号还原成模拟的话音。

2 电力通讯的运营机制

通讯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送与交换。现实中, 信息的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文字、图片、语音等, 但是最终都要利用输入设备, 将它们转变成为电信号。

发送设备的作用, 是对电信号进行过滤、放大等处理, 以满足传输的需要。与发送、输入设备不同, 接收、输出设备的功能是将传输的信息转化成为原始信息, 从而完成整个通讯工作。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 各种先进的设备 (数字微波、移动通讯、数字交换机、特高频通讯) 等, 相继被应用到电力通讯当中, 促进了通讯事业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伴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升级, 电力系统通信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作为通信设备的“心脏”, 直接影响到电力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此通过对电力通信设备的载波设备、微波设备、光纤设备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探讨电力通讯设备的运营机制, 从而得出结论, 要提高电力电子通讯质量的机制, 保证信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必须加强规划各种电力网络系统。这一问题也是电力电子通讯部门工作的重要目标, 所以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资源系统, 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静.浅谈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J].河南科技, 2014 (06) .

[2]宋阳.电力电子通讯设备及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20) .

[3]孙婷.电子通信设备接地问题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4) .

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工作模式浅析 篇9

1 电子通讯自动化设备

1.1 微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目前, 微波站的类型有很多种, 其划分的依据是任务的不同, 我们可以划分为几部分。不同的微波站所需要的设备也是不同的。微波站分为:收、发信机, 其任务是变换频率, 变换范围是微波信号和群路信号, 变换的方式是在收信时, 进行下变频, 即把信号的频率变低, 在发信时, 进行上变频, 即把信号的频率变高, 这种变换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频率的变换。终端机, 其设备是复用设备, 其方式是发信时, 将全部的使用用户的话路信号组合成群频信号, 在收信时, 按照同样的规律, 将群频的话路信号分解出各个话路信号。还有其他的类型, 比如微波配线架、蓄电池等。

1.2 载波通讯自动化设备

根据功能的不同, 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中的载波机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载供系统, 调制系统, 自动电平调节系统和振铃系统。由于载波机的类型迥异, 所以各种类型的系统实现原理是不同的, 其实现的方式也存在差异。此处以典型的两种为例, 比如, 自动电平调节系统, 设置此系统的目的是改善各个因素带动的传输电平的变化, 调节波动。在单边带载波机的设置中, 要注意中频调节, 发信的一端要利用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功能将中频载频传至载波频道, 而且要送至中频调幅器, 收信的一方则是利用窄带滤波器通过筛选得出中频, 经放大整流, 实现对收信支路的增减控制, 从而达到自动电平调节的目的。在双边带载波机中, 完成发送载频的分量, 在接收端, 检波、整流可以体现增减变换的载频分量, 从而实现增益高载放大器, 最终达到目的;调制系统, 单边带载波机, 即单边有遏制载频的信号, 为了实现原始信号的线路频谱, 此过程需要两到三级的调制。双边带载波机, 即上下两个边有载频的信号, 在实现原始数据的线路频谱时, 只需要一级调制即可完成。在载波通讯中, 如果变电站距离调度所较远, 为了实现高质量和准确的通讯, 可以在调度所的侧面安装音频架, 并用电缆连接, 安装之后的载波机, 由于用户线路变短, 不但提高了通讯质量, 而且也便于调节通讯信号的电平。

1.3 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

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由光端机、数字通讯设备和光中继机组成。光端机是光纤通讯自动化设备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由光接收机和发送机组成。在整个传输系统中处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实现光端机的可靠性能, 一般采用热备用的操作方法, 实现系统能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的情况下, 系统是在主用部分工作, 而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 系统能够自动的完成备用部分的切换工作, 现阶段应用最多的方式是一主一备的形式。光中继机, 在长距离的光传输过程中, 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不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比如发送的光频率的限制, 接受机器灵敏程度的限制, 光纤线路的效率限制等, 然而光中继机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 而且光中继机的组成部分包括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和光发送机, 在通常情况下, 被视为不存在输入输出接口的光端机, 因此, 比光端机简单、实用。为了达到双向传输的目标, 每个传输的方向都要安装一个中继, 而一个系统中的收、发设备, 公务部分是可以作为公共部分的。

2 电力通讯的工作模式探究

电力通讯在实际的工作中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不同, 演变出了很多工作方式。每种工作方式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电力通讯的目标。以上提到的三种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选择设备设计模式

电力通讯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送和交换。信息组成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信息源, 信息源一般是非电信号, 电力通讯工作的目的首先是实现其转换为电信号, 此时需要一种输入设备来实现。发送设备的任务是通过对电信号的进一步处理, 使之能够满足信道的传输条件, 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传输通道。交换设备是一种接续装置, 目的是实现输入设备和发送设备的连接。其作用是能够提高发信装置的使用率。信道作为一种媒介, 分为有限信道和无线信道, 在传输中承载着信息转换的通道作用。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 比如噪音、无用信号等, 都会影响有用信号的传输。接收设备的作用是, 接收线路中的信息, 发送设备的作用是将处理过的信号恢复原始信息形式, 完成通讯。目前, 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中, 使用最广泛的是光纤传输。随着电力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 很多电站的不断建设, 电网的模式越来越复杂, 就需要更先进的通讯技术, 更加完善的装备做支撑。移动通讯、高频通讯等在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通讯业的不断壮大, 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电力事业的发展要求, 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电力通讯自动化系统, 我们要不断的研究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的设计, 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工作的模式, 整理出一套符合电力通讯业发展的工作模式。在复杂繁多的电力系统中, 实现高质量、高可靠的服务, 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随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发展, 我们对电力通讯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电力通讯作为一门多领域的学科, 其专业知识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 涵盖了逻辑资源、线路资源、设备资源、职能资源等内容。随着网络的不断壮大, 电力通讯设备的传输量和传输线路都在不断的增大, 其高速度传输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文就通过实践工作对电力通讯自动化的设备和工作的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桂晓明.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及工作模式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9) :56-58.

[2]张临城.浅谈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J].中国科投资, 2013 (12) :111-1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反事故演习通讯报道 下一篇: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