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传输

关键词: 数字信号 信道 传输 电视

数字信号传输(精选十篇)

数字信号传输 篇1

1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

数字信号是通过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功能得到的模拟信号, 之后通过模转换过程变为数字信号, 这种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称为A/D转换过程。其工作方式见图1。

依据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 可以概括总结为基带信号传输方式和载波信号传输方式两种。基带信号传输方式是将数字信号通过对应的转换标准, 对数字信号进行转换, 并将信号变为信息通道中的标准信号, 之后用低频滤波器将高频信号过滤出去, 并利用电缆、光纤等将信号传输到每个用户家中。载波信号不同于基带信号传播技术, 即是将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整合形成复合信号, 之后再将这种复合信号送入专用信息通道传输, 而用户只需要使用调制解频器即可将复合信号中的载波信号过滤, 最终实现电视节目的观赏。

2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特点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但其信号传递能量能够均匀分布在特定环境内, 传输通道存在非线性失真的情况下, 所产生的互调、交调产物就不是呈离散性的分布, 而是呈白噪声性质, 在被干扰的频道内弥散分布, 这等于在被干扰频道里增加了噪声。一旦这种干扰散落在模拟频道中, 也不会出现互调网纹, 这种干扰会对信噪比造成影响, 换句话说是给整个画面蒙上了一层细纱, 用户在看电视时就会发现屏幕中全是黑白相间的小点, 图像会变得不清晰, 画面质感明显下降。此外, 数字信号采用的调制方式不同于传统信号, 其载波的波形中相位和幅度均携带了视频信息。因此, 网络传输中的相位特点也不断影响着信号的传输规则, 严重时也会对用户的观看质量造成影响。以上都是现阶段数字信号的传输特点, 只要选择正确的调制解调器就可以保证用户的观看效果。

数字信号传输的主要优点是其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其传输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噪声污染。数字信号是将传统的信号进行组合并传递, 这在传播过程中需要破解密码才可以识别,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升传输的保密性。而使用数字信号可以快速建设现代化信息网络, 有利于我国多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3.1 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是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传输技术之一。光纤传输可以实现在最低成本之下, 传输大量数据, 且不容易受到地球空间的电磁干扰。此外, 光纤与同轴电缆相比还能节省我国大量的稀有能源和有色金属, 对我国的环保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 每芯光纤通化路数可以达到上百万, 中继距离能够达到100千米。我国的光纤传播技术比较成熟, 在新建的通信工程中, 将全部利用光纤通信技术逐步替代同轴电缆, 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单模长波光纤通信、大容量数字传输技术和相干光通信。

3.2 移动传输

移动传输技术是现阶段信息产业发展最猛的传输技术之一。在信息产业发展的20年之中, 移动通讯技术已不单单是对讲技术和广播技术, 移动传输应用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中, 已经逐步发展为有线无线相互渗透、固定与移动相互结合的全球通信系统。鉴于目前的情况, 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微小化、全面化和标准化。为了更好地推广移动传输技术, 积极推行标准化是本行业的重中之重, 而微小化是指个人用户的手机将会变得更为便捷、方便。

4 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数字电视技术也在日臻完善, 但卫星、有线以及地面数字电视在信息市场中并未形成规模, 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 我国的数字信号传输技术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视听效果, 随着技术不断完善, 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能够占据有利地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及其传输特点, 并从光纤传输和移动传输两个方向简述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电视,电视信号,传输方式,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姚永鑫.探析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技术[J].科学与财富, 2015 (1) .

数字信号传输 篇2

[关键词] 数字信号 传输线 反射 干扰 阻抗匹配

1引言

在高频电路和微波电路中,通常比较重视研究信号的反射干扰问题。反射干扰是指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系统的传输线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不匹配等原因,使得传输到负载上的信号部分或全部被反射回来,从而对传输信号造成的干扰。反射干扰严重时甚至会使信号无法进行传输。要抑制或消除反射干扰,必须使信源内阻等于传输线特性阻抗,同时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又等于负载阻抗,实现阻抗匹配。实际上,信号的反射干扰问题在数字电路信号传输过程中同样存在,特别是在高速数字电路中,传输信号的反射干扰问题非常突出。数字信号在传输线中传输(尤其是长距离传输)时,传输线的长度、结构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反射信号的量值,造成信号波形畸变或产生脉冲噪声,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电路误动作。研究数字电路中信号传输的反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数字信号传输线反射特性分析

2.1传输线及其等效电路

图1 传输线及其等效电路

图1是传输线及其等效电路。传输线都有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如将整个传输线分成n小段,每小段均由自己的分布电容和电感,由于电感阻碍电流的突变,而电容阻碍电压的突变,因此,在电路开关闭合后,并不是整个传输线上所有各点都同时达到电压的定值U和电流的定值I,而是像电压波和电流波那样按相同的速度向终点推进。电流的大小既与传输线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负载特性有关。电压波和电流波幅度之间的关系,一般只取决于传输线本身的分布参数C1和L1(C1、L1分别表示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分布电容量和电感量),即

通常把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反映了沿传输线运行的电压波和电流波之间的关系。一般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为50Ω或75Ω,常用双绞线的特性阻抗在100Ω~200Ω之间。

2.2 数字信号传输线反射特性分析

根据图1所示传输线等效电路,可给出如下传输线传输方程:

其中

对上式进行求导,有:

求解上述微分方程可得:

其中:,

、分别为终端负载处的入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压,而、分别是负载两端的电压和流过负载的电流。

可见,在传输线上流动的电流是由入射波电流和反射波电流叠加而成的。

传输线上距终点z处的阻抗为:

上式中、分别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负载阻抗。

此时,传输线上信号的反射系数为:

式中为终端(或负载)处的反射系数,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和负载阻抗大小有关。

下面分三种情况对数字信号传输线的反射特性进行分析。

(1)终端短路时

当传输线终端短路时,此时ZL=0,,信号到达传输线终端处被全部反射,反射波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反。此时传输线上的信号是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将形成驻波。

(2)终端开路时

传输线终端开路时,,此时,,信号到达传输线终端处也被全部反射,但反射波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同,也将形成驻波。

(3)终端接负载时

传输线终端接负载时,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阻抗匹配时,即,此时,说明在阻抗匹配情况下,信号全部被负载吸收,无反射波,这是信号传输时所希望达到的最佳状态。②阻抗不匹配时,此时, ,将有信号从负载端反射回来,反射量的大小取决于ZL偏离Z0的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阻抗匹配是理想的状态,通常阻抗失配(阻抗不匹配)的情况较多。阻抗失配时,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小信号反射量的大小。

在数字电路中,当用TTL电平传输信号时,经常会发生反射现象,致使在传输线两端的电压波形上叠加了振荡波形,或在方波的边沿上形成台阶波形。TTL电路的输出阻抗在高电平时约为100Ω,在低电平时约为20Ω,输入阻抗在高电平时可达数百kΩ,在低电平时只有1kΩ,如果传输线两端阻抗不匹配,必然会产生反射,造成波形的畸变或波形边沿时间变长,严重影响工作速度。当门电路出现负阶跃时,在传输线终端产生的多次反射更严重,甚至会引起对电路的干扰。

3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反射干扰的抑制方法

对数字信号有线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发射干扰,通常可以采用阻抗匹配的方法加以抑制。抑制反射干扰的的阻抗匹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3.1 终端阻抗匹配法

终端阻抗匹配法是在终端负载的前端对地并联一个电阻R,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等于负载的输入阻抗,实现终端匹配,消除反射干扰。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在对动态信号波形要求不很严格的情况下经常被采用。需说明的是,为实现终端阻抗匹配而并联的电阻成为负载的一部分,将消耗能量,使信号的波形幅度减少,在应用上这是很大的不足。

为克服上述终端阻抗匹配电路的不足,可采用图2所示改进型匹配电路。此时相当于将等效电阻R接到电源EC上,

若取(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则,(时)。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阻抗匹配,消除反射干扰,而且使数字信号波形的高电平幅度降低不多,低电平幅度升高不多,抗干扰能力有明显改善。

上述匹配方法虽然有效地消除了传输线的反射干扰问题,但是由于传输线特性阻抗通常较低,所以匹配电阻也较低,一般的集成电路会因功率小不能驱动,需要专用的输出功率大的专用电路来驱动。为克服该缺点,可以用二极管代替匹配电阻,如图3所示。这样,终端产生的波形颤动,在5.7V(设二极管VD1导通电压为0.7V)以上的部分被VD1所抑制,在0.7V以下部分,被VD2所抑制。若二极管VD1的偏压改用2.5V(可用电阻分压得到),则电平的颤动达到2.5V以上时就使VD1起作用,因而抑制了高电平信号的颤动。这种改进匹配电路可为其他多个匹配电路公用。

3.2 始端阻抗匹配法

在TTL门电路的输出端串联电阻R,适当选择R的阻值,使R加上输出门的输出电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实现始端的阻抗匹配,可以消除经传输线反射回来的信号。在始端串联电阻后,终端驱动门电路的输入电流减少,并在R上产生压降,使得始端波形的低电平也略有升高。显然,终端所驱动的门电路越多,低电平升高的越明显。所以在保证低电平数字信号的抗干扰性能时要注意这一点。对于输出高电平,因所驱动的门电路输入阻抗很大,在始端匹配对高电平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总之,在长距离、高速率数字信号传输时,要注意传输线与信源和负载阻抗不匹配带来的信号失真和干扰问题。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实现阻抗匹配是高速数字信号传输电路设计者和使用者必须充分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诸邦田.电子电路抗干扰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祝常红.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 王子宇.微波技术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数字信号传输 篇3

现如今,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电视事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 传统的电视信道传输办法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 各技术研究者不断加强技术, 改进方法, 创新手段, 实现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应用。但是想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电视信道传输, 减小与其他优秀国家的差距, 就一定要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明确两者的异同, 从而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传播

卫星电视接收的成败因素以及两种信号的主要差异

从本单位实践了解到, 接收数字信号比接受模拟信号要困难许多, 这主要是因为接收数字信号使用的数字机需要考虑的内容远多于模拟信号, 其中包括存在门限、输入参数、解码时间、频带等等, 而这些因素恰巧也是两者的主要差异所在。在这些众多的因素中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多了一个未知数, 就会影响全局, 导致整体的失败, 下面就来阐述一下这些因素差异。

1.门限

门限乃是一台数字机的固定值, 正是因为这个固定不变的数值的存在, 才大大增加了调整和天线增收卫星信号强度的困难, 这也正是两种信号的主要差异所在。一般情况下, 较弱的模拟信号会在电视屏幕上出现网纹, 信号稍微加强就会出图像, 只是呈像不够清晰。而数字机却与之不同, 只要卫星信号没有通过门限就什么也不会出现, 甚至会误以为没有参照物,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第一, 及时查看强场接收信号的能力, 保证天线的增益;第二, 利用白纸、玻璃镜片和透明胶带检测天线的聚焦情况,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校正;第三, 查看仰角情况, 以所在的地理位置为基准, 进行倾斜角度的测量, 并做出正确的调整;第四,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方位角, 尽量把指示盘做大, 从而便于调节;第五, 利用量角器和小指针一次调准极化角, 避免误差的存在。

2.解码时间

在上文中提到的每次调整都需要时间, 有两个办法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第一就是要有耐心, 每次转动天线都要有相应的停顿, 避免暴躁盲目。第二是借助现代化仪器。寻星器是很好的仪器设备, 只要转动天线它就会自动转动, 在这个过程中, 只要按照规定设置极化角、仰角和小范围的方位角, 都可以实现一次性调准。不过要注意一点, 在使用寻星器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周围建筑物的遮挡, 并最好将其放于天线后方等遮蔽处, 从而减少信号的遮挡。

3.输入数据

数据的输入是实现信号有效接收的关键所在, 因此, 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都要保证准确的数值, 这也是两者的相同点所在。因此, 在进行高频头本振频率输入的时候, 要根据其标注进行数据输入, 不要接收高频头本振频率以外的信号。对于下行频率、符号率和极化的输入则要遵循就近原则, 以最近的信息为准。

4.频带

一套数字信号分配的频带要比模拟信号窄的多, 所以在进行信号传输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例如, 卫星上的一个27MHz的转发器只能传送一套模拟电视信号, 而遇到数字信号的时候, 则需传输4到10套。当高频头本振出现漂移时, 接收模拟信号会出现噪点, 接收数字信号则完全没有效果, 这时可以考虑换一个高频头, 也可以将输入的高频头本振频率进行改变来重新搜信号。

卫星电视的变化

1.传输方式变化

模拟信号电视的传输方式有大体有三种, 一是无线微波传输, 二是有线光缆传输, 三是卫星光缆传输。而如今的数字信号电视的传输方式则变为了有线光缆传输、直播卫星传输、电信网络传输、互联网传输并存的模式

2.内涵的变化

模拟信号卫星电视的内涵是指由隶属于国家的电视台通过微波、卫星、有线电视网等传输的节目。而数字信号卫星电视的内涵是指由电视台、电信运营商、网站运营商、个人等手段通过电子媒介所传输的视频内容。

结束语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探讨论文 篇4

3.1对光纤传输信号进行应用

利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能够有效地满足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需要,并且能够保证视频在传输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光纤传输信号的应用,其传输速率能够达到上千Mbps,可以有效地满足信号传输需要。通过对光纤传输信号方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扩大信号传输范围,并且能够实现低损耗、可靠性较高的信号传输目标。光纤传输信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这一技术手段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进步,更好地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6]。

3.2利用数字信号卫星进行信息传输

数字信号卫星的传输方式,能够很好地满足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需要。这一传播模式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利用卫星将信号传输到指定区域,并能够对信号传输卫星进行远程操控,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需要。

4我国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广泛关注,这对于促进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随着“三网融合”技术的不断成熟,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信网的有机结合,需要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三网融合”发展需要。这样一来,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将持续增加,并且数字电视原来的机顶盒将被内部数字电视调谐器取代[7]。同时,数字电视能够有效地实现双向传输技术,不单单能够满足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需要,还能够使数字电视的功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更好地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5结束语

结合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数字电视在当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且数字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率也不断提升。基于这一发展形式,数字电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使之能够满足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并且通过技术革新,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技术革新,能够结合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特点,更好地与“三网融合”发展形势保持一致性,从而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数字电视能够真正得到普及,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黎伟健.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及其技术特性研究[J].科技传播,,16:72+59.

[2]谭志远.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01:230.

[3]刘俊琪.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10:142+144.

[4]王安琪,刘飞,白月文.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08:176~177.

[5]尹琛.浅析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J].电子制作,2015,12:138~139.

[6]刘兆杉.浅谈实现移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有效方式[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2:256.

通信传输中信号衰耗特性及解决方法 篇5

关键词 通信传输;信号衰耗;特性;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TN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095-01

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通信传输中的信号传输质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通信传输在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和面临着一些技术问题。对信号传输的质量产生最大影响的则是信号的衰耗。通信传输中的信号强度衰耗是通信传输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衰耗的特性会直接决定通信缆线的中继距离和通信系统的升级扩容,也会对信号传输的质量与效率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通信的信号衰耗主要包括线路的几何缺陷、散射衰耗、吸收衰耗、弯曲衰耗等。通常情况下,将所有的衰耗划分为本征衰耗、制造衰耗和附加衰耗三类。这几种类型衰耗虽然产生的原因不同,但是造成了相同的效果,都对信号传输的质量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本征衰耗和制造衰耗是在通信线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也是不可避免和难以进行人为控制的。这类衰耗主要是由于线缆本身的一些特性造成的。线缆在拉制及成缆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几何特性及生产工艺等共同作用会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衰耗。附加衰耗与其他几种衰耗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相对较高的可控性,引起这一衰耗的因素是通信线路的一系列固定接头。因此,为了控制附加衰耗可以通过提高通信线路的接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 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衰耗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成因分析

在通信传输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材料是光纤,其具有的显著优点是具有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不会受到传输距离较为明显的影响。但是,其弊端便是传输过程中引起的衰耗较为严重,对信号的传输质量与效益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1.1 材料本身所引起的衰耗

光纤的固有衰耗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以及断面和接续等因素造成的。信号传输模场的直径不同会产生诸如芯径失配、截面不圆等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和引起信号衰耗的因素。另外一种因素是线缆之间的接头处容易产生衰耗,此类衰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线缆在连接处的接触不够紧密导致接触不良、或者是由于线缆质量存在问题引起的,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操作环境或者线缆本身因素引起线缆接头处不清洁。同时,轴向错位、轴心倾斜、断面分离、光纤端面不完整等所引起线缆的溶解衰耗也是导致信号衰耗的重要原因。信号衰耗的人为因素则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和流程,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操作水平上。包括工作环境的清洁度在内的环境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熔接参数等也应该引起重视。

1.2 外界非持续性衰耗的原因

如果通信线缆发生弯折,其曲率直径超过一定范围会引起衰耗增大,但是当处于某一特定值时却并不会造成信号衰耗。实践证明,线缆的弯曲半径和线芯直径之间的可比性是影响到光纤的传输特性的主要因素。当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传导模被大量转化成为辐射模时无法继续进行信号传输,这是由于辐射膜进入包层被包层和涂覆层吸收所引起附加衰耗导致的。线缆由于弯曲所产生的信号衰耗分为几种不同类型,主要为微弯曲衰耗和宏弯曲衰耗两种,划分的依据是弯曲发生的原因不同。微弯曲衰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光纤成缆的过程中,支撑表面所引发的应力不均匀形成的随机微弯。敷设光缆时,各处的张力不均匀所形成的微弯。包层和纤芯的分界面由于不光滑所产生的微弯。光纤受度的影响热胀冷缩所形成的微弯。宏弯曲衰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敷设与路由转弯中的弯曲:各种预留(自然弯曲、拿弯、预留圈等)所造成的弯曲。

2 通信传输中信号衰耗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2.1 减少非持续衰耗

由于传输线缆的原始条件从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信号传输的质量,因此应该着力于尽可能的改善线缆在投入使用之前的筛选工作。筛选的主要内容包括线缆的型号、生产批次以及厂家等信息,这是缩小通信传输线缆差异性的重要措施。

线缆的接续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应该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断面接续与测试。断面接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连续衰耗的程度,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严格把好接头质量,控制接头衰耗。在熔接的过程中使用光时域反射仪时刻监测,达不到检测标准的需要重新熔接光纤接续工艺中最为主要的是断面接续,这是影响到信号衰耗程度要原因。

优质端面的判断标准如下,断面与轴线垂直、平整、无缺损、无毛刺。为了保证断面的质量应该注意工具的选择,在断面过程中使用优质的切割刀,保持正确的操作手法。对于裸线的切割更加应该注意工艺与工序,切割与熔接应当紧密衔接,间隔不可过长,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避免与其它物件的擦碰而导致光纤端面受损。

2.2 注意操作工艺

在进行接续操作的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做到没有尘埃与污染。如果是出于过于潮湿和灰尘较多的环境应该避免露天作业,需要对断面进行适当的清洁处理以保证连续部位的清洁,接续工具以及材料的清洁。光纤切割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正确的存放,不可以长时间暴露,尤其注意要避免灰尘以及潮湿环境的侵蚀和影响。如果连续环境的温度过低则需采取升温措施。保证活动接头的耦合紧密和接插良好,防止出现漏光的现象。

另外,在线缆摆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摆放的位置与弯曲度。线缆的弯曲度与额定拉力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在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弯曲半径与额定拉力的限制,尽可能的避免扭曲、弯折等现象。将牵引力保持在光缆允许的70%,瞬间的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100%。光缆在转弯时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3 结束语

通信传输为信息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信号传输方式,关系到整个国家与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发展前景。在各级各类的通信传输中应该注意线缆的铺设质量,注意信号的传输质量,注意加强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和标准,充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术与方法,提高线缆的铺设质量、断面与接续质量,尽可能的减少信号衰耗。相关人员应该加强研究,及时地发现影响信号衰耗的主要诱因和信号衰耗的特性,不断地开发端面与接续的新工艺与新手段,将线缆的接续质量对信号衰耗的影响降到最小,高标准严要求的进行施工,以达到信息产业发展对于信号传输更高层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菲.通信传输中信号衰耗特性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1,07.

[2]李明.光纤传输衰耗的成因与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

[3]黄志平.浅谈光纤传输衰耗特性及其对光纤通信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1,12.

[4]吴彝尊,蒋佩璇,李玲.光纤通信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试谈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研究 篇6

由于模拟电视系统无法解决电视信号传输过程当中噪声积累和多径干扰等问题,因为现今数字电视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展。数字电视系统是指在信源、信道和信宿这3个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全面实现信号的数字化和数字方式处理的电视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在这个系统中从电视节目摄制开始,电视信号的编辑、发送、传输、接收和存储的各个环节都采用数字化处理。

按照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式,数字电视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地面电视传输系统和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这也就意味着有3种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地面电视传输网络和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在我国,最为常用的电视传输网络模式为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这种网络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来进行无线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将信号最终传送到每一个用户,而用户可以通过信号接收电线来接收电视信号。这种电视信号传输方式覆盖面广泛、普适性、可控制性和抗打击性都相对比较强,因此能够成为国家安全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成为政府的喉舌用来引导舆论和动员国民。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是指以光纤和同轴电缆为传输媒介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相比于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不用全国性的规定信号传输波段,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区域都可以形成自己独立的传输体系,用户需要使用有线制式机顶盒来接收电视信号。卫星电视传输网络则是指将数字电视信号以微波的方式传送到卫星上,再通过卫星将信号大范围的传输到所需要的区域,而用户通过卫星制式的机顶盒和卫星信号接受天线来接收电视信号

根据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基带信号传输方式和载波信号传输方式这两种。其中,基带信号传输方式是指将需要传送的数字信号通过一定的变换标准转变为适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码型,通过低频滤波器将高频部分的分量权重减少或者直接滤除,然后使用电缆、双绞线、光纤或微波等信号传输媒介传送到具体的用户。而载波信号传输方式是指把需要传送的基带信号与指定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形成复合信号,然后将复合信号送入信道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的用户需要使用解调器将所获取的复合信号中的载波信号去除,获取电视信号

2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标准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是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网络模式,所以下面将主要介绍一下这种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标准主要有美国的ATSC传输标准、欧洲的DVB传输标准和日本的ISDB传输标准这3种。下面将具体的介绍这3种数字信号传输标准,表1给出了具体的对比结果。

从表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这3种电视信号传输标准的不同,每种传输标准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无法明确地说一种传输方式就会比另外两种好,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具体需求选择更为合适的一种。现在使用的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是DVB-T标准。

地面电视信号传输有着自己的特点,就是在地形复杂的地方存在比较严重的时变衰落和多径干扰,并且与卫星和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相比信噪比较低。针对于这些特点,DVB-T传输标准采用了前向纠错(FEC)方式,而不是后向纠错(BEC),这样能够保证信号接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其信号发送的比特率也是可变的,可以适应不同的接收环境,比如在移动接收是可以降低发送码率。图1中给出了DVB系统的框架,从中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DVB-T传输的几个信号传输过程。

3 数字电视信号新技术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广泛使用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技术的复用方式来进行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SDH数字信号传输技术是由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的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它是一种同步的数字信号传输网络,可以分成电路层、通道层和传输媒介层。

STM-4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在支路传输电视信号的数据流,低端复用设备将输入的各个支路的电视信号进行调制之后使用STM-4码率送入数据传输信道。在传输过程当中,为了弥补在传输中衰弱的信号,使用再生器消除传输噪声的影响。支路信号传输通道可以分为多个复用段,而复用段又可以被分为多个再生段,在使用中定义再生段至少要拥有一个再生设备作为其端站。其特点在表2中给出了具体的陈列。

SDH电视信号网络使用了包括VC虚级联、接容量调整机制、通用成帧规程、动态链和弹性分组环等新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SDH电视信号传输系统能够适合于传输多种不同的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包括以数据业务为主的Vo IP、IPTV以及多媒体数据等,从而实现了SDH网络协议的灵活性以及与其他网络连接的便利性,同时也有利于SDH网络的智能化。

图2中给出了具体的SDH电视传输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数字电视信号通过SDH光传输网,采用IP方式传送到各分区域的数字信号前端服务器上。

4 结语

目前,人们对于高清数字电视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了该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制作了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之后,要想保证用户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数字电视信号,其核心仍在于电视信号数据的传输。将电视信号实时、高速、无错地进行传输是保证高清数字电视清晰度与兼容性的关键,一旦信号在传输中出现问题,就无法保证用户获得的电视信号的质量。因此,如果要在数字电视领域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掌握电视信号传输方面的核心技术,增大在高新电视技术上的投入,提倡科技创新,鼓励自主研发。

参考文献

[1]张公忠.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杜百川.数字电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韦乐平.同步数字体系原理与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4]孙学康,毛京丽.SDH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刘增基.光纤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刘修文.数字电视有线传输原理与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陈朴伟.数字电视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传输.科技创新导报,2008.

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实现 篇7

1 实现方案

文中拟采用的系统整体实现方案如图1所示。以FPGA为核心实现系统设计。采用FPGA实现m序列与曼彻斯特编码简单,且码速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精度较高。设计中可采用SOPC实现一个32bit的内核,其工作频率高、系统稳定,由其实现对码速率预设与显示,可极大缩减系统整体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时间。

2硬件实现

2.1 信源电路

文中设计的系统所使用的信源为m序列与曼彻斯特码两种,其中m序列V1的生成多项式为f1(x)=1+x2+x3+x4+x8,将其输出与时钟相异或可得曼彻斯特码输出。为了可控输出信号的码型,如图2所示的双输入端异或们的输入clk(clk为m序列发生器的时钟)端添加了一个双输入的与门,当当CNT=1时,控制异或门输出m序列的曼彻斯特码编码;当CNT=0时,控制异或门输出系统所需的m序列[1]。系统测试信道传输特性时所需的信号由它们提供。

2.3 滤波器电路

文中三个截至频率分别为100KHz、200KHz、500KHz的低通滤波器均采用了NE5532实现,其衰减斜率大于45dB/十倍频程。首先在multisim11.0环境下,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双电源供电方式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设计截至频率分别为100KHz、200KHz、500KHz时衰减1dB,在它们的各自的十倍频程频率点衰减15dB以上,这样将三个如此的低通滤波器级联即可实现系统的设计要求。文中设计VCC=+15V、VEE=-15V。

(1)fc=100KHz时,R1=R2=0.68K,C1=C2=470pf;

(2)fc=200KHz时,R1=R2=1.5K,C1=C2=200pf;

(3)fc=500KHz时,R1=R2=0.61K,C1=C2=100pf。

为实现通带增益在0.2~4.0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3的输出给图4所示的增益调节电路,该增益可调电路是由AD811集成运放实现的。其增益带宽积达140MHz,通过调节R3可以实现滤波器的通带增Af在0.2~4.0的范围内可调,U1、U2均为反向比例运算电路,U2的增益为1,这样可以保证传输信号不反相。

2.4 控制电路单元

文中系统设计采用了Altera公司的SOPC Builder[2,5]在CycloneⅢ的EP3C55F484C8N中构建一个软核,并用之控制码元速率设置与人机对话。系统的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系统设计中数据速率的步进量与步退量均默认10Kbps。

3 眼图测试

系统中位同步电路有CD4046数字锁相环实现[3,4],为实现位时钟的同步,CD4046的VCO使用了电位器改变本振的预置。系统的测试使用RIGOL DS5062M示波器,其中经滤波器输出的有噪信号接示波器的X1通道,同时该信号送CD4046数字锁相环完成位时钟信号的提取,并输出该位同步时钟信号到示波器的外触发输入端,从而实现眼图的显示。图6所示为我们实际测试眼图效果。

5 结论

系统可实现数据率为10~100kbps,通过按键可以实现10kbps的数据率调节,数据率的误差不大于1%;滤波器截止频率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0%,带外衰减不少于40dB且通带增益AF在0.2~4.0的范围内可调的要求。并在示波器的协助下可完成信号经信道传输后眼图的测试。

参考文献

[1]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出版社,1992.

[2]王建校,危建国.SOPC设计基础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CD4046BH Datasheet.[EB/OL]http://pdf.icminer.com/download/download/CD4046BH.pdf.

[4]张厥盛,郑继禹,万心平.锁相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数字信号传输 篇8

1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

传统上的标准清晰电视信息数据率可达216Mbps, 高清电视信息数据率可达995Mbps, 在进行电视信号传输前需要先对电视信号进行压缩以提高传输效率及增强抗干扰能力, 均衡宽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电视信号的压缩处理理论上分为可逆压缩 (原信息压缩后无失真、无噪声叠加) 和不可逆压缩 (原信息压缩后会出现失真编码, 损失部分信息) , 目前主要有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两种技术。信源编码就是指对原始图像、音频信息进行编码, 去点信源中的信息冗余, 提高信源有效性, 包括视频压缩解码技术和音频压缩解码技术两种。常见信源编码有变换编码 (离散余弦变换、特征矩阵变换、正交变换) 、霍夫曼编码、预测编码三种, 通过信源编码将标清数字电视的MPEG-2及MUSICAM图像音频进行压缩至速率5Mbps。在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前进行信道编码, 采用电视信道编解码和调制解调数字调制技术进行编码, 在数据包上进行一系列处理, 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及抗干扰能力, 并添加纠错码 (如RS等) 。调整其频谱结构, 提高传输效率, 使其能够在各种不同的介质中传输, 其主要有相移键控调制 (QPSK) 、正交幅度调制 (QAM) 、残留边带调制 (VSB) 、多载波频分复用调制 (COFDM) 4种方式。目前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常用MPEG-2、H.263、MPEG-4、MPEG-7、MPEG-21等。

原电视信息经压缩处理后成为基带数字信号, 其是一种宽带信号, 由于其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在介质中传输过程中的特性不均衡而不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时域均衡器和频域均衡器进行弥补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 但这样就增加了传输系统的复杂性, 随着载波传输技术的发展研究, 基带信号通过调制运用载波技术传输, 数字电视信号可变成窄带信号, 其传输过程中的不均衡性常可忽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信息化市场需要逐渐增长, 基带信号的频带使用率逐渐得到了提高。美国、日本、欧洲等都制定了不同的信号传输标准, 其核心差别在于调制方式的不同。美国传输标准ATSC标准中采用8VSB调制方式, 使用6MHz频道实现地面广播传输速率19.3Mbps;日本ISDB标准同欧洲DVB标准原理类似, 可将电视节目和其他数据业务灵活有效地集成、发送;欧洲DVB标准主要包括DVB-S (传输介质:卫星) 、DVB-C (传输介质:有线电视网) 、DVB-T (传输介质:地面数字电视无线) 3种。现就几种主要传输标准作以下介绍:

1) DVB-S:在DVB标准中DVB-S发展最快, 涵盖范围最广, 目前我国卫星数字电视主要采用该种标准。该标准主要有单路多载波方式 (SCPC) 及多路单载波方式 (MCPC) 两种方式将数套数字电视压缩信号传送至卫星转发器。SCPC主要是多套数字电视压缩信号共用一个卫星转发器, 但每套节目有专属卫星电视上行站。DVB-S标准采用QPSK调制方式进行调相, 以减少不同SCPC之间相互干扰;MCPC则是多套节目在上行编码系统中服用, 共用1个卫星电视上行站和1个载波行QPSK调制, 使卫星转发器得到充分运用。

QPSK:四相移相键控调制, 将2位数码4种信息调制在一个数字时钟内的4个频率、幅度相同, 相位呈90°的载波上, 采用调相技术, 从而不但提高了传输速率, 而且降低了对信噪比的要求 (C/N>12db便可) ;

2) DVB-C:数字有线系统将多套节目传送至编码系统复用后行QAM调制, 并调制到一个有线频道之上, 多路节目用一个模拟频道, 同时根据QAM调制器调制的载波频率不同, 可多个调制器的输出信号经过混合器处理后经一根同轴电缆或光纤上传输。

QAM:QPSK调制原理的延伸, 包括16、32、64、128、256QAM调制技术, 其实质为幅度、相位调制的结合, 其可将数字信号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送至串/并转换器, 随后数字信号平分为两路多位数码信号, 之后传至唤醒调制器进行调制。尽管QAM调制传输速率快, 但其可靠性较差;

3) DMB-T:将基带信号用QPSK/QAM调制技术进行调制, 并调制到大梁子载波上 (频域相互正交) , 随后复用调制信号, 应用时域信号进行同步控制。此法的抗符号间干扰能力比较高, 对均衡性要求较低。该标准可用于地面传输后信号固定、便携、移动等多种接收方式。

2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特点

由于数字电视调幅是采用了平衡调幅的方式, 因此数字电视频道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图像载波及音频载波。数字电视频道电平意义与传统模拟电视频道电平代表图像信号载波电平的意义不同, 其代表频道的平均功率。为减少数字信号非线性失真, 数字频道电平要比模拟频道低10dbμV3。与传统电视不同的是, 数字信号图像即使在受到明显干扰时也不会出现明显马赛克现象。CSO、CTB、C/N等指标在模拟系统和数字信号系统中代表的意义不同, 在后者中3个指标均反映在误码率上。如数字信号指标劣化, 在图像表现上不会出现模拟信号渐变过程, 互调、交调产物均匀分布在频道内, 等同于在干扰频道内调价了噪声, 该噪声如发生在模拟频道内则会出现画面C/N劣化, 如发生在数字频道内则会出现马赛克现象。

另外, 与传统模拟电视里相位噪声指标被忽略不同, 载波相位在数字电视信号里也携带了部分信息, 传输网络相位特性也间接地影响电视信号的误码率。影响传输网络相位特性主要有网络多径效应和设备振荡源不稳定产生的相位噪声两方面, 前者主要表现为机顶盒直接接收的信号与接收到延时信号混合, 既影响了信号的幅度, 又影响了解码器解码;后者的相位噪音主要来源于含有振荡源的一起设备, 如频率变换器、调制器等。选择相位噪声相对较低的解制器是决定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质量好坏的关键。

3 数字电视信号发展趋势

尽管数字电视技术渐臻成熟, 但是卫星数字、有线数字、地面数字电视在市场上均未形成较大规模, 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及可能。目前, 有线数字电视与以往模拟信号电视相比, 可以提供高清晰画面及优质音频, 加之价格合适, 在不久的未来具有很好的生存发展趋势。卫星与地面数字信号传输技术仍待发展, 凭借其优势在将来可能成为信息化新时代的潮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向广播电视数字化推进。数字电视从无开始经历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到现在的地面传输数字电视, 使广播电视技术水平整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已经无需再通过传统电视机就可获得优质的电视信号, 手机、掌上电视、笔记本电脑等先进的通讯器材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特性

参考文献

[1]关杨.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与传输[J].网络与传输, 2005, 7:105-108.

[2]赵雨境, 王恒江.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特性与故障解析[J].中国有线电视, 2005, 9 (10) :978-979.

数字信号传输 篇9

关键词: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质量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视节目的画质及音频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强对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研究,对保证电视信号传输质量,满足人们电视节目欣赏需求,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

当前,数字卫星广播由三种方式:视频压缩电视直播、直播卫星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普通电视节目传播。视频压缩电视直播,将电视信号进行压缩与转换后,经由直播卫星将信号传输给用户,在地面接收机的转化后将电视节目呈现给观众。该种传输方式每台卫星传输的电视节目4~8套。直播卫星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利用直播卫星将模拟电视信号传输给用户,该传输方式下直播卫星仅传输一种电视节目。普通电视节目传播,利用普通卫星将电视节目传输给用户。

数字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需要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对电视信号进行处理。目前,我国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中采用ABS-S与DVB-S标准作为电视信号的调制制式,采用MPEG-2技术对电视信号压缩编码。在节目源传输环节,电视信号传输方式包括数字光传输网络传输、数字信号直接光纤传输以及中频直接光纤传输。其中,数字光传输网路传输中采用STM-1、DS3、E1等接口方式运用传输网络传输数字信号,因其应用SDH标准进行传输,有力地保障了信号的传输质量。数字信号直接光传输将电视信号进行调制,以光波为媒介进行传输。该方式下的数字电视信号调制主要应用ASI、HD-SDI以及SDI等接口得以实现。此种传输方式传输质量好,具有再生性。中频直接光纤传输时需将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处理,使其达到70MHz中频以上,以模拟方式进行传输,接收端对其解调处理后输出。该种方式监测方便、系统简单。

2 提高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传输质量对策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注重电视信号传输期间的监测,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目前,对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监测主要集中在信道层、码流层以及视频层,接下来对其监测进行探讨。

2.1 信道层监测对策

信道层能及时反映播出信道出现的异常,因此,为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应注重信道层的监测。监测过程中,尤其应重视信道误码率BER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纠错前误码率不会高于10-4。一旦传输受到干扰时误码率会有所增加,当干扰较为严重时误码率会达到0。同时,监测人员还应重视Eb/N0这一数值的变化,该数值用于衡量射频接收能力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误码率的影响。因此,监测人员应密切监视电视信号传输期间BER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设置相关参数,以纠正电视信号传输的异常现象,将各项参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2 码流层监测对策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监测过程中,码流层监测是重要的监测内容。为保证码流层监测质量可利用码流分析仪达到监测的目的。码流监测仪具有PCR分析、带宽码率以及TS流基本结构信息的实时分析等功能,并能呈现出传输码流中的节目等级图。其中,对宽带码率的监测包括较多监测内容,如空包率、TS流中各路节目宽带所占比率及码率、TS流总码率的当前值、有效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等。在对码流层进行监测时,要求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认真分析每一项参数,判断其是否处于合理范围内,保证复用器参数及码流的参数设置的合理性,为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视频层监测对策

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监测工作中,不容忽视视频层的监测,以及时发现电视信号传输异常。目前,视频层监测主要采用自动音视频系统与电视墙主观巡视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前者可及时监测视频静帧马赛克、丢失、黑屏等情况,并以报警的形式通知技术人员。而电视墙画面主观巡视需通过制定严格的巡视制度对巡视行为加以约束,确保巡视人员尽职尽责,及时发现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知技术人员加以排除,提高电视信号传输质量。

3 结语

我国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但电视信号传输期间经过的环境较为复杂,所受的干扰因素较多,如不加强信号传输的监测,可能会出现异常现象,使电视节目的欣赏价值大大降低。因此,为保证传输质量需要进行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人为监视,以及时调整电视信号传输参数,或要求技术人员加以处理,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将电视信号准确、无误地传输给用户,使其欣赏到画面优质的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杨帆.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质量分析[J].通讯世界,2015(10).

[2]张荣建.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与质量分析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2(10).

数字信号传输 篇10

摘要:2013年上半年吴江有线本地互动电视信息平台进行招标建设,并预期于下半年上线,平台中互动点播需占用频点12个,因频点资源紧张,规划使用了700MHZ以上的高频点段作为传输通道,但通过先期对本地网络的高频段信号质量进行摸底后发现此频段存在质量问题。

关键词:双向网络 高频信号 传输

1 吴江有线网络规划及状态(见表1)

为了确保2013年下半年份平台的顺利上线运营,2012年底,吴江有线前端在858 MHZ频点插播一路数字信号,对本地网络的高频段信号质量进行检测,发现部分区域高频段信号质量劣化严重,故障节点主要集中在光点至用户侧线路段一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网络的“最后一公里”,这一段线路是最容易造成参数瓶颈及产生信号质量劣化的地方,因此对这 “最后的一公里”的高频信号质量进行了一次针对性的“摸底”。

以同里叶泽湖小区为例,在光点至用户这段干线上,测量了光点、分支器、用户端三个节点的信号(如表2所示)。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光点发出的信号MER(调制误差比)均在36以上,电平也较为平稳,但是经过光点至用户这一段,即约150米同轴电缆传输后,信号质量出现了明显的劣化,为此测量了的几处用户端,大部分高频信号质量低于MER<24,BER:〉10-3的射频信号服务底线,甚至部分用户高频直接无法锁屏,此时包括部分高清、省网互动,以及建设中的本地信息互动电视等高频信号所承载的服务在用户端已完全无法推广,为增值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

2 问题分析

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发现问题主要是因为线路进水所引起的,电缆或者接头进水后会引起中间绝缘层介电系数变化,电缆衰减增大,尤其是对高频信号,在用户端即反应为高端信号变差。而造成线路进水这一现象的原因经过分析后总结出主要有三个:

①线路采用的是分支网的模式,虽然分支网设计和施工都相对简单,但是分支网线路节点过多,而节点越多,存在的故障隐患也就越大。

②所有分支器都放在地下,所处环境湿气过重,尤其当遇上梅雨季节的时候,部分分支器甚至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③接头使用O型环方式,而线路施工维护人员工艺水平较为参差不齐,很多头子存在没有完全挤压进去,或者密封O型环没有压紧等问题,使得水气很容易就侵入到了接头以及线路中,无法有效的防水。

3 解决思路与实施

针对这些问题,该公司逐一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优化,重新设计了一个以分配网为主体结构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首先摈弃原先的分支网络结构,设计成分配型的网络结构,先将光点传输出来射频信号通过三分配分成三路,再按照近、中、远三个区域分别通过十二分配(近)、八分配(中)、四分配(远)将信号分配到用户处,理论估算得出信号衰减分别为:

十二分配(近):6dBμν(3分配)+14 dBμν(12分配)+5 dBμν(-9线损)=25 dBμν

八分配(中):6dBμν(3分配)+10 dBμν(8分配)+11 dBμν(-9线损)=27 dBμν

四分配(远):6dBμν(3分配)+8 dBμν(8分配)+17dBμν(-9线损)=30dBμν

此方案在保障所有用户电平指标都平衡的前提下,以多铺设电缆线为代价,减少光点到用户的节点,在此结构中所有用户到光点都只有两个节点。

然后,将三个分配器从地下移至地上,并设立分配箱,大幅降低分配器所处环境的湿气,减少了进水的可能。

最后将O型环F头逐渐替换成挤压式的F头,挤压式的头子无需在铜片上安装O型密封圈,也就不存在O型圈被损坏的风险,它是通过挤压一次性安装,压缩过程中触发密封,因此即使是新手也能把接头做的很完美,达到防水连接的标准。

4 总结

同里叶泽湖小区作为整改测试小区按照分配网方案的优化已完成,此小区网络的高频信号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随着通过这次优化所总结的一些分配网络设计优化的经验在全区的逐步推广和执行,该公司有信心使吴江有线网络能在未来将本地互动信息平台的信号完好无损的从机房的送到有线用户处,为吴江有线的各项业务推广提供一条平坦优质的“通道”。

参考文献:

[1]苗同寿.现代住宅的有线电视线路设计[J].华章,2011(18).

[2]姜宏,于福志.浅论有线电视网络经营者与用户的行政解纷机制[J].黑河学刊,2007(02).

[3]赵文明.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发展竞争力的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数学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信号传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