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检查标准知识点
交通安全检查标准
交通安全检查标准(最终版本):
1、2013年9月份路局下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后,本单位是否以段文细化,如车间没有段上的制度,视为不执行。
2、查段定制度的落实情况,如记录、台账等。
3、本单位对春节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无安排、要求。
4、查看本车间有无派车单,对应车辆外出有无记录信息。
5、出车司机是否持派车单,核实派车单填写的时间、地点。
6、回库车辆的钥匙是否统一存放。
7、查接送职工车辆是否有超员现象;是否利用路外汽车接送职工。
8、车库是否整洁,灭火器配备并安全有效,有警示标志。
9、是否有领导干部或无上岗证人员开公车现象。
10、是否违反货车载人规定(即人货混装)。
11、检查运行车辆的灯光、雨刮器是否有效。
12、车辆行车日志填写是否规范(行车日志应随车存放),是否对车辆进行日常“三检制度(即-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况检查)”。
13、是否有车辆保养、维修记录或台账,(主要应包括保养时间、保养项目、存在问题、处理结果)。 检查期间要注意自身安全,检查问题的质量要高。
第二篇:安全防范检查工作标准
一、管理处主任检查规程
主要检查其是否履行安全职责;
1、 认真执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公司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指示和决定,对管理处员
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健康负全面责任。
2、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安全工作。
3、 经常检查管理现场和建筑物、设备、机器安全装置等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4、 按时提出本管理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经上级批准后,负责对措施项目的实施。
5、 制定和修订本管理的安全管理制度,经公司领导审查批准后负责执行。
6、 经常对本管理处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思想的技术教育,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现场教育;
对特种作业的员工必须严格训练,经考试合格,并持有操作合格证,方可独立操作。
7、 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公司安全生产职能部门报告,并协助公司领导和安全
生产职能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登记和分析处理工作。
二、部门主管的检查规程
检查各部门主管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旅行安全职责:
1、 认真执行公司、管理处和所在部门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规定,对部门员工在生产工作
中的安全健康负责。
2、 经常培训、检查本部门员工正确使用机械、电气设备、工具、原材料、安全防护装置、
个人防护用品等,消除危险隐患。
3、 督促检查本部门员工搞好文明生产,保持工作地点的卫生清洁。
4、 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安全操作方法的指导和检查,并随时纠正其违章作业。
5、 如遇伤亡事故应立即报告,并保护现场,参加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处理意
见。
三、员工安全防范检查
检察员在操作中的安全职责:
1、 遵守劳动纪律,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听从指挥,杜绝于自觉抵制一切违
章作业现象。
2、 保证本岗位工作地点和设备、设施、工具的安全整洁,不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不是
用自己不该使用的机械和设备,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3、 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作业环
境和劳动条件。
4、 及时反映,处理不安全问题,积极参加事故抢救工作。
5、 有权拒绝接受违章指挥,并对上级单位和领导人忽视员工安全、健康的错误决定和行为
提出批评及意见。
第三篇: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1-1:为了加强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保障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所称城市道路、桥梁施工,包括城市道路、桥梁的新建、改造、拓宽、大修、中修施工及其配套的线路、管道等施工。
1-3:施工单位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施工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努力实现零伤亡。
1-4: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对道路、桥梁的施工安全开展监督检查,履行监督执法职能。
第二章 安全管理
2-1:建立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项目部应当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检查、安全值日、安全教育培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消防保卫等制度,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2-2:项目部按规定配备专业安全员。每个项目的专业安全员不得少于1名。
2-3: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项目部有控制伤亡目标、文明施工目标、安全达标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
2-4: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有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经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批准,由总监理工程师(未实行监理的项目,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下同)签字认可后才能实施。重大重要工程施工方案必须报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后才能实施。
2-5: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技术资料齐全,交底与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完备。
1 2-6:各项安全检查、安全活动、安全会议都有详细的原始记录(包括:整改和复查记录);并且有检查人员与被检查人员或被检查班组负责人的签字记录。
2-7:工程项目应按规定制订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8:工程项目开工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开工前必须办理安全监督登记手续。
第三章 封闭管理
3-1:凡全路段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施工,应在道路两侧连续设置围栏,实行全封闭围栏施工。
3-2:凡半幅道路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施工,应在半幅道路边连续设置围栏;路幅中间连续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应牢固、有安全警示标记和红色警示灯,禁止非施工车辆和行人进人施工路幅。
3-3:道路施工预留的车辆及行人的通道或叉路口,周边应设置牢固的、封闭的安全防护栏杆或钢筋混凝土防护墙,使之与施工作业路段隔开;通道口及通道内应悬挂车辆和行人通行导向标记、安全警示标记;夜间应设置能满足通行要求的灯光照明。
3-4:高架路(桥)基础或独立地下管道施工时的封闭管理要求,与3-
1、3-
2、3-3条相同。
3-5:高架路(桥)墩、柱施工时,施工作业面应用密目式标准安全网封闭。
3-6:高架路(桥)上部结构和路(桥)面系施工时,两侧临边应设安全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出构造层1.2米,立杆间距2米,水平杆间距0.5米。
3-7:高架路上部结构和路面系施工时,高架路下预留的车辆、行人通道出入口上部应搭设双层安全防护棚,双层间隔0.2-0.3米,防护棚悬挑出口1.5米。
2 3-8:陆上交通不中断的桥梁施工,车辆和行人通行的一侧应与施工的一侧之间设置封闭型隔离防护栏杆;防护栏杆应牢固、有警示标记、夜间设红色警示灯;禁止车辆、行人进入施工作业面。
3-9:河道不断航的桥梁施工,桥梁两侧应设置防护栏杆,用密目式标准安全网封闭围护,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记、夜间设红色警示灯。
3-10:道路、桥梁的预留洞口、各类管道(线)井口,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安全覆盖,或在周边设置不低于1.2米高度的安全防护栏杆。
3-11:独立的桥梁施工,地面部分应全封闭围栏施工。
第四章 施工用电管理
4-1:道路、桥梁施工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88)。预算造价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用电方案,预算造价1000万元以下的工程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4-2:工地推行TN-S系列,采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难以做到“三级配电”的,应严格实行二级配电二级保护,末端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如果分箱与末端箱间距超过30米,应加设分配电箱。
4-3:每台机械设备必须单独设置一只标准开关箱,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保险”,漏电保护器的参数额定动作电流小于或等于30毫安(潮湿环境下应使用小于或等于15毫安的漏电保护器)。施工用电必须按规定使用电缆线。
4-4:在地下电缆线、高压线附近施工,必须有满足规定的安全操作距离,并有可靠的外电防护措施。
4-5:外电引入施工现场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其接入和输出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规范。
3 4-6:施工现场“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做保护接零,单相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潮湿环境到特定条件下应按规范要求使用安全电压的照明灯具。
4-7:检修带电设备前,必须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
4-8: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电工,建立施工用电档案,做好用电记录、安全检测记录和维修记录;施工用电设施安装与维修、线路架设、接线等必须由专业电工操作,并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操作。
第五章 基坑(基槽)、基础施工
5-1: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明确的基坑(基)、基础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深度大于或等于4米的深基坑、基础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土方开挖、基坑(基槽)支护、变形和沉降观测、临边防护、上下通道、机械设备和施工用电管理等。
5-2:挖机、吊机、桩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人施工现场应随机提供该设备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履历书,并确保机械设备各项使用性能良好,各类安全保险装置完好。 5-3:施工单位要组织对机械设备的进场验收,验收合格、并履行签字手续后才能投入使用。严禁伪劣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严禁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机械设备投入使用。
5-4:挖机、吊机、桩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的机操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5-5:土方开挖应按规定放坡或加设支撑,深度大于或等于2米的基坑(槽)上部应按“高处作业”设置临边防护,上下作业必须设置专用通道或能满足安全要求的“爬梯”和应急梯。
5-6:基坑(槽)施工应按施工方案规定进行边坡、支护设施、临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变形、沉降及位移监测,并设置报警值。监测人员 4 应做好记录,发现隐患或趋近报警值应立即报告,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才能继续施工。
5-7:挖掘机工作时,其回转半径范围内,严禁有人。必须在停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清土、平底等人工作业。
5-8:桩机作业平台应设围护,外露轴承应设安全防护罩。钻孔灌注桩成孔后、混凝土灌注成型前,对成孔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或设置安全防护罩,防止人员坠落孔中。清孔、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相关人员应系安全带。
第六章 吊装作业
6-1:路、桥吊装作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明确施工程序、吊装方法,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做好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6-2:吊装作业方案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后才能实施。
6-3:用于吊装作业的起重机械设备必须性能完好,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应具有该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和履历书。浮吊作业需持有海事部门的作业许可证。
6-4: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后,施工单位必须组织验收;整机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施工单位应组织试运转验收;验收合格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报安监机构备案后才能使用。
6-5:吊机(起重机械)的起重量必须在限载范围内,严禁超载。严禁斜拉、斜吊。严禁起吊不明重量物件。严禁用挖掘机代替起重机吊物。
6-6:遇六级及以上大风必须停止吊装作业。吊装作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特殊气候作业的规定。
5 6-7:混凝土构件必须达到设计规定或国家规范规定的强度才能吊装。各类拼装(焊接)构件应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吊装。吊装时的“吊点”必须严格按设计计算确定。
6-8:吊装作业必须使用经专业培训合格的专业司机、专业指挥和专业起重工,做到持证上岗。
6-9:各类吊装起重设备的安全保险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和拆除。严禁用起重机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
6-10:塔式起重机的拆、装、顶升必须按原厂规定操作,并制定安全作业措施,由专业队负责人统一指导、由技术和安全人员在场监护。遇四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安装、顶升、拆除作业。
6-11:吊装机械设备的调试和故障排除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维修、保养必须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第七章 模架支撑体系
7-1:高架路(桥)、立交桥以及一般桥梁的模架支撑体系,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有明确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必须报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7-2:模架支撑体系施工方案应提供详细的模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关键部位节点大样图。
7-3:施工方案应明确模架体系所用材料,立杆的基础处理、间距、步距,水平支撑、剪刀撑、扫地杆、安全加强措施等。
7-4:模架搭设前应作安全技术交底,将搭设标准、方案、作业环境、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和重点安全注意事项向施工作业人员交代清楚。
7-5:模架搭设过程中,要落实专人按标准和方案督促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查整改。搭设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验收、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6 7-6:高架路(桥)、桥梁(包括涵洞)的模架支撑体系在灌注混凝土前、灌注过程中、灌注后24小时内(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预加应力工序结束前)均应加强监测,观测其沉降、变形,设置报警值。
7-7:模架支撑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有可靠的立足点,支模高度2米以上无可靠的立足点必须系安全带。
7-8:模架系统的拆除,必须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设计无规定时按国家规范规定),并且由施工单位提供试块报告、监理工程师下达“拆模令”后才能拆除。
7-9:模架系统的拆除作业,必须按施工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拆除前应作安全技术交底。拆除区域应设置安全警戒标记,并有专人安全值勤。
第八章 文明卫生与生活区管理
8-1: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应设置: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8-2:施工现场各类材料应分类、整齐堆放,且有标识;易燃易爆物品应按国家规定要求隔离存放。
8-3:生活区(炊事间、宿舍区)、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木工间、配电间等应有消防措施和消防设施。
8-4:各类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保养清洁。
8-5:施工现场有预防污泥、污水、粉尘污染环境的措施;不焚烧有毒、有害物质;有控制施工噪声、减少扰民的措施。
8-6:实施封闭施工的现场,有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和治安防范措施。
8-7:各类标牌、安全警示标记、宣传标语、宣传橱窗等排列整齐、文字正确,保持清洁。
7 8-8:施工作业区、生活区、办公区三大区域划分清楚,按不同要求落实责任人,搞好环境卫生管理。
8-9:现场宿舍冬天有保暖和防煤气中毒措施,夏天有防蚊蝇叮咬和消署措施;衣被整齐、洁净。
8-10:宿舍内严禁乱接乱拉电线、严禁烧煮东西、严禁烧火取暖。 8-11:生活区应设置厕所,并经常保洁,做到无蛆、无蝇、无恶臭。 8-12:食堂有卫生许可证,厨房间生熟分开,有控制“四害”措施,炊事人员有健康证,食堂经营和饭菜供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要求。
8-13:工地有茶水桶、医药箱和保健急救措施;发现流行性疾病应立即报告。
第四篇:寝室安全卫生检查评分标准
1、寝室整体感受(寝室整体布置美观大方、干净整洁、合理有序,整体感觉舒畅,富有一定美感)。
2、空气新鲜程度(寝室内要勤通风换气、做到空气清新,无异味)。
3、墙壁干净状况(墙壁及门后禁止乱写乱画乱贴不健康不文明的字画,禁止钉钉子、乱挂衣物;墙角、门窗、天棚及电灯、电风扇应无灰尘无蜘蛛网)。
4、床单被褥整洁(被子叠放整齐、铺面平整干净且无杂物堆放。若有蚊帐,则应规范卷起或靠墙放下)。
5、书桌物品摆放(书架上的物品要求摆放整齐、有条理。禁止乱堆乱放其它杂物)。
6、地面卫生状况(室内外地面露出本色,保持干净无垃圾、无痰迹;清扫工具及其它物品摆放整齐;水桶、脸盆内不存放脏水,并保持洁净。鞋子摆放整齐、不乱丢乱放)。
7、阳台整洁状况(水池内干净无杂物、洗漱用品摆放有序、衣服悬挂整齐、玻璃透明洁净)。
8、洗手间清洁度(室内卫生间及时冲刷,垃圾及时清除。勤通风换气,无异味)。
9、垃圾处理情况(室内外无垃圾堆放,做到垃圾及时清除,无溢出现象,并保持垃圾桶干净)。
10、违规物品及事件(无私拉乱拉电线、网线现象;不私自使用违规电器,如:电炉、电饭煲、热得快等电热器具,正规厂家生产的饮水机除外;不在寝室内使用存有火灾隐患的物品。私自在寝室内饲养狗、猫、鸟等宠物)
11、在寝室安全卫生检查的过程中,一经发现有寝室私自开设小卖部等违规商业行为或不配合现象,评分作零分处理,并通报学院团总支书记。
寝室安全卫生检查评分细则
1、整体及空气状况(30分):整体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无异味25-30:整体环境较好,空间无异味15-25;整体环境一般,空气有异味5-10;整体环境差,味道重0-5
2、墙面及地面状况(20分):墙面干净整洁,地面物品摆放整齐(墙面允许装饰)15-20;地面较乱,墙面脏5-15;地面乱,墙面脏0-5
3、床褥及书桌状况(20分):被褥叠放整齐,桌面物品拜访整齐有序15-20;桌面较乱,床褥零乱5-15;桌面物品拜访无序,杂物过多,床褥零乱0-5
4、阳台及洗手间状况(15分):阳台物品拜访整齐,洗漱台干净整洁10-15;阳台杂乱,洗漱台脏乱0-5
5、违规电器情况:根据违规电器及事件,每一件扣4分。
第五篇: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标准
2009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查标准(总分200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健全 10 医院设置院、科二级质控网络,有网络组织图,医疗、质控组织不健全扣2分,(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满足质 4 护理管理部门中设专职质控员,科室设兼职质控员,质控人员职责不落实扣2 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各级质控人员有明确职责与分工。 分。 ①院长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召开相关会无记录扣1分。 议研究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问题。有会议记录。 ②院长定期到临床检查、督促、处理医疗质量相关重无记录扣1分。
大问题。查活动记录。 (2)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院长、科③职能部门开展质量教育,监督、检查与持续改进活 6 无计划、无记录扣1分。 室主任为院、科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动。有工作计划、检查与持续改进记录。 ④了解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发生医疗无整改措施扣1分。 质量、安全问题能否及时处理,有无整改措施。 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不落实处罚规定扣1分。 管理处罚规定。
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0 ①有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包括检查标(1)医院要有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无实施方案扣3分
准、考核方案及改进措施等)。 施方案。职能部门履行指导、检查、考核、2 评价和监督职能。 ②查阅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 无年度效果评价不得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①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缺一项制度扣2分;无核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心制度的检查情况记录扣 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核心制度。医疗质量2分,扣完为止。 (2)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6 管理职能部门有检查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工作记录。查阅制度文件及实施记录。 ②抽查运行病历和出院病历,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一处不符合制度要求扣2 况。 分。 (3)加强质量关键过程流程管理(主要指:有质量关键过程管理流程和制度,有明确的监控指标每项执行不好扣2-3分。
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5 和内容。抽查2-3个病区,查阅资料,实地考核,了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等)。 解医务人员执行情况。 建立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如急诊科、手术室、ICU、新生儿病房、供应室、输血科、麻醉科、检验、病理、无制度不得分,无落实记(4)加强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的管理。 5 药事、护理、门诊、感染、病案管理等)监管制度,录扣3分。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检查,监控有记录。 有职工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有培训记录。查阅职工培训原始(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转变一项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 3 资料,现场提问了解职工培训情况,重点访谈科主任质量和安全意识。 分 和护士长。 (6)医疗技术人员均应接受心肺复苏技术现场抽查3-4人,1人不要求医疗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4 培训,并掌握正确的复苏技术。 合格扣1分。 医院采用培训、监督、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公(7)医院应建立先进可行的医疗质量评价无改进方法扣2分,无持 5 示、奖惩等方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现场查看工作方法,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续改进措施扣3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实际状况,看质量存在问题是否得到持续改进。
3、医疗技术准入管理 10 ①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有新技术、新业务管无制度扣1分。无资料记理考核制度,建立技术审批、准入、应用、监督与评 录不得分。 价制度,并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查相关资料。 (1)落实医疗技术审批、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严格新技术、新业务准入与6 ②建立医疗技术档案,新技术、新业务档案完备率达档案不全每份扣0.5分
管理。 到100%。 无应急预案扣2分,未落③有开展新技术项目应急处置预案。
实记录酌情扣分。 (2)具有与开展的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①有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查看资格术力量、设备与设施,以及确保患者安全的证书、职称证书与培训证明。 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②有相应的设备与设施,查看设备配置和设施情况。 4 1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可能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③有新技术开展中的评估制度、中止制度以及重新开中止该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展该技术的制度。 的,方可重新开展。
4、非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20 ①查阅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及实施情况。 无实施计划扣2分。
(1)科室制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 5 执行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②落实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未落实扣2分。 抽查住院病历,检查: ①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5 1人次不符合规定扣1分。 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级以上人员确定。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②诊疗计划应与病人病情相结合,并随病情变化调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整,检查计划、治疗计划、计划调整分析和检查结果 0.5分。 分析等,应在病历中记录体现。 抽查20出院病历,重点考核本科前5位住院病种,要求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正确,检查与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处理急危重症及时、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3)病种质量控制。 5 有效。 分。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三级≥95%,二级≥90% 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抽查10份运行病历,评价诊断、检查、治疗质量,要求诊断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 (4)加强运行病历质量监控与管理。 5 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特殊检查和治疗有临床分。 指征与知情同意书。
5、手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40 无实施计划扣5分,落实(1)科室制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查阅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及实施情况。 5 不好扣2分。无患者入院、 建立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出院标准扣3分。 抽查20份住院病历,检查: ①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1人次不不符合规定扣1 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分。 级以上人员确定。 (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4 ②诊疗计划应与病人病情相结合,并随病情变化调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整,检查计划、治疗计划、计划调整分析和检查结果 分。 分析等,应在病历中记录体现。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①制订各级医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手术标发现1 例未按手术权限开 (3)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准,不准超权限实施手术。 展手术不得分。 告、审批制度。各级医师按手术权限开展手4 ②制订、落实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术。 1例未符合要求扣2分。
记载。 ①建立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无制度扣2分。 1例未讨论不得分;讨论(4)严格执行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4 ②术前讨论内容在病历中应详细记载,准确记录。 内容不详细、记载不明确 抽查10份出院病历。 酌情扣分。 有关风险、潜在并发症和备选方案,都应与患者及其家属或其代理人进行告知与讨论。抽查10份出院病历,重点是入院后谈话制;术前、术中、术后谈话制;(5)落实告知制度。 4 1份病历不合格不得分。
创伤性诊疗活动谈话制;麻醉谈话制;输血谈话制;重大手术术前医疗技术损害预警告知制度等落实情况。 抽查10份运行病历,检查 术前:诊断、手术适应征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查对无误; 发现一处达不到要求扣1 (6)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 4 术中: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应及分。 时告知家属或代理人等; 术后: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①建立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重点是术无制度和工作程序扣2 (7)麻醉安全管理。 6 前查房与术后访视制度。 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②抽查10份病历及走访手术病人,查看麻醉方案、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麻醉同意书、术中麻醉意外处理等落实情况。 ③三级医院建立麻醉复苏室,实施术后留观。 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④麻醉死亡率≤0.02%,查看死亡统计资料。 达不到要求扣2分。 抽查20份出院病历,重点考核本科前5位住院病种,要求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正确,检查与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处理急危重症及时、有效。 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8)病种质量控制。 5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三级≥95%,二级≥90% 分,扣完为止。 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抽查10份运行病历,评价诊断、检查、治疗质量,要求诊断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 (9)加强运行病历质量监控与管理 4 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特殊检查和治疗有临床分。 指征与知情同意书。
6、门诊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 20 ①有健全的门诊质量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达不到要求扣1分。
进的方案。 (1)建立门诊质控组织,完善质控标准,②查看职能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记录,对门诊“合理检 5 达不到要求扣1分。 对门诊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有具体监控措施。 ③有门诊就诊病人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实地考核医护1人次不熟悉扣0.5分。 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④落实首诊诊疗负责制度,抽查门诊日志及门诊病落实不力扣1分。 历。 ①建立门诊诊疗流程和服务规范。挂号、划价、收费、 未建立扣1分。 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未设立专门候诊区扣1分,门诊布局、就医流程②现场查看门诊环境及布局、就医流程、便民措施。
不合理扣1分,无便民措(2)门诊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设施齐全 5 施扣1分。 方便,服务功能完善。 ③抽查3-5名在岗职工,检查对诊疗流程和服务规范1人次对诊疗流程和服务
了解程度。 规范不了解扣0.5分。 患者对门诊服务不满意酌④问卷调查门诊病人满意度。
情扣分。 ①根据门诊工作量,及时调配医务人员,现场考核。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落实不好酌情扣分。 格的本院医师比例三级≥60%,二级≥50%。 ②三级医院开设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感染性疾每缺少一个专科门诊扣 病、心理咨询等专科门诊。 0.5分。 (3)依据工作量及就医需求,合理安排专③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比例≥ 5 一科室达不到要求扣0.5业技术人员坐诊,提高门诊确诊能力。 60%,二级医院普通门诊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比例≥ 分。 60%。 发现1例3次门诊未确诊④3次门诊仍未确诊病人,当班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病人没有请上级医生复诊
师复诊或请相关科室会诊或收治入院。 或请相应科室会诊或收治入院扣1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门诊病历和处方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处方1份病历或处方不符合规(4)门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5 管理办法》,抽查10份门诊病历和100份门诊处方。 定扣0.5分。
7、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 30
①急诊专业至少设内、外、儿三个专业。 设置不符合要求扣2分。
②急诊观察床位应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应大达不到要求扣1分。 于核定床位的1%。 (1)急诊专业设置、布局合理,人员相对 3 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救工作。 ③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其中副高以上人员达不到要求扣1分。 应大于1/3。 ④急诊医师经过急诊专业培训,抽查培训记录和资料。 1人次不符合要求扣1分。
①实地查看:急诊科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用出入一项达不到要求扣1分。 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通畅,流程合理。 (2)建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急诊服②急诊抢救工作及时,5分钟内抢救措施到位,急诊
5 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诊疗程序衔接。 留观时间≤48小时。 ③急诊检验、放射、输血、药房、会诊、留观、手术、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住院、转诊等环节职责明确,落实规范。 抽查急诊留观病历:留观病历病程记录每24小时不少于2次,急、危、重症随时记录;24小时内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交接班、转科、转院等应有病程记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3)加强观察病历的监控与管理。 5 录、有详细的会诊记录和急诊留观医师执行记录;留观48小时应有病情小结;病人离开时应记录去向。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①急救器材、药品、物品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少1类设备扣2分;无急保养、维修,设备性能良好,处于应急状态。抢救室救设备、药品的交接班记内必备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洗胃机、除颤仪、心电录各扣1分;无维修保养图机、气管插管设备、简易呼吸囊、有创呼吸机,各 记录扣1分;无调配方案类设备有应急调配预案。现场查验抢救设备数量及是扣1分;未定位放置扣1否完好、急救设备、药品的交接班记录、设备的维修分。 保养记录、是否定位放置、设备的调配方案。 ②常用抢救器械、无菌包齐全(必备气管切开包、腰(4)急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穿包、腹穿包、导尿包、静脉置管包、开胸包、开腹 5 1项不合格扣1分。 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正确使用。 包等),洗胃盘、吸痰盘、输氧盘在有效期内使用。现场查看各种无菌包及治疗盘的使用情况。 ③医用救护车满足需要,处于应急状态,车载设备齐全(车内必备担架、氧气、急救箱、抢救药品等,完1项不合格扣1分。 好率100%)现场查看救护车车况及随车必备抢救设施、物品情况。 ④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急救设备。现场考核1名医护人员不能熟练运
2名医护人员操作急救设备的情况。 用急救设备扣2分。 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①有技能培训计划和记录。 (5)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4 1人不合格扣2分。 ②现场考核急救技能。 ①提供急诊服务二级专业≥85%。 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
(6)各临床学科能及时配合急诊抢救工作。 5 ②现场调度,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人次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①检查职能部门督查、整改记录。 无记录扣1分
②有突发性应急预案与演练记录。 无预案与记录扣1分 (7)定期对急诊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与改进。 3 ③每月召开一次质量管理会议,有记录。 无记录扣1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8、重症监护病房质量与安全管理 30 ①实地查看病房设置情况。 达不到要求扣2分。
②ICU床位≥6张,使用率≤80%。 达不到要求扣1分。 (1)建筑、环境、设备符合设置规范,重③查看人事资料和证书,落实ICU医护人员准入制度,症监护病房床位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专业6 所有人员均接受高级心肺复苏培训,床位与医师之比一项达不到要求扣2分。 化、合理化。 1:1。 ④现场考核专职医护人员业务水平。 每人次不合格扣1分。
①有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包括检查标无实施方案扣2分,落实 (2)建立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与持续改进工准、考核方案及改进措施等)。查阅方案实施情况。 不到位扣2分。 作方案,能向病人提供连贯性、可及性医疗6 ②能提供24小时救治服务,可随时邀请院内外专家不能提供连贯性服务,扣服务,与院内、外合作、协调良好。
参与ICU会诊及救治工作。 2分。 无标准、无制度不得分,(3)制订重症病人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制订标准,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危重程度评分”未按标准收治、转出病人,准,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实行“危重程4 评价制度,有“危重程度评分”记载,按标准收治或 发现1例扣1分;标准、度评分”评价制度。 转出病人,查看5份运行病历。 制度不落实酌情扣分。 无质量监控制度或记录扣①职能部门有专人负责对ICU检查与督导。 (4)有管理部门对ICU专门质量监控制度,2分。 有临床医技科室支持制度、重症患者优先诊4 ②建立完善的支持工作制度及检查、诊疗优先程序,无制度不得分,服务不及疗、检查等制度。 强化对ICU支持与倾斜。 时扣2分。 ①ICU设置及病人权益符合医院感染管理需求。 ②有ICU感染控制制度。 (5)有ICU感染控制制度,有专人管理,
5 一项不落实扣1分。 有设施和应急预案。 ③有专人管理。 ④有必备设施和应急预案。实地查看。 (6)加强运行病历监控与管理,履行告知5 抽查5份运行病历,重点查看:按时完成病历书写,一份病历不符合要求扣1
检查项目 分值 检查方法 扣分标准 检查结果 义务 突出对危重病人处理情况的记录;履行告知义务,患分。 者及其家属有放弃复苏和治疗的权利,并有记录。
9、传染病管理
10 ①建立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和人 无体系、制度不得分。 员职责。 (1)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落实专②现场查看:门诊实行传染病与其他疾病分诊制度,无分诊制度扣2分,措施 2 病专治,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和医源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不到位扣1分。 性感染。 发现乱收治传染病人不得③抽查病历。
分。 无疫情报告制度及有关报告记录扣1分;无专职人(2)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现场查看疫情报告制度、报告及登记记录,建立网络员扣1分;不按规定报告告工作,并按照规定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3 直报系统,有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率100%。 不得分;法定传染病漏报件的医院,应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1例不得分;未建立网络直报系统扣1分。 ①现场查看:感染性疾病科及门诊符合规定,达到传不符合规定扣1分
染病管理要求。 (3)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设置符合规 3 定,落实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无工作流程与规范不得②制订传染病防治工作流程与规范。
分,落实不力酌情扣分。 无计划不得分,无培训记①制定培训计划,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培训。
(4)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录扣1分。 2 技能培训。 ②随机抽查医务人员,考核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1人次不合格扣1分。
相关文章:
知识产权与标准化02-10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02-10
安全知识标准化问答02-10
文明施工标准化_基本02-10
企业发展动力:激励约束机制02-10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02-10
高管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策研究——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分析02-10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领导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