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河道

关键词: 护坡 共性 生态 植物

中小型河道(精选十篇)

中小型河道 篇1

国内对生态护坡的提法则有多种, “生态护坡工程”、“植物护坡”、“植物植被”等, 无论是哪一种称呼, 它们都有一些共性, 即生态护坡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不仅包括植物, 还有动物与微生物, 相互之间产生物质与能量交换, 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其目的是保持河道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发展其生物多样性, 从而形成水体与土壤的循环体系, 保证护坡的自我组织与修复能力。不仅美观了河道护坡, 更可以修复河流水体, 为构建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总的来说, 生态护坡就是基于生态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学与水土保持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植物与工程材料的结合方法, 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 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实现边坡的抗滑、抗腐蚀和生态恢复效果, 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营建健康河流生态, 改善自然环境。相对于传统护坡, 生态护坡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 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强自我保持能力的可持续系统。

2 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

传统河道护坡, 以浆砌与砖砌为主, 主要有块石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这类护坡不仅施工难度比较大、造价比较高, 而且也不利于河流及河流环境的改善。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封闭型的传统护坡, 不利于土壤与水体和外界物质交换, 在护坡建成后, 原来生长于岸坡上的生物难以继续生存, 相当于原来的生物链被人为中断, 依附于这条生物链的水中生物与土壤生物的生存都受到威胁。水体的自洁能力是水质的重要保障, 而水中生物活力降低将使水体的这一特性下降明显。同时, 水中生物减少, 使水体的一些物理特性发性改变, 如流速与水温, 这使得原有的水中生物生存环境改变, 由此带来一系列影响, 水中生物以及依赖于水中生物野生动植物都将大量减少, 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

2.2 影响河流污染

一方面, 河道护坡本身的建造, 就会使用一些化学用品, 对水质与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 由于河道护坡的修建阻断了原来的水体与岸边植物的联系, 使水体直接裸露在外, 岸边植物的屏障作用消失, 使一些垃圾废弃物直接进入河流, 造成河流的污染。

3 生态护坡的模式

河流生态护坡,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 按河道是否有水可以分为完全水生态型生态护坡与不完全水生态型生态护坡;

2) 按河道平面形态可以分为平顺型生态护坡、弯道型生态护坡和宽浅滩地型生态护坡;

3) 按河道位置可以分为近郊人工景观型生态护坡与远郊自然生态景观型生态护坡。

4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4.1 生态和谐原则

生态护坡的设计与建造, 本意就是要利用生态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生态的平衡和水体水质的保持, 因此, 在设计生态护坡时, 必须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化。要尽量减少能源、土地和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 优先使用原材料, 发挥原有河道护坡材料的作用, 保证资源的再生性。同时, 要考虑生态的边缘效应, 保证维持生态系统运转的动植物种群与数量的有效性, 并按照生态交换、自然和谐的要求进行各种动植物类型组成具有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

4.2 水力稳定性原则

河道护坡的设计最终是要实现岸坡稳定的目的, 因此, 在生态护坡的设计中, 应该对影响岸坡稳定的水力参数与土工参数进行确定, 从岸坡稳定性的要求出发, 设计能够实现护坡的水力稳定的岸坡。

4.3 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护坡, 固名思义, 是要充分考虑生态需求, 利用生态自身的利用, 实现作为护坡所应有的功能。因此, 一方面要尊重当地的乡土知识, 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 充分考虑场所特征;另一方面, 在植物的选择上, 应该选择当地固有的, 符合要求的植物, 以提高植物的存活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同时, 还要对地形特征、土壤特征等进行考虑, 设计出最适合当地特征的生态护坡。

5 植物生态护坡的植物选择与种植方法

生态护坡制作方法有很多种, 限于篇幅, 这里只读者讨论植物生态护坡的材料选择。植物护坡的生态效能植被将水、植物、微生物和岸坡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体系。它可以利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形成堤防迎水坡面软覆盖, 从而减少坡面的裸露面积与外力的直接接触面积, 起到护坡作用。同时, 植物根系与土壤的结合, 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坡面表面抗剪强度, 能有效提高迎面坡面抗冲蚀性, 减少坡面的土壤流失。

5.1 植物护坡的植物选择

一般来说, 河道的功能需求不同, 状况不同, 导致植物生态护坡在材料上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植物的选择应满足一些生物学特性:

根系发达, 这是为植被的固土、培土能力考虑, 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适应性强, 有些河道处于自然条件不佳, 植物必须能耐旱、耐寒、耐碱和耐贫瘠等, 从而保证其生长。

生长时间短, 植物要能在较短时间就长成, 符合生态护坡需求, 同时, 其抗病害虫能力要强。

生态景观效观要好, 可以根据地不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品种, 如刺槐、黄檀、百慕大、池杉、金银花、常青藤、龙须草、沙打旺、枸杞、紫花苜蓿、羊毛草、黑麦草、无芒雀麦、沙棘、早熟禾系列、冰草、三叶草、黄草木樨等。

5.2 植物种植方法

通常, 植物种植可以与平时种植一样, 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由于河道护坡的施工与生长环境不同, 有些比较特殊的地方需要注意。一是难以施工的坡面种植草坪, 应该利用水力喷播, 宜混播种草;二是不宜种草的地方不应种草, 如护坡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 (如河流弯道) 不适宜植草护坡。

6 结论

中小河道生态护坡, 形成了与周围环境相互协同发展的良好的开放性生态系统, 有助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改善。但生态护坡的设计, 应在满足岸坡稳定的前提下, 综合考虑, 维护生态的多样性, 加强对河道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具体分析, 如此, 才能提出有效的生态修复设计, 发挥中小河道生态护坡的作用。

摘要:中小河道的水土保持是一个对河流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河道的生态护坡, 以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开放性生态系统的优势, 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而言, 生态护坡涉及范围与因素都比较多, 在设计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坚持设计基本原则, 才能真正发挥生态护坡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小河道,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季永兴, 刘水芹, 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 2001 (4) .

中小型河道 篇2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发注重中小河道的治理工作,因此,在河道环保治理中,环保清淤工作及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环保清淤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就是经常处理河道淤泥,从而使水质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目前,在河道清淤工程中,其特点越来越多,比如灵活、多样以及系统化,所以,为了将河道底床形态合理的塑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调查及处理河道底部的淤泥工作。我们在处理湿地公园中的河道淤泥时,不能一味的进行清淤工作,我们要以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基础,不能影响到湿地公园所具有的河床形态。基于此,针对中小河道的清淤工作的治理,我们一定要对其预先调查研究,从而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技术来科学的进行处理,从而保证中小河道的清淤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道清淤;淤泥处理

1常用的中小河道清淤技术介绍

1.1环保清淤法

所谓的环保清淤法,就是以改善水质为目标,在处理河道清淤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保护环境和清淤共同进行为原则,从而避免湿地的河床形态及水体受到破坏。环保清淤法在运用中非常合适方便,它的实施主要就是通过精度较高的挖掘机械进行,挖掘时会将水体的浑浊度保持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与调查,从而对清淤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在清淤后期还要注重弃淤场地的选择。环保绞吸式的方法是近些年来河道清淤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石头不多且下挖时深度适当的环境中进行,绞吸式清淤船的运用也能够使污染物的扩散及泄露被很好的控制住。

1.2水下清淤法

第一,抓斗式挖泥船,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分贝为自航和非自航。通常情况下,自航式都具备泥舱,从而在泥舱被装满后航运到规定的排泥区内将泥卸掉,然后再次进行这道工序;而非自航式就是利用泥驳来装卸淤泥,它是通过钢缆上的抓斗进行挖泥,运用一定的重力将抓斗其伸进规定的深度,再不断的进行闭合抓斗来抓取泥沙,操纵起重机械将其提升到水面上,然后将泥沙倒入泥驳中,如此反复进行来获取泥沙。而抓斗式挖泥船通常在航道、港池或者水下的基础工程中进行作用,适合挖掘各种粘性土、砾石、淤泥等,但是对于细沙和粉沙土则非常不适用。第二,绞吸式挖泥,这种船的船头前部分桥梁,能够将耳轴为圆心下放进入水面,并且铰刀齿能够及时更换,铰刀下入水面后进行旋转将泥面挖松,然后通过泥泵机将淤泥吸入并吹送到指定地点,进而实现疏浚航道以及围海造地的目标。第三,斗轮式挖泥船与绞吸式挖泥船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挖掘设备不一样,它的斗轮转动轴与支臂的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绞吸式挖泥船绞刀头转动轴是同支臂处于平衡角度。

2淤泥处理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

2.1淤泥处理方法要依据淤泥污染物含量确定

在处理淤泥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需要根据淤泥是不是已经被污染以及所含有的污染物来选择,比如,在有的水利工程中,因为其产生的淤泥没有被污染,或者其中污染物的含量比要求的要低,所以在处理这类的淤泥时就不必要运用技术方法,而对于一些工业园区附近的河道来说,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因为河道周围的地域被厂区长时间污染,已经属于重金属污染区了,所以河道底部的淤泥在化学性质的影响下必然会出现异样,所以,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科技手段来进行处理这类淤泥,从而使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含量被降解且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除此之外,处理淤泥时,我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将淤泥变为能够使用的土资源,比如,固化淤泥,使其填到地下,进而形成可以循环利用的效果。

2.2淤泥处理技术的选择要正确

在选择处理淤泥的方法时,我们要考虑到淤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造成的影响,同时,国内外在研究淤泥处理技术时,因为分类不同所以标准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具体处理淤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处理的淤泥本身所具备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加以研究分析,从而结合现场情况,通过科学检测手段的运用来确定淤泥性质,从而针对其制定较为合理正规且经济环保的.处理方式。

3河道淤泥处理技术

在河道清理淤泥的过程中,因为淤泥中有很多的有害物质,并且淤泥含有大量的水且硬度强度较低,为了防止淤泥二次污染周围的环境及水体,我们一定要对清出的淤泥进行科学处理,此时,我们在淤泥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就一定要对淤泥自身的各种物化形式加以选择,比如淤泥的含水率、黏粒含量以及矿物种类、污染程度等等,并且,我们还必须以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淤泥处理技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融合淤泥属性及目标来择取相应的处理方式。

3.1淤泥是否污染

我们在区别污染淤泥与无污染淤泥时可以通过淤泥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物的属性来断定,比如,在部分落后地区的农村水利工程中,其清理出来的淤泥,各项污染物的含量以及氮磷等含量都非常的低,并且不存在重金属的污染,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将其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化,可以用淤泥来烧制砖瓦,将淤泥还成田地,还可以将其土壤化以及变为建筑用地等。而针对淤泥中污染物超标的情况,我们则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来减少污染物含量,例如对钝化稳定技术采用,从而进一步减少重金属含量,将这类处理后的淤泥可以适用于而路堤以及填土等作业中。

3.2污染淤泥钝化处理

在处理淤泥时,一些工业较为发达地区的河道中,含有的淤泥重金属等的污染物超标非常严重,我们通过钝化技术来处理这类淤泥,其过程就是依据淤泥中重金属所表现的活性情况,然后对各种化学材料添加,从而使重金属从以前的不稳定状态逐渐稳定化,大大减少其活性,以此保证对环境的污染降低。除此之外,化学物质的添加还能与淤泥融合反应,从而将重金属控制在内,防止其浸出,避免了重金属的释放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3.3堆场淤泥处置

我们运用堆场周转、表层处理技术将运到场地的淤泥进行处理,使其将淤泥快速固结,进一步通过其它技术周转淤泥堆场,使其快速复耕。运用淤泥堆场周转技术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堆场占地不断缩小,表层处理技术为河岸堤坝的后期施工奠定基础,堆场复耕技术则进一步提高淤泥堆场的还耕速度。

4结束语

通过处理中小河道清淤工作,不但能够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另外对于湿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有利,继而使社会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目标实现。此外,对于中小河道清淤治理的新技术还要不断研究,从而不断的提高维护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将政府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不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建平,朱伟,闵佳华.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J].水资源保护,,31(01):56~62+68.

[2]简倩韵,莫建成.东莞水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及实践[J].东北水利水电,,34(10):18~19+29.

疏通“河道”预防血栓 篇3

1.“饮食关”:现已证实,高血脂和高血糖是引起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进食动物性脂肪,则会提高血中胆固醇水平,过多进食碳水化合物,则会提高血中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尤其是对那些长期管不住自己嘴巴暴饮暴食的人来说,饮食结构的极度不合理,更容易形成血栓。

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坚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鱼类(尤其是河鱼)和含纤维素多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乌贼鱼、禽蛋黄等)以及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肉等。尤其要防止“四高综合征”(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液粘度)的发生。

2.“戒烟关”:吸烟不仅会引起“老慢支”和肺癌,而且还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促使血栓形成。

为此,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公共场所禁止吸烟,防止被动吸烟。

3.“肥胖关”:当今肥胖者日众。除少数与家族有关外,大多数与多食和少动有关。肥胖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或高血液粘度,由此引起血栓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

为了防止肥胖,必须加强体育锻炼。要因人制宜地进行慢跑、散步、体操和玩球等多项体育锻炼,这对疏活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减轻体重和增强体质都有益处。对中、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

4.“妊娠生育关”:妊娠、分娩和产后是血栓形成的好发时期。据统计,由血栓引起的肺梗死在妊娠期中的发生率较非妊娠期高出5倍;产后期血栓形成较产前期高出6倍。如果妊娠合并子痫、难产和产后感染等,则更易促使血栓形成。

浅谈中小河道生态护坡 篇4

生态护坡包含护坡和生态两方面, 其具体内涵为:在满足行洪排涝的要求的基础上, 保证岸坡稳定, 防止水土流失;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平衡系统, 不断与周围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交换;它是一个动力式的系统, 水流对岸坡有冲刷作用, 岸坡对水流有阻滞作业, 岸坡生态系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的媒介;生态护坡是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与其他生态系统之间是互相协调、协同发展的, 其生态功能好坏直接影响其他生态子系统功能的发挥;生态护坡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2 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河道护坡主要有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这些护坡工程的造价相对较高, 施工维护难度较大, 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护坡工程河岸是封闭的, 降低了土壤与水体及外界物质的交换能力。护坡后原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存,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断开、使土壤和水体中的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 (1) 水生物生长非常困难, 河水自净能力降低, 水质可能恶化。 (2) 水温变化大, 不利于水中生态平衡。 (3) 水流速度增大, 水中一些生物会被水流冲走, 使水生物减少, 岸边缺乏天然植被, 直接影响沿河野生生物种类生存。

2.2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在施工中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添加剂, 如早强剂, 抗冻剂, 膨胀剂等。对水质和水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岸坡没有天然植被作为屏障, 会使岸边的废物、垃圾轻易进入水中造成污染, 影响生活与生产安全。

3 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3.1 稳定性原则

护坡的设计首先应满足稳定的要求。针对岸坡坡面冲刷引起的不稳定、表层与深层滑动引起的不稳定等, 要对岸坡稳定的参数进行研究, 从而实现对岸坡的水力稳定性设计。

3.2 生态原则

生态护坡设计应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尊重物种多样性,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原则。一是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 生态设计强调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尽可能减少能源、土地与水生物资源的使用, 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原有材料服务于新功能以节约新能源的耗费, 让护坡处于良性循环;二是应因地制宜, 在对当地自然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进行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 适应场所自然过程,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尽量使用当地材料;三是尽可能回归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 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 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边缘带有更多、跟活跃的能量流, 具有丰富的物种和生命力, 也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命效益最高的系统。河道护坡作为水体生态与陆地生态之间的边缘带,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边缘效应, 保持生物多样性, 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4 生态护坡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根据上述原则设计的护坡模式, 需要通过重点试验研究, 以校正其与实际不相符的一些参数, 使其达到最优。为此:一是针对不同地质条件, 不同功能、不同流速、不同坡比的河道岸坡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二是进行岸坡与水体的相互作用试验,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护坡形式对流态、流速、水位等河道水流特性影响以及水流对护坡的稳定性影响;三是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护坡结构形式, 不同护坡材料, 不同护坡布置方式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四是对岸坡作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物质交换作用, 以及在水体污染物的扩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试验研究;五是通过试验研究生态护坡的生态承载力。

5 结论

中小型河道 篇5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12-2015年)》文件精神,确保全市中小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现就加强中小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强化落实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工程质量实行行业主管部门、主管地区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工程参建各单位要贯彻落实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和终身责任制。工程质量由建设单位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并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各单位在工程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在工程现场的质量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对质量工作负技术责任,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

二、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要求

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并有负责质量工作的主管领导。

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程质量管理分工负责制、施工图审查制、工程质量管理例会制、工程质量月报制、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等制度。

3、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有关规定,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4、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文件中应有工程质量条款,明确图纸、资料、工程、材料、设备等的质量标准及合同双方的质量责任。

5、工程开工前,应当按规定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手续。

6、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检查与管理。定期组织对工程实体质量、施工记录及评定资料等方面的检查,如实做好检查记录,督促各方履行质量责任,杜绝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

7、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建立考勤制度。

8、定期召开工程质量工作会,将质量情况及时、准确向主管部门汇报。

三、设计单位质量管理要求

1、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落实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做好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工作。

3、按合同约定及时提供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优化设计,解决有关设计问题。现场设计代表组要做到专业配套,满足现场施工对设计的需要,对有关问题及时作出决策。

4、做好现场设计通知、设计变更的审核、签发工作,及时下发设计通知和设计变更,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四、监理单位质量管理要求

1、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监理业务。

2、按投标承诺和所承担的监理任务组建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必须持证上岗,各专业人员结构合理,人员数量不得少于投标承诺人数。

3、落实各项质量责任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质量控制制度、监理例会制度、施工图交底制度、工程质量抽检制度、质量缺陷备案及检查处理制度、工程验收工作制度,以及监理日志、月报、年报等制度。

4、监理人员应当熟悉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施工规范,及时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各专业、各项目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实施细则应当体现工程总体目标、工程特点和合同约定的要求,符合施工方法和专业特点,要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6、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及施工合同规定,检验进场材料、构配件的材料证明和产品合格证,并做好检验台账。对未经检验和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不得使用,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运出施工现场

7、制定取样计划,采用平行、跟踪检测的方法对施工单位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

8、根据合同的约定,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采取旁站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做好旁站监理记录,要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单位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工法及违章作业行为发出调整、制止、整顿直至暂停施工的指示。上一工序施工质量不合格,监理人员不得签字,不准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9、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资料及时进行检查,监督施工单位真实、齐全、完整、规范地填写质量评定表和施工记录,对工序、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自评的质量等级进行认真复核,保证原始资料真实可靠。

10、在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后,对其是否具备验收条件进行审核。不符合验收条件的,督促施工单位整改;符合验收条件的,及时组织工程验收。

五、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要求

1、按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揽工程施工任务。

2、依据国家和本市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对其施工质量负责。

3、严格遵守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

4、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认真执行“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终检”的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5、按投标承诺组建现场项目经理部,施工人员数量和素质应当满足施工要求,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必须到位。

6、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三检制”的落实制度、工程原材料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消缺制度、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工序验收制度、工程质量等级自评等制度。

7、项目经理部应当设立独立的质检机构,质检员应当持证上岗。

8、施工单位进场后,应当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操作人员能够熟悉施工方法,知道自己所承担的质量责任,并做好相关记录。

9、在每道工序开工前,应当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及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能够掌握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并做好交底记录。

10、原材料进场后,应当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并应有书面取样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1、有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编,评定资料必须根据施工原始记录填写,能够真实、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工程质量情况。原始记录要在现场量测基础上认真填写,并保留备查。

六、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求

1、各区县水务局应加强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充实监管人员。

2、市、区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管辖权限加强对中小河道治理等相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监督管理。

3、市、区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突出监督重点,加强联动,提高效能。

4、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制定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制度,以巡视、抽查方式对水利工程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5、工程竣工验收时,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核定。未经质量核定或核定不合格的工程,工程主管部门不能验收,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监督检查。各区县应当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实行挂牌公示制度。各区县应当在工程施工现场将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名称和责任人姓名挂牌公示。

3、建立举报制度。由北京市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公布质量举报电话、信箱、网络投诉,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督促落实整顿措施,并依法作出处理。

举报电话:010-68556666;

信箱: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5号北京市水务局水利建设指挥部办公室,100038;

网络投诉:。

北京市水务局

疏通身体的“河道” 篇6

刚出生的小孩子是最健康的状态,身体柔软,没有筋结。各种损伤伴随着人的成长过程,经筋上也逐渐出现了不畅,导致经筋柔性、韧性变差,经筋出现障碍。这些现象可以看作是人体的小“疾”,虽然不是“病”,但是也为人体的健康埋下很大隐患。如果没有加以注意和防范,那么小“疾”最终也可能导致脏器方面大的病患。

经筋就好像人体的一条小河,当它自然顺畅地流淌时,人会感到舒服,同时也能灵便地控制经筋到达的部位。当人气虚时,这条小河能量就减小,水的速度也会变慢,局部的沉积、拥堵现象就会产生。如同真正的河流一样,当水流没有能力带走淤泥和杂质,它们便会在一个浅滩形成一段堵塞。这段“堵塞”在人体的经筋薄弱部位,就是可见、可摸的。

看清筋结的形成,也就找到了去除它的方法。其实,人体本身也在自我修复,当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小的筋结可能通过情绪、身体的自我调节,自动消失。而如果我们能够帮助身体向好的方向调节,岂不更好?

按摩、扎针都是好方法。按摩时,要顺着经筋找到筋结,缓缓揉开。按筋结时会感到疼痛,这正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啊!扎针时,要用泄法,因为筋结属于阴实,实则泄之。

中小型河道 篇7

1.1河道特征

张家港境内水网密布,河荡、湖泊交叉,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河道在灌溉、航运、排涝、行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特点:(1)河道纵横交错, 河道长度短、宽度窄、数量多,呈网状水系;(2)河道消落深度较小,水位高低起伏不大,大部分地区“涝”的问题甚于“洪”;(3)农村河道主要是农业和生活污染, 而镇区河道主要是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1.2存在问题

(1)河道水体富营养化。张家港市位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典型的苏南经济强市(县),轻工纺织业发达,人口密集,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得各类水草繁殖迅速,影响了水体水质。

(2)河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大部分小型河道没有与大的河道与长江直通且部分地区地势相对较高, 缺少有效的清水来源以改善河道水环境。

(3)河网水面面积减少。交通建设、村镇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河道,有些小河小浜被填埋或筑坝养鱼、填河造地,占用河道水面,使水域面积有所减少,据调查,单张家港市塘桥镇现有河道比1985年就减少了100多条。

(4)河坡安全性较低。部分地区土质沙性重,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抗冲击能力偏弱,而农村大部分河道仍以未经处理的自然土坡为主,护岸措施相对较少,一旦遇到暴雨会形成较大的水土流失,从而造成河道堵塞。

2生态治河理念

生态治河就是在河道治理中重视生态效应建设, 适合自然生存状态,而这种状态既要适合人类的生存,也必须保持动物、植物的多样性。人类与动、植物互相依存,呈现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任何人为的环境,都不可能实现这种生物的多样性,其水环境生命力是有限的。对于河流来说,要提供这样一种生态环境,其水流必须是清洁的,这是保证动植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流势必须是自然的,蜿蜒曲折,顺河流自然状态,体现河流原生态生动景色;河岸要创造保持空气、水分流通、交换的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这种多生物形态的河道必须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刷。这样的河道才是真正符合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河道。2008年,苏州第一条生态河道九曲港在苏州沧浪建成,标志着苏州生态治河理念的开端。张家港也紧随其后,逐步制定了《张家港市水利现代化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 《张家港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使生态治河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生态护岸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及日益恶化的水环境, 张家港市水利部门决定建设生态河道,在兼顾城市美化功能的同时,应着重考虑防洪排涝、抗旱、引水和水生态环境因素。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河道的走向、 宽度、深度、坡降,根据防洪和抗旱等标准,根据河道原有生态特征,做好河道建设中的生态需水流量保证,确保河道中的鱼类和微生物自净能力不受破坏。 河道整治工程要体现“亲水文化”,由堤岸硬化向生态护岸转变,禁止截弯取直改变原有河流形态,使河岸恢复自然形态,针对本地区土质沙性重,结构疏松,为防止岸坡水土流失和坍塌,在满足保护岸坡安全的前提下,选用实用、经济、美观、生态的护坡方式作为远期生态护坡建设的主要形式。在2014年度张家港市生态河道建设工程中,4种典型的生态护岸技术得到成功应用。

3.1木桩植被护岸技术

小奚浦塘和新泾塘的生态河道形式。这2条河道为农村河道,设计时应尽量保证河道自然形态,尽可能地增加生态功并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一致,因此选择木桩植被护岸技术作为该生态河道形式(见图1),具体内容:河道底宽4m,后接1:1.5的斜坡至木桩护岸 ,护岸采用 杉木桩紧 密排列 ,木桩梢径D ≧140mm,长3.0m桩顶标高4.0m,桩身水上防腐(碳烤),岸坡进行植被绿化,这些植被可以调节地表和地下水文状况,起到调峰蓄洪,延滞径流的作用。而木桩生态护岸可以把水、河道与堤防、河畔植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觅食、栖息和避难的场所。此外,杉木桩是微生物吸附的良好介质,这些微生物可以吸附、分解污染物,有利于水体自我净化、自我削减污染,使河水变得清澈、水质得到改善。

3.2自锁式植生挡墙技术

北横塘的生态河道形式。该河道位于城东镇区, 紧邻碧桂园等新兴住宅区,2017年沪通铁路建成时, 这里将成为张家港市新城区核心区域,因而河道建设必须满足实用、经济、美观、生态的现代设计理念,注重河道的景观休闲功能,因此选择自锁式生态挡墙作为该生态河道形式(见图2),具体内容:河底采用80mm×100mm的生态格网作为河底垫层,格网中填充坚固密实、耐风化好的石料(容重≧1.7T/m3),挡墙采用自锁式生态护坡砖错位排列,仰角10°,顶部采用20cm×45cm砼压顶。这种挡墙又叫鱼巢砖砌墙,它利用一些带孔的预制块错落地砌筑成挡土墙,为鱼类与水生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与普通浆砌石料相比,该做法不需要水泥砂浆,保证了河道与土壤的水文沟通,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充分利用植物修复和生态护岸技术达到对水资源环境的维护与改善,实现了河岸与水体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不断交换,让河水实现自我净化的功能。

3.3生态袋护岸技术

沙田中心塘的生态河道形式。沙田位于张家港市塘桥镇北部,临近长江下游,是常年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土质松散,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采用生态袋护岸技术作为该生态河道形式(见图3),具体形式:河道疏浚结束后,先在岸坡底部浇筑砼护脚,随后依次堆叠生态袋,生态袋采用三维加强排水连接扣进行连接,堆叠三层后用单向高强聚酯60KN土工格栅完全反包并在表面播种草籽和矮生灌木种子,利用生态袋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防止袋中填充物以及岸坡沙土的流失,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换,使得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及时的补充,还能有效拦截面源污染,抑制藻类生长和繁殖,发挥水体的自净作用。

3.4植物工程复合护岸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行洪排涝、航运要求较高的河道,这些河道河水流速快,对岸坡的动水压力较大,岸坡在受到船行波频繁的冲击作用下容易被淘蚀,产生崩裂和坍塌;沿河有公路的土坡受到降雨和河水的双重冲刷,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对于这一类的河道, 可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植物工程复合护岸来同时达到岸坡稳定、生态健全、污染净化、景观优美的多重要求。目前,由于植物工程复合护岸技术建设难度高、前期投入大,目前只在浏泾塘部分河道进行了试点。未来,随着张家港市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航运、铁路、公路运输要求的逐渐提高,植物工程复合护岸技术将作为前沿技术是未来建设生态河道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4结语

中小型河道 篇8

1 城市中小河道截污工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目前上海市中心城区周边及郊区,尚未开发或未完全开发地区的中小河道,基本未设雨、污分流系统。由于污水或合流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排河道,故使沿河成片的农民住宅区或企业单位深受其害。这不仅对河道自身造成严重污染,使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上述河道基本为苏州河的二、三级支流(或称内河),通过翻水泵站(通过开闸或启泵引、排水来调节内河水位,起到内河排涝和调蓄作用)与苏州河一级支流(或称外河)相连,当水量较大或汛期时,给苏州河带来极大污染。加快实施中小河道的截污纳管工程,既是实现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加强中心城区截污治污”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多年来苏州河综合整治成果的巩固。

2 城市中小河道截污主要方式

2.1 沿河边敷设截污管道

由于现状污水或合流污水均为直排河道,因此沿河敷设截污管,将污染源直接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截污效果最佳。这种截污方式根据截污管敷设位置不同,又可分为:

1)敷设于沿河道路下。如沿河有规划市政道路,则与之结合。反之,则敷设于沿河现状道路下。

2)敷设于防汛通道内。如沿河没有道路,则敷设于防汛通道内。

3)敷设于沿河企、事业单位内。沿河企、事业单位内如有空地或内部道路时,也可考虑敷设截污管。

2.2 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

由于河道两侧住宅或企业房屋多临河而建,且均为一二层建筑物,沿河几乎无空间敷设截污管道。即使有沿河道路,路幅往往偏小,管道开挖难以实施。因此,只能考虑在河道内侧敷设截污管道。根据河道护岸形式和截污管标高不同,可分为:

1)护岸为混凝土或浆砌块石硬质驳岸时,采用在驳岸上设承托结构支撑架空管道。具体方法是:用玻璃钢接头(或称玻璃钢成品窨井)代替传统砖砌窨井,将污水出浜管接入玻璃钢接头内,用玻璃钢管道连接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玻璃钢接头和管道用承托结构支撑,每3 m设一个,但有玻璃钢接头处必须设置。固定采用管箍固定。

承托结构采用植筋技术,在原护岸上植入钢筋,技术指标参考喜利得HIT-HY 150植筋新法。植筋长度要满足钢筋等强度要求,并须作抗拔试验;锚孔灌浆采用C30混凝土+微膨胀剂,灌浆必须密实。承托采用C30混凝土、HRB 335钢筋(见图1)。

2)护岸为土坡时,有两种情况:

(1)如管道覆土(不含淤泥层)能满足0.6 m时,则可直接敷设于土坡中。窨井可采用传统砖砌窨井,但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

(2)当管道标高较高,无法直接敷设于土坡中时,可采用小方桩加承台的桩架结构支撑架空管道。

此方式同样采用玻璃钢接头接纳污水出浜管,玻璃钢接头和管道下用小方桩加承台作基础支撑,承台约3 m设一个,但有玻璃钢接头处必须设置。固定采用管箍固定。小方桩一般采用0.18 m×0.20 m×4 m,上设0.40 m×0.86 m×0.4 m承台。承台、桩基均采用C30混凝土、HRB335钢筋,具体设计应根据地质情况而定(见图2)。

在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污水管道或窨井大多暴露在外,会对景观造成一定影响;且占用了河道用地,须首先征得相关主管单位的同意。因此,此截污方式只有在其他方式无法实施时才使用,并应在营造河道景观时尽量予以遮盖。

2.3 溢流设施

因现状出浜管基本为雨、污合流管,截污时也不可能进行雨、污分流,因此需设置溢流设施,一般为溢流井(采用玻璃钢接头时用玻璃钢特殊接头)。因每个出浜管的雨、污水流量无法精确计算,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设置:原出浜管管径<300 mm的,直接接入截污管;原出浜管管径≥300 mm的,须做溢流井或特殊接头,即旱流污水排入截污管,暴雨时雨水出浜。对于连续性管径≥300 mm时,具体布置数量可按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溢流井或特殊接头的河道出流管末端均设置柔性止回阀防河水倒流(见图3)。

2.4 玻璃钢接头(玻璃钢成品窨井)

采用架空管道截污方式时,可使用玻璃钢接头。DN300截污管,接头尺寸为准400 mm即可。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安装方便的平底井筒式,井筒高度可根据需要定制。井筒两侧的主管承插接口在厂内一次制作完成,接入管在施工现场根据实际位置开孔连接。架空管道采用同一材质的玻璃钢夹砂管,同样具有耐腐蚀、重量轻、施工快等优点。

3 工程实例

在上海市长宁区2005、2006年中小河道截污纳管工程中,根据河道两侧的实际条件,应用了各种截污施工方式。尤其是大范围地采用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方式(见图4、图5),使在常规情况下无法敷设的截污管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中小型河道 篇9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小型水库、小型塘坝、小型渠道、灌溉站、排涝站、引水工程等, 用以保障农村的耕种, 保障居民生活正常用水。河道作为水资源的来源, 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建设的基础, 河道治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 本文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 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1 河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1.1河道原始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宝贵资源, 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 湖泊、河道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若水源距离居民生产生活区过近, 则丰水期造成洪涝灾害的几率增大;若水源距离居民生产生活区过远, 则水利工程中引水困难加大。河道不恰当的选址修建, 水源的过远或过近都会造成水利工程建造难度的增加, 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2河道污染

相比国家重点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力度过小, 随着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 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大大增加, 这些城镇、工厂产生的垃圾如果不合理的向河道排污, 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 需要净化的污染程度超过了河道本身的净化能力, 造成水污染, 破坏生态环境, 危害用水居民身体健康。并且两岸居民不当的开垦农田, 河道附近的居民与工程队在河道里过度取沙等, 会造成水土流失, 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1.3管理不当

河道的排布的不规则, 形成原因的多样化, 导致很多河道处于边缘化, 没人管的状态。因为河道的流动性, 导致河道的区域划分很难明确, 各个部门互相推卸, 耽误河道的治理工作。对于河道的治理, 并没有长期明确的管理机制, 也没有可以依据的工作目标和清洁标准, 人们内心并没有把河道治理当成一个重要的事情来做, 怠慢的态度也影响到了河道的保洁和清理。

2 针对河道治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建设的重视

因为河道自然存在的状态可能并不理想, 所以在水利工程规划伊始, 应该设计好河流整体流向, 可以人为的开渠引流, 合理安排河道走向, 统筹规划, 将区域划分开, 最大化每条河道的作用, 放弃不需要的河道, 更好的提升河道的利用率, 方便人们生活用水, 方便后期施工, 方便了后期的河道管理保洁。万事开头难, 河道的前期建设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前期的建设的宣传, 加大投资, 为以后的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清理河道垃圾

清理河道物理垃圾, 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 需要采专门的机器进行河面的垃圾清理, 河底的淤泥清理, 还有河岸的垃圾、杂物清理, 两岸绿化建设。设定排污限制, 严格控制河道两岸的工厂工业污水的排放, 加大污染指标的监控力度, 严禁不达标污水排放进入河道。2 岸居民的生活污水, 也要经过处理以后才可以排放进入河道。不论是工业垃圾, 还是生活垃圾, 全部禁止投放进入河道。同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运用各种先进的工具, 清理, 保护都可以更加方便, 更加彻底。

2.3加大河道管理力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河道必须有一个明确负责的管理机构, 从河流走向, 河道划分, 河道卫生保洁, 河岸施工, 河岸绿化建设等等方面, 统筹管理。针对河道的日常监管保洁, 要保证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杜绝三不管地带的出现。设定明确的书面保洁标准, 要求所有保洁人员, 按照保洁标准来执行河道清理工作。设定奖惩措施, 每一段河道的治理都是要有效果的, 必须有专门的考核标准, 鼓励先进个人, 避免消极怠工。引进先进的工具还有技术, 方便对河道的长期治理防护。

3 小结

在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研究中, 发现了河道存在着过于原始、河道污染严重, 管理不当等问题, 在工程建造过程中, 应该设计好水源人类生产生活区的分配, 规划好河道的走向;定期清理河道垃圾, 禁止河道两岸杂物堆放, 加强河道两岸绿化, 严格设定排污限制, 加大保洁资金投入;建立明确管理机构, 加大部门管理力度, 设定清晰保洁标准, 明确工作奖惩措施, 引进先进保洁排污技术。

参考文献

[1]代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4 (13) .

[2]袁江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11) .

[3]刘金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6) .

中小型河道 篇10

罗泾镇位于上海宝山区北郊, 东临长江口, 西与嘉定毗邻, 北与太仓接壤, 素有“上海鱼米之乡”之美称。近年来, 罗泾镇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分区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的综合型生态城镇, 对区域内小川沙河、陶家河、毛家塘、束家湾四条河道召开生态治理。

2 河道现状分析

(1) 生态环境被破坏, 河道生态性很差。高速发展的经济、过度饱和的人口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地块的开发建设将地表绿化几乎全部破坏, 河道淤积与水质污染致使河道中各种水生物数量大幅减少, 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然构建。 (2) 河道坍塞情况严重, 河道淤积, 调蓄量和引排能力大大降低。目前大部分河坡由于受水流冲刷侵蚀, 致使岸坡掏空、坍塌情况较为普遍, 河道淤积逐年加重, 水体流速较低, 另外河道中的淤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也影响了河道中的水质。 (3) 岸坡杂乱, 景观效果相对较差。由于未经整治, 河道的岸顶和河坡均不同程度存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违章搭建等情况, 河道的景观性较差, 远远不能满足地区规划需求。对河道进行生态整治, 可使其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为罗泾新镇开发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基础条件。

3 设计理念

围绕“水质净化、生物宜居、水土保持以及景观协调”的目的, 以生态多样性为原则, 在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为基础上, 充分发挥水与生态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岸坡绿化力求生态修复, 使河道恢复自然风貌。形成以“乔木-灌木-花草-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沉水植物带”构成的生物净化子系统, 有效发挥多层次复合生物净化系统的净化效能, 实现生态修复的功能优势。工作重点是构建生态景观, 包括重建岸坡植物群落, 水生植物群落, 放养水生动物, 修复水生态环境。

4 生态治理工程措施

4.1 河道平面形态梳理。

根据小川沙河等4条段河道现状及周边区域的规划, 把本工程主要分为自然景观、生态景观、美化遮挡及亮点提升等四大部分。潘泾路东侧毛家塘、陶家河、小川沙河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

4.2 生态护岸设计。

河道断面形态的设计应根据河道规划参数、地质情况、景观要求、沿岸地面建筑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此采用三种断面形式进行方案比选。方案一:一坡到顶的梯形河道断面;方案二:复合式梯形河道断面;方案三:矩形河道断面。本工程为河道生态治理工程, 且位于大型居住区, 对景观性也有一定要求, 因而河道选择生态性及景观性均较好的复合式梯形河道断面形式 (方案二) 。

4.3 仿生环境构造。

种植水生植物是本工程仿生环境构造的重点, 水生、湿生植物种类配置应根据河道具体的立地条件、功能及生态建设要求来确定, 植物配置应师法自然, 仿照相同立地和气候类型条件下自然植被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进行配置。本工程水生植物主要种植于河道常水位以下岸坡上, 即标高2.3~2.8m。根据不同水生植物适宜条件、功用, 选用种类及品种。挺水植物根据植株的种类及特点进行配置, 沿常水位线由岸边向河内形成梯次, 以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挺水植物可采用块状或带状混交方式配置, 为使水岸线曲折变化有序, 挺水植物带外再种植一些睡莲、大聚草、或萍逢草, 使其水生植物林缘线有丰富的变化。

4.4 生态林带布置。

岸坡是河道水土保持的重点, 在接近常水位线的位置以耐水湿生植物为主, 即草滤带, 使上下有层次, 左右相连接, 根系深浅相错落, 以千屈菜、海寿花等挺水植物为主。河道3.0m至坡顶, 该部位是河道水土保持、植物绿化的亮点, 是河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区域。陶家河河道两侧绿化景观与小川沙河西侧的宝山区人行步道相遇, 步道两侧有生长茂盛的白杨林、香樟、无患子、桂花、紫薇林, 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配置的植物以香樟作为背景树, 则选用紫薇作为主调树种。小川沙河以女贞为常绿背景树, 以桂花为芳香树, 9-10月开花, 喜温暖环境, 是较好的观赏树种。

4.5 底栖动物放样。

在四条河道内投放水生动物 (如蚌、螺等) , 水生动物在水环境中可增加水体自净能力, 提高生物多样性, 为吸引鸟类, 提供鸟类食源。根据经验及生态系统食物链要求, 共计投放6400kg蚌、螺类底栖动物。完善生态系统构建, 并吸引鸟类来此觅食、安巢, 从而给人们休闲休憩带来乐趣,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5 结束语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激活兴趣02-10

互动激活02-10

纤维蛋白02-10

激活生活02-10

原纤维蛋白-102-10

钣金技师论文—汽车钣金修复新技术铝质材料修复02-10

修复美容02-10

修复规划02-10

玻璃纤维桩修复02-10

路径修复02-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激活兴趣 下一篇:钣金技师论文—汽车钣金修复新技术铝质材料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