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共6篇)
篇1: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
入狱第一百,入狱第一百文天祥,入狱第一百的意思,入狱第一百赏析 -诗词大全
入狱第一百
作者:文天祥朝代:南宋 天黑闭春院,今如置中兔。
人间夜寥阒,永日不可暮。
篇2: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
坟墓第一百三十九
作者:文天祥朝代:南宋 别离已五年,不及祖父茔。
篇3: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
第一百九十三
作者:文天祥朝代:南宋 蝮蛇暮偃蹇,猛虎凭其威。
篇4: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事,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时有追论故相张居正者,之焕曰:“使今日有综名实、振纪纲如江陵者,谮訿①之徒敢若此耶?”其持平不欲傅会人如此。出为广东副使,擒诛豪民沉杀烈女者,民服其神。海寇袁进掠潮州,之焕扼海道,招散其党,卒降进。改视山东学政。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忄买慀②楚人矣。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搏颡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俄悍卒王进才杀参将孙怀忠等以叛,走兰州。之焕遂西定其变,复整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柄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
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注释】①诋毁。②忄买慀(máixī):忿忿不平。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别臧否以惜人才 臧:善
B.擢右佥都御史 擢:提拔,提升
C.今天下民穷饷匮 匮:缺乏
D.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 掩:乘人不备而袭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曰生事,则曰苛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 徐孺下陈蕃之榻
C.招散其党,卒降进 虽九死其犹未悔
D.事未就而谤兴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之焕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时,敢于揭发东厂太监的罪状,向皇帝陈述国家存在的种种弊端,建议皇帝问责实事,重振纪纲,爱惜人才,这样才华有希望使国事取得成功。
B.杨涟揭发魏忠贤的奸邪之事,魏忠贤大为愤怒,拷打杨涟至死,并借此事诛除异类。有人乘机诬告梅之焕与杨涟有交往,梅之焕因此获罪,并被免去官职。
C.梅之焕任甘肃巡抚时,讲究斗争策略,恩威并施,多次击退进犯之敌,功劳显赫。但也因平定王进才等人的叛乱而延误了进京的日期。
D.梅之焕年少时读书很聪明;作官时为人耿介,持论公允,不畏强权,风采机略异于常人,然而却被当时的虚文所束缚,又遭到权臣的打击报复。行文含蓄地表达了对梅之焕的遭遇同情之心。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广东副使,擒诛豪民沉杀烈女者,民服其神。
译文:
(2)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
译文:
(3)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
参考答案:
4.A (臧:好人。)
5.D (连词,表转折。A项,副词,就是;/ 连词,却,反而。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C项,代词,他的;/ 助词,无意。)
6.B (梅之焕并未因杨涟之事而获罪,文中也没有提到他为此事被罢免。)
7.(1)(梅之焕)打败河套地区的贼寇,杀死了七百多人,生擒三位酋长,降服六百多人。(“破”1分,“生”1分,语句通顺1分)
(2)(梅之焕)出任广东副使,擒拿并诛灭了杀死烈女的豪强沈氏,百姓佩服他(办案)神明。(“豪民沈杀烈女者”倒装句式译出,1分,“神”1分,语句通顺1分)
(3)梅之焕虽然是文士,却以武艺(高强)自负,善于射箭,然而却长期无所用,因此(这方面的事迹)不见于史书。(“负”1分,“疲”1分,“无所见”1分,语句听顺1分)
参考译文: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成为诸生。御史到军队看比武,梅之焕骑着马突入教场。御史大怒,让梅之焕与材官比赛射箭,梅之焕九射九中,(向御史)施了礼,随即上马离开(教场)。
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又改为庶吉士。过了七年,授官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滥施刑法拷打商人,梅之焕揭发李浚的罪状。不久又上书说:“当今天下,百姓穷困,粮饷缺乏,外寇横行,士兵疲惫。谏官不议论国事却争权夺利,各部司官不做好本职工作却提出空洞的意见。天下都被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束缚了。有的人想奋起图新,人们不是说他生事,就是说他过于苛求。事情还没有做成功,中伤就出来了,法律还没有伸张,怨恨已聚集起来。豪杰之士心灰意冷,平庸之人闲居度日,国家的事不会有人去做了。请陛下严厉聚总而考核的制度,以此问责具体事件,使言路畅通,以此重振纲纪,分别好人和坏人,以此爱惜人才。差不多对国事有所帮助。”当时朝臣党派林立,相互斗争,梅之焕以廉洁清高自居,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人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人未必就是君子。苍蝇依附在骏马上,即使(跟着骏马)日行千里,苍蝇还是苍蝇。”当时有人对前宰相张居正多有议论,梅之焕说:“假使今日有像江陵一样精通名实,重视法度的`人,那些多嘴的小人怎敢如此呢?”他就手这样持论公平,不附会别人。梅之焕出任广东副使,擒拿并诛灭了杀死烈女的豪强沈氏,老百姓佩服他(办案)神明。海盗袁进掳掠潮州,梅之焕扼守海道,招降、分散袁进的同党,最后降服袁进。改任山东学政。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的身份升迁太常少卿,随后又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一带。遭遇父母相继离世,(梅之焕离职)回家服丧。久在这时,魏忠贤、客氏干预朝政,应山的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奸诈(之事)。魏忠贤十分忿恨,拷打杨涟至死。并由此更凶狠地诛杀忠良,对楚人忿忿不平。(有人)说杨涟被逮捕的时候,经过麻城,此时杨涟是罪犯,而梅之焕与他接触,并为他痛哭,应当削除官籍为民。实际上杨涟根本没有经过麻城。没有多久,贼党梁克顺以贪污受贿诬陷梅之焕,皇帝下诏追回赃物。
庄烈帝即位,才免于追缴,让他官复原职。任命为甘肃巡抚。梅之焕打败河套地区的贼寇,杀死七百余人,活捉三位酋长,降服六百余人。第二年春天,贼寇又大举入侵,贼兵得了天花这种机型传染病,在大黄山一带传播开来。各位将领请求乘机攻击贼兵,梅之焕不同意,并说:“对别人的灾祸而感到高兴,这是不仁义的,乘人之危而进攻,这是不讲武德,不如放掉他们,以此作为一种恩德来感化他们。”于是就不与他们交战。过了一月,贼兵望着(梅之焕守卫的)城池叩头哭泣而去。某年冬天,京城戒严,(皇帝)下诏召他入京守卫。(梅之焕)正要进京,西部的敌人乘虚侵犯黄河以西地区。梅之焕只得停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兰山后,截断他们的后路,大部队从水泉峡口而出,第二次与敌兵交战,第二次打败盗贼,斩首八百四十多人,随后率军东行。不久,剽悍士卒王进才杀死参将孙怀忠等人而叛逃,向兰州逃跑。梅之焕又折向西,平定了叛乱,再整军向东。第二年五月抵达京城,已超过了预定时日。诏书让梅之焕入朝。第二天又下诏免去梅之焕的官职,听候审查,此时,温体仁已掌握了朝中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将(温体仁所揭发的)罪状移交内廷,支持钱谦益。此时,温体仁重提旧隙,梅之焕于是获罪。
篇5: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使统所部,随密击王世充。败,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后世充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因令婴儿啼染,既而佯惊日:“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日勇。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选自《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劓其鼻而怀之 怀:怀揣
B.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 礼:以礼相待。
C.士信耻与为伍 耻:羞耻
D.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活:让……活
2.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明罗士信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须陀壮而从之 ②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③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 ④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⑤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 ⑥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堕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等人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十四岁的罗士信在这次战役中一马当先,表现英勇。
B.张须陀非常欣赏罗士信,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隋炀帝也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人把二人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C.千金堡一役,罗士信巧设计谋,让其自开堡门,冲进堡中,杀得堡中鸡犬不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D.罗士信在据守洺水城时,遭到刘黑闼大军的强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加,致使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罗士信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5分)
(2)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5分)
参考答案
1.C(耻: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2.A(③正面写张须陀杀敌;④正面写罗士信;⑤正面写罗士信)
3.D(不是“雨雪交加”,而是“下着雪”;“遇雨雪”中的“雨”是动词,译为“下”)
4.
(1)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
(2)罗士信当初受到裴仁基以礼相待,曾经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等到东都平定后,就用自己的家财收殓裴仁基,将他埋葬在北邙。
【参考译文】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左才相、孟让前来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罗士信大怒,身穿两重盔甲,身体左右两边各挂一个箭袋上马,张须陀认为他雄壮于是让他紧跟着。他们在潍河边攻打强盗。士兵阵势刚排列好,罗士信骑马冲到敌阵中,刺倒数人,斩一人头.把人头向空中抛掷,用刀枪穿着人头,顶着它巡视敌阵。强盗们都非常惊愕,没有人敢接近他;张须陀趁机挥军冲击。强盗大败。罗士信追逐逃亡的强盗,每杀一人,就割下他的鼻子揣在怀中;等到回到营帐中,就查验鼻子的数量来表示杀强盗的多少。张须陀非常赞赏他,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每次作战,张须陀做主帅,罗士信为副将。隋炀帝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令画工把张须陀、罗士信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等到张须陀被李密杀死后,罗士信随裴仁基率领众人归附李密,李密任命他为总管。让他统领所率领的部属,跟随李密攻打王世充。失败后,罗士信跃马前冲,身上中了好几箭,于是陷身在王世充军中。王世充知道他作战骁勇。厚待他,和他同睡同吃。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得到李密的大将邴元真等人,将这些人都任命为将军,不再专门重用罗士信。罗士信把与邴元真等人一道看作耻辱,率领所统帅的部属千余人奔往谷州。唐高祖李渊任用他为陕州道行军总管,命令他攻打王世充。等到罗士信大军到洛阳,他突然用兵包围了王世充驻扎的千金堡。堡中有人大骂罗士信,罗士信大怒,在晚上派遣百余人带着几十个婴儿到千金堡下,假称是“从东都来投靠罗总管”的,让婴儿啼哭吵闹,不久假装吃惊地说:“这是千金堡,我们走错了!”匆忙离开。千金堡中的人以为这些人是从东都逃跑出来的人,急忙出兵追赶他们。罗士信在路边埋伏了士兵,等到他们打开堡门,就奋力攻打,彻底打败了他们,杀得堡中鸡犬不留。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篇6:入狱第一百三,入狱第一百三文天祥,入狱第一百三的意思,入狱第一百三赏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中书侍郎同时典选 典:主持
B.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 竟:竟然
C.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 坐:犯罪
D.时司农卿陈思问多引小人为其属吏 引:推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因赐杂彩百匹以慰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时御史王旭颇用威权,为士庶所患 吾属今为之虏矣
D.思问遂流岭南而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尚隐“刚直”的一组是
①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②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
③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④尚隐坐不能觉察所部,左迁桂州都督
⑤尚隐按之,无所容贷 ⑥尚隐三为宪官,辄去朝廷之所恶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 ①④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尚隐在朝廷弹劾崔湜、郑愔,使他们受到贬黜,但也因此得罪对方,后来他们官复原位,李尚隐受到报复。
B.冯昭泰诬奏李师等人是妖逆,而各位御史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便越级请求前往,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奏请赦免了他们。
C.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历任京兆尹,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D.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一生查处了包括李怀让、王旭、陈思问等在内的多个贪赃官吏,为朝廷除害,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为仇者所讼,尚隐按之,无所容贷。(3分)
(2)又详练故事,近年制敕,皆暗记之,所在称为良吏。(4分)
相关文章:
从一百五到一千五百万的故事作文02-14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内容02-14
【热门】初中生活作文600字汇总02-14
生源地贷款申请表填写02-14
一百个哲理故事02-14
一百字左右小故事02-14
简单话题作文02-14
0909班缅怀革命烈士-清明节02-14
贝壳话题作文02-14
话题作文初二年级回家晚了话题作文700字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