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做富有语言魅力的讲解员(通用3篇)
篇1:任务三 做富有语言魅力的讲解员
任务三做富有语言魅力的讲解员
任务描述
语言是景区讲解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讲解服务最重要的工具,那么景点讲解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又具备怎样的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其语言要求,才能更好地使用语言为游客服务,使我们的讲解更易为游客接受。
任务分析
通过学习,能表述什么是景点讲解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要求。
相关知识
景点讲解服务工作要求讲解人员具有比较坚实的语言功底,要求讲解人员在与旅游者交流时、讲解时,语言表达力求正确、得体,要在“达意”和“舒服”上下功夫,在“美”上做文章。导游语言得体、优美不仅仅反映了自己的语言水平,也是对旅游者的尊重。
一、景点讲解的语言特点
(一)准确性
讲解语言的准确性是必须符合而不是违背客观事实,即在遣词造句、叙事上要以事实为基础,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无论是说古论今、议人叙事,讲故事还是说神话,都要做到合情合理,切忌空穴来风、夸大其词,甚或胡编乱造。这就要求景区讲解人员在对所讲、所谈的事物和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熟谙于胸,讲起来不仅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内容必须言之有据,正确无误;讲解的时候还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准确的遣词造句、组词搭配,语言、语调、语法准确无误。
图1-3-1雅雨
例如在向游客介绍雅安是,必然会讲到雅安是雨城,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雅安是全国降雨量最多的城市所以叫雨城,其实雅安并不是全国降雨量最多的城市,全国降雨量最多的城市是在台湾的火烧寮,那里有全台“暴雨中心”之称,1912年,火烧寮创下8409mm的降雨量,至今仍是台湾乃至东南亚年降雨量的最高纪录,年均降雨量达6658mm,是全国的“雨极”,而雅安的年均降雨量仅1700mm,实难与之相比,而雅安其实是全国降雨日最多的城市,年均降雨日达218天,讲解员在讲解介绍的时候务必要做到准备无误。
(二)逻辑性
讲解语言的逻辑性,即要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其语言要保持连贯性;同时语言表达要有秩序,景区讲解人员应当根据思维逻辑,将要讲的内容分清前后秩序,使之层层递进、条理清楚、脉络清楚。
例如在讲解雅安的三雅文化时,先点出了三雅是雅雨、雅鱼、雅女,那么就要接下来一一进行介绍,既不能少介绍一样,在介绍时顾此失彼,也不能在介绍时逻辑混乱,东一句西一句。在介绍时既要面面俱到,还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如介绍了雅雨后,可承接“在雅雨的滋润下,在雅安的青衣江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鱼类——雅鱼„„”介绍完雅鱼之后,可承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雅安的
灵山秀水既滋生了雅雨和雅鱼,同时也孕育了雅安三绝之一的雅女„„”同时在对雅安三绝的介绍时都可以涉及到有关女娲的传说,使之成为一体。介绍完之后还可以加一句“雅安因雅雨而秀美,因雅鱼而美味,因雅女而妩媚”进行总结。
图1-3-2雅安三绝
(三)生动性
讲解语言的生动性就是用具有活力的语言去打动人心,引起旅游者的共鸣。准确无误、富有逻辑的导游语言能使旅游者得到准确的知识和信息,而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讲解语言可以给旅游者带来轻松愉快和美的享受。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讲话的内容,也要考虑表达方式,还要力求与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和谐一致。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讲的就是景区讲解员的语言生动对景点的提炼升华作用。因此,景区讲解人员在讲解的时候应当力求:使用形象化的语言,以创造美的意境;使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以增加语言的情趣性;在充分掌握景区资料的情况下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与语言交融,激发旅游者的游兴;恰当的运用形象的描写、得体的引用、恰如其分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提高讲解的效果;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忌用歧义语和生僻词汇;尽量口语化,避免冗长的书面语。
例如在介绍白马泉涨潮时,要用生动的语言引起游客的兴趣,可这样介绍:“白马泉为四季恒温14℃的间歇泉,其潮期不定,有时一日数潮,有时则数日不潮,因此有人总结出白马泉是一眼“势利泉”,得遇贵人才会涨潮,而今天咱们有各位远道而来的贵客,白马泉自然会以它的方式对各位表示欢迎!大家快看,白马泉正在涨潮!您可以看到泉水水面有星星点点的水泡向洞口缓缓移动,这便是涌潮的前奏了。稍过几分钟,平静的水面就会泛起层层涟漪,接着掀起水波,顷刻,石刻龙嘴龙腮处泉水直冒,如开水沸腾一般,渐成喷涌之势,这时您将会听见自泉穴处发出一种声音,恰似和尚念经时敲击木鱼发出的声音,咚咚咚。到
退潮时,响声更为急促,犹若马蹄着地,得得得,渐行渐远。”
图1-3-3白马泉
(四)美感性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游山水、观建筑、赏园林、品书画、看雕塑、玩工艺、尝饮食、听戏曲等等无不是对自然美、人文美和社会美的综合体验,其中对阴柔与阳刚、滑稽与崇高、秀美与壮丽、繁缛与简洁、明快与沉郁、悲壮与轻松、凝重与飘逸等美学范畴、审美形态,有意无意地展示,从生理满足到精神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审美欲求。因而景区讲解人员不仅要自己发现、欣赏美,而且要善于表达美,以辞藻美的描绘、流畅美的叙述形成讲解语言的特有美感。
例如在介绍雅女时,为突出雅女的特点,让游客产生美感和共鸣,可这样介绍:“雅女是传说中女娲的化身,女娲面容俊秀,体态婀娜,心地善良,不畏邪恶,雅女秉承了女娲的特质,肤色润滑,身材窈窕,淳朴善良。相较于北方女子,雅女少了一份豪爽与大气,相较于江南女子,雅女少了一份温婉与细致,相较于蓉城女子和山城妹子,雅女少了一份泼辣与自持,但雅女犹如一潭清澈的泉水,有一种无言的温情和从容的恬静,她们像一缕春风,那纯真的笑颜,宛如秋日崖边灿烂的花朵。在雅安的古道边,廊桥下,雅女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雨城雅安增添了一抹温情的色彩。”
图1-3-4雅女
(五)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语言运用中要根据旅游者的各自具体情况以及特定旅游活动的需要对讲解辞进行灵活调整,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时空条件决定讲解的多少、内容的深浅、语言的层次、声音的大小等等。因此,在讲解中,景区讲解人员要灵活使用讲解语言,使特定景点的讲解适应不同旅游者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就语言说,中文与外文、普通话与方言、高雅语与通俗语的交际语码的转换。就内容说,针对旅游团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具体因素调换导游语言,讲解过程中根据旅游者的种种反映调整讲解语言,以满足其兴趣焦点好恶爱憎。就游览点的时间长短、季节特点、气候条件、游览路线等因素对讲解语言进行再加工,使讲解语言更具有适应性,还要能根据突发情况进行灵活发挥,以缩短景区讲解人员与游客的心理距离。
例如游客来游览时,正好遇上下雨,讲解员可以说:“今天天空飘起了雨,可能大家心里挺郁闷的吧,其实这是雅安在以她独特的方式欢迎大家的到来。雅安是全国降雨日最多的城市,由此博得了“雨城”的美誉,雅雨也成为了雅安三
绝之一,飘洒的雅雨为雅安带来了洁净的空气,点缀得整座城市如梦似幻,大家在雨中游览,一定更能远离城市的喧嚣,带来心灵的一丝宁静。”而当遇上晴天时,讲解员又可以说:“今天真是个好天气,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大家都知道我们雅安是雨城,常年多雨,看来今天咱们雅安来了贵客,老天爷也赏脸地露出了难得的笑颜,表达对各位嘉宾的欢迎!”
在致欢迎词时,针对不通过的游客,我们讲解员的语言也不一样,如是老年游客,讲解员可以这样说:“尊敬的各位大爷、大妈,早上好!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小杨,是大家游览碧峰峡的讲解员。小杨非常高兴能陪大家一起游览,大家有什么要求,请随时向小杨提出来,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在碧峰峡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而如果是儿童团,讲解员的语言则有很大不同:“各位小朋友,大家好!我是为大家讲解的杨姐姐。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碧峰峡游山玩水,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请随时来找杨姐姐,杨姐姐一定好好为你解决!希望大家在碧峰峡度过一段开心的假期!”
二、景点讲解的语言要求
作为景区讲解员,其主要工作是宣传景点,引导游客在景区内观光游览,而对景区的讲解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游客听有所获、听有所感、听有所乐,就需要我们的讲解语言做到:强调知识性、讲究口语化、突出趣味性。
(一)强调知识性
求知、求新是游客的主要心理需求之一,当游客来到一个景区,必然希望了解该景区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讲解要有丰富的内容,讲解员咋讲解过程中要融入各类知识进行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在讲解中,会用到自让科学知识,如:地质成因、力学原理、动植物知识等;还会用到社会科学知识,如:宗教场常识、哲学美学知识、诗词歌赋、中外文学、历史常识等;另外,建筑、园林、书法、绘画等知识都会有所涉猎。一段优秀的景点讲解,往往综合了各个学科门类的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景点进行介绍,以便给游客全方位的信息。
例如在讲解蒙顶山时,通常会涉及到的知识就会有地质地理(蒙顶山的成因)、历史(蒙顶山的历史)、茶文化(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佛教文化(永兴寺、茶禅一体)、建筑(甘露石室等)、近代史和红军文化(红军纪念馆)等等。
图1-3-5蒙顶山
(二)讲究口语化
景区讲解员的工作场景是在景区中,直接面对游客进行的,因此我们的讲解应当让游客感觉亲切、通俗易懂,这就要求讲解语言要口语化。在讲解中,要多采用日常生活词汇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汇,尽可能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书面语词汇和音节拗口的方言词汇,更不能堆砌辞藻。同时,要多用短句,富含真情实感,以便讲起来清楚、顺口,游客听起来才轻松、感人。
例如在讲解熊猫基地时,往往会讲到阿尔芒.戴维神父发现大熊猫的经过,我们可以用口语化的语言,既使游客听得清楚明白,又显得生动有趣:“作为生物学家的阿尔芒.戴维神父一到邓池沟,便投入到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中。他曾经迷过路,走过“一生中最惊险的山路”。1869年3月11日,他在红山顶考察,在回来的途中,在一位姓李的地主家休息。火塘边的墙壁上,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引起了他的注意。天哪,天下还有这样的野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主人告诉他,这是在这一带的高山密林中的兽类,老乡叫花熊。大约十天后,有当地的老乡送来了一只花熊幼崽。由于一路上的折腾,幼崽到戴维手中时已经停止了呼吸。按动物分类学的严格规定,见到了皮毛,甚至见到尸骨,还不能对这个物种作出鉴定。直到4月1日,猎人捕捉到一只活的花熊,终于呈现在戴维神
父面前。这是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与我们后来在动物园里见到的胖胖墩墩、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相比,更显得生机蓬勃,野性矫健!它浑身的皮毛被雨雪霜露洗涤,经树枝草叶擦拭,变得洁净明亮。黑毛如漆,白毛似银,实在令人着迷。当天晚上,戴维就在灯下匆匆写下了寄给巴黎自然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的报告。米勒·爱德华兹根据熊猫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作出了结论,这是世界罕有的动物新种,初定名为“黑白熊”。后来,鉴于喜马拉雅山麓1821年己发现了食竹的小猫熊(Lesser Panda),动物学家将其定名为大猫熊(Giant Panda)。1945年,在重庆北碚展出猫熊时,由于英文标语从左到右读,中文顺从英文排法,从左到右排列为“猫熊”,而按中国的习惯念法,从右到左念读,于是新闻记者将它写成“熊猫”。从此,熊猫的名字便在中国“约定俗成”,固定下来。”
图1-3-6大熊猫
(三)突出趣味性
游客出门旅游是希望休闲、放松的,没有人会喜欢聆听别人空洞乏味的说教,趣味性是语言不可或缺的润滑剂,虽然有时候只是只字片语,却常常成为人们欣赏的亮点,因此,在景点讲解语言中需要加入富于幽默的趣味性。
正确使用幽默语言既需要一定的天赋,也需要一定训练和指导,基本技巧要注意三点:一是把握时机,二是夸张模仿,三是优雅敏捷。
例如在介绍雅女的时候,女性讲解员可以自嘲地说:“虽然小杨眼睛小了点,嘴巴大了点,皮肤黑了点,可小杨也是土生土长的雅女,我绝不承认在外貌上拉低了雅女的整体水平,大家看资格的雅女,也就不过身材窈窕点,皮肤细腻点,眼睛有神点,鼻子挺翘点,小嘴红润点,差别也不大,对吧?!。”
同时使用幽默也是有禁忌的:
1、勿取笑他人
自嘲,把笑的对象引向自己是可靠无误的,但决不可取笑他人,尤其是心理或生理上有缺陷的人。
2、适合适宜
首先不要在客人心情不佳、肝火正旺时使用不带同情心的幽默话,会被误认为幸灾乐祸,或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其次使用幽默要估计对象的文化层次。
3、不要重复、预先交底或自己先笑。
4、禁止黄色、黑色幽默。
任务步骤
一、掌握景点讲解的语言特点
1、如何做到准确性;
2、如何做到逻辑性;
3、如何做到生动性;
4、如何做到美感性;
5、如何做到灵活性。
二、掌握景点讲解的语言要求
1、扩大知识面,做好知识积累;
2、练习口语化;
3、练习幽默的语言。
篇2:任务三 做富有语言魅力的讲解员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准确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
教师不应总板着面孔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新课程标准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来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词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势;降,表达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和语意。此外,英语教师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和夸张激励两个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它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激励学生外,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在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种控制学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挥棒或几句指令性的话就够了。你的指挥棒和指令很完全容易使你的学生去行动。至于这种行动的结果是否又正是你所希望的,那就令当别论了。可以肯定,冷谈和空洞的语言,缺乏真诚和理智的语言不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许多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是不能靠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去解决的。那种只会下指令或动辄伸手去刮人鼻尖的教育者,其语言不可能显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教师对学生应当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篇3:任务三 做富有语言魅力的讲解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语言;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7-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引进,使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这就对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造成很大考验。怎样使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感情丰富化,充满语言表现力和审美性,达到教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想象力,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
初中语文语言教学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前提下,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开始努力改进自己的课堂语言,虽然语文课堂语言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 课堂语言逻辑性不强。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语文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或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这就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语言问题,如逻辑混乱、语句颠倒、答非所想、语序混乱等,甚至出现跑题现象,这就对学生的听课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 语调过高,语速过快,语言缺乏感染力。众所周知,优美的语言就像音乐一样富有感染力,而语调忽高忽低、语速忽快忽慢的语言就像噪音一样令人厌恶。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课堂讲课声音很小,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另有一部分教师讲课声音很大,音调很高,有时讲课声音能传出几十米,学生听课时神经过于紧张,造成听课累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教师语速过慢,讲课中多次停顿,造成学生上课昏昏欲睡,听课效率大大降低。
3. 教学语言不具针对性。初中语文教学处在小学教学和高中教学的衔接点上,应该注意语言的过渡使用。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初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比较幼稚,像是教导小学生,而有的初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显得比较严肃,像是在进行高中教学,并且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语言的语调和语气,语言抒情性少,造成学生对语文课文的角色转换能力不强,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涵。
4. 语言缺乏创造性,陈词滥调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语言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或是懒惰问题,不善于研究新的教学语言,只是一味地对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进行模仿,陈词滥调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二、培养教师课堂语言能力的措施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知识储备不足、逻辑思维不条理、综合素质低等影响因素,使得语文课堂的语言教学停滞不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感染力就成为现今教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加强教师语言知识的积累,教学语言多样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素材积累,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语文与各个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师应在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基础上,对心理学、审美学、基础逻辑学等学科进行大体的涉猎,以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讲课的语调、语速等做一下适当的调整和控制,充分显示出语言的艺术魅力和亲和力,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针对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的问题,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普通话的统一培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能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兴趣,教师抑扬顿挫的音调和速度适中的语速,也增强了语言的魅力,使得学生愿意听老师讲课,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增强教师教学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应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教师为主的观念,而是要注重师生融洽关系的构建,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语言使用恰如其分的能力。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亲切,应摒弃呆板、俗套,要充分体现出语言教学的魅力和亲和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课堂语言的激励作用,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维护,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被调动起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只有具有充分的亲和力,关键地方做到抒情到位并适时诙谐幽默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出每个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潜能。教师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课堂语言技巧的把握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语文课堂语言魅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屈继南. 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J]. 中等职业教育,2010,06.
[2] 韩涛.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探索[J]. 吉林教育,2014,05:9.
[3] 苏洪源. 语文教师要善于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J]. 教育教学
论坛,2011,16.
[4] 尚瑞华.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优化探析[J]. 通化师范学院
相关文章:
昆明小提琴培训班02-16
信息集萃02-16
我是小小讲解员小作文400字02-16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是02-16
讲解员规范02-16
语文职业应用能力02-16
图书资料员02-16
中德餐桌礼仪文化02-16
《秋夜曲》阅读训练答案02-16
《G大调弦乐小夜曲》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