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研究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铁路安全是国家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重要领域,必须把运输安全放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持续加强铁路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超前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守铁路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为破解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课题,国铁集团于2019年制定了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工作手册,并在2021年工作会议中提出将双重预防机制贯通到安全管理制度设计和运输生产组织全过程,推进铁路运输安全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超前防范。铁路区段站作为运输生产的基本单元,承担着繁重的运输生产任务和安全压力,如何运用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走深、走实,是铁路区段站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提升铁路区段站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提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解析和应用。首先,运用鱼刺图构建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方法,从设备设施、作业流程、人员岗位、环境氛围4个层面,全过程辨识研判安全风险;运用风险矩阵法,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2个维度,选定6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半定量赋值确定风险等级;运用“4T”风险控制方法和IRCC风险控制层次理论,提出了基于“人防、物防、技防”的综合管控办法,强化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其次,在调研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优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强化安全隐患闭环管理。选择乌海站驼峰调车场、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调车作业原进路处所3个作业场景,解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和具体流程,并针对性提出突出安全隐患的治理方案,为乌海站提供安全决策和安全投入依据。最后,为强化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从实操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制度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并在乌海站应用,持续检验各项制度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铁路区段站;双重预防机制;安全风险辨识;行车风险管控;调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学科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技术路线
2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与理论方法
2.1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
2.1.1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
2.1.2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现状
2.1.3 乌海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特点
2.2 双重预防的理论与方法
2.2.1 事故预防理论
2.2.2 双重预防理论
2.2.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方法
2.2.4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法
2.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研究
3.1 构建“点—线—面—体”安全风险辨识方法
3.2 铁路区段站行车安全风险辨识
3.2.1 设备设施的不安全因素
3.2.2 作业流程的不安全因素
3.2.3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3.2.4 环境氛围的不安全因素
3.3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3.3.1 风险矩阵法参数调整
3.3.2 风险分级应用分析
3.4 基于“人防、物防、技防”综合管控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乌海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究
4.1 驼峰调车场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1.1 乌海站驼峰调车场基本情况调研
4.1.2 驼峰调车场勾车溜放试验及安全隐患分析排查
4.1.3 驼峰调车场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2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2.1 乌海站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专题调研
4.2.2 不同情形下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作业分析及安全隐患排查
4.2.3 轨道分路不良区段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3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3.1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写实分析
4.3.2 不同情形下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分析及安全隐患排查
4.3.3 调车作业原进路返回安全隐患分级及治理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铁路区段站行车作业安全双重预防制度体系设计
5.1 安全责任体系
5.2 管理制度体系
5.3 投入保障体系
5.4 激励约束体系
5.5 培训教育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安全论文提纲02-05
医疗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5
学生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5
电力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5
城市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5
安全管理施工论文提纲02-05
社区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提纲02-05
安全管理分析论文提纲02-05
护理安全管理论文提纲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