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

关键词: 鸭群 垫料 养殖 生态

猪场粪便变废为宝、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祛除臭味、污染鱼塘改造治理成美丽农庄……自2013年5月以来,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养殖粪污治理、死亡畜禽及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养殖环境整治等作为重点,聚焦养殖卫生,在全区开展“清洁养殖”专项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 篇1:

肉鸭生态环保垫料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生态环保垫料养殖能够改变传统养鸭过程中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且具有提离鸭群疾病抵抗力、降低成本、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众多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乐埠山生态开发区肉鸭生态环保垫料养殖模式为例,探讨了该养殖模式的制作过程及其优点,针对肉鸭的生态养殖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肉鸭;效益;生态环保垫料;养殖

养鸭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除了鸭绒市场稳定的供应国内外市场之外,鸭脖、鸭掌等小吃也逐渐在年轻人的群体中产生更大的消费需求,直接刺激了国内的养鸭市场。但在鸭的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场依然采用传统养殖方式,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污染,且易导致病菌的传播。在此情况下,有人提出了生态养鸭模式,即通过在养殖场中铺设生态环保垫料的方式解决鸭场传统养殖模式产生的问题,得到了很多地方的认可,下面本文就对这一养殖模式进行总结。

1 潍城区乐埠山生态开发区养殖概况

畜牧行业内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中国畜牧看山东,山东畜牧看潍坊”,这句话正反映了山东省著名的畜牧养殖大市——潍坊市畜牧业的良好发展。为了迎合建设生态经济的思路,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也把畜禽业养殖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但是由于本地区过去基本都是以农村为主,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养殖场保留了传统的养殖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和废弃物,使该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加快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落实中央政策,搞好新农村建设,建立美好的生态家园,全区对养殖场进行了区域划分,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基本缓解了这一问题。鸭的养殖区域划分为距离村居、河流、公路200 m以内的区域为禁养区,200~500 m的区域为限养区,500 m以外为适养区。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共有肉鸭养殖户397户,其中禁养区170户、限养区183户、适养区44户。随后按照要求分别执行肉鸭生态环保垫料养殖模式。执行后上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鸭场对本场的改善也较为满意。

2 生态环保垫料养肉鸭的优点

2.1增强肉鸭抗病力 在肉鸭养殖过程中,除了鸭易感的流行性传染病之外,常见病多为消化道类疾病,发病原因主要由有害微生物的过量繁殖而引起。而通过使用生态环保垫料,鸭群在采食过程中会不断把有益菌吞人体内,既抑制了有害菌的繁殖,降低了发病几率,又在有益菌的作用下调整肠道消化机能,增强对普通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强鸭的抗应激的能力。

2.2改善养殖环境环境问题是肉鸭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困境之一,现在多数鸭场依然采用以水冲粪的形式,用此种方法冲掉的粪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边农田或者河流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但在生态环保垫料养殖模式下,鸭粪全部自动沉积到垫料中,减少了以水冲粪的过程,做到了无污染,零排放,是一项重大的进步。与此同时,垫料中的微生物能够较为陕速的降解排泄物,减少了臭气、甲烷等有害气体的产生,有效改善了养殖场及其周边的环境。

2.3节省劳动力 采用生态垫料后,粪尿等排泄物不必再定期清除打扫,只需靠生态垫料中的微生物菌群自行分解即可,也不用再定期冲洗圈舍,节省了很多人工和电力。

2.4节约成本劳动力的减少是节约成本之一;鸭群用水量减少是降低成本之二;鸭群发病率降低,不必再使用药物治疗,此为降低成本之三;另外,本方法还可提高鸭群的消化吸收率,更是变相的节约了饲料成本,此为节约成本之四,可谓一举多得。

2.5提高综合效益除了以上成本的降低之外,在肉鸭出场后,生态垫料需要全部更换,而更换下来的垫料里面含有大量经过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农作物生长的良好肥料,在花卉生产和蔬菜种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本生态养殖模式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难以估量的。

3 生态环保垫料的制作

3.1选择菌种菌种的选择范围首先确定为有益菌;其次要求该菌种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增殖能力,能够在露天环境和较为恶劣的条件下继续繁殖;第三要求其具有较好的粪污分解能力,能够较为快速地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有鉴于此,目前采用的菌种基本上以乳酸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和粪链球菌为主,有效活菌含量大于1010个/g。

3.2生物床垫料准备 生物垫料的选择要求无毒环保,吸湿能力强,柔软易干燥,且价格低廉。在北方地区,常见的垫料以锯末、刨花、小麦秸秆、麦糠、沙子等的混合物为主,本次乐埠山生态开发区大多数养鸭场都是采用的此类垫料。南方地区可以就地取材采用稻壳、水稻秸秆等,满足以上要求即可,如粉碎的花生壳,粉碎的玉米秸秆等皆可用于生态垫料。

3.3接种菌种将所选取的菌种直接添加到垫料中即可,浓度为每立方米垫料中添加0.1~0.2 kg的菌种。菌种添加之前可先用5kg左右的清洁水混合搅匀,然后喷洒到垫料中。如果想要获取更好的效果,可以在水中适量添加适量红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菌群的活力。

3.4制备生物床首先在圈舍内进行地面处理,向下挖40cm左右,将垫料和发酵剂按比例混合均匀,调节物料水分为35%~40%(以用手握物料成团不滴水,置于地面能散开为宜),再将物料堆积,铺上草苫。2~3d后,在物料快速升温时翻堆,以使物料发酵完全。4~5d后,即可将物料在鸭舍内铺开使用,要求铺垫的厚度不低于20cm。一般在7~10d时翻动一次。一批主料制备后,中途需视垫料质地,根据相应配比添加部分配料和菌种,可连续使用2~3年。

4 结论

总的来说,生态环保垫料养鸭是一种经济可行、环保可靠、效益明显的养殖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人工、药物等成本的节约,也能够有效的减少粪污的产生,保护了周边环境,因此很值得推广。另外,本养殖模式所需要的养殖技术并不难掌握,仅仅是在原有生产技术上进行一次改进,但产生的效果却极为明显,尤其符合当前社会人们食品安全和环保要求日益增长的情况,实现了科学可持续发展,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作者:李汉三

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 篇2:

广西聚焦生态环保推进“清洁养殖”

猪场粪便变废为宝、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祛除臭味、污染鱼塘改造治理成美丽农庄……

自2013年5月以来,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结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养殖粪污治理、死亡畜禽及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养殖环境整治等作为重点,聚焦养殖卫生,在全区开展“清洁养殖”专项活动。

现代化别墅型的猪舍,给猪配备了“全职保姆”,每日给猪洗澡,污水经暗道集中排放到沼气池,沼液变废为宝。走进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狮子岭种猪场的污水处理区,几乎闻不到什么臭味,完全颠覆了普通人对于养猪肮脏、恶臭的印象。猪场粪污水全部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池进行沼气处理,污水处理区运用三段式畜禽粪污水处理系统,采用臭氧发酵工艺,每天可以处理3000头猪产生的粪便。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10立方米的猪粪、350立方米的污水,产生的沼气能供发电机每小时发电120千瓦,基本满足猪场的生活用电。粪污水经处理后,一部分变为沼气发电,另一部分沼液成了灌溉经济类作物的养料。

“我们通过生态种养结合的模式,来确保养殖的清洁,这样既能够保证农民稳定增收,又能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能够达到整个养殖的生态环保。”扬翔的董事长黄定寿介绍说。

在武鸣县城厢镇大皇后村,建有两个封闭式“生猪养殖集中区”,采用“猪-沼-果”生态循环模式集中饲养农户原先散养的猪,住进“养殖小区”的猪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粪便也统一排放进入沼气池,有效处理了农村散养问题。

在全区范围内,针对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广西开展从“标”到“本”的综合整治。在“治标”方面,按照“清洁养殖”的验收标准,指导和督促规模养殖场完善设施,按照动物防疫合格条件的标准进行改造,对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坚决不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则严格审查,科学选址,要求务必远离水源和公路。

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以及综合利用则是治“本”举措。各市、县水产畜牧兽医局通过召开座谈会并向养殖户下限期整改通知书等方式,使大部分养殖场改变了土坑蓄粪、乱堆乱排现象。养鸡场完成封堵排污口、建设密封性储粪池、粪便及时清运的“两封一清”任务;养猪场的生猪干粪则由畜粪收集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并开发有机肥料,养殖场按照标准建设沼气池,粪污变废为宝、沼气用作燃气。

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表示,将把养殖清洁技术推广跟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工程以及当前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相结合,重点推介多种特色鲜明的清洁养殖模式,今年在几个城市搞试点,明年将在全区范围推广。

在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广西各地也纷纷行动,结合水产畜牧兽医系统的“万名兽医走村屯”“万名干部下基层”“万名技术人员送科技”等“三个万名”大行动,深入村镇养殖企业、农户开展“清洁养殖”专项活动。

平果县通过集中整治养殖业“脏、乱、差”现象,引导农户发展循环生态养殖业。召集了部分规模养殖场业主召开清洁养殖座谈会,宣讲清洁养殖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意义。全县新农村指导员和第一书记在挂点村进场入户指导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开展清洁养殖工作,有效提高了养殖户的清洁环保意识。

走进平果县巴马寿源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可见干净整洁的小道通向各个养殖区,豚舍的旁边有一座挂着牌子醒目的黑豚干粪收集池。

豚舍里,一只只全身长满黑毛,形似兔子的小黑豚被放在不同编号的池子里,一侧摆放着整齐的新鲜牧草。豚舍边上的一片宽敞空地上,还圈有一个生态放养区,供小豚生长和栖息。

合作社的负责人覃莉莉介绍:“养殖豚狸原本就相对干净卫生,但县里对养殖场各方面的清洁要求比较严格,我们合作社也就更加注重一些细节。其实做好了卫生,我们自己也比较舒服。有时候大家忙起来就在豚舍吃饭哩!里面一点儿异味都没有。”

广西通过2013年至2014年的“清洁养殖”集中整治,每个地级市将建成一个集养殖、种植、粪污沼气处理、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农副产品高科技生物工程处理利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循环、生态的畜禽清洁养殖示范园。

再经过5~8年的持续不懈努力,使乡村的养殖环境面貌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死亡畜禽及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作者:王家增

生态养殖生态环保论文 篇3:

林蛙的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林蛙应树立的意识

依其自然——依托天然的山林水草虫资源,对资源优势不能估计过高或过低;要依靠地产的种群优良个体作为扩群繁育的基础,既注重杂交,又要防止跨生态区域的乱引种。

顺其自然——搞基础设施建设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并要求建设的规格与质量符合林蛙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习性要求。

助其自然——要因地、因场制宜,用科学的手段向有利于林蛙存活的方向改造,在多方面、诸环节上向确保林蛙的繁衍生息上扶助,勿要生套照搬。

护其自然——要从普遍保护和全面保护的基点出发,从事蛙事活动,保护物种的恢复生息和状大,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

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赵学敏2005年11月9日在《促进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一大特点是生态性,不同种类的野生动植物能够分别适应森林、湿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在森林、湿地、草地、荒漠等生态系统选择相适应的野生动植物种类进行繁育,不仅不会危害自然生态系统,还将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生态环保建设,生态养殖即是生态环保建设的内容之一。2004年林业实施“六大工程”,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都为生态养殖林蛙提供了可喜的机遇,实践证明生态养殖林蛙自从异军突起之时起就已成为了这“三大工程”的前奏曲。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及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GAP)的实施等也都锁定了生态养殖林蛙的前途。

林蛙的生态养殖在东北三省发展迅速,被称为突起的异军,朝阳产业。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表现在多个方面,约制着持续发展的进程,应予以重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依法加强管理,使之向科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完)(省林蛙产业商会 陈凤)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生态修复农业生态论文 下一篇:生态振兴生态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