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传入我国后, 受到教育界高度重视, 并得到迅速推广.然而,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在我国中等专业学校, 对研究性学习这一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学习方式还缺乏深入研究和讨论, 一部分从事研究性学习研究和试验的中专教师大多参照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然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方式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只有从中专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中专教学的特点, 探索研究性学习在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活动中的途径、方式、技巧, 才能使这一先进的学习方式发挥更高的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环境已成为中专教学活动中基本环境之一。针对这一特点, 本文拟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探讨一下网络环境下如何在中专语文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1 中专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试行) 》规定中专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这表明中专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基础课”, 与高中语文相比, 更重实用性, 更重能力培养, 从中专生走向社会后, 自身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专语文肩负着让中专生“学会学习”的重大使命, 而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正在这里, 因此, 无论从实现教学目标来看, 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
2 网络环境下的中专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2.1 树立大语文观
中专语文教学要摒弃考试观, 不能把教学局限于语言、文字、要把社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素质培养纳入语文教学中, 不能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 而要把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做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前必须改变的观念。
2.2 充分利用网络
网络是当今学生学习的基本环境之一, 是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 因此, 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要充分利用网络, 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网络知识和技能, 使网络成为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必要工具。
2.3 重视实践能力
在课题设计上, 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第一要素, 不要设计过多的理论课题, 要多组织讨论, 锻炼表达、辩论、协作等实际能力, 不要把一些考证, 作家研究等课题作为研究重点, 要多设计一些主观性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选题要尽可能宽泛一些, 不要过多约束学生的思维。总之, 课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 从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目的出发, 切忌搞成纯学术的研究。
3 网络环境下中专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
3.1 准备阶段:结合计算机类课程, 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特定资源, 鉴别资源价值, 整合资源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工作不能草率, 要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网络技能。由于研究性学习方法自身的特点, 在实施时极易形成半途而废的局面, 如果在思想意识上不能引导学生打破传统观念, 在手段和技能上不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只会让更多的学生在重重困难面前打退堂鼓, 回到传统学习方式的老路上去。
3.2 选题阶段:结合语文教材, 学生所学专业, 兴趣爱好等,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选题
所选课题必须符合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的基本要求, 要正确处理好课题的大与小, 难和易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 开展研究性学习时, 可以把学生未来的就业、工作技能与教材结合起来, 从大语文的角度来选择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不能只局限在文学作品、课文这么狭小的范围。
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通过互联网, 以各种方式 (如BBS、E-MAIL) 广泛征集课题资源, 让学生在选题阶段就能打开眼界, 充分感受到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魅力, 其实现在的中专生对网络并不陌生, 甚至可能是“网络高手”, 关键是要引导他们把聪明才智转移到语文素质的提高上面来, 而不是浪费在聊天、打游戏上。这种学习方式, 肯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从而大大调动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
3.3 研讨阶段:在自由组合的原则上, 以个
人或小组的形式, 开展以网络为主要工具, 资料收集, 整理, 讨论等工作
针对具体的研究课题, 有重点的强化学生的研究技能。社会调查类的, 就要介绍调查表的设计、调查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文学研究类的, 就要介绍人物形象分析、文学现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不管学生们采用何种研究方法, 运用何种研究手段和形式, 只要不违背研究活动的基本原则, 就不要去“指点迷津”, 更不能越厨代庖。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 深入挖掘网上资源, 广泛征集各种建议, 寻求同学和网友的帮助, 来解决自己或课题小组在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4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
要结合中专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报告的要求, 不能硬性规定研究报告的形式和格式, 不要追求深度、广度不要求结论的统一, 但必须有理有据, 能遵循分析推理的规则,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结果为依据, 要侧重研究过程, 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更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要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优秀的还可向报刊、杂志或电子刊物推荐, 要组织学生们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这种再讨论、再研究、再完善的过程, 将大大强化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对它的认识, 实施途径, 方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但这种学习方式, 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 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必将会受到充分重视, 对其的研究也必定会越来越深入。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网络环境下中专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一状况, 对网络环境下中专语文中看就性学习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开展的基本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强调研究性学习要依托网络,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服务。
关键词:中专,语文,研究性学习,网络
参考文献
[1] 荆孝民.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
[2] 柳栋, 王天蓉 (执笔) , 陆爱民, 张来春, 汪佳敏.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思考, 维存教育实验室, 2001, 05.
[3] 廖大海.略论研究性学习中评价的三大问题, 上海教育情报.2000 (2-3) 期.
[4]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材培养, 2000, 01, 18.
[5] 陆爱民.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型思考.2001, 05.
[6] 柳栋, 王天蓉, 汪佳敏, 陆爱民, 张来春.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师角色以及研究性学习辅导.维存教育实验室, 2001, 05.
相关文章:
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02-08
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及学习效果评估研究02-08
人文地理类02-08
网络影评研究范文02-08
大学数学网络学习课程设置研究02-08
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课程的整合初探02-08
网络舆论研究02-08
网络学习负效应研究02-08
网络时代有效学习研究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