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天和黑夜大班范文
大班美术教案白天黑夜(推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白天和黑夜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并了解白天和黑夜有哪些自然现象。
2.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运用同色调的不同深浅色表现温馨浪漫的夜晚氛围。 4.体验想象绘画的乐趣,感受夜晚的美好。
大胆画出夜晚的浪漫气氛
活动准备 紫菜, 胶水, 星星粘贴
活动过程
[导入]
1、利用猜谜语的模式导入太阳的话题
- 它长得圆圆的,由于它非常的烫,所以不能靠近它。
如果想画出漆黑的夜空需要什么材料呢?
- 利用紫菜的话需要什么方法才能表现出来漆黑的夜空呢?
3、利用准备的材料表现出漆黑的夜空
① 把紫菜撕成适当的大小粘在图中天空的位置上
② 再把星星粘贴粘在紫菜的上面
[结尾]
1、让孩子们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散文里的浪漫(了解浪漫的含义)
1.回忆散文《浪漫的夜晚》,理解“浪漫”一词的含义:散文里讲了哪些浪漫的事?什么是浪漫?
2.浪漫的事都用了哪些颜色来画,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吗?(同一色调的不同深浅的颜色)
3.浪漫的夜里,你有什么浪漫的事跟小朋友分享吗?(幼儿自由交流,体会夜晚的浪漫和美好)
二、画里的浪漫(知道什么是浪漫,并画出浪漫) 1.把你的浪漫事画下来吧,让我们永远记住它。
2.在浪漫的夜里,除了要把浪漫的事画清楚,还要注意颜色的使用,选一个喜欢的色调,用这个色调里不同深浅的颜色涂色,使整张画更显浪漫。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主题,画面饱满、想象奇特。
4.肯定幼儿不同的创意与表现,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在画面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浪漫画廊(将浪漫收集成册,让孩子感受浪漫的感觉)
1.将幼儿作品集中布置,相互欣赏、交流。
第二篇:白天和黑夜
活动名称:白天和黑夜(小班)
活动目标:1. 了解白天黑夜不同的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2. 喜欢看看说说,学着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媒体导入,引出黑夜
——“这是谁呀?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的?还有谁也出来了?” 小结:夜晚,月亮在对我们眯眯笑,星星在对我们眨眨眼,好美啊。 ——“晚上我们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预设回应:
S:吃饭 T:要把肚子填饱
S:散步 T:吃好饭,散散步,对身体好,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习惯。 S:洗澡(刷牙、洗脸)T:你真是一个爱干净的宝宝
小结:晚上我们小朋友应该刷牙洗澡,早些睡觉,做晚上应该做的事情
二、看看说说黑夜
——“晚上,羊羊村静悄悄的,月亮来到了喜羊羊的窗前,喜羊羊在干什么?”
(夜晚静悄悄,喜羊羊睡觉了,星星见了眨眨眼,月亮见了眯眯笑,喜羊羊是个好宝宝。) ——“月亮来到了谁的窗前?美羊羊在干什么呢?”
(夜晚静悄悄,美羊羊睡觉了,星星见了眨眨眼,月亮见了眯眯笑,美羊羊是个好宝宝。) ——“月亮在羊羊村逛呀逛,又来到了一扇窗前,这里会住着谁呢?” ——“现在你看清楚房间里有些什么了吗?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 ——“懒羊羊在干什么呀?这么晚了他还不睡觉,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懒羊羊听了你们的话,他干什么去了?”
——“羊羊村的羊宝宝都睡觉了,夜晚静悄悄的,我们也一起睡觉吧。”
(播放摇篮曲,夜晚静悄悄,小朋友睡觉了,星星见了眨眨眼,月亮见了眯眯笑,我们都是好宝宝)
三、看看说说白天 (播放公鸡打鸣的声音)
——“听见什么声音了?太阳公公出来了。那月亮呢?月亮回家了,还有谁也回家了?” ——“看看太阳还把什么地方也照得亮亮的?”
——“羊羊村的羊宝宝们早早地醒来了,有喜羊羊、美羊羊,咦懒羊羊呢?” ——“你们猜猜羊宝宝们白天会干什么呢?” ——“那你们白天会干什么?”
四、延伸活动
——“今天太阳那么好,我们到太阳下和羊宝宝们一起做游戏吧!”(播放喜羊羊主题歌,师幼共同唱唱跳跳)
09.4
第三篇:《白天和黑夜》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 ·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民主导学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3)看图: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
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
(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检测导结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第四篇:白天和黑夜教学设计
《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假设。
2、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
3、能成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2、引领学生体会到昼夜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探究天文学的兴趣。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手电筒、三球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白天、黑夜图,(多媒体播放刘欢的歌曲展示白天黑夜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 (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白天与黑夜(多媒体课件展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二)探究活动
(1)谈话: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1)地心说(2)日心说(多媒体播放课件: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2)提问:①““地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多媒体播放课件:行星绕日运行)
3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贡献?(多媒体播放课件:哥白尼○的贡献)
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 (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 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学生讨论后多媒体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2)探究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贴有小红旗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学生演示并观看动画演示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播放课件:昼夜更替的原因)
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 ,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五、自由活动:
当我们处于中午12点时,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是黑夜?(多媒体播放课件:时区差)
总结:与我们地理位置相反的国家,如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是黑夜
六、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地心说
一、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日心说
原因: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二、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周期:大约24小时
地球自转是有规律的
第五篇:数学活动:认识白天和黑夜
小班数学活动:认识白天和黑夜(时间)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白天、黑夜。
2.能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在白天和黑夜的主要活动。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的规律。 【活动准备】
(一)材料投放:分别有太阳、月亮的背景图片各一张,人们在白天、黑夜活动的图片若干。
(二)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白天与黑夜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别有太阳、月亮的背景图片,区分白天和黑夜。
(二) 提问: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看出来?
二、 感受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活动。
(一)提间:白天你在干什么?爸爸在干什么?妈妈在干什么?
(二)幼儿操作,进一步理解白天和黑夜。
(三)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的图片,看看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是什么时候做的?请你们根据图片上的内容,分别放在白天或黑夜的背景图片中。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五)小结:人们在白天会做很多不同的事,夜晚月亮星星出来了,人们都要睡觉了,只有一些上夜班的叔叔阿姨还在工作。
三、 游戏“翻图片”,进一步理解白天、黑夜,感受昼夜交替的规律。
(一)玩法:教师随意翻图片,如果是白天,幼儿就做关于白天的活动,并说“白天××在××”;如果是黑夜,幼儿就做关于夜晚的活动,并说“夜晚××在××”。
(二)提问:白天结束了是什么时候?夜晚结束了是什么时候?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益智区投放“白天和黑夜”游戏的材料,引导幼儿玩“白天和黑夜”游戏。(参见益智区游戏“白天和黑夜”)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继续区分白天和黑夜,描述自己和家人在白天和黑夜主要做的事情。
相关文章:
我不怕黑夜了01-22
级新生开学典礼主持稿01-22
徘徊黑夜所思所想美文01-22
黑夜也美丽作文01-22
2025七一建党一百周年诗歌朗稿 七一建党诗歌朗诵稿诵稿01-22
追随的同义词是什么01-22
当我追随你作文650字01-22
留学日本医疗保险费用概况01-22
追随那份纯真作文700字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