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阮籍和陶渊明三者诗酒之趣异同(精选1篇)
篇1:李白、阮籍和陶渊明三者诗酒之趣异同
论阮籍、陶渊明和李白的诗酒之趣异同
11级中本1班 2011011114 陈靖文
一、嗜酒与作诗的内在联系
(一)阮籍——诗中无酒,诗酒分家。
阮籍爱喝酒,他“嗜酒”“酣饮为常”。但他不似陶渊明给自己的内心找皈依,在田园生活的饮酒生活中回归自我,他一直悬着这颗心,他这一生都没有松懈过 “避祸”的神经,在酒里逃难一般,始终没有找到内心的栖止之所。他不评论人物,也不问世事,何以消极至此?
1.饮酒原因
鲁迅先生在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他的饮酒„„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己想篡位,而阮籍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
他以酒自醉,是一种避祸的方法,酒于他是防御的武器,是软铠甲。例如:司马昭想和阮籍结为亲家,他不敢得罪文帝,大醉六十天使对方没有开口求婚的机会;司马昭宠臣钟会多次探询诗人对时政的意见,“欲因可否而致之罪”,他也以大醉得免;司马昭假意让九扬,人们劝他写劝进书,临到人们来取,他还在“据案醉眠”,躲过了一次违心表态。(《晋书·阮籍传》)
阮籍饮酒,是无可奈何和对黑暗社会的无声抗议。他在这一点上就易于陶渊明和李白。
2.诗酒分家
他这么爱喝酒,但是《咏怀》八十二首中竟无一片咏酒诗,发出的是“对酒不能言”的感叹。他的咏怀诗中提到酒的只有“临觞拊膺”(《咏怀诗》其三)、“林觞多哀楚”(《咏怀诗》三十四)、“对酒不能言”(《咏怀诗》六十四)、“堂上置玄酒”(《咏怀诗》六十七)四处。其余诗作中写到酒的也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系列诗作,多感慨,苦闷中有旷达,如体现游仙和隐居的诗歌《咏怀》其十: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二)陶渊明——诗中有酒,在诗酒中书写情致。
陶渊明爱喝酒,众所周知。梁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陶渊明诗,篇篇有酒。”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也说:“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陶渊明为官前十三年饮酒诗约六首,其数量远远少于归隐后。而他归隐田园以后作诗一百零一首,其中约四十一首,也就是约百分之四十一都是饮酒诗。
1.陶渊明饮酒诗,有追随闲情雅致心境的一种自由姿态下的创作,也有为排遣苦饮酒作诗
他所作饮酒诗大部分都体现了一种闲适自然的心境,有时也流露欢快之感,前期入世时的诗歌饮酒诗较少,诗风也很沉郁,抒发向往归隐的情绪。
后期在悠然的田园生活中,他的饮酒诗体现乐趣和慰藉——郊游饮酒,从事农务后饮酒。在遇火后家境困顿,导致在诗酒中排遣情绪,借酒浇愁。
如写郊游的饮酒诗: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这首诗写的是在一个气候很好的日子里,作者和一些朋友结伴出游,就地开颜欢饮,或唱“清歌”,或吹管乐和弹奏弦乐以助兴,而地点还是他人墓地的松柏下。在这种环境下仍然有此雅兴,其情调和《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曲作》相去甚远,足见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热爱,超越了一切。同类郊游饮酒诗有《时运》,他在饮酒郊游的闲适生活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
他遇火后的诗作有《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诗中“靡靡”“凄凄”的景色,一片悲凉,而作者在末四句却说:“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什么才叫让我称心如意呢?那就是喝酒了。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在酒中寻乐,忘记眼下悲苦,放眼今朝。可见诗人遇火后,虽苦闷,但不乏旷达。
2.酒中有诗,随意而为
酒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酒一直是以一种伴随状态出现在他的生活里、诗里。诗是他表达自我的介质,而酒作为他的最爱,出没其中。
在阮籍那里,酒只和他的生活发生了联系,酒是酒,诗自是诗;诗中并没有关于饮酒的境界和趣味底描写。陶渊明把酒与诗的关系直接联系起来的,饮酒所得的境界可以用诗表现出来,也就是在创作中完成了诗酒的融合。
(三)李白——诗中多酒,醉后作诗。
李白是醉圣,他醉后写诗,以酒来激发灵感,醉中出佳作。他的饮酒诗很多,嗜酒与豪饮在他诗中随处可见,据统计,李白所写的关于饮酒的诗有218首[3],光是诗题上有酒的就有《将进酒》、《金陵酒肆留别》、《对酒忆贺监二首》、《醉后赠从甥高镇》、《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将进酒》、《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月下独酌》、《山中与幽人对酌》等等,其中就有醉后所作诗。
李白的饮酒心境和阮籍的苦闷、陶渊明的闲适不同,他是热烈、悲壮、昂扬的。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他的饮酒诗不限题材,不限时期。所作诗歌抒发他有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有抒发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的,有给友人的,有抒发不得意,借酒消愁的。与友饮酒潇洒的赠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他的求仕言志思想在《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里面,表露无遗:“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典型的借酒消愁的诗歌有《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二、三者嗜酒作诗情结异同综述
综上条件及所述,他们三人嗜酒作诗情结同中有异。
(一)相同之处:
据前文所述可总结出他们都嗜酒善诗,也都有借酒派遣情绪的倾向。在诗歌表达的内容上,都是前期积极入世,后期有遁世之心。表现积极入世的如:阮籍的《咏怀诗》三十九,陶渊明《咏荆轲》李白《行路难》,表现隐逸遁世想法的如:阮籍的《咏怀》其十,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二)不同之处:
阮籍“诗酒分家”,陶渊明“诗中有酒”,李白“诗中多酒”,所以分不分“家”是他们诗酒之趣最大的区别。
其次,他们诗酒之趣之“异”还体现在心境上:阮籍是极端苦闷,陶渊明是恬静闲适,李白是热烈悲壮。
以及,他们喝酒作诗的动因也同中有异。阮籍纯粹述说心中苦闷,“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陶渊明喝酒作诗是为了自我放松,体验自由闲适带来的愉悦,也是一种自然流露。李白作诗,是酒后畅言,抒发澎湃的情感。另外,“异”还体现在诗酒功能上,阮籍以酒为武器,以诗含蓄表达想法;陶渊明以酒助兴,写诗抒情,有诗句“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饮酒》二十首序);李白以酒激发灵感,创作诗歌。
最后就是李白饮酒诗不限题材,不限时期,大胆豪放。而陶渊明则有出世入世之分,遇火前后之分,时而闲逸欢快,时而苦闷又通达。阮籍跟李白的“两不限”很像,均无明显界限,但他的诗歌中显现出一种过分谨慎,他的饮酒态度上也有一种“过量”,他体现出一种不平衡性。
【参考文献】
[1]何念龙.诗酒风流各不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02-107 [2]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16 [3]肖兴政.李白求仕心理在其诗酒中的表现,《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2:61-64
相关文章:
建议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02-16
实习报告撰写格式02-16
爱护地球建议书02-16
爱护环境的建议书02-16
爱护书籍倡议书02-16
保护环境的演讲稿:珍惜水资源02-16
怀孕初期有血怎么回事02-16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德育活动课教案02-16
8爱护地球保护环境02-16
爱护绿化环境保护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