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江泽民同志也曾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在校期间学会创新思考, 学会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十分迫切。
1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学校的因素
大学生入学, 首先接触的是学校, 进入哪所大学, 所就读大学的各种氛围, 如学校的文化底蕴, 学校的人文环境, 学校的舆论环境等, 这些无疑对大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一定的影响。
1.2 教师的因素
在大学里, 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任课教师以外, 就是做学生工作的教师, 这两种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很大, 如果任课教师仍奉行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是照本宣科, 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只会死学习;又或者虽然利用现代化手段多媒体教学, 但只是把多媒体作为不写板书的工具, 这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样道理, 做学生工作的老师, 如果只忙于处理日常学生的具体事务, 工作重点没有放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尤其是大学生创新思想的教育引导工作;又或者第二课堂的活动缺乏创新教育的活动, 这同样也会制约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3 学生的因素
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家庭的影响, “应试教育”使家长们从学生很小的时候更注重学生的分数, 使学生原有的兴趣、爱好被压制, 一直在被动的追求着搞分数。走过高考, 升入大学, 忽然间好像失去了动力,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奇感, 脱离父母的掌控, 多姿多彩的大学课外生活, 对于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大部分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 害怕吃苦、贪图享受、思想懒惰的独生子女来说是很大的诱惑,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或许开始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电脑游戏, 忘记了自己的目标, 更不用提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展了。
2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
2.1 学校层面
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渗透和熏陶功能、管理和规范功能、激励功能、传播和辐射功能, 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受到影响, 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又具有比正规教育教学独特的功能, 是陶冶心灵的场所, 对于培育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学校培育人才的目标导向, 学校只有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创新人才教育培育为目标, 教学工作才能有了工作的主线学校有了总体的培育人才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评价等也应做相应的改动。
2.2 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在创新教育中, 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没有创新的教师队伍, 就难以培养出创新人才。而要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首要的是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创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尊重学生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批判精神;要有发现学生创新潜力的水平, 要有创新的教育技能和广博精深的科学知识, 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教学成果, 具有较快适应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的教学能力[2]。
所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当然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内容上, 不要仅限于书本知识, 要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想出问题, 从而带着问题听课,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能为创新做准备;另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教学, 教师并不是照课件宣读。教师要设计好自己的每一堂课, 如一节50min的课, 在刚上课的前20min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 不妨用黑板讲解基本的知识, 20min后, 学生的精力相对分散, 可以转换一下, 利用这节的基本知识,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际的例子, 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之后, 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措施。课后教师还可以让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 给学生提供动手的能力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老师和学生能够实现双赢。
除了主课堂以外, 学生的第二课题同样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 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动力;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 创新活动 (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实验项目的申请等) 的开展, 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多多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广博知识的储备创新、发明。名家名师的报告对学生同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而且对于激励和引导学生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 善于创新起着示范作用, 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激发学生兴趣,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 才能推动学生更自主的学习, 才能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想方设法的解决问题。在思考问题时, 有一个新的角度、新的看法或者有一个新的结论, 这就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保护学生的探究心理, 只有好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搞调查, 解决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 不能只陷于权威之言、经验之谈等思维定势中, 这才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另外, 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目标对于创新思维有着指导作用,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人生目标是实现其人生价值, 充分形成和发挥创造才能的必要条件。[3]所以在与教学相关的各环节中, 我们可以从学生刚刚升入大学时, 就鼓励学生树立学位意识, 为四年以后继续深造要好好学习, 会学习, 敢于创新;或者鼓励学生为四年以后的职业进行规划, 启迪学生心理, 为了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更好的生活, 培养学生发现、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主要的是学生所就读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要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需营造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 增强教师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长喜, 刘国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8, 22 (4) .
[2] 颜隆忠.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 2004 (6) .
[3] 陈勇.课堂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 (第7卷第8期) , 2008.
相关文章:
迪拜奇迹花园02-09
论电力调度的不安全因素及改善措施02-09
资产评估准则执行力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02-09
孕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02-09
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02-09
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02-09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02-09
乙二醇损失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02-09
吸水剖面测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