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标配”之一, 对于帮助刚走出高中阶段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树立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等学习新理念,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正确健康的心理, 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重要引导意义和教育价值。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将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积极引入和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 对于提升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兴趣, 增强大学生积极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积极性, 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及其特点
2.1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含义及作用
顾名思义,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就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师生角色互换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 就是在课程教学实践中, 首先由授课教师选择或指定一名或多名的学生上台“代替”授课教师进行讲述, 授课教师则“代替”学生, 坐到学生座位上听讲,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互换,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就作用而言,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 既能够体现和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现代素质教育教学原则, 又能够实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和及时评价, 从而产生教学中的信任效应、期待效应、移情效应、感染效应、成功效应等多种综合效应。
2.2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特点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具有四方面特点:一是它将学生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通过师生角色互换, 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 变成了“演员+导演”式的课堂主导者, 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从而促进学生为了当好“老师”而去积极地钻研教材、消化知识和设计教学课件, 进而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老师授课的辛苦。学生变成“老师”后也需要像老师一样在课前进行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和课件以及在课堂上讲述和回答提问等工作, 这就需要学生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让学生在忙碌中感受到老师的辛苦和不易, 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老师心存感恩和敬意, 更好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三是它为授课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了重要机会。角色互换,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很好方式,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前、课上、课下的综合表现,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知识薄弱点, 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从而采取更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四是它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大有裨益。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 能够让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多种能力, 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配合, 增强学生的团队互助意识和精诚合作能力。
3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当前, 一些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过程中还是主要以“照本宣科”式的课堂讲授为为主, 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对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律基础知识等理论知识进行灌输,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从属地位, 没有真正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性, 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状态和兴趣, 有的经常旷课, 有的课上睡觉, 有的则是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 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3.2 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几乎都以PPT等多媒体演示为主, 有的简单、机械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内容照搬到屏幕上, 不但课件文字冗杂、内容枯燥, 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 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想共鸣, 加之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比较沉闷, 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难以真正实现育人树德、育人明法的效果。
3.3 教学中的创新活力不足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具体教学过程中, 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了“省事”, 简单机械地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生搬硬套地拿到课堂上进行“照本宣科”, 而不能或很少结合实际注入新的教学内容, 更很少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从而导致授课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 难以调动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兴趣点, 从而难以有效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价值引导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应用探讨
4.1 选择学生比较容易驾驭的授课内容, 鼓励学生上台讲授知识
将师生角色互动教学法应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过程中, 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在进行角色互换之前, 授课教师要对所要授课的内容进行把握, 特别是在首次尝试师生角色互动教学尝试时,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状况, 注意选择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和容易的内容, 让学生能够在通过一定的准备和努力后就能够比较轻松地上台“教学”,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树立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信心。比如, 在讲授开篇“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时, 就可以让学生积极踊跃上台发言, 畅谈他们上大学之前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与到学校感受到的大学生活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 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和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活价值观。
4.2 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都实行大班上课, 一个班里学生人数比较多, 因此在应用师生角色互动教学法时, 可以采取科学分组、轮流进行、人人参与的方式, 也为大学生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分工协作、团队共进等意识提供机会。比如, 在讲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理想”一章相关知识前, 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录, 让学生分组组成几个小组, 分别围绕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在实践中将理想变为现实等不同的内容, 让学生“认领任务”然后下去搜集相关资料和关于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经典案例故事等, 从而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收集资料、积极讨论、进行思考等,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和精神种子埋在心底。
4.3 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教学激励制度
将师生角色互动教学法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这就离不开科学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激励制度。因此, 一方面, 在师生角色互换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教学”方向、目标的引导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评价、教师作适当补充的方式, 对做得好的进行充分肯定, 对做得不足的进行帮助和完善, 从而有效保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在师生角色互动教学表现突出的小组、个人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5 结语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积极引入和应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 体现了当代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 它有助于打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弥补和改善长期以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更好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学规律, 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尽快进入大学新角色、融入适应新环境, 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力, 从而充分发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更好地引领当代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阶段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程,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从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含义及作用入手, 基于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意识不强、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 就加强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应用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用
参考文献
[1] 韦超才.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 (11) .
[2] 秦爱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索[J].青年与社会, 2014 (1) .
[3] 徐越男, 吴小龙, 华启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师生互动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1) .
[4] 刘敏, 卢秀莲.大学生对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实践体会[J].科技信息, 2013 (13) .
相关文章:
学生在古诗课上的个人体会02-17
论士官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发展02-17
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02-17
“案例型”课型在临床学科教学中的应用02-17
在员工仪容仪表培训课上的讲话02-17
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2-17
论高校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02-17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不同化学课型中的运用论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