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画画的故事

关键词: 泥塑 参加 画画 活动

我与画画的故事(共6篇)

篇1:我与画画的故事

我与泥塑画画作文

参加学校的“2+2”活动,无疑是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而我参加的泥塑艺术班,使我深深地爱上它,成为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每次“2+2”过去后,我都会盼星星,盼月亮,盼到第二次“2+2”活动。

终于又迎来一次“2+2”活动了!我把精心准备的印第安人存钱罐和许多做泥塑的工具都带齐了,踏进了我万分憧憬的.泥塑室。

教我们泥塑的钟老师待我们坐好,再娓娓道来:“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工艺品中,泥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泥巴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是中国民间工艺品的奇葩,很吸引众人的目光……”终于,让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做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包装好的陶泥,抢到位置,赶紧拆开,看着这块诱人的陶泥,不禁有几丝兴奋。我站起来,像一位熟练的师傅,举着陶泥,重重地摔下去,再揉合。这样可以将陶泥中的杂质混合,没有裂迹。经过我的摔打、揉合,第一道加工工序完成!

我扳开一陀陶泥,做印第安人的脑袋。我把它握在手里,进行拍打。接着,在做它的身体。光溜溜的陶泥,在我手中十分听话,任凭我翻过来,揉过去,拉压、惆、抽,为所欲为。很快,印第安人已经成形。

我开始对印第安人做细致的神态动作刻画。我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我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一会儿,我又屏息凝神,眉头皱得跟愁云一般,就像别人让我不高兴了。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我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不知不觉间,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一件精美的泥塑艺术品在我手中诞生了!望着容光满面的印第安人泥塑品,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油黑发亮皮肤的印第安人,正举着一个魔棒,头戴灰色羽毛冠,咧开嘴,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微笑着,向我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够哥们!”你真帅!

钟老师见了,夸道:“嗯,好!不错嘛!陈?嬉有天赋,有毅力!现在可六点了哟!”听了钟老师的表扬,我更加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伟大”的作品,慢慢地把它放好。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后来,因为奥数班的缘故,“2+2”活动我没能参加泥塑班,不过,对于这门有趣的艺术,我对它仍是兴味盎然。特从泥塑之城------江苏宜兴带回上好的陶泥,天天捏,天天玩。

篇2:我与书的故事

书是我的朋友, 读到兴奋的情节时, 我跟着开心;读到悲伤的情节时, 我随之流泪。在我失落时, 书给了我鼓励和勇气;在我骄傲自满时, 书给了我最好的教诲, 它成了我的精神粮食, 在我饥饿时给了我一顿美味的盛餐。

以前, 老师喜欢在上课时给我们讲一些课外的知识, 而我当时读许多课外书, 只是为了能多跟老师顶几句嘴罢了。现在, 我知道我错了, 我明白了书是用来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怎样处事的, 而不是用来跟老师作对的。在学校举行的课外知识竞赛的活动上, 我利用所学的课外知识, 回答了许多同学都答不上来的问题, 最后登上了“校园十佳课外知识竞答”冠军的宝座。

篇3:边讲故事边画画

可是,当老师把孩子们带回幼儿园,让他们自己也画出一只会飞的鸽子时,许多孩子都感到为难:"我不会画。""我画不好。""老师还没教呢!"一时间,孩子们的吵嚷声响成了一片。其实,孩子们何尝不想表现一下呢?只是他们害怕自己画不好。这种担心的要害在于画得像不像上。"画得像就是好,画得不像就是不好。"这原本是成人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无形中,已经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自学"和"自考"的标准,又因为能力有限,这种标准就自然而然地转变为压力。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启迪灵感、引导孩子们自主地表现就是一个好办法。启迪孩子的灵感有多种方式。讲故事,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于是,幼儿园的老师向孩子们讲起了《诺亚方舟》的故事:从前,亚当有个子孙叫诺亚,当他得知一场暴雨就要来临,洪水即将暴发的时候,就造了一条很大的船,把所有的生物都带到了船上……有一天,放飞的鸽子回到木船上时,口中衔了一枝新摘的橄榄枝。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消息!大水已退,平安来临,可以返回陆地重建家园了……

故事引起了孩子的情感共鸣,唤起了孩子心中鲜活的表象,当老师再启发孩子用画笔把心中的美好想像表现出来时,我们看到了丰富的、带有个人色彩的画面。图1和图2就是这样的儿童画。但是,别着急,我们还得耐心地来听一听孩子主动讲出的自己心中的故事。图1的小作者告诉我们:洪水是红色的,很凶猛,只有诺亚的方舟上安全。诺亚用一根长竿救了被困在屋顶上的孩子。

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有机会看到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这种被誉为"花中西施"的鲜花缤纷的色彩,会让每一个观赏者陶醉。但由于花朵密集,枝叶繁茂,很难让孩子去把握它的具体形象。因此要求孩子画出"像样"的杜鹃花,会让很多孩子感到为难。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调动孩子心中的美好情感,再让孩子画一画心中的感受,情况就是另一个样了。图3和图4是给孩子讲完《杜鹃花和杜鹃鸟的故事》后孩子们画出的画。

这样的绘画是孩子心灵的感受,是心情和景物交融的自我表现。当孩子的灵感被激活以后,就不会再拘泥于能不能画、会不会画或老师教没教过了。

儿童画是儿童通过形象进行自我表现,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非语言形式的自我实现。但是,由于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的认识及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心中的灵感还需要激励和引发。

附:《杜鹃花和杜鹃鸟》故事梗概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极其贤明的皇帝,姓杜。他非常热爱百姓,也深得百姓的拥戴。他去世后舍不得自己的人民,就变成了一只杜鹃鸟。每到春天,他就飞来飞去,唤醒百姓快去播种。村庄、山野到处都可以听到"布谷,布谷,快快布谷"的啼叫声。他为了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幸福而不停地叫,不停地飞,嘴巴都叫得流出了鲜血,滴滴热血染红了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篇4:我与书的故事

只要我一看上书,整个世界都清静了,好像世上只有我一个人。别人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书?”我便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的确,书就像知识的海洋,我愿做一只玩帆的小船,在知识中畅游;书就像一棵茂盛的大树,我向往在树下乘凉。我爱读书,它是我永恒的精神支柱。

我爱读书,它让我如痴如醉、废寝忘食,它常让我哭笑不得、唉声叹气,书中人物常让我牵肠挂肚。

我的眼睛因书而明亮,我的心灵因书而澄清,我的心灵因书而纯洁。

篇5:我与第一台电脑的故事

第一台电脑的型号是TRS-80,仅有48K的内存,显示屏显示的字符是绿色的,磁盘驱动器的体积就像小枕头那样大,键盘很像机械打字机,打起来很有弹性。它的到来使我兴奋不已,几乎天天与它为伴。我把电脑的说明书都翻烂了,同时也查阅了许多关于计算机的书,很想充分了解这一台电脑,甚至想了解它内部的每一块集成电路,更想让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自学了能在这台机器上运行的Basic语言,为学校编写了第一个软件“学生成绩统计”。我用当时仅有的9针打印机打印出一张工工整整的学生成绩表来,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为让第一台电脑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组建了由34名学生组成的电脑课外活动小组。这是一群十分喜欢电脑的孩子。从他们对电脑充满极大兴趣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神圣和责任,激发了我努力做好这份工作的热情。为学生讲课时,我倾注了全部心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自己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爱好感染给我的每一位学生。因为只有一台电脑,只好让学生排队上机,每人20分钟,而我则陪着每一位学生辅导到晚上。学生饿了,我就用自己的钱为学生买点心。这些孩子是幸运的,他们的学习也十分刻苦和认真。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们参加了全国和省市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类竞赛,为学校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编写了许多的应用软件。

1 984年夏天,我利用仅有的这一台电脑,在厦门市科协的主持下,举办了厦门市首届中学生计算机夏令营。用一台电脑办一个夏令营这应该说是一种创举!来自市区各学校的营员大多没有见过电脑,因此兴趣盎然。由于只有一台电脑,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们都围绕在电脑的身旁,听我讲解,由我操作演示。但无论如何也得让孩子们动动手啊!尽管每个孩子只能安排短暂的上机操作时间,但这一台电脑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至今仍记忆犹新,甚至影响一生。不少孩子因为参加了这次夏令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

这台电脑在我手上从来就没闲着过。我和学科活动小组的孩子们一起,尝试编写了课程表编排的程序,让它为学校编排课程表。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排课的老师已经把它当成了很好的助手。用这台电脑,我还编写了一些辅助教学的软件。记得第一个辅助教学的软件是和化学老师一起创作的“电子云图”。化学老师说:原来上“电子云图”的内容是个难点,采用挂图是静态的,在黑板上示意要画了又擦,擦了再画,很不方便。电脑把微观的现象动态而又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的课效果好,学生特别喜欢。后来,该作品在省级课件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我的工作有了成效,更激发我创造的热情,接连为语文、生物、化学、物理和音乐等学科制作了电脑辅助软件,在教学课堂中发挥作用。

篇6:我与故事

看故事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你千万不要去相信一个说自己从来不看也不相信故事的人, 他是骗你的, 就像缺乏内脏的躯体一样不完整也不可能。我看故事, 总是爱躺在床上蜷缩着, 从北国的山到南国的水, 哪怕是眼前的星辰一闪而过的神奇, 手接嫩叶滴下凝露时的清爽, 这些感觉, 通通积存于我的心里———故事就在这里。

我相信, 这是我与故事结缘的初始。

听故事是让人感到惬意的事。

故事中永远包含着说不清的道理和理不清的复杂关系。我愿意坐在地上品味, 有时这种感觉是死板的, 有时又是鲜活的。故事是一蹦一跳的豆子, 我想我会把它们捡起来, 用记忆和回味的银丝将其串成一个环, 不吊在耳朵上, 不挂在脖颈处, 不连在手腕边。很自然地, 它会掉进我的右边胸口的口袋中———故事在这里。

我便相信, 这是我与故事熟知的过程。

创造故事有可能是在一朝一夕中完成的。

并非刻意, 走过的每一步路都会留下痕迹, 用手抹不掉, 用水洗不去, 是那么大而白净的一张纸, 勾勒的是属于自己的背景。

你自己看呀, 故事, 你把我描绘成了什么, 这些事可谁都不能说, 受伤和愈合, 残忍与温柔, 错过与偶遇, 只有你, 对, 只有你, 只有你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记录了我, 是我的行为创造了你, 你又在写我。

我要相信, 这是我与故事永不分离的见证。学着我做:把手掌张开放在桌子上, 深吸一口气, 闭上眼睛, 慢慢地伏在桌面上, 心中想着故事。你会和故事呼吸到同一口空气哦!这是它告诉我的, 这是我与故事的大秘密。

我们没有前世, 没有后世, 只有今生。

当六月份的雨滴敲打窗户的时候, 你知道吗, 我在这里写了一篇我与故事之间的故事。故事你又知道吗?故事你一定知道, 这个小小的故事, 名字叫做《我与故事》。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画画02-14

画画日记200字02-14

小猪画画教案02-14

一年级画画作文02-14

启蒙画画教案02-14

涂涂画画课件02-14

画画日记500字02-14

画画真有趣作文02-14

画画入门初学技巧02-14

课余生活画画作文02-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画画 下一篇:涂涂画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