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概况
欧41块地理上位于辽宁省台安县境内, 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部的欧利坨子地区, 工区范围北起欧15井, 南至欧41井, 西起欧607井, 东到界西断层, 构造面积36km2。该区沙河街组三段为主要含油层段, 也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
二、区域构造演化
本区前新生代基底为太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 在新生代经历了地壳拱张、裂陷和拗陷三个阶段, 其中盆地裂陷期经历的深陷、衰减和再陷三个发育阶段[1,2]。
沙三期为构造活动的深陷期。沙三沉积的早期, 在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下, 以拉张伸展作用为主, 盆地区域强烈伸展, 盆地快速断陷, 该区主控断裂活动加剧, 控制着欧利坨子深陷带的形成;沙三中期主干断裂持续活动, 界西断层西侧北东向展布的中央深陷带继续沉降, 强烈的断裂活动伴随岩浆的多期喷发。在界西断层下降盘形成了巨厚的火山岩体古地形, 沿北东方向呈长条状展布, 形成欧利坨子构造带正向构造雏形;沙三段晚期, 主干断裂继续活动, 平面上形成一系列羽状断裂, 欧利坨子构造继承发育。由于盆地发生大规模水退, 盆地沉降作用开始减弱, 沉积速率降低, 物源供给与盆地沉降均衡[3]。
三、构造形态及断裂特征
本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 在早期拉张和晚期扭压两期构造运动作用下, 形成了本区复杂的断裂系统, 即由多条北东向的主干断裂及其一系列北西向、东西向派生断裂构成。
1. 界西断层 (Fl)
房身泡末期, 在整个东部凹陷拉张陷落的区域构造背景下。三界泡潜山快速抬升, 在三界泡潜山西翼产生深大断裂, 它是控制本区构造格局与地层沉积、火山活动的主干断裂。特点是延伸长、断距大、活动时期长, 贯穿研究区, 延伸长度7.5km, 走向NE, 倾向NW, 倾角30°-60°, 上陡下缓。在下第三系沙三早、中期和东营晚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 是控制欧利坨子断裂背斜带东侧的边界断层。
2. 欧26-欧603断层 (F2)
欧26-欧603断层 (F2) 呈NE走向, 发育于欧利坨子背斜构造的中部, 为东倾逆冲断层, 区内延伸长度7.5km, 倾向SE, 倾角60°-80°欧26-欧603逆断层为火山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的分界。
3. 欧35-欧40断层 (F3)
欧35-欧40断层 (F3) 呈NE走向, 为东倾逆冲断层, 区内延伸长度7.5km, 倾向SE, 倾角50°-70°。
4. 欧利坨子断裂 (F4)
欧利坨子断裂呈NE走向, 发育于欧利坨子背斜构造的西侧, 为东倾逆冲断层, 是西部斜坡带与欧利坨子构造的分界断层。区内延伸长度7.5km, 倾向SE, 倾角30°-70°。该断层是在东营时期由于挤压应力场的作用而形成, 具明显的走滑断层特征。
5. 欧606西断层 (F5)
该断层为西部斜坡带上一南东倾的正断层, 走向NE, 延仲长度5km, 倾向SE, 倾角30°-45°。
6. 欧607西断层 (F6) )
该断层为西部斜坡带上一南东倾的正断层, 走向NE, 延伸长度6lkm, 倾向SE, 倾角30°-50°。
另外本区还发育一系列呈雁列羽状的次级断层, 多与主断裂斜交;或呈线状, 与主断裂平行展布, 以张性断层为主。这些众多的派生断层与主干断裂一起, 构成了一条规模宏大, 极其复杂的欧利坨子断裂带, 并且在派生断层与主断裂相互配合, 形成了背斜、断鼻、地垒、断块等多种类型的构造圈闭。
四、断块描述
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 在欧利坨子断裂背斜构造带落实断块3个, 断块总面积2.2km2。其基木情况如下:
1. 欧601断块
构造位置:该断块位于欧利坨子断裂背斜构造带中部。由北东向界西、欧26-欧603断层与近东西向F7、F8小断层夹持而成。
断块要素:目的层为沙三中上段砂岩、火成岩。断块面积1.0km2, 幅度150m, 顶点埋深2350m。
2. 欧41断块
构造位置:该断块位于欧利坨子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由北东向界西、欧26-欧603断层与近东西向F8、F9小断层夹持而成。
断块要素:目的层为沙三中上段砂岩、火成岩。断块面积0.5km2, 幅度100m, 顶点埋深2550m。
3. 欧35北断块
构造位置:该断块位于欧利坨子断裂背斜构造带西侧南部。由北东向欧35-欧40、欧利坨子断层与近东西向F10、近北东东向F11小断层夹持而成。
断块要素:目的层为沙三中上段砂岩。断块面积0.7km2, 幅度100m, 顶点埋深3080m。
摘要:欧利坨子油田欧41井区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部的欧利坨子地区。通过开展欧41井区沙三段构造特征的研究, 搞清了研究区构造形态及断裂系统的分布特征, 认清了其构造的发育规律。
关键词:欧利坨子油田,沙三段,构造形态,断裂特征
参考文献
[1] 马玉龙, 牛仲仁.辽河油区勘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2] 信荃麟, 刘泽容, 金强.含油气盆地构造岩相分析[M].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3] 黄国丽, 高娟, 薛辉.欧利坨子地区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 2010, 6 (2) :13-17.
相关文章:
自身优缺点及潜力分析02-2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02-20
齐210断块莲花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应用02-20
希望铀矿床北东段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02-20
现代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的作用分析02-20
恒流条件下导线上电场及电荷分布分析02-20
649株临床分离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02-20
院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