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思考

关键词: 新课改 改革 措施 课程

现阶段, 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 新的课程理念也深入人心。 课程改革措施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但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 其课程改革进行得并不顺利, 甚至举步维艰。 各种“ 措施” 犬牙交错, 鱼龙混杂, 甚至完全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盲目地求新、求异。 不仅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而且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大为降低, 甚至严重地阻碍了语文学科的健康发展。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 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语文能力是通过长久的学习积累起来的, 语文是自己使用的母语, 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在使用, 无论怎么学习, 提升幅度都不大, 只需要在考试以前进行简单的复习就可以了。 因此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 将多数时间用在了其他科目的学习上。 其实语文的魅力是无限的, 只要长时间坚持, 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1.2 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一再被强调, 然而要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完全变成素质教育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 而学校则面临着升学率这一巨大的竞争压力, 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重点成了钻研解题技巧, 部分学生甚至将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作为教材, 殊不知语文教材中那些经教育界行家里手精挑细选的文章, 岂是那几本简单的参考资料就可以取代的这种完全抛弃精华的学习模式根本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1.3 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倘若课本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那么语文教师则是语文课堂的主导。 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水平、教学习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师, 不但要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必须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来,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倘若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 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常常会选择照搬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 然而并未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性, 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解决语文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重视培养与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当注意加入激趣这个部分, 利用这个部分充分开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 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奔主题、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成语、背古诗、讲故事、看图画、猜谜语以及听音乐等方式, 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吸引力, 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想象力、活力与激情。 通过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 实现“亲其师, 信其道”的目标, 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 “人文味”

语文教学首先必须要具有“人文味”, 因为语文教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 而人文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所谓人文教育, 就是指要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 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 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 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人文教育, 那么必然会走向消亡。 而语文学科恰好是人文精神滋养的沃土, 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要使语文教学融入“人文味”。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属于一个从已知领域逐渐向未知领域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发现问题, 从而指引学生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潜在联系。 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远比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探索产生积极联想、解决问题、认知新事物的教学和思考方式。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随笔与读后感的习惯,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而产生自己的思维与感受, 感受到文章的审美情趣。 大量的实践证实, 让学生通过自我构建文学形象的方式所产生的体会才是最为生动、形象且真实的, 所以, 学生能够运用的方式越多、越细, 其自主学习的水平相对就越强, 就能够将课堂中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生活当中去, 并且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尝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因此,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能问、善思、敢想的学习氛围, 从而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来。

2.4 运用多媒体手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 师生仅仅在课堂的45 分钟之内有交流, 这导致有些学生的疑问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长年累月之后, 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 电脑与网络的广泛普及, 使现代化的交流手段越来越丰富, 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采用电话、邮箱、微信、QQ、微博等各种方式开展交流与沟通。 这样, 在课后教师也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并且师生之间可以了解彼此的情况, 通过这些载体去分享生活中的事情, 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比如, 教师在课后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问题上传到班级论坛中, 可以让学生或者是教师给予解答, 这样既便于师生互动, 又可以反馈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激发其对所学专业的热爱。

我国课改正在发展中, 需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时时思考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努力寻求解决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将课改进行到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谈海外工程安全风险的防范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