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教案:春游

关键词: 头饰 春游 幼儿 教学

小班主题教案:春游(共8篇)

篇1:小班主题教案:春游

教学目标:

1、幼儿学说完整话及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从而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故事“小动物春游”

教学过程:

1、引出春游①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2、春游途中①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b)给小猫小狗让座。

3、解决问题①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b)送熊婆婆上医院。

4、引导讲评①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2、小朋友春游活动⑴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观看大班朋友画“我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春天盛璐德词1=e2∕4马革顺曲3523|15|6161|5-|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翁叫,6716|5135|32|1-||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附故事:小动物春游小动物幼儿园去春游了,小白兔在绿绿的草地上,看到了牵牛花、蝴蝶花、桃花全都露出笑脸,小鸟在树枝上唱起动听的歌,好象在说:“欢迎小动物们来春游!”小猫、小狗、小羊、小兔高兴地玩呀、唱呀、跳呀,春天真好!

篇2:小班主题教案:春游

教学目标:

1、幼儿学说完整话及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从而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故事“小动物春游”

教学过程:

1、引出春游①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2、春游途中①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b)给小猫小狗让座。

3、解决问题①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b)送熊婆婆上医院。

4、引导讲评①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2、小朋友春游活动⑴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观看大班朋友画“我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春天

盛璐德词1=E2∕4马革顺曲3523|15|6161|5-|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翁叫,6716|5135|32|1-||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附故事:小动物春游

小动物幼儿园去春游了,小白兔在绿绿的草地上,看到了牵牛花、蝴蝶花、桃花全都露出笑脸,小鸟在树枝上唱起动听的歌,好象在说:“欢迎小动物们来春游!”小猫、小狗、小羊、小兔高兴地玩呀、唱呀、跳呀,春天真好!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篇3:小班主题教案:春游

一、创设自主、宽松的区域环境,做好幼儿的帮助者与引导者

1.根据区域内容合理创设环境

根据主题推进与幼儿活动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改区域格局,及时进行调整,目的是创设出更合理、更适宜的区域环境,让他们在舒适温馨、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中有效自主地学习与探索。 例如: 利用班级外走廊的有利条件,将区域扩大到走廊中,使幼儿的活动有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同时, 利用泡沫垫与桌子的相互结合与利用,将大的区域划分小区域,让幼儿在自选材料的同时,也能自选活动空间,更具有开放性;整改中,还关注到了不同区域的动静区分,帮助幼儿排除干扰,使幼儿能够更为安静地探索。同时,还为幼儿创设了部分随意灵活的空间,如:在班级的小角落里为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泡沫垫,幼儿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拿起坐垫随地而坐, 这样不仅迎合了孩子新奇随意的心理, 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有效的空间。

2.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

区域活动本身就是环境创设的有效辅助形式。 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一改教师的一手包办,将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在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运用线条画、拓印画、剪贴等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放手让他们主动创造。 如:在开展主题活动“ 小手动动动”时,孩子们先用勾线笔描画出小手的形状,并在描画后加以添画、剪贴。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小手娃娃戴上了帽子,在跳舞呢! ”“ 小手娃娃拿着气球要到天上游玩。 ”“ 我的小手有眼睛、鼻子和嘴巴,它会说话呢!”……瞧!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在大胆的创造设计下,描绘出了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童真世界。 在描画、印画之余,我还尝试让幼儿使用剪刀,将这些作品自主进行剪剪、贴贴,于是,活动室里,一棵富有创意的手指树诞生了,一列印有小手的火车出发了! 虽然这些作品不及成人制作得那么精致, 但却都是孩子们亲手创作的成果,它们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令他们倍感成功,真正地达到让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功效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 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多多少少会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因此,在活动的选择上,不能忽视年龄特点的要素。小班幼儿年龄小,生动直观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且感受直观,浅显而又易于操作的活动内容。 例如:在“ 秋天到”的主题中,选择的活动内容从蔬菜、水果等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吃、玩、做、学为一体的区域活动。例如,制作沙拉、切、削水果、榨果汁等,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一种劳动,孩子们却玩得乐不思蜀。同时,针对许多孩子存在的不吃、挑吃蔬菜水果的不良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活动,孩子们逐步了解了水果蔬菜的营养与作用,并喜欢上了水果蔬菜,从而轻松解决了饮食习惯中的一大难题。 许多幼儿掌握了剥、掰的技能后,吃水果时的剥皮过程就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 家长老师们也不必再为他们不停忙碌了

三、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活动中,为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我与孩子们共同收集、 整理废旧物,如:蛋壳、瓜子壳、纸盒、蛋托、纸板、塑料制品等,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懂得如何选择适宜的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学会协商合作。 实践证明,提供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材料更能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

如:在开展主题“ 玩具总动员”时,孩子们利用自己收集的盒子,结合各种废旧材料的运用,制作起了掌偶,当一个个可爱的小狗、小兔子、河马先生、鳄鱼宝宝、狮子爸爸……拿在孩子们的手中时,我们不得不为孩子们天才般的创造力所折服。 而当这些有趣的掌偶被孩子们带入了表演区讲述故事时,我又一次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玩起自己所创造出的玩具是如此的专注与投入。是的,这才是他们想要的游戏,由自己创造出来的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

四、点面结合,凸显活动评价的实效性

作为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 区域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整体评价与幼儿自主评价的相互结合, 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能力差异、行为表现、发展特点与当前需要等等,有利于教师发现在区域活动指导上的问题与不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情况、突出表现、个别问题为切入点,从活动常规培养、知识要点掌握、行为习惯养成、情感体验形成等多角度进行有效评价。 要适机抓住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更要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不足有目的地提出批评、指正,以期在下次区域活动中得到改进与完善。 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分享、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幼儿自主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活动情况,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评价效果。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以及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让幼儿在自评与他评中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升经验,共同促进,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篇4:小班生态主题:彩色世界

颜色使世界美丽,也能美化幼儿的心灵,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色彩秘密的好奇心,也为了熏陶幼儿的美感,我们预设了“彩色世界”这一主题,由此展开一系列的色彩游戏,活动室成了一处彩绘的“颜色花园”。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扮演活动室的“装潢者”,他们更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寻找颜色的活动中。我们旨在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哪里有颜色,想象颜色是怎样跳舞的,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通过开展各种色彩活动,来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颜色,了解颜色也是有生命的、有趣的。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萌发幼儿爱美、审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乐意参加色彩的各种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细致观察体验和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认识三原色,在做做玩玩中知道三原色的配色结果,在此基础上认识几种中间色。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学会调色、撕贴的简单技能。

创造力目标:培养幼儿搭配颜色的能力以及调配色的能力。

三、主题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

2.周计划。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主墙饰——室内悬挂各种颜色的饮料水,各种颜色的水果、叶子。

室外——师幼共同制作五彩图。

2.家长参与:

(1)请家长带幼儿外出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和幼儿一起逛糖果超市,发现不同颜色的糖果,感知糖果的多样性。

3.媒体资源:利用录音机、录像机等记录下孩子们活动的精彩瞬间。

4.社区与社会资源的利用:

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田野中欣赏美丽的景象。到社区、超市等地方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七、主题探究活动的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 彩色超市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蓝等颜色。

2.感知周围的色彩,并能讲出周围环境中与颜色相同的物品。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玩具、服装、生活用品等,热闹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彩色超市”,请幼儿说出店内东西的名称和颜色。

2.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红颜色的;哪些东西是绿颜色的;哪些东西是黄颜色的;哪些东西是蓝颜色的,学习按颜色分类。

3.组织幼儿做游戏“买东西”:幼儿扮顾客到超市买东西,老师做营业员。要求幼儿讲出:“我要买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4.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说出周围环境中见过的各种颜色。

5.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二 彩虹糖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色彩,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橙、黑、白颜色标记各一个,各色糖果一小盘,各色皱纹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糖果展览会”。

(1)引导幼儿观察“展览会”里各种各样的糖果。

(2)让幼儿挑选一颗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糖果并买下来。

2.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

(1)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糖果是什么颜色的,如糖果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程度等。

(2)引导幼儿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

(3)引导幼儿品尝糖果,说说糖果的味道。

3.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糖果,有圆的、方的等不同的形状,有红的、绿的、白的、蓝的等不同的颜色,有奶油的、咖啡的、橘子味等不同的气味,许多糖果吃到嘴里是甜甜的。

4.引导幼儿制作糖果,并用各色纸来包装,用于布置环境。

活动三 小兔找太阳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地听故事,培养其兴趣。

2.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3.帮助幼儿了解太阳的特征,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小兔找太阳课件,不同色彩的玻璃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兔找太阳”,请幼儿说一说太阳是什么样的。

2.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寻找太阳,带上不同色彩的玻璃纸或太阳镜,看看太阳是什么样的。

3.画太阳,引导幼儿把看到的太阳用油画棒画下来。

4.指导幼儿到太阳底下自由游戏,观察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感受太阳的温暖。

5.引导幼儿想象:世界是怎样的?

活动四 颜色宝宝碰一碰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碰一碰中进行亲切愉快的情感交流。

2.增进幼儿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3.帮助幼儿将常见的物品按照颜色归类。

活动准备:

1.有关红、黄、绿、紫的蔬果或物品若干。

2.红、黄、绿、紫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复习蔬果的外形及颜色。

分别出示红、黄、绿、紫气球,引导幼儿想象有哪些蔬果以及物品与这4种气球颜色相同。如幼儿答不出来,可以准备实物提示幼儿说出答案。

2.幼儿自由选择以上四种颜色的蔬果和物品,教师出示一种颜色的气球,如红色,那选择红色物品的幼儿就要按照老师指定的肢体部位(如手、脚、头、屁股、膝盖、耳朵……)来碰气球。

3.游戏:碰一碰。

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场地内自由按节奏边唱边跑找朋友,在音乐休止的地方,教师指定碰的部位,拿同色物品的幼儿就一起来相互碰一碰教师指定的部位。

活动五 好吃的红色蔬果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3.引导幼儿认识红色食物

活动准备:

1.参观蔬果超市,摆放幼儿搜集的各种蔬果。

2.红色蔬果的食物或模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出曾经吃过或见过的红色蔬果是什么样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什么味道。

2.教师扮售货员,请幼儿自由到蔬果超市选购红色蔬果,送到红色水果城,说一说有哪些红色蔬果。

3.游戏:小红帽购物。

4.纸团粘贴:果子熟了。

剪下大张的苹果树、橘子树、梨树的形状,贴在墙上,幼儿撕红色、桔黄色、黄色皱纹纸,搓成小球,当果子粘上。

活动六 会变的颜色

形式:集体

活动背景:

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各种颜色的颜料,舒梦不小心把颜料盒碰翻了,颜料混在了一起,这时一旁的润泉大声说“变了,变了”。小朋友们都围过去,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颜色变了。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调色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两种颜色和在一起的变化。

活动准备:

区角内放置各种颜色的颜料,毛笔人手一支,小桶若干。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分别出示红、黄、蓝三种色水,请幼儿分别说出相应的颜色。

(2)要求操作时尽量不把色水倒在杯外面,注意保持桌面清洁。

2.组织幼儿玩色水,探索将任意两种色水调配,观察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

4.教师小结:颜色真有趣,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5.欣赏学习儿歌《色彩谣》

红黄两个拉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两个拉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两个拉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拉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活动七 花儿朵朵

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萌发幼儿爱美、审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撕、粘、贴的兴趣,学会撕贴的简单技能。

3.帮助幼儿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几种中间色。

活动准备:

1.鲜花数盆。

2.各色(红、黄、蓝、绿、紫、橙等颜色)纸条若干,胶水,每人一张印有花盆形状的纸,一张空白图画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鲜花区,着重引导幼儿观察花的颜色、形状。请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盆花。

2.在观察花的同时找出相应颜色的纸条,复习巩固认识颜色。

3.教师引导幼儿学说儿歌《花盆》。

4.鼓励幼儿选多种颜色纸,折出各种颜色的小花。

5.引导幼儿制作“小花园”,随机渗透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区域活动建议:

把鲜花放置在区角中,供幼儿观察、欣赏。

在区角中放置部分纸笔,供幼儿随时记录。

家长工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欣赏美的东西,并作记录。

活动八 贪心的变色龙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奇特功能带来的惊喜。

2.帮助幼儿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3.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想象拼贴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影像和资料,动物拼图。

2.幼儿搜集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讲讲自己搜集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2.教师讲述故事《贪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

3.教师边讲故事边拼图片,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鼓励幼儿重编故事。

5.请幼儿分组进行图片组合:动物怪兽。

活动九 彩色手帕

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感知色彩,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增进对色彩的兴趣。

2.会用棉签晕染的方法表现彩色手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简单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手帕四张(教师范例)、白色手帕若干、调色盘、棉签。

活动过程:

1.感知色彩,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巩固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师出示四张手帕让幼儿欣赏,感知色彩美。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注意:用完棉签放回到原来颜色的盒子中,手脏了在抹布上擦拭。

幼儿创作。

4.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幼儿介绍,引导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5.活动延伸:

讨论、探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活动十 五颜六色的饮料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感知饮料的色彩,学习按颜色给饮料分类。

活动准备:

果汁机、新鲜的西瓜、橘子、苹果草莓等水果;红、黄、绿、橙等颜色标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饮料的色彩,并学习分类。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饮料是什么颜色的?叫什么名称?

(2)给自己带来的饮料贴相应的颜色标签,并学习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饮料放在一起)。

(3)品尝果汁。

2.教师带领幼儿将洗净的水果削皮,切成小块,用果汁机将做好的果汁装在容器中,并在外面贴上相应颜色的标签。

3.和幼儿一起品尝自制的饮料。

4.活动延伸:

提供颜料和水,让幼儿练习做“饮料”,并贴上颜色标签,放在“超市”供幼儿游戏使用。

活动十一 玩绳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玩绳活动,感受色彩美。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创造性地表现夜景。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红、黄、白、紫色……)、棉绳若干、宣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夜景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想出各种玩绳的方法。

小绳喜欢在纸上走着玩,小朋友想一想,在纸上怎样走?

小绳可以竖着走;小绳可以横着走;小绳可以斜着走;小绳可以弯着走。

3.幼儿玩绳绘画,老师指导。

幼儿绘画时一组多种颜料,要求用完小绳后放在原来的颜料盒里,互相之间不拥挤。幼儿可以选择颜色,创造性的作画。

4.展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十二 五彩车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培养幼儿选色和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五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画有小汽车的作业纸、动物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出示五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请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有几辆。

2.讲述故事“五彩车”,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图片,教师边讲故事边请幼儿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例如:讲到汽车开到小猪村,小猪们开了个午睡欢迎会,大家都呼噜呼噜睡觉了时,请幼儿学一学小猪睡觉的样子。

3.指导幼儿给“五彩车”涂色。

(1)鼓励幼儿给小汽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幼儿细心地涂色,不能涂到轮廓线外。

(2)涂好颜色后请幼儿把一些剪好的动物卡片贴在窗户上。

活动十三 彩带飘飘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舞彩带中感受民间秧歌舞的韵味,体验扭秧歌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3.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区分长短,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序。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剪刀若干,音乐磁带,作业纸和彩笔人手一份。

教师和幼儿用彩带装扮活动室。

活动过程:

1.动手制作彩带。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彩带(剪皱纹纸)。

(2)在制作彩带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区别长短。

(3)引导幼儿分别按长短、颜色排序,装扮活动室。

2.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彩带还能干什么用?过六一节可以用扭秧歌的形式庆祝,学习“扭秧歌”,教师放录像。

3.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扭动,甩彩带。

4.画彩带飞舞。引导幼儿观看彩带飞舞的情景,欣赏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彩带飞舞,边画边说:“红带子飘起来了,绿带子飘起来了”。)幼儿用彩笔涂画。

活动十四 彩面乐翻天

形式:亲子活动

活动目标:

1.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园合作。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面,牙签,一次性小盘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家长,讲解活动要求: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各种动植物、人物、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自由发挥。

2.幼儿和家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家长谈活动的感受。

八、主题探究活动完成网络

预设 幼儿生成

预设并完成 师幼共同生成

九、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彩色世界”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在玩玩做做中认识了颜色。在活动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创造空间有弹性的安排上,从材料的多种类型及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等,都尽可能地给幼儿留下多角度的机会,使幼儿在充分自主活动中获得经验。活动过程中,我们把材料的投放作为一个重点,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放手让幼儿操作,使每个幼儿都感兴趣地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同时让幼儿把语言与动手结合起来,自愿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使幼儿活动热情高涨。

篇5:小班春游社会活动教案

1.学习用小棒、纸片、管子等工具在地图上沿直线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工具的首尾相接。

2.学习合作记录测量结果,比较不同景点间距离的远近。

3.产生去春游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记录表,表上的工具和提供的工具一致。(如图一)

2.每组一张地图,在幼儿园和六个景点贴上相关标记。(如图二)

3.长短不同的管子、小棒、纸片,《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一、播放《郊游》音乐,引出活动内容

1.幼儿跟着录音唱歌曲《郊游》。

2.出示东山地图.指出幼儿园的位置(贴上标记),提问:我们东山是个很美的乡镇,你想去哪儿春游呢?

3.根据幼儿回答,贴上有关标记,如雨花胜境、启园,等等。

二、学习在地图上测量本幼儿园到各景点的直线距离

第一环节,认识测量工具,在分组合作中学习测量方法.并了解记录方法。

1.教师导语: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幼儿园到这些景点有多远呢?

2.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小棒、纸片、管子,提出测量要求:以幼儿园为起点,先测量同一条路线。

3.幼儿分组测量。教师了解幼儿合作和利用工具测量的具体情况,同时有目的指导幼儿在测量时注意“首尾相接”。

设计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工具?怎么测的?用了几个?根据幼儿回答,耖师在记录表内记录相应的符号。

(反思: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清楚地看到记录方法。虽然三种工具的长度不同.但是同种工具测量的结果应是相同的。若幼儿有异议,就请幼儿演示,集体验证,从而强调测量时要注意首尾相接。)

第二环节。幼儿自由测量幼儿园到各景点的直线距离.并记录。

1.教师导语:我们用刚才的测量方法,再来测测幼儿园到其他各景点的距离,好吗?测好一条线路要请一位代表把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2.幼儿分组测量并记录。

(反思:这一环节不仅让幼儿继续亲身经历操作测量和记录的过程.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合作和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测量的方法及记录情况。)

三、交流测量结果.比比从幼儿园到各景点距离的远近

1.提问:小朋友都测量好了吗?我们幼儿园到哪儿最远?到哪儿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小结,鼓励幼儿活动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距离。

(反思:交流的过程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更好地认识周围环境。)

活动延伸

篇6:小班主题教案:春游

设计意图:

春游总是令孩子们兴奋不已。那么,春游到底应该带哪些东西呢?如果问幼儿,他们可能会说得头头是道。如要带白开水、消毒湿巾等,少带零食……可是他们的这些“健康认知”真能转化为“健康行为”吗?我通过和一些孩子的父母交谈发现,很多孩子所做的和所说的往往脱节。他们出去玩就要带饮料,零食更是越多越好。基于这种情况,我设计、实施了本次活动,希望帮助幼儿整理、分享相关经验,并在幼儿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之间搭建桥梁,为春游活动作准备。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游戏式、体验式的学习对他们会更加有效,为此我创设了小熊春游的情境,由教师扮演小熊,每位幼儿充当一种物品,共同开展游戏活动。(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活动中所有的物品都装在小熊的“大背包”里,由小熊背着去春游。同时,我们用玩具等物品搭建了一个春游场景,在小熊春游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不同的情景,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物品在春游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知道春游时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2.乐意参与活动,尝试用动作或语言表现自己所代表的物品。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出游经验。

2.用横幅做的“大背包”一个,挂饰15个:苹果、梨、香蕉、饼干、面包、水壶、湿纸巾、毛巾、野餐垫、帽子、太阳镜、球鞋、风筝、球、玩具汽车。活动前让每个幼儿挂一个挂饰。

3.布置春游场景。

活动过程:

1.说说“我”是谁。

师:我是小熊,你们都是谁呢?请你们做个自我介绍吧。(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所代表的物品,并在与小熊的互动中大胆说出“我是×××”。)

2.谁能和我一起去春游。

(1)师:我要去公园春游了,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吗?

(2)师:这是我的大背包,只有对春游有帮助的物品才能装进我的背包里,和我一起去春游。

(3)你们都是对我有帮助的物品吗?你对春游有什么帮助?(说出者跳进小熊的大背包。)

(4)帮助表达有困难的幼儿说出自己所代表的物品的用途,并请他们跳进大背包。

3.在情境中体验不同物品在春游中的作用。

情景一:背着大背包准备出发

师:就要出门了,我还穿着拖鞋呢。谁第一个来帮助我?(引导代表球鞋的幼儿说:“我是×××,穿上鞋球走起路来又软又舒服。”)

师:穿着球鞋果然很舒服,走起路来又快又稳。

情景二:到达公园

师:太阳好刺眼呀,谁来帮助我?(引导代表太阳镜和帽子的幼儿说:“我是×××,我可以帮助你遮住刺眼的阳光。”可一边说一边用动作表现。)

师:太阳镜、帽子真管用,现在太阳再大我也不怕了。

情景三:来到草坪上,轻轻放下大背包

师:多好的草地,我玩点什么好呢?

(引导代表汽车、皮球和风筝的幼儿积极表达“我是×××”,并在小熊做出拍皮球、开汽车、放风筝的动作时表现相应的动作。如皮球跳一跳,汽车往前跑,风筝伸开双臂做飞行状。)

师:这几样玩具真有趣,我玩得好开心。

情景四:出汗了

师:玩了这么久,头上都出汗了。谁来帮我擦擦汗呢?

(引导扮演毛巾的幼儿一边说“我是×××,我来帮你擦汗”,一边做给小熊擦汗的动作。)

师:头上没有汗,干干爽爽真舒服。

情景五:口渴了

师:我真渴。谁能帮我解渴呢?(引导扮演水壶的幼儿一边说“我是×××,请你喝口水”,一边做提水壶给小熊喝水的动作。)

师:白开水就是好,喝了我就不渴了。

情景六:肚子饿了

师:哎呀,我的肚子咕噜噜叫了。谁能帮帮我?(引导扮演食物的幼儿说出:“我是×××,我来帮助你。”)

师(一边伸出脏手一边说):你们看,我的手这么脏能吃东西吗?谁来帮我把手擦干净?(引导扮演湿纸巾的幼儿一边说“我是×××,我来帮你擦”,一边做动作。教师做擦手、吃东西动作。)

师:我吃饱了,肚子不叫了,谢谢你们。

情景七:太阳落山,该回家了

师:(大屏幕上播放黄昏的画面)天要黑了,我该回家了。先要把背包整理好。哎呀,这些垃圾怎么办呢?(启发幼儿把垃圾捡起来投进附近的垃圾箱,以此引导幼儿理解保持公园草坪的整洁是一种人人需要遵守的社会公德。)

4.整理相关经验。

师:刚才小熊去春游时带的东西有吃的、用的、玩的,可真多!小熊背得累死了。现在请你们将吃的东西摆在一起,用的东西摆在一起,玩的东西摆在一起。

师:我们来看看吃的东西有几样,它们都必须带吗?用的东西有……(引导幼儿认识吃的东西可少带,只要够吃就行;用的东西必需品不能少;玩的东西带一两样就行,小朋友可交换着玩。)

5.结束。

师: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到时候我们看看谁准备的东西最健康、最有用,不多也不少。

延伸活动:

请家长配合孩子做好春游活动的准备。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篇7:小班主题教案:春游

活动目标:

1、能进行1---6的数数,尝试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

2、能大胆地表达对春游中各种趣事的感受。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

2、教师的操作题板

3、幼儿春游活动的录像

4、三类不同难度的车子卡片

5、小动物图片

6、音乐

活动流程:

说说动动--做做玩玩--唱唱跳跳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把握对应、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

活动过程:

一、说说动动

1、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在前几天的春游中玩了些什么?

2、幼儿跟着录像片断边念儿歌,边做模拟动作。

二、做做玩玩

1、手指点数:数小动物(第一张幻灯片)

2、在游戏中理解尝试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第二张幻灯片)

3、集体共同思考,请个别幼儿操作(在题板上操作)

4、教师演示

5、幼儿操作:

(1)按照车号,选择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2)按照小动物的数量,选择相应的车号

(3)按照车上标好的座位数量,选择相应的动物和车号

6、交流、分享、检验

三、唱唱跳跳:师生共同表演《郊游》。

教学反思:

二期课改力求突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它表现在形式与方法的整合上。除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整合外,更要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整合。

1、注重活动过程的活动性和体验性

二期课改强调课程实施时应注重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生动有趣的儿歌配合简单可爱的模拟动作,让孩子们重温了春游时的出色瞬间,在动动念念中,再次体验了春游的乐趣。

2、注重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做小司机,邀请小动物坐上自己开的车去春游”的游戏,其实是让孩子们把先前理解的数概念知识通过对应、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等反映到实际操作中去。充分尊重了幼儿游戏的权利,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反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注重个体差异

活动形式与方法的整合,需要首先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再次根据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小班的孩子,一般只要求把握5以内数的概念。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我了解到,我班的大部分孩子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实际情况我及时地作了调整,有意识地将幼儿数概念的学习范围扩大到了6。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将幼儿的操作材料设计成三种不同难度的车子卡片:第一种:按数取物。第二种:按物取数。第三种:对应和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相结合。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的探索、充分的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适应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篇8:小班主题活动:袜子

袜子是我们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也是幼儿天天都能接触到的。一天准备午睡时,阳阳坐在床上笑呵呵地说:“看,我今天穿的是这个袜子……”边说边摸着自己的袜子。旁边的小朋友都好奇地围观过去,她告诉大家这叫五指袜……起床时,梓涵光着小脚丫,拿着自己的袜子摸、玩,自己穿上了袜子。袜子上好看、有趣的图案也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于是结合本园的科学特色活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进而开展小班主题“袜子”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摸一摸、玩一玩、看一看等多种感官动手操作去感知和发现各种袜子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丝袜和棉袜材质、吸水性的不同。在家长的协助下,寻找袜子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通过多种活动,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和认知发展。

二、主题活动目标

1.从材质和样式上认识不同的袜子,了解不同季节穿的袜子。

2.在家长协助下去寻找袜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和不同人穿的袜子,共同完成调查表。

3.通过多种方法和小实验,发现棉袜和丝袜的厚薄之分和吸水性不同,感知丝袜透明的特性。

4.玩“袜子弹球”游戏,感受丝袜的弹性。

5.尝试用艺术的形式开展袜子装饰的创意活动,如用皱纹纸、手工纸等运用撕、剪、粘贴等技能来装饰袜子;欣赏不同花纹、图案的袜子,自己大胆想象绘画自己喜欢的袜子图案。

6.初步尝试自己洗袜子,训练自己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三、主题网络图

四、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面设置

(二)区域游戏设置

六、主要活动教案和活动照片

科学:谁吸得水多

活动目标:

1.在探索谁吸水多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2.玩一玩、摸一摸,感受丝袜具有透明的特性。

3.通过小实验动手操作,探索丝袜与棉袜的吸水性。

活动准备:

1.丝袜和棉袜若干。

2.透明杯子若干。

3.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棉袜和丝袜导入活动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袜子?(丝袜和棉袜)

(二)玩一玩、摸一摸,感知它们不同的质地和特性

1.幼儿摸、玩两种袜子。

师:它们俩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棉袜摸上去很舒服,软软的;丝袜很薄,滑滑的。

2.将袜子蒙在眼睛上,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丝袜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见外面的东西。如树、电视机、桌子等;而棉袜看不清。

(三)探索丝袜与棉袜的吸水性

1.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两杯水,你们看水一样多吗?(幼儿观察水位,一样多)如果将丝袜和棉袜同时放入这两杯水,你们猜猜它们俩谁喝水喝得多?

2.幼儿探索动手操作。

师: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将棉袜和丝袜同时放入杯子,等一会再拿起来看看。

3.教师巡回指导,与幼儿讨论。

4.师幼验证。

师:将两种袜子拿起来时,哪个杯子里面的水少了?谁吸水多?为什么?

小结:原来将两种袜子同时拿起来时,发现放入棉袜的杯子里水比较少,水都跑到棉袜的身上,而丝袜吸水却比较少。因为它们俩的材质不一样,所以吸水性也不一样。

5.出示记录表,再次探索操作并记录。

师:再去试一试看看,在吸水多的下面画笑脸,吸水少的下面画哭脸。

(四)结束活动

师:晚上回家,把你们今天发现的棉袜和丝袜的不同告诉家人或好朋友。

科学:袜子弹球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制袜子弹球游戏的趣味性。

2.通过实验,知道选择重一些的球装入丝袜内才能弹起,感知丝袜的弹性。

3.探索乒乓球、弹簧球、水气球的玩法。

活动准备:

1.乒乓球、弹簧球、水气球若干。

2.长筒丝袜、中筒丝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乒乓球、弹簧球、水气球玩一玩,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幼一起玩这三种球。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想玩一玩吗?

2.比较三种球的轻重。

师:你们玩的时候,发现谁比较重,谁比较轻?

3.幼儿再次玩,比较轻重。

小结:弹簧球和水气球比较重,乒乓球比较轻。

(二)出示长筒、中筒丝袜,玩袜子弹球游戏

1.介绍材料、玩法。

师:这是什么?(丝袜)把乒乓球、弹簧球、水气球分别放入丝袜里,再拿着丝袜抖一抖,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讨论。

师:放进去,你们发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弹簧球、水气球放进袜子里可以弹起来,而乒乓球弹不起来。因为弹簧球和水气球比较重,乒乓球轻。

(三)再次游戏,感知丝袜的弹性

1.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弹簧球和水气球重一些放入丝袜里,拿着丝袜抖一抖,它们能弹起来?

2.幼儿再次玩游戏。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结:丝袜有弹性,所以重一点的球放进去,就能将球弹起来,太轻就弹不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这个袜子弹球的游戏好玩吗?你们回到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

弹簧球 水气球

美术:漂亮的袜子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装饰袜子的快乐

2.通过欣赏袜子的图片,知道袜子有各种线条和图案。

3.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图案,大胆地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1.各种装饰袜子的图片。

2.各种袜子外轮廓的画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装饰袜子上的图片

师:你们看这里有什么?好多的袜子,都是什么样子的?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袜子的图案

师:这些袜子上面都有什么图案?都是直线吗?还有什么线条?都是一样的颜色吗?

小结:袜子上有小爱心、大圆点、小圆点、小格子、波浪线、锯齿线等等。

(三)教师示范,激发幼儿大胆创作

1.教师示范装饰袜子,画上了自己喜欢的图案。

师:老师喜欢小太阳,就在袜子上画上圆圆的太阳,涂上颜色。

2.教师激发幼儿大胆创作。

师:你们喜欢什么图案呢?可以在袜子上画出你喜欢的图案。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交代作画注意事项

2.幼儿作画。

师:画好图案以后就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去。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师:小朋友们装饰的袜子真漂亮!小朋友都画哪些图案装饰袜子的?

活动延伸:

与幼儿一起将装饰的袜子布置到教室门口。

健康:穿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的引导,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尝试自己穿袜子,并能感受穿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块的地垫。

2.袜子若干双。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脚趾律动操,放松小脚

师:我们一起坐到垫子上来做脚趾操,让小脚好好地放松一下。

(二)认识袜子的结构

师:我们来看一看袜子,袜子的最上面有个小袜口,从这里把小脚穿进去;这里是袜跟,袜跟要穿到哪呢?这儿是袜头,袜头穿到哪呢?

(三)学穿袜子

1.教师边说儿歌边示范穿袜子的方法。

《穿袜子》

袜口朝下张开口,

小脚轻轻往里游,

袜头套住脚趾头,

袜跟套住脚后跟,

轻轻一拉穿好了。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穿袜子。

3.幼儿自己练习穿袜子,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请大家一起帮忙纠正。

(四)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师:小朋友,我们以后可以自己穿袜子,只要我们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社会:大家来帮忙

活动目标:

1.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懂得别人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

活动准备:

宝宝袜子若干双;宝宝若干个;宝宝哭的音频。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你们听,这是谁在哭啊?(宝宝)

(二)引导幼儿去帮助别人

1.引导幼儿想办法。

师:原来宝宝们睡醒了,他们想起床,可是他们不会穿袜子,所以着急得直哭,怎么办呢?

小结:小朋友都想到了,要帮助宝宝穿袜子。

2.帮助宝宝穿袜子。

师:那你们快去帮他们穿袜子吧。

3.懂得别人有困难时,要给予帮助。

师:你们为什么要帮助宝宝穿袜子?

小结:因为他们不会穿袜子,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帮助他们。

三、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今天你们帮助宝宝穿袜子,心情感觉怎么样?

小结: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觉得很开心。

音乐:袜子球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游戏规则。

2.掌握游戏规则,听辨音乐,与同伴合作玩扔袜子球的游戏。

活动准备:

1.袜子若干双、水桶若干个。

2.音乐:袜子球。

活动过程:

(一)出示袜子导入活动

师:你们能把袜子变成球吗?

小结:把两只袜子放在一起,卷起来,用一只袜子把另一只包起来就变成袜子球啦。

(二)探索袜子球的玩法

1.引导幼儿大胆玩袜子球。

师:袜子球可以怎么玩呢?

小结:可以往上抛、扔,然后接住;还可以放在头上,慢慢地走,不让它掉下来等等。

2.听A段音乐,玩袜子球。

师: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一起玩袜子球,音乐结束要将袜子球拿在手里。

3.再次听音乐玩1~2遍。

(三)与同伴一起玩游戏

1.听B段音乐,感受欢快的音乐。

师:这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2.讲解游戏规则。

师:两排小朋友面对面,将袜子球扔给对面的小朋友,相互扔,然后接住,音乐结束,靠近水桶的小朋友将袜子球扔进水桶里。

3.听B段音乐玩2~3遍游戏。

(四)完整游戏2~3遍

师:我们和前面自己抛、扔袜子球连起来一起玩一玩,注意第一段音乐结束了,要将袜子球拿在手里,和对面的小朋友面对面站好。

七、主题活动效果及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围绕袜子开展,从袜子的样式、材质、特性、作用、创意等方面使幼儿充分认识各种各样的袜子,体验科学探索过程的神秘与乐趣。

(一)丰富的科学活动,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实施本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的科学活动,幼儿了解到原来袜子不单单只是我们脚上穿的样子,还有更多我们不经常看到的种类。看着种类繁多的袜子,幼儿一双又一双地观察、触摸,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忍不住将小手伸到袜子里也玩一玩。对不常见的五指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袜子怎么穿呢?通过亲身的体验,原来要将每个脚趾头都穿进去,感觉脚趾头被分开了,也更暖和了。在科学小实验中,为幼儿提供材料:丝袜、棉袜两种不同材质的袜子,探索它们的吸水性。在这个活动中,不再是教师演示幼儿观看,而是给予幼儿材料、活动的空间、操作的机会。幼儿按照操作要求,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袜子弹球游戏的科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乒乓球、水气球、弹簧球放入丝袜中抖一抖会发现什么?幼儿带着问题自己去观察,发现将水气球、弹簧球装入丝袜后,拿起丝袜抖一抖可以将这两种球弹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幼儿不断地游戏、探索中感知、发现丝袜的弹性。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想要去试一试,看一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科学现象,继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同时,以幼儿为主体性,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导者,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五大领域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开展主题活动

虽然是以科学探索为主的科学主题活动,我们也有计划地将主题内容与五大领域、区域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开展。如,健康活动“洗袜子”、“穿袜子”是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愿意动手尝试,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泡泡之家”(娃娃家)里扮演爸爸妈妈玩角色游戏,照顾宝宝,尝试给宝宝穿袜子,促进幼儿角色意识的发展。“小花创意坊”(手工区)利用棉花、橡皮筋、袜子制作毛毛虫玩偶等。这些活动内容都紧贴主题,从多方面、多角度满足了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三)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活动

从活动的开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袜子,协助幼儿完成“生活中的用处”和“不同人穿的袜子”的调查表。完成调查表,通过科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调查的内容。袜子创意活动,利用旧的袜子制作袜子玩偶,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材料、合作、制作,孩子在幼儿园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整个主题活动过程,家长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了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家园积极配合、携手共同努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画小鸡小班主题活动教案 下一篇:小班春节正月里主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