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培养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提高质量 中等职业 学校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1]强调, “适应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需要, 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 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用人机制, 加大财政的支持引导力度, 全面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快造就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为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 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 着力培训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中等教育持续性发展论坛”上, 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外国职业技术学校的代表指出目前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存在4个瓶颈[2], 其中的一个是:“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

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笔者结合我校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多年来对广西区中职学校的调研情况, 以及多年来面向中职学校开展专业课教师培训取得的一些经验, 分析职校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方法及能力的获取途径, 对如何较快地实现专业课教师“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些探讨。

1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学校的办学方针。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很明确, 就是培养某个工种的技术工人, 即要求学生到工作单位后,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某个工种的岗位要求, 能在岗位上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职校学生入学时, 对某个工种的操作技能是零的。在学习过程中, 除学习文化基础课外, 围绕专业, 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教学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也是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的工种技能,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按照教学计划, 逐个课题地教学, 逐个课题地实习, 逐步掌握, 逐步积累, 逐步形成的。

“名师出高徒”, 所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工种操作技能及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并有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 有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 才能胜任指导学生,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 既能进行理论教学, 又能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因此,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很重要的。

2 职校“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培养的一些途径

今年4月份, 本基地对我区9所国家级重点职校的专业课师资情况进行调查。据反馈的信息显示, 教师的来源结构为:职校毕业生留校任教人数占9.8%, 文化课教师转型占16.4%, 高职毕业生来校任教占16.7%, 本科毕业生来校任教占49.0%, 研究生来校任教占1.4%, 从企业引进的师傅或技术人员占6.8%。

不同来源的职校教师, 如何培养成为“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 笔者就培养途径提出如下一些观点, 以供探讨。

2.1 中职学校毕业生留校任教

职校毕业生在校时跟着老师学习, 毕业后留校做教师。这部分同志没有教学经验, 没有生产实践经验, 只能依样画葫芦, 照搬教师从前教自己的那样来教学生。上台讲课或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 底气很不足。如此循环, 教师队伍会有缺陷, “近亲繁殖”, 教出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

因此, 职校毕业生留校后, 参加专业课师资培训班的进修, 拓深专业理论知识层次, 学习专业教学教法, 提高教学能力, 参加生产实践, 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 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 才有可能成为“双师型”教师。

2.2 文化课教师转型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职校开办的专业会适时做出调整, 各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转型教师。针对于原来是文化基础课的教师, 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要全部更新转型, 而且没有专业 (工种) 的操作技能。笔者认为, 参加专业教师培训班的进修培养是最好的途径。这样才能使这些转型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并掌握专业上基本的操作技能。然后, 在教学工作中, 结合生产、结合教学, 多实践, 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才能胜任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及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学。

建议这些教师在转型后继续参加该专业的大学课程的脱产或函授 (夜大) 学习, 以便系统地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

2.3 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

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他们的实践技能是弱项, 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又没有生产经验, 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也待于通过实践来提高。笔者同样认为, 他们有必要到企业实习, 也有必要参加相应专业的师资培训班;他们在教学工作过程中, 也要虚心向同行学习, 结合生产实践, 积累经验, 努力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

2.4 高职毕业生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样的问题是, 他们的实践经验不足, 生产经验欠缺。所以, 他们一方面要继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学习。这方面来源的教师参加专业课师资培训班的进修, 有助于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能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

2.5 从企业引进的师傅或技术人员

对于师傅来说, 他们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但没有教学经验, 同时专业理论知识不够丰富, 教育教学方法也有待学习;至于技术人员, 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 也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 但教育教学方法有待学习和提高, 教学经验有待积累。

总而言之, 以上所说的各方面来源的教师人才, 除了其它的学习途径外, 参加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举办的专业培训班, 通过进修,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 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 学习到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当然, 教师们的各种能力, 在接受培训后, 必须结合教学工作不断实践, 才能得到巩固与提高。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通过自己的潜心钻研, 注意在工作中积累, 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并且探究其解决方法, 才有可能成为学校的“双师型”专业课骨干教师。

我基地成立于2000年4月, 是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基地自建立以来, 积极为全国及广西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 先后面向职校在职教师举办了短期培训42期, 培训学员2865人。在培训过程, 特别强调贴近受培对象, 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 针对性地开设培训课程, 制订较为科学的培训方案。比如2006年数控技术培训班, 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原则下, 开设的培训课程中, 理论课时80学时, 实践课时240学时,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3。通过保证学员在机床上操作的时间, 加强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培训的结果是, 学员学习了基本的数控技术理论知识, 掌握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在培训过程中穿插安排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的讲座、讨论, 向学员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 培训学员的教学能力, 从而较好地完成了“以提高学员数控技术加工操作技能为目标”的培训任务。学员反馈, 通过这种模式的培训, 真正能学到所需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根据追踪调查, 受过培训的学员, 回到学校后, 均担任了专业课的教师, 胜任教学工作, 送培学校表示满意。

3 新型办学模式培养的职师本科生

作为中国引进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试验, 同济大学于1999年开始开办职师本科专业[3]。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教学培养方案的确定, 从办学模式到具体课程的开发, 充分运用新的观念, 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职教特色鲜明:从第一学期就设定了职业教育类课程, 使学生一进校就能对职业教育有一种新的认识、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从第一学期就使学生得到一种在企业、学校认识实习的机会, 使学生对职业、劳动、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了解, 较早地树立起新的劳动观、职业观和就业观。

作为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的合作伙伴, 为了培养出符合广西区内外中职学校需求的专业课教师, 我校借鉴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养的模式,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于2005年开始招收职师本科生[4], 开办两个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数控技术) 及电子信息工程。根据对广西区职校师资情况的调研结果,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006年增加一个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模具设计与制造) ;2007年又增加汽车电子检测、艺术设计 (动漫设计、游戏制作) 两个专业。

我校制定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中, 公共课占26%,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占44~49%, 实践教学学时占24~30%, 教育类课程占6%。教育类课程有:职业发展概述、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法律法规、职业教育教学法、职业学校教学实习。强调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培养。

职师本科生, 是面向中职学校培养师资的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来看, 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宽, 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 动手能力较强;同时, 接受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职校教学实习等系统训练。职师本科毕业生在职校的教学岗位上, 会较快地适应、胜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职师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学习了先进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理念, 因此, 他们在职校的教学工作中会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会有助于提高职校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水平。

最近, 广西教育厅已下文认可职师本科生的学习课程, 毕业时, 只要学生修完学分, 并通过普通话测试及试讲, 广西教育厅则颁发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资格证。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职师本科毕业生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较为理想的专业课教师来源之一。

摘要:本文认为, 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不同来源的教师, 要培养成为“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 有着不同的途径, 参加专业课教师培训班是其中的一条捷径。职师本科生是中职学校较为理想的人才来源之一。

关键词:职校,双师型,职师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06) 13].http://www.gx.xinhuanet.com/misc/2007-01/05/

[2] 解读职高教育存在四大瓶颈.http://www.gxzjpd.com/web/news/2007/03/2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癌阻力指数(RI)与术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关系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