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勇于创新和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长期以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研究,没有突出实践性。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学生实践的评估与激励制度存在缺陷。而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2~3],因此尤其应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据我院是地方型本科院校,培养对象主要面向基层的特点,我们以预防医学和部分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改革对象,构建了一套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分析与动手能力。该体系除常规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外,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了导师制管理、探索性设计性实验、暑期科研实践等实践活动,已经在三届预防医学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式
1.1 与专业所在系部协调,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本科生导师管理制
10~15个学生为1个小组,指定1名教师为导师。在解剖学教学前就与各系部及班级协调好双向选择安排好导师。导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地学习,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的目的。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具体方法有: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近期学习的课程内容及知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利用图书馆及Internet网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获取大量信息。既为立题提供理论依据,也使学生学习了大量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小组集体酝酿,学生与导师充分讨论,确立一个既有科学性又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初步选题后,指导老师根据设计方案的目的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初审,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为后期的开放性实验和summer students暑期科研训练等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1.2 实行了开放性实验和summer students暑期科研训练
在保持基础实验基本要求的同时,保证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采取预约开放、双休日开放和寒暑假开放,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在学期开始,所有教师将本学期的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的名称列出,进行双向选择,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生每5~6人1个小组,每小组的学生各自分工明确,教师将每个实验项目所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查阅文献并对老师所提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协助共同完成解剖操作,并呈报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补充。同时我们也让学生参与局部标本的制作,或在周末或假期利用一些废旧标本模拟临床的各种手术,使每个同学有以1~2次动手机会。
暑期科研训练: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设计暑期项目,开展summer students暑期科研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综述书写、项目设计与项目实施。
2 实践教学考核改革,建立实践课程考核体系
考核原则是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根据学生实践态度、实践工作量及实践成果给出初步分类评分。对学生实践过程、总结、报告、论文等进行考核评分。
3 教学改革效果及其评价
近几年来在实施改革的班级中,05级与06年级的同学在“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立项两项,05级至07级同学获08年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4项,一个项目在09年第八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为进一步评价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在已实施了教改的三届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访谈的结果显示:被调查者100%回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对综合能力有提高,其中37.5%回答有较大提高。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依提高程度排序,依次为分析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交流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力>组织管理能力>写作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50.0%担任过负责人,93.8%回答组织管理能力与实践前相比有所提高。
问卷为自制的调查表,在教改前后对全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文献查阅、社会适应、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学习兴趣等方面,答案采用5分制衡量,结果(表1)。
4 建议
在改革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授课教师的知识、教学态度、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实各种知识,老师都应具备很强的责任性,不断加强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进一步规范各项教学改革措施,使实践教学课程化制度化,如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职责、实验室开放制度与规程。为更好地更有效参与开放性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提前一学期将课题方向给出以便学生更好地准备和预习,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5 讨论
实施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在早期学习阶段从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招生数量增加,形态学出现严重的生师比过大。而目前随着办学层次提高,医学自身快速发展,以实践性强为特点的医学教育,如何保证教学的质量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在大学生早期学习阶段中的形态学教育中就应顺应发展的需求,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对低年级学生实行导师制、探索性设计性实验、暑期科研实践及兴趣小组,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由于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中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次评价仅仅是近期评价,远期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是否有积极作用,对以后的专业实习及到工作岗位后能否适应工作要求需进一步进行随访追踪。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前期准备,师资队伍,教学形式的完善等还需近一步完善。
摘要:目的改革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评价改革效果。方法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特色,构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除常规的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外,开展了导师制管理、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summer students暑期科研训练等实践活动;实践改革体系中还包含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在三届预防医学本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实施,并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评价。结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其中主要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交流和协作能力。结论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 许本柯,王兵,刘行坦.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医学信息,2007,20(5):744~745.
[2] 王长月.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7):661~662.
[3] 陈先丽.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2):45~46.
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02-21
食品安全信息协管员02-21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02-21
如何评价数学课教学的效果02-21
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02-21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02-21
Motic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02-21
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评价02-21
项目网推效果考核指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