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原则和技巧(精选四篇)
医患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篇1
1 医患沟通的重点环节
落实医疗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我院在落实医患沟通方面,建立了规范的沟通制度,自病人入院到病人出院在八个重点环节上加强了沟通,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1)病人入院时沟通。病人入院后,分管医生要主动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所分管的经治医生、上级医生和科室主任,以及住院期间医院的有关规定,并详细交代病人入院时的病情;对于急重症患者入院后,要立即进行三级检诊,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综合客观检查对疾病作出诊断和处置意见,即时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正式沟通。(2)查房过程和查房后沟通。查房时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检查,认真听取病人或陪床人员所反映的症状、表现,避免在病人面前过度谈论病情,发现病人所担忧的问题,努力开导病人,打消病人顾虑,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病人战胜疾病信心;查房后分管医生将诊断、治疗、目前病人病情、预后,以及下一步将采取的医疗措施详细向病人家属交代,取得病人或家属的配合与理解。(3)辅助检查前后沟通。检查前详细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检查时间、标本的留取等,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回报后,对结果进行分析,主管医生及时告知病人或家属。(4)有创操作和手术前后沟通。有创操作和手术前向病人或家属详细交代手术目的、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前的准备(技术、物品、病人心理等),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和采取的措施等,征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和理解,并按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结束后由术者或第一助手向家属交代手术中的情况等。(5)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沟通。对诊断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科室要及时组织全院会诊或院外会诊,并及时向患者家属沟通,讲明病人病情和下一步采取的诊疗措施。(6)用药前后的沟通。用药前或更换药物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使用药物的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用药注意事项和医疗费用等情况,对于使用贵重药物要签署特殊用药知情同意书;用药后要了解病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疗效等情况。(7)病情发生变化时沟通。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变化的原因、治疗方案、采取的治疗措施和预后等。(8)患者出院时沟通。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明确说明在院时的诊疗情况、出院医嘱、出院院后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用药、功能锻炼方式及随访联系电话等内容。
2 医患沟通的技巧
2.1 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
一般来讲,病人来到医院看病,本身就带有一种迫切和焦虑的心情,尤其是初次到医院的病人,对医院的环境、布局等方方面面都感到很陌生,有一种畏难情绪,这种情形更需要医生在情感方面的投入和交流,打消顾虑,产生信任。临床实践中,多数医务人员只注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往往忽视与病人情感上的交流,表现出服务态度粗暴,对病人缺乏同情心和理解,解释问题语言生硬,甚至有的医护人员态度蛮横,出言不逊,用命令或训斥语言对待病人或家属;还有说话不严谨,该说的省略不说,过于轻率,不留余地,甚至在病人面前说三道四,使病人或家属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病人意想不到的风险时,病人往往不理解,产生医患矛盾,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为此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而且对待每一名病人都要主动、热心地接近病人,用谨慎的言行、耐心的态度,使病人对医者产生信任和信赖,增加彼此的亲近感,消除陌生等带来的紧张情绪。
2.2 注重沟通时的情景[2]
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针对不同病人的心情、心态表现和提出的问题与要求,要细心、耐心、热心地做好解释、安抚、疏导工作。沟通时可根据病人的心理状况和自觉程度,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进行交流,鼓励患者毫无拘束地倾吐自己的感觉,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发现病人的内心想法,消除他们的顾虑,促进医患之间配合。如医生、护士利用查房、治疗、护理时多进行个别交流,或者利用伤病员座谈会、发放病人问卷调查等。医生的责任不仅要医治疾病给病人机体带来的痛苦,也要学会医治疾病给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
2.3 沟通语言通俗化
由于病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各人的职业、身份、性格、文化程度、生活经历与环境等个体差异,加之所患疾病不尽相同,病种构成比较复杂,各人就医心态也表现不一。尤其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讲,对一些医疗术语感到非常陌生。要求医生在与病人沟通时,使用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善用大众化语言,少用病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说话要口齿伶俐,吐字要清楚,语速要适中,特别要巧打比喻,使病人及家属一听就懂。
2.4 重视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即体态语言沟通,是指通过医务人员的姿态、动作、表情和行为而达成的沟通。有研究表明,在沟通中的55%是通过表情、姿态、动作表达出来的,因此医患交谈时非语言性沟通方式十分重要。做为医务人员要学会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首先是仪表。—个人着装和修饰要大方合体,给病人以安全和信任感;形体要自然、端庄,举止要稳重、文雅,给病人以热情、重视、认真负责的形象;面部表情要对患者流露出尊重、同情和理解,给病人以真诚和信赖;目光,要用热情、鼓励、专注的目光面对患者,给病人以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2.5 医患沟通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自决权,已成为减少和预防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在医疗实践中,知情同意权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知情权,其二是自决权。由于医患双方对医学知识的不对等,病人缺乏对实施医疗措施的风险性认识,一旦出现医疗意外或其他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时,往往病人及家属不理解,甚至发生严重的医疗纠纷。医生在为病人实施诊疗行为时,选择适当的方式,恰当的时机,必须对病人疾病的性质、程度、治疗、方案、预后以及疗效、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和补救措施等向病人履行告知义务,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总之,医患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在医疗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制度,掌握沟通技巧,可以缓解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忠诚度、美誉度和信任感。我院通过建立和完善沟通制度,加大了对医患沟通制度落实的检查监控力度,把医患沟通制度纳入医院质量考核体系作为质控点,采取周查、月考的方式,对因医患沟通不到位而发生的医疗纠纷,按照“链式”管理模式进行责任追究,从重处罚,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落实沟通制度的自觉性,密切了医患关系,增进了理解和信任,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医疗纠纷,促进了医患关系良性发展。
摘要:文章认为,落实医疗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医院在落实医患沟通方面,建立了规范的沟通制度,自病人入院到病人出院在八个重点环节上加强了沟通,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探讨了医患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医患沟通,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官成浓.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J].现代医院,2007,7(4):92-94.
浅谈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篇2
作者:王玉霞,张美玲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五官科,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 医患沟通是现代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尤其在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服务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就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可以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医患关系,沟通,方法,技巧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探讨当代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力图使医务工作者以良好的心态从事医疗事业,推动医院科学的发展,是当前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正确对待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保证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地完成[1]。入院后沟通
让患者感到住院后的温暖。者入院后对医院环境一切都是陌生的,特别是长期患病及病情较重的患者,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患者既想得到良好的技术治疗,又想得到优质的服务,更想得到医护人员的温情关照,而此时的良好沟通,不仅患者对医护人员充满好感,更主要的是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强烈的信任感。
1.1 责任护士的沟通:责任护士是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接触者,在自我介绍姓名的同时,说明自己是患者的责任护士,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她。责任护士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把科室的相关情况和住院后注意的事项细致的告诉患者,从按时服药、休息时间、检查治疗时注意事项到饮食或外出科室请假等,使患者对科室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适应。
1.2 经治医生的沟通:经治医生是患者的直接治疗与管理者,患者入院后要详细询问疾病的变化过程,在告知患者自己是经治医生的同时,除了患者或家属代述的病情陈述外,经治医生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时间,要对患者做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在询问病情和体检检查过程中,经治医生要态度和蔼可亲,让患者感到亲情温暖,对经治医生产生信任感。
1.3 护士长沟通:在经治医生做了病情询问和全面检查后,护士长到患者病床前自我介绍,同时介绍经治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对患者疾病把握性,让患者及其亲属对医生和护士产生信任的第一印象,对自己的病情康复充满信心。护士长的温情、关怀更让患者对医院充满好感。
1.4 科主任的沟通:科主任的沟通可以不在第一时间完成,但应在患者入院的当天完成,在听取经治医生汇报和查看患者的病历后,在初步印象的情况下,对患者询问病情并在做体格检查的同时,多与患者沟通,说明本科的技术特点和先进性,并对患者的病情转归有一个准确的拟答复(解释),使患者感到住院治疗的把握性,让患者对医生、科主任充满信任。住院过程中沟通
患者住院后,经过经治医生的治疗、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热情服务,对医院、科室能有一比较熟悉的了解,此时的沟通更应具体化。一是责任护士的沟通:不仅仅是情况了解与介绍的沟通,还要用专业知识细化到患者身上,从身体疾病治疗、转归与康复转变到心理需求上。患者心理上的变化与接受治疗、护理,往往是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此时的责任护士要把心理护理落到实处,让患者不仅对护理工作充满信任,还要让患者对疾病治疗前景充满信心,更要让患者对医生的治疗感到可以依赖;二是经治医生的沟通:经治医生通过对患者第一阶段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和转归已基本掌握,这个时候的经治医生,应及时把患者病情与转归向其亲属交待清楚,同时还要和患者多沟通,不管是外科患者还是内科患者,往往能起到缩短疾病的治愈时间,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的作用;三是护士长的沟通:经过对患者的病情诊断与治疗转归,护士长此时应满怀信心的对患者说:“我们的医生技术是很高明的,我们的护士责任心是很强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为您服务的质量,不知您们对我们的治疗和护理还有什么要求和意见,我们将及时改进”;四是三级检诊沟通:通过三级检诊、科主任或高级职称的医生的人格行为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让患者不仅对科室的服务态度和医疗环境感到亲切温馨,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医生的高超技术是值得依赖的。3 临界沟通
临界沟通,就是在患者被治愈即将出院时的沟通,这时的沟通也可以说是诚信沟通。医院为了要达到长远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誉,而良好的信誉不是靠哪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靠全员参与,全事负责。患者在即将出院时,医生、护士应主动与其沟通,要把出院时的注意事项和出院后的预防、复诊、休息、饮食等情况反复告诉患者,从多方面的关心患者、体贴、理解患者,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们高尚、可亲,充分运用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与患者促膝交谈,加深患者对医院的良好印象[2]。医患沟通技巧
①一个根本:诚信、尊重、同情、耐心;②两个技巧:倾听,就是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介绍,就是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话;③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患者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社会心理状况。④四个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⑤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患者及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避免过多使用患者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压抑患者的情绪。⑥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方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4.1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4.2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4.3 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可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4.4 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把一些常规问题印到书面上,便于患者家属翻阅。例如,新生儿病区因无人陪伴,家属完全不了解病儿的治疗、生活情况,除有限的探视外,医务人员还将宝宝在病区一天的喂养、洗换、护理、治疗等共性情况以及出院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编成小手册,发给每位入院婴儿的家属,达到沟通的目的。
4.5 协调统一沟通 :当下级医生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照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内部讨论,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师与家属沟通。
4.6 实物对照沟通: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可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沟通。比如对先无性心脏病患儿的家属,医生可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进行讲解,家属就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到底出现在哪个部位,如何进行手术修补等;再如骨科患者,患者家属不知道骨病在什么位置,骨科医生便拿出人体骨架,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总之,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掌握沟通的艺术,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沟通的非常融洽,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3]。
【参考文献】
医患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3
语言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心理过程。通过语言符号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也是医患互动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交际活动的工具,绝大部分的人际交往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如果患者的内心世界是一个未知的陪岸,医者的语言则是通向彼岸的桥梁。
在医患沟通中,医生的话对病人是有权威性的。如果医生在沟通中,坚持科学和审慎的原则,他的话和病人的主观感觉相符合,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病人对他的信任度将会提高,他指出的一切将会给病人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医疗用语的伦理原则和常用语言
医患间语言的交流,认知的互动,不是随心所欲,信口雌黄,其背后必须有医学伦理观念和行为作为支撑点。我国现阶段医疗用语的伦理原则应该是:以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和医疗实践中的伦理原则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关爱、同情、保护和方便患者的观念,在医疗全过程中友善、科学、文明、通俗和谨慎地使用口语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以融洽医患关系,优化医疗过程,维护和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医生对患者不但要有问必答,且回答问题还应科学、准确、慎重和具有针对性。
为实现恰当的医患沟通,医德规范认为医生要善于使用五种语言:礼貌性语言,解释、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保护性语言,体态性语言。有的学者认为临床医学中的特殊语言要求是:善于倾听,避免刺激,适当鼓励,正确提问,细心观察,学会微笑,并指出上述要求应“凝聚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语言沟通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言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淡、少、专、硬、偏”。
所谓“淡”,是指某些医务人员对患者情感淡漠,缺乏关爱,见之于语言则呈“冷言冷语”。其根源在于有的医者陷入对各种病人均已“司空见惯”、“麻木不仁”的认识误区,在接诊时只是频于应付,似乎是机械地执行某种“程序”,完成某种“公事”。
所谓“少”,是指医者面对患者呈现出的少言寡语,惜言如金,不耐烦或不乐意回答病人问题的状况。患者多、医生忙固然是客观事实,但“时间就是金钱”的因素也不能排除。其结果,留给患者的只能是医生对自己不重视、不理解、不同情的就医感受和心理阴影。
所谓“专”,是指医者直接使用十分专业的医学术语和医学概念进行沟通,使患者难以明白,沟通存在语言障碍。简单地将医学术语引入医患交往,讲话不看对象,超越了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所谓“硬”,是指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生、冷、硬、顶”问题。医患沟通中忽视了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甚至将自己的不良心理感受对患者宣泄。这种简单生硬的态度实为医患沟通的大忌。
所谓“偏”,是指医者偏离了平等待患、一视同仁的医德准则,居高临下的对待患者,或者戴着“衣冠取人”、“权势取人”、“金钱取人”、“相貌取人”等有色眼镜对待患者,语言傲慢,行动怠慢,给患者造成不良刺激,使其就医过程变成“受气过程”。
语言沟通的技巧
①语言艺术:一般说,医患沟通中医者应恰当地使用文明用语,劝导、安慰性语言,杜绝伤害性言词。儿童患者具有自身特点,对其应更多地使用鼓励和表扬性语言。②交谈原则:医患交往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面对面的交谈。交谈是零距离的沟通,是双方洞察对方内心世界的窗口。在这种沟通方式中医务人员要主动、真诚、中性化,防止冷淡或过于热情,以免造成病人的疑虑和不信任。并及时、巧妙地引导病人,直接或间接的提问、进行开放式谈话。③用心倾听:对病人述说的内容和过程要认真、耐心、专注的倾听,使病人感受到医者的重视,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信任感。对疾病造成的痛苦情绪应给以理解、同情和关爱,以增进病人交谈的兴趣与主动性。④采集病史中的引导原则:在采集病史、了解病情变化中,除应坚持用心倾听的原则外,还应巧妙、有分寸地使用导向性语言,引导病人讲述清楚病史的演变和病情的变化。
医患沟通的原则和技巧 篇4
【关键词】护理,患者,纠纷,原则,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67-02
护患之间的矛盾可能产生于只言片语之间,也可能产生于不经意的行为当中。尽管有些时候可能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但是最终受到指责的可能还是护理人员。因此,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实习与培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态度,而且言谈、行为举止都要得体,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突发情况作出及时有效合理的反应。但现实的情况是,护理人员从护校毕业直接进入医疗机构,由于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常常造成沟通受阻甚至引发巨大矛盾的局面,这与新生代年轻人的娇生惯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父母或长辈对其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并不像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而是更希望通过提供一些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来指导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
1 与患者有效沟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护理人员实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过强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有人认为,护理工作是简单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实际的医疗护理当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的病情有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对药理、病理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护理工作绝非简单劳动。正如陈红英和徐胜凤(2001)所言,“良好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娴熟的技能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1]。实践证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程度越高,沟通效率也就越高,然而,要想获得足够的信任,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够令患者信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第二,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坚韧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考验的是护理人员临场的应变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与事态控制能力。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心理素质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往往被患者所左右,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不能有效地将病患向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方向发展;还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对此认知不足,缺少足够的耐心常常与病患发生口角,这是典型的情绪失控表现。凡此种种,都会给我们的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作为我们医疗机构的一线工作者,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心脏,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要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忠诚心,要对患者有足够的责任心。
2 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的四原则
2.1 必须以患者为中心
对医疗工作者而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患者是上帝。这实际上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生动比喻。的确,患者就医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或者缓解病痛,那么,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应该本着一颗仁心、爱心来对待我们的患者,护理人员照顾患者应该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细致、热情、温和,我们的任何护理工作都应该从方便患者角度出发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最起码的信任[2]。
2.2 必须十分重视患者人权
中国人有个毛病,就是得了病在医院检查完了不愿意在医院治疗,这其中有些患者可能面临的主要是经济因素,但是在我们国家实行新农村医疗合作以来,看病的经济性问题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相反,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亿元的环境问题,俗话讲“触景生情”,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有个良好的外界环境,但有些患者可能在医院十分敏感,这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耐心、本着尊重患者的原则,对其多多体谅,公平、公开、公正地对待患者所面临的任何问题。[3]
2.3 特殊患者特殊对待原则
在实际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常常越到重症、急症,甚至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护理人员必须采取特殊护理手段。重症患者心里焦脆、绝望,需要更为细致与温和的沟通方式;急症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特别是亲属们的表现,安抚亲属是关键;抑郁或者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的精神世界十分复杂,要想做到有效安抚,需要有足够的心里咨询技巧才能胜任。[4]
2.4 保密原则
患者在医院就诊与住院期间,向体院提供了非常详实的个人信息记录,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自然信息和病情信息。医疗机构应该有义务为所有患者保守这些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其内心深入时时刻刻把患者放在第一位,把患者的一切作为重要事情来抓。
3 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本着上述原则,那些具备了职业护理人员基本素质的护生们,要想保证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在技巧上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3.1 善于倾听
现代社会把人们的心智都带到了随波逐流的境地。患者与亲人之间往往缺乏沟通,患者有很多对于自身病情的认识,但其亲人往往无暇顾及。在医疗期间,护理人员恰恰可以充当其亲人的角色,深入了解患者内心的世界。所以,听,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是进行护患沟通的前提条件,不仅要听,而且要听清、听好、听出心声。只有善于倾听的护理人员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护生。在倾听过程中,切忌把患者当作病人。
3.2 言语技巧
人与人之间最为直接的信息传递就是来自于语言。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排序方式和语气讲出来给人的感觉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好的言语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特别是对于患者而言,好的言语好比一剂良药,著名的医学家波克拉底就曾讲过在医学里有两样东西可以为人类解除病患,一是药物,一是语言。[5]由此可见,语言带给患者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么,交谈是,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让患者感觉到“亲”,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其次,应该让患者提升战胜病痛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底蕴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使患者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自己宾至如归一般。
3.3 行为技巧
护士的行为主要包括查房、询问病情、给药、换药、通知服药、更换必备的医用物品、饮食查看、抽血、留尿等等,这些都是些具体而繁杂的工作,有些还涉及到卫生问题,尽管如此,护理人员也应该不卑不亢,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操守来行事,务必做到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大方有度稳重、动作敏捷准确干净,企业里有个精益生产理论,实际上,在各行各业都要求做到精益,减少动作浪费,减少物品浪费,减少走动浪费,减少搬运浪费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医院才能整洁如新,患者心情才能豁然舒畅,医患关系才能有效缓解。[6]
参考文献:
[1] 陈红英,徐胜凤.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交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10.
[2] 许亚红,李小寒.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2008,22( 2):460 -462.
[3] 刘勇.护生如何做好与病患的沟通工作[J].中国-东盟博览,2013(4):246.
[4] 代丽萍.浅谈与病患沟通的技巧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9):300-301.
[5] 杨艳霞.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J].中国实用医药,2012(4):264-266
相关文章:
艺术化沟通培训心得02-05
关于沟通交流技巧与语言艺术的培训总结02-05
沟通艺术培训02-05
小学生庆元旦诗歌朗诵02-05
动力响应特性02-05
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02-05
加强医患沟通02-05
医患沟通实践02-05
医患沟通技巧学习总结02-05
医患沟通心得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