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c式词语大(通用9篇)
篇1:abcc式词语大
天网恢恢
[tiān wǎng huī huī] 《老子·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认为天道就像网一样,虽然宽大,但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后用“天网恢恢”形容作恶者终究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恢恢:宽广。
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怒气冲冲
[nù qì chōng chōng] 盛怒的样子。
议论纷纷
[yì lùn fēn fēn]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想入非非
[xiǎng rù fēi fēi] 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生机勃勃
[shēng jī bó bó]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得意洋洋
[dé yì yáng yáng]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气喘吁吁
[qì chuǎn xū xū]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可怜巴巴
[kě lián bā bā] 状态词。形容可怜的样子:小姑娘又黄又瘦,~的。儿子眼里含着泪,~地瞅着他。
人才济济
[rén cái jǐ jǐ]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言之凿凿
[yán zhī záo záo]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目光炯炯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饥肠辘辘
[jī cháng lù lù] 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形容十分饥饿。
白发苍苍
[bái fà cāng cāng]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含情脉脉
[hán qíng mò mò]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热气腾腾
[rè qì téng téng] 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兴致勃勃
[xìng zhì bó bó]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篇2:abcc式词语大
[lián shēng nuò nuò]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春日融融
[chūn rì róng róng] 春天的阳光很温暖。融融,温暖。
来往屑屑
[lái wǎng xiè xiè] 该词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六,形容往来匆匆。
荒草凄凄
[huāng cǎo qī qī] 荒草长得很茂盛。
清咖婆婆
[qīng kā pó po] 出自王丽萍。
浊流滚滚
[zhuó liú gǔn gǔn] 浑浊的水流,往往指洪水来势凶猛。
白雪茫茫
[bái xuě máng máng] 下大雪后,大地一片白雪皑皑,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景象。
春意浓浓
[chūn yì nóng nóng] 很重的春天的味道。
迂腐腾腾
[yū fǔ téng téng] 形容固执保守,不通世故。
娇喘微微
[jiāo chuǎn wēi wēi] 女的喘气,轻微的喘。形容自己怜爱的感觉。
洋芋囷囷
[yáng yù qūn qūn] 是西北农家的一种饭食,主要用土豆条与面粉拌匀蒸熟而成,也可以用苜蓿菜、槐花或者番瓜拌面粉制作。
天下滔滔
[tiān xià tāo tāo] 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
不过尔尔
[bù guò ěr ěr]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人言凿凿
[rén yán záo záo] 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
杨柳依依
[yáng liǔ yī yī]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流水汩汩
[liú shuǐ gǔ gǔ] 水汩汩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碧波粼粼
[bì bō lín lín] 绿色的湖水被风吹起层层波纹,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粼粼金光。碧波是名词,粼粼是形容碧波的。
文质斌斌
[wén zhì bīn bīn]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同“文质彬彬”。
夜色茫茫
[yè sè máng máng] 是夜色迷茫的意思。
居常鞅鞅
篇3:NA式颜色词语浅析
一、NA式颜色词语的性质
据考察, 《中国颜色名称》收录的NA式颜色词语多达一千余条, 其性质比较复杂, 有些是词, 已经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这一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占比例最大的是短语, 还有一些则处于中间状态, 是词还是短语尚无定论。
目前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确定为词的例如:桃红、枣红、杏红、橘红、橘黄、杏黄、姜黄、篾白、豆绿、葱绿、篾黄、竹叶青、豆青、菜青、玫瑰紫、葱白、猩红、鹅黄、鸭黄、蟹青、鱼肚白、鱼白、血红、肉红、果绿、篾青、葡萄紫、雪白、火红、水红、土黄、天蓝、海蓝、湖绿、月白、米黄、乳白、乳黄、墨绿、墨灰、漆黑、蜡白……
除此之外的其他NA式颜色词语基本都可以看作是短语, 它们大都具有很强的临时组合性, 构成也比较自由。例如:檀香红、樱花红、月季红、金盏橙、柳芽绿、虎皮黄、鼠皮灰、宝石绿、火山棕、巧克力棕、野葡萄紫等。其中有一部分使用频率较高, 具有由短语向词转化的趋势。如:湖蓝、豆绿、蟹黄、肉白等。
二、NA式颜色词语的构造特点
NA式颜色词语的构造特点主要体现在N上。N有四种类型, 它既可以是单个名词, 也可以是名词性短语, 还可以是名语素, 甚至是无义汉字。例如:
1.N是单个名词:樱花红、葡萄紫、孔雀蓝、象牙白、巧克力棕、湖水蓝……
2.N是名词短语:笋皮棕、枯竹褐、兔眼红、竹叶青、海沫绿、哈瓦那玫瑰红……
3.N是名语素:柿红、茄紫、鸽灰、月白、舌红、蜜黄、蛙绿……
4.N是无义汉字:驼黄、蛾黄、蝶黄、鹦绿、蟾绿、鸥蓝、猬灰、蟹灰……
其中第1类比较常见, 第2类则相对较少。而第3、4类的产生是为了简便起见而用名词中的一个语素或无义汉字来代替所要表达的名词, 例如用“柿”代表“柿子”、“月”代表“月亮”而产生了“柿红”、“月白”;用“鹦”代表“鹦鹉”、“鸥”代表“海鸥”产生了“鹦绿”和“鸥蓝”, 等等。
目前学界对汉语基本颜色词的界定仍然存在分歧。姚小平 (1988) 认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为黑、白、红、黄、绿、蓝、紫、灰、褐 (棕) 、橙10个;刘云泉 (1990) 为红、黄、青、绿、白、蓝、黑、灰、紫、褐10个;詹人凤 (1990) 为黑、白、红、黄、绿、蓝6个;刘丹青 (1990) 为白、黑、红、黄、绿、蓝、灰7个;叶军 (2000) 为红、蓝、白、黑、绿、紫、灰7个;李红印 (2007) 为红、黄、绿、蓝、紫、褐、黑、白、灰9个。本文的A取各家基本颜色词的交集。本文所谓“颜色词语”涵盖汉语的词和短语。
三、N的语义类别
NA式颜色词中的名词性成分N涉及多种语义类别, 包括植物、动物、身体构件、矿物、元素、自然物、食物、人造物等等。例如:
N为植物:草黄、蔷薇红、草莓红、橡树灰、海带绿、枇杷绿、野葡萄紫……
N为动物:猩猩红、鹦鹉黄、麻雀褐、蜻蜓蓝、麂棕、蟾蜍绿、鲸灰……
N为身体构件:肝红、舌红、唇红、指甲红、颊红、肉白……
N为矿物、元素:铁青、铅灰、宝石红、古铜褐、岩石棕、孔雀石绿……
N为自然物 (包括天体、气象、地表物、水域物) :天蓝、月白、沙黄、海蓝、湖绿、曙光红、火山棕……
N为食物:乳白、蜜黄、莓酱红、咖啡褐、饴糖黄、巧克力棕、葡萄酒红……
N为人造物:砖红、墨绿、蜡白、胭脂红……
四、NA的选择限制
1.同一个N选择与不同的A组合
考察发现, 同一名词性成分N可以选择不同的基本颜色词A, 用来指称不同的色彩。《中国颜色名称》一书中收录的此类颜色词语很多, 例如:
松黄———松褐———松绿%%%葡萄灰———葡萄褐———葡萄紫
菜绿———菜青———菜灰%%%丁香棕———丁香褐———丁香紫
鸭黄———鸭绿———鸭青%%%琥珀红———琥珀黄———琥珀白
蟹黄———蟹青———蟹灰%%%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
冰绿———冰红———冰蓝%%%象牙黄———象牙灰———象牙白
橘红———橘黄———橘橙———橘绿%%%藤红———藤黄———藤紫———藤灰
菊黄———菊绿———菊白———菊紫%%%豆黄———豆绿———豆青———豆灰
篾红———篾黄———篾青———篾紫%%%驼黄———驼红———驼灰———驼棕
月白———月灰———月黄———月蓝%%%海蓝———海绿———海青———海灰
蟹壳红———蟹壳黄———蟹壳青———蟹壳灰
栗红———栗黄———栗棕———栗褐———栗紫
古铜黄———古铜褐———古铜绿———古铜紫
玉红———玉蓝———玉绿———玉青———玉紫———玉灰
玫瑰红———玫瑰黄———玫瑰紫———玫瑰褐———玫瑰灰
同一名词性成分N对不同基本颜色词A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
其一, 名词性成分N代表同一事物的不同品类、不同部分。例如“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绿”这几个NA颜色词语中的N都是“宝石”, 但实际上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宝石的不同品种:红宝石、蓝宝石和绿宝石。正是由于名词“宝石”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品类多样性的特点, 因此“宝石”一词可与不同的颜色词A组合, 用以指称不同的颜色。再如“芒果黄、芒果绿”中的“芒果”也是不同的品种。“芒果绿”中的“芒果”代表“土芒果”, 该品种的芒果表皮呈现青绿色, 故有“芒果绿”;还有一种“外来芒果”, 表皮呈橙黄色, 故有“芒果黄”。此外, 有些N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组成部分。例如“篾青、篾黄”, 虽然两个词中的“篾”都是指竹子, 但“篾青”的“篾”是指竹子的表皮, 而“篾黄”的“篾”则是指竹子表皮以里的部分。再如“葱绿、葱白”, “葱绿”的“葱”是指葱叶的部分, 因其呈现绿色故称葱绿;“葱白”的“葱”是指白色的茎的部分, 故称葱白。
其二, 颜色界限的模糊性。从颜色的物理属性看, 颜色在光谱上是呈片状分布的, 各种颜色构成一个连续统, 颜色之间的过渡是通过渐变完成的。可以说光谱的连续性使得颜色词天生带有模糊的特质。伍铁平 (1986) 曾论证:“只有光谱的波长是510毫微米 (nanometers) 周围狭窄的一小段才是纯粹的绿色, 光谱波长是575毫微米周围狭窄的一小段才是纯粹的黄色, 界乎这二者之间的或者是绿带黄, 或者是黄带绿。同样道理, 绿色和蓝色之间也有很长的一段过渡色, 可以叫grue (绿蓝色) , 这个词是由green (绿色) 和blue (蓝色) 两个词构成的。”由此可见, 介乎两种颜色 (例如红和黄、红和紫) 之间的色彩我们往往很难判断它们究竟是哪种颜色, 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诸如“橙红”、“橙黄”, “玫瑰红”、“玫瑰紫”之类的NA式颜色词语。
其三, 认知的主观性。由于人的认知具有主观性, 因而对同一事物的颜色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例如成熟的橙子表皮的颜色既可以被描绘为“橘红”, 也可以被描绘为“橘黄”、“橘橙”。人们对大海的认知存在个性差异, 因而有“海蓝”、“海绿”、“海青”等NA式颜色词语。可见, 认知的主观性也是导致同一个N选择与不同基本颜色词A组合的重要原因。
2.同一个A选择与不同的N组合
同一个基本颜色词A可以对应不同的名词性成分N, 即用不同的N来指称, 其原因即是前面讲到的颜色物理属性导致的模糊性。一个基本颜色词代表的颜色往往包括光谱上的很长一段距离。因此人们选择不同的名词性成分N来修饰和指称同一个基本颜色, 对色彩类别作出了更加细致入微的描绘, 大大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生动呈现出自然界中的万千色彩。比如, “绿”就有“苹果绿”、“豆绿”、“苔藓绿”、“葱心绿”、“柠檬绿”等, 这些NA式颜色词语将“绿”本身的模糊性逐渐减小, 形象地指出它所包括的不同次类的色彩状态, 既丰富又可感。
五、结语
1.NA式颜色词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表达色彩的词语, 它是词与语的集合体, 包括已固化为词的现代汉语词语, 也包括很多临时组合的自由短语, 体现了现代汉语色彩表达方式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NA式颜色词语以基本颜色词A为色彩基点, 名词性成分N是对颜色A的描摹与细化。N的作用有两点: (1) 体现同系颜色的内部区别, 例如“海沫绿”区别于“苹果绿”, “杏仁黄”区别于“小麦黄”, 等等。 (2) 对人类模糊性的颜色印象起定格作用。例如“红”是物体通过光波对人类视觉产生的一种颜色印象, “石榴红”、“金盏红”、“栗红”、“杏红”、“瓜瓤红”、“玛瑙红”、“荷花红”、“枣红”、“砖红”中的N则将“红”这一模糊的颜色印象定格为具体可感的实物。
3.NA式颜色词中, N与A的组合呈现出双向选择限制性特征。A对N的选择反映了语言表达中同一基本颜色词内部分类细化的需求, N对A的选择则是大千世界同类事物色彩丰富性在语言中的生动表现。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语构造形式多样, “以物状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本文对《中国颜色名称》所收录的NA式颜色词语进行了考察, 以寻找该类颜色词语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颜色名称》,NA式颜色词语,考察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物色词浅论[J].西藏大学学报, 2008, (3) .
[2]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语义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3]刘丹青.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及序列[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 (3) .
[4]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0.
[5]孟晓妍.汉语物色词浅论[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 (1) .
[6]伍铁平.论颜色及其模糊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 (2) .
[7]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评述——兼论汉语基本颜色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1) .
[8]叶军.谈色彩词中的特殊成员:物色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2, (5) .
[9]叶军.浅论现代汉语基本色彩词[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0, (3) .
[10]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
[11]于海飞.试论实物色彩词及其形成理据[J].北方论丛, 2005, (6) .
篇4: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
②(动)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
③(动)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
④(动)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
⑤(名)姓。
刘承峰(2004)认为以上几种语义都无法解释“爱V不V”中的“爱”,于是建议为“爱”增加一个义项,即把“随便、我说了算、无所谓、不重要”的语义归结为“爱”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语义。其实以上语义只有在“爱V不V”构式中才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无所谓”的语义是构式“爱V不V”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爱”所独立具有的。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爱”在某一特殊构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另立义项。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是承认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是独立于其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把为其构成成分增设义项。至于“爱V不V”中的“爱”的语义,仍然没有超出《现汉》中的义项,显然是第二个义项“喜欢”。在翻阅《现汉》等相关工具书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把某一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其构成成分头上的冤假错案并非个案。所以本文打算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现汉》若干词语释义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辞书编纂有些启发。
二、构式语法及其优势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
构式语法最初起源于对一些特殊的“边缘”(peripheral)现象的研究,如熟语。这与乔姆斯基以常规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所谓“核心(core)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正好相反。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的组合理论(Compositional Grammar)对熟语、半熟语等现象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对此现象却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构式语法认为对特殊构式的研究同样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构式语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优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开始关注语言中的“边缘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不规则或半规则的语言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以前的生成语法系统中是没有地位,也是生成语法所无法解释的。
第二,对语言现象进行全息式的解释,主要是把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和音韵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解释。而这些因素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句法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是结构内在的。
第三,可以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如上文提到的要为“爱”增加的义项的建议就是如此。
近年来,构式语法引起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关注,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刘丹青(2001)、陆俭明(2002)、石毓智(2003)等都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一些特殊构式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同时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解释。但遗憾的是,运用构式理论对汉语的词典释义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失当举隅
案例1:《现汉》(第5版)中对“归”的解释:
①返回:归国华侨
②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③(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千条河流归大海
④(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⑤(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
⑥(动)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⑦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
⑧(名)姓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的指明词性,而有的没有指明。在此只分析和本文相关的第6个义项,我们认为这个义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归”不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还可以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之间,如:
(1)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说明的都应该说明白。
(2)她漂亮归漂亮,但不够聪明。
既然不一定只能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那么“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的语义总结自然就不够全面。
第二,即使承认是“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该义项也应该是整个构式“V归V”的整体构式义,而不应该看作是单个动词“归”的意义。
案例2:《现汉》(第5版)对“再”的解释:
再:①(副)a.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再版。
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
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
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你同意。
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
……
我们认为《现汉》对“再”的处理值得商榷。这里只分析d义项。
这种解释只针对下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别的例子就解释不了。如:“她再漂亮,我也要离婚”和“你再阻拦,她也会参加的”。
显然是把整个“再……也不……”的语义归结为其中单个的“再”的语义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再V也……”中“再”含有“即使”或者“无论怎么”的意思,“再A也……”中“再”等于“无论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再”的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再”和“即使”有时可以合起来用为“即使再V也……”,而我们并不觉得累赘不妥,这说明“再”和“即使”并不是完全同义,因为语言具有经济型,不会把两个同义的词语连着使用。
第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再V也……”中“再”和“再A也……”中的“再”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即使,无论怎么”之义,后者是“无论多……”之义,这种观点在“再”的语义分类上看似精细,实际上给人一种特设之嫌。事实上,二者表义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应把二者合并为“再……也……”,整个构式表示即使某一动作继续下去或者某一性质的程度加深,也不会改变某一决定或现状。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遇到“再……也……”这种特殊构式时就把“再”解释为“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而在为“再”设立义项时举的例子还是“再……也……”。这种方式有循环论证之嫌。另外,从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把出现在各种特殊构式里的副词“再”分别设立不同的义项,这显然不如把相应的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来得经济简洁。所以我们认为不妨把“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么”等义归结为“再……也……”的构式义,而不是其中“再”的意义。这样不仅简化了“再”的义项,而且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
案例3:《现汉》(第5版)对“有”的解释:
有: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有年纪了
显然,表示某种事物多或大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有+抽象名词”所具有的,并非其中单个的“有”所具有的,因为如果离开该构式,单个“有”就没有这种语义,如“我有一本书”种“有”句没有“书多或大”的意思。把这种语义归到“有”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案例4:《现汉》(第5版)对“连”的解释: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我们认为,表示该义的“连”下文必须有“也、都”与之呼应,形成构式“连……也、都……”。整个构式表示某种事物或动作的极端代表都怎么样了,别的普通事物或动作更应该如此,“连”只是引进某一极端事物或动作的代表,不应该整个构式的构式义归到“连”的头上。
案例5:《现汉》(第5版)对“什么”的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
①……
⑤表示责难:你笑什么? 你说呀,你装什么哑巴?
⑥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⑦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啊,他都干得了。
无论是义项⑥还是⑦义项,都不是单个“什么”的义项,而是整个构式的义项。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具体到词典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要注意区分构式义和词汇义,只有那些摆脱了特定构式的意义,才是词汇义,也才有资格作为词汇的一个义项出现在词典中。词典确立义项不可过细,不可把本该属于某一构式的构式义归到其构成成分的头上,把应该属于构式的构式义还给构式。我们认为词典只需要列出词语本身的内在义项即可。郭锐(2002:88)指出词类的表述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内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固有的表述功能,外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在某个语法位置上最终实现的表述功能。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一般情况下一致,……有时候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有些标记性构式中词语的“内在表述功能”和“外在表述功能”通常表现为不一致。如:还N呢——还老师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通常情况下,副词“还”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不修饰名词。但在此构式中“还”修饰了名词,整个构式有批评某对象应该达到某水平而没达到的批评指责的意味。这个义项就是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而不应作为“还”的义项。
第二,至于这种包含着某一词语的特殊构式的构式义要不要收入词典,值得讨论。如果完全收录,词典将不胜其长,如果完全不收录,对这些特殊构式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遇到问题。我们认为不妨把这些结构特殊,语义无法推导的特殊构式单独收录,这样既避免了常用《词典》的繁琐,也可满足使用者对特殊构式理解使用的需求。
如果要在词典中列出构式或构式义(或收录于专门的构式词典),应尽量明确指出构式的结构特点,使之以构式的形式出现,而不要遮遮掩掩。《现汉》对“就”“才”和“连”的处理就有点遮遮掩掩。
就2:⑥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
才2: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其实《现汉》已经意识到以上两个构式的特点,只是没有明确化。如果能明确格式化为:
A就A吧
才……呢
连A都/也……
构式的特点就明确了很多,对二语学习者的用途也大得多。
《现汉》对“爱……不……”的处理稍微明确,但并未指出其特点,如果能指出“爱V不V”,至少对二语习得者效果会好很多。
词典即使是专门的构式词典中某一词条下到底应该列出哪些构式,尚需讨论。有的词条下列出了常用构式,如“爱……不……”,而有的词条下就没有列出常用构式,如表示批评的“还NP呢”就没有列出。词典中到底应不应该列出常用构式?如果要列,列出哪些?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14BYY169]和教育部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11YJC740135]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
CUP,2005.
[2]Fillmore,C.& 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all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Language,1988,(4).
[3]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2006.
[5]Kay,P.EVEN[J].Linguistics & Philosophy,1990,(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
订[J].辞书研究,2006,(1).
[8]李文浩.“再XP也VP”构式分析[J].汉语学报,2010,(4).
[9]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10]刘冬青.词典释义的正确性问题[J].辞书研究,2008,(5).
[11]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J].辞书研究,
2004,(2).
[12]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
(5).
[13]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的解
释”[J].外国语,2004,(2).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邵敬敏.“连A 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
学,2008,(4).
[16]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
2000,(1).
[17]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
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18]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
(台湾),2005.
[19]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
习,2002,(1).
篇5:abcc式四字词语
2、逃之夭夭,桃之夭夭,铁中铮铮,威风凛凛,万里迢迢
3、喜气洋洋,羞人答答,想入非非,心事重重,行色匆匆
4、不甚了了,此恨绵绵,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神采奕奕
5、吉祥止止,大腹便便,苦海茫茫,聊复尔尔,两手空空
6、顾虑重重,关情脉脉,怪事咄咄,鸿飞冥冥,含情脉脉
7、忧心忡忡,忧心悄悄,言笑晏晏,一息奄奄,余音袅袅
8、长夜漫漫,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谠论侃侃
9、福寿绵绵,风雨凄凄,俯仰唯唯,负债累累,瓜瓞绵绵
10、言之凿凿,众口嗷嗷,众目睽睽,忠心耿耿,中心摇摇
11、余音袅袅,牛皮哄哄,人才济济,议论纷纷,文质彬彬
12、妙手空空,珑珑兀兀,桃之夭夭,想入非非,余子碌碌
13、来势汹汹,泪眼汪汪,磨刀霍霍,目光炯炯,暮气沉沉
14、大名鼎鼎,颠毛种种,钉头磷磷,独行踽踽,得意洋洋
15、白雪皑皑,人心惶惶,目光炯炯,含情脉脉,颠毛种种
16、虎视眈眈,虎视耽耽,好善恶恶,饥肠辘辘,剑戟森森
17、炊烟袅袅,繁星点点,血迹斑斑,波光粼粼,板上钉钉
18、傲骨嶙嶙,白发苍苍,但是尔尔,波光粼粼,波光鳞鳞
19、得意扬扬,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丰度翩翩
20、白雪皑皑,众目睽睽,荧光闪闪,其势汹汹,兴致勃勃
21、人情汹汹,人心惶惶,人心皇皇,人言藉藉,人言籍籍
22、大腹便便,气势汹汹,书声琅琅,神经兮兮,深情款款
23、薄暮冥冥,板上钉钉,不甚了了,白雪皑皑,此恨绵绵
24、妙手空空,怒气冲冲,秋波盈盈,气喘吁吁,群雌粥粥,
25、千里迢迢,其势汹汹,气势汹汹,秋水盈盈,信誓旦旦
26、生机勃勃,死气沉沉,杀气腾腾,书声琅琅,书声朗朗
篇6:常用ABCC式词语
[zhāo qì bó bó] 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星光熠熠
[xīng guāng yì yì] 星星的光芒熠熠生辉。形容明星。
犀利娃娃
[xī lì wá wa] 一名10岁的小女孩模仿这首歌的加强版《梦中忐忑》的视频在本网的点击量已超过了20万,并被其它网站争相。
书记翩翩
[shū ji piān piān] 形容风格隽雅,文辞优美。
庸中佼佼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指平常人中比较突出的。原作佣中佼佼。《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雪花飘飘
[xuě huā piāo piāo] 暂无释义
蒹霞苍苍
[jiān xiá cāng cāng] 芦苇密密又苍苍。
暖风徐徐
[nuǎn fēng xú xú] 暖暖的微风缓缓吹过来的意思。
思虑营营
[sī lǜ yíng yíng] 营营:往来盘旋的样子,这里指为名利而劳碌费神。形容为了功名利禄而用心奔走。
苦海茫茫
[kǔ hǎi máng máng] 苦海:苦难深重如海;茫茫:辽阔深远的样子。无穷无尽的苦难。
轻烟袅袅
[qīng yān niǎo niǎo]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的意思。
微风习习
[wēi fēng xí xí] 形容微风和煦、缓慢吹动的样子。
硕果累累
[shuò guǒ léi léi] 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果实累累
[guǒ shí léi léi] 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关山重重
[guān shān chóng chóng] 山势和关口重重阻隔,形容做事困难,或者路途远。
白云悠悠
[bái yún yōu yōu] 形容白云在天上移动的美,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形容作者内心的舒缓、闲适。
水波粼粼
[shuǐ bō lín lín] 水面十分明净。
余烟袅袅
[yú yān niǎo niǎo] 烧东西灭了之后还冒出来几缕青烟。
蒋二奶奶
[jiǎng èr nǎi nai] 形容某人难以伺候,碰不起、娇弱,不可稍有触犯。
炉烟袅袅
篇7:常用ABCC式词语
[rén qíng xiōng xiōng] 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风雨凄凄
[fēng yǔ qī qī]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压线年年
[yā xiàn nián nián] 年年作缝纫活。比喻徒为他人长期忙碌。
中心摇摇
[zhōng xīn yáo yáo]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众人役役
[zhòng rén yì yì] 普通人都辛勤劳动不息。
相貌平平
[xiàng mào píng píng]平平释义:普通;平常。相貌平平就是长相普通,没有什么特点。
和硕格格
[hé shuò gé gé] 为大清贵族女子的爵位称号。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和硕”是满语“四方四角”的意思。
惊采绝绝
[jīng cǎi jué jué] 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长夜漫漫
[cháng yè màn màn] 漫漫:无边际的样子。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步履匆匆
[bù lǚ cōng cōng] 形容有着急的事走步很快。
风度翩翩
[fēng dù piān piān]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囧巨菜菜
[jiǒng jù cài cài] “囧巨菜菜”是域名“囧.cc”的山寨读法,因中文域名的启用,外加域名系统中句号“。
轹跞辚辚
[lì luò lín lín] 象声词。形容清脆而急速的声音。
心有戚戚
[xīn yǒu qī qī] "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
红旗猎猎
[hóng qí liè liè] 猎猎:象声词。形容风声或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红旗因风吹而发出声音。
草木菁菁
[cǎo mù jīng jīng] 草木长的很茂盛,欣欣向荣的意思。
神气扬扬
[shén qì yáng yáng] 形容人精神焕发。
好运连连
[hǎo yùn lián lián] 好运一直在身边,永远不会停止。
中情烈烈
[zhōng qíng liè liè] 中:内心;烈烈:炽热,强烈。指感情热烈。
春风习习
篇8:论小学语文语境式词语教学
一、现阶段词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习的词语脱离了语境。所谓语境便是让词汇在句子中发挥实际的作用,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词汇积累的效果,便进行独立的词汇教学,没有结合语境,导致学生对词汇的领悟不准确。
2.缺少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学到的知识只有多加实践,才可以达到恰当运用。对于现在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学到了词语,但是总是停留在记忆的表面,没有实践去运用,所以在阅读中不能灵活的理解,写作中不能够灵活的运用,使学到的词语没有学以致用。
另外,对于知识的教学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总是单一的把词语当作课后题,让学生进行工具查询理解,方法不仅比较单一,而且导致小学生学习词语处于被动的状态,无法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进行语境式词语教学模式
1.结合上下文进行语境教学。语言环境式词汇词语教学便是在念出和写出文章中的词汇,并领悟词汇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来分析词汇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语言环境式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联系课文领悟语言环境词的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这句“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其中的“柔弱”一词,从字面上来分析,是软弱和不刚强的意思,但是如果这样理解便成了蟋蟀使用的建房工具很不刚强,很难完成挖掘住宅的能力。其实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深入的理解,蟋蟀并不是柔弱的,相反很坚强,蟋蟀便是靠蟋蟀自身的前足、后足和后腿等一点点挖掘出来的。这便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热爱生活、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这样通过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的词语,体现了语境式词语的精辟,也体现了内涵的准确性,更使上下文的情感的感悟更透彻。所以教师要在语言环境式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全文领悟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
2.对语境式词语加强实践训练,多方式的进行词语教学。俗话说:“熟能生巧”便是要求教师加强对小学生的词语实践,多理解词语、记忆词语和运用词语。比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春天鲜花……一片,对于这句话中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白雪一片”这四个词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先理解内涵,然后对词语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这四个词语造句子。让学生运用自己创设的情境句子来体验语境词语的优美。比如记得班上一个学生造的句子:“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鲜花盛开的时节;夏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更是绿树成荫的时节;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更是鲜果飘香的时节;冬天是万物冬眠的季节,更是白雪一片的时节,啊!一年四季真美。”这个学生造的句子非常好,教师可以进行表扬,让班上其他小学生看到后都努力地造句子,久而久之使词语教学得到实践的训练。另外,还可以把这几个词语当作是一个小的写作训练,进行段落式的写作训练,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词语运用比赛。这样多元化的进行教学和实践,不但使小学生的语境词语运用能力得到增强,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篇9:ABCC式词语及解释
锦水汤汤
[jǐn shuǐ shāng shāng] 对着浩浩荡荡的锦水发誓,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此恨绵绵
[cǐ hèn mián mián]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虎視眈眈
[hǔ shì dān dān] 虎视眈眈,像老虎要捕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地盯着,随时准备掠夺。
溪水淙淙
[xī shuǐ cóng cóng] 溪水发出轻柔的声音。
波光鳞鳞
[bō guāng lín lín] 形容波光像鱼鳞一样层层排列。
道路藉藉
[dào lù jí jí] 形容社会上人们纷纷传告。
铁中铮铮
[tiě zhōng zhēng zhēng] 金属器皿中敲起来当当响的。比喻才能较为出众的人物。《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棋乐融融
[qí lè róng róng] 形容在棋牌中十分欢乐、和睦。
来之坎坎
[lái zhī kǎn kǎn] 比喻进退都很艰难。
人海茫茫
[rén hǎi máng máng] 1、像汪洋大海一样的人群。极言人多。2、比喻人世社会。
衆口哓哓
[zhòng kǒu xiāo xiāo] 见“众口嚣嚣”。
砢碜拉拉
[kē chěn lā lā] 极寒碜;很不体面。
道路纷纷
[dào lù fēn fēn] 百姓纷纷议论。
画里真真
[huà lǐ zhēn zhēn] 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空想,或是根本实现不了的幻想。
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十指尖尖
[shí zhǐ jiān jiān] 十指:十个手指。尖尖:纤细的样子。十指尖尖:手指纤细修长,十分漂亮。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
夜雨绵绵
[yè yǔ mián mián] 绵绵就是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夜雨绵绵就是指夜晚的雨丝接连不断,多来表达惆怅的思绪。
波浪滔滔
[bō làng tāo tāo] 形容波浪此起彼伏的效果,而且波浪不小。
辞趣翩翩
[cí qù piān piān] 辞趣:文辞的意趣;翩翩:形容风致、文采的优美。指文辞的意趣很优美。
如此云云
[rú cǐ yún yún] 是“诸如此类”“等等”。
常用ABCC式词语2
众人昭昭
[zhòng rén zhāo zhāo] 昭昭:明显。众人对某事非常清楚。
遥夜沉沉
[yáo yè chén chén] 比喻忧郁的心情或黑暗的社会,好像漫漫长夜熬不到天明。
人影绰绰
[rén yǐng chuò chuò] 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也可形容一个人心理烦躁时看到客观视觉中清晰的人群,由于主观作用而模糊起来。
一灯荧荧
[yī dēng yíng yíng] 形容灯光、星光亮。
声名赫赫
[shēng míng hè hè] 显著盛大的样子。
款步姗姗
[kuǎn bù shān shān] 形容女子体态优雅从容。
碧波滚滚
[bì bō gǔn gǔn] 碧绿的波涛滚滚而来,汹涌澎湃。
水光粼粼
[shuǐ guāng lín lín] 阳光或月光照在水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泪光涟涟
[lèi guāng lián lián] 形容不断流泪的样子,泪流不止。
繁星点点
[fán xīng diǎn diǎn] 星星很多,闪闪发光。
春雷滚滚
[chūn léi gǔn gǔn] 原指春天的雷声阵阵,在络上常指令人感到震惊的事情滚滚而来或者遇到令人极其震惊的事情。
一貌堂堂
[yī mào táng táng] 指一表人才。
文質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惟余莽莽
[wéi yú mǎng mǎng]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往日种.种
[wǎng rì zhǒng zhǒng] 以前发生的各种各样、记忆深刻的事情。
此心耿耿
[cǐ xīn gěng gěng] 心里有事,老是放不下。
众口嗷嗷
[zhòng kǒu áo áo] 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
衣袂翩翩
[yī mèi piān piān] 衣是衣服。袂是袖子。就是行进间衣、袖随风飘摆,有出尘之态。很潇洒很漂亮的古装的形象。
羞人答答
[xiū rén dā dā] 状态词。形容自己感觉难为情。
芳草萋萋
[fāng cǎo qī qī] 形容草木茂盛。
常用ABCC式词语3
飞鸿冥冥
[fēi hóng míng míng] 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岁月悠悠
[suì yuè yōu yōu] 悠悠:漫长、悠久。岁月悠悠:年月很长久、久远的岁月,是指过了很漫长的一段时间。
腹中空空
[fù zhōng kōng kōng] 指饥饿,也指胸无点墨,不学无术。
輷鞫殷殷
[hōng jū yīn yīn] 形容车声、雷鸣等巨大的声音。《史记·苏秦列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絶,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 陆陇其 ﹞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二年詿误去。去之日,留者輷輷殷殷遮道而哭,海内争欲望见其颜色。”清 薛福成《送日本某居士东归序》:“邇来西洋贾客,车尘杂沓,輷輷殷殷,日夜行不休。”
精赤条条
[jīng chì tiáo tiáo] 全身赤裸。
阴雨绵绵
[yīn yǔ mián mián] 绵绵,取连绵不绝之意,阴沉的天气,细雨绵绵不绝,别有一番情趣。
群雌粥粥
[qún cí yù yù]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帽兜娃娃
[mào dōu wá wa] 洛克王国的冰系宠物,分组为精灵组,可遗传。
铁骨铮铮
[tiě gǔ zhēng zhēng] 指人有骨气,刚正坚贞。
绿水滔滔
[lǜ shuǐ tāo tāo] 形容景色萧条,凄凉。
天下匈匈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多形容战争不断,社会骚乱不安的词语。
姥姥
[bái fěn lǎo lao] 日本传说中的一种妖怪。
背奶妈妈
[bèi nǎi mā mā] 指生育后因工作不能在家做全职妈妈,利用工作间隙存储母乳,晚上背回家给宝宝当第二天的“口粮”的职业女性。她们的行动口号是“人上班了,把最原汁原味的乳汁留给孩子”。
衆目睽睽
[zhòng mù kuí kuí] 谓众人的目光都在注视。沙汀《困兽记》十一:“这是一个特殊地带,客人多半是年轻知识分子,女眷们也常进来坐坐,因而成了一个众目睽睽的所在。”《当代》1981年第2期:“身为厂团委委员的 梁启雄,在众目睽睽之下,真不知该说什么了。”《花城》1981年增刊第3期:“直向舞池中心,灯光最明亮,最称得上‘众目睽睽’的地方转过去!”
泪水涟涟
[lèi shuǐ lián lián] 形容不断流泪的样子。
余生袅袅
[yú shēng niǎo niǎo] 人的余生像细长柔软的烟气随风摆动缭绕上升。
笑意盈盈
[xiào yì yíng yíng] 喜颜于色,笑口常开。
罪行累累
[zuì xíng lěi lěi] 现指人犯罪的行为多得无法计算。
恩怨了了
[ēn yuàn liǎo liǎo] 了了:清清楚楚。对恩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指对有恩者报了恩,对有怨者报了怨。,了了:清清楚楚。恩惠与怨恨清清楚楚。指有恩报恩,有怨报怨。
书声朗朗
相关文章:
abcc型词语范文02-02
ABCC式成语有哪些02-02
大学后勤处长表态发言02-02
写出abcc结构的词语02-02
带有互字的词语和成语有什么02-02
abcc照样子写词语02-02
abcc形式的词语有什么02-02
abcc词语范文02-02
描写abcc的四字词语02-02
王永腾潮水一中《名人传》读后感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