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 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共行结肠镜检查248例, 经内镜活检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大肠癌46例,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间经内镜活检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46例大肠癌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性26例, 女性20例, 男女之比1.3∶1;患者年龄26~83岁, 平均年龄 (48.6±4.7) 岁。
1.2 临床表现
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血便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共32例患者有血便症状, 占69.56%;下腹痛例20例 (43.48%) ;粘液便25例 (54.35%) ;贫血19例 (41.30%) ;腹泻17例 (36.96%) ;腹痛包块15例 (32.61%) ;里急后重6例 (13.04%) 。
2 结果
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间共行大肠镜检查928例, 经活检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大肠癌者46例, 检出率为4.96%。活检及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大肠癌。
2.1 大肠癌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分布以50~69岁为高峰, 共30例, 占65.22%。性别间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 见表1。
2.2 大肠癌发生部位分布情况
大肠癌发病部位常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等部位。本组46例大肠癌患者中, 共发现47处癌灶, 其中双源发癌1例 (患者男性, 病灶位于直肠与降结肠) 。病灶位于直肠22例, 乙状结肠11例, 直肠和乙状结肠共33例, 占70.21%。其它部位:降结肠3例、横结肠5例、升结肠4例、回盲部2例。
2.3 大肠癌病理类型
47处癌灶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如下:腺癌最多, 共39例, 占82.98%。其它病理类型:粘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异形淋巴细胞癌1例、家族性息肉病局部恶变1例、绒毛状腺瘤恶变1例。
3 讨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 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 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直肠癌的发现及诊断, 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1]。大肠癌的发病高峰为40~69岁年龄段, 共37例, 占80.43%。随着年龄的增加, 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 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2]。大肠癌的预后为常见消化道肿瘤中较好者, 早期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80%~90%[3]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 本组病例直肠和乙状结肠共33例, 占70.21%。其中直肠癌22例, 占46.81%。病理分型以腺癌最常见, 大肠癌绝大部分为单个癌灶, 少数病例同时或先后有多个以上的癌肿发生, 其多发倾向仅次于皮肤和乳腺。癌灶数目可多达5个, 多中心癌的癌灶多为2个。我们认为对有不明原因便血、大便习惯改变、慢性腹泻或便秘、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持续隐血阳性或贫血、腹痛伴腹块、低位肠梗阻、直肠指诊有阳性发现者, 均应行结肠镜检查, 提高大肠癌的早期发现率及治疗效果与预后[4]。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大肠癌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以直肠癌为多, 共22例 (46.81%) ;病理分型中腺癌共39例 (84.78%) 。结论大肠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检查对病灶和癌前病变的发现有重要的意义, 大肠息肉患者应及时取活检。
关键词:大肠癌,内镜,病理分型
参考文献
[1] 王成文, 金松杰.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 2001, 7 (3) :46~47.
[2] Steinert R, Buschmann T, van der Linden M, et al.The role of proteomics in the diagnosis and outcome predic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J].Technol Cancer Res Treat, 2002, 1 (4) :297~304.
[4] Strul H, Arber N.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J].Ann Oncol, 2002, 13 (1) :51~56.
[5] Saito Y, Fujii T, Kondo H, et a1.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in the colon[J].Endoscopy, 2001, 33:682~686.
相关文章:
成人风疹45例临床分析02-15
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25例临床分析02-15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法治疗斜疝30例临床分析02-15
一年级声乐教案02-15
美术教案-一年级美术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