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有高度还要有温度

关键词: 实效性 政治 高校 思想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温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亲和力的重要来源,也是感悟学生需求和期望、保证针对性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源于心、源于信念、源于学生对于成长和发展最原始的需求。作为高校的教师应不忘初心,时刻谨记神圣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随新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究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明确方向,坚定步伐。

二、新时代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时代的变革情况需要通过对这个时代物质生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去辨别和解释,并不能从这个时代的意识为时代变革的依据。也就是说社会矛盾标志着时代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来看,近代中国久经磨难,无数先辈通过艰苦奋斗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前景光明,复兴目标明确。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在世界舞台上高高举起;从历史进程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持续迅速发展,中国不断迈向现代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中国人民的智慧[1]。新时代中国迎来新气象、新思路、新契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温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关键点

(一)坚守阵地,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原则,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为指导,加强标志标识宣传教育,基础建设,时刻提醒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遵循人本原则,深化教师服务于人的观念,用制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升温。

(二)与时俱进,推进思政与新媒体融合

在2016年12月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须积极落实、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的方向,充分运用新媒体推行思想政治信息宣传、教学创新。在具体实施方面,高校可通过多样化的互联网互动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宣传互动活动、组织多样化思政实践活动课、关注学生思想问题等,用新媒体传递来自教师的“温度”[2]。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创新教学活动,将新时代党对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传递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用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感同身受,深入发掘思政的内涵,将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的热度传递给学生。

(三)环境育人,创建新时代思政氛围

创造具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价值观、校风、校规等多方面大学校园精神的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多样化全方面的人才,传统灌输性教育容易磨灭学生的个性,缺乏对学生自身发展成长需求和期望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难以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将高校校园文化与新时代思政紧密结合,创建具有思政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保持学生个性,发挥个人优势,在满足学生个人发展成长需求和期望的同时,持续地逐步传递积极的思想政治信息,给高校思政工作升温。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提升的关键因素——“温度”

(一)高校思政工作逻辑起始于“温度”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逻辑依据。教师作为思政工作的执行者,肩负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个使命,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忱,保持对人民、国家忠贞不渝的信仰,这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保证,也是高校教师内心“温度”的外在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思政工作必须保持针对性和亲和力,尊重学生需求,发扬学生优势,营造情感的温室,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工作的“温度”传递给学生,在帮助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二)高校思政工作推动力源于“温度”

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力源于对学生的持续吸引和保持“温度”,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学生的力量,也可以说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这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3]。教师提升人格魅力的根本途径就是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做好“大先生”又做好“教书匠”。

(三)高校思政工作升华依赖于“温度”

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有一定的顺序,思政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持续开展思政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思政工作的认知,形成学生认知图式,并持续优化认知图式,这是一个升华思政教育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升温的过程。要实现思政工作效果的升华,首先是实现思政内涵的升华,强化思想引领,认真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创新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政策、要求描述相对抽象,学生难以感同身受。这是对高校教师的考验,将抽象的政策要求转换成形象的教学教程,使思政活动丰富多彩值得探讨,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更需要互联网教学设备的支持,深化思政工作的内涵,帮助学生感悟温度[5]。其次要不断健全思政工作机制,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规律,统筹协作,主动作为,形成齐抓共管“大思政”工作机制,增强思政工作合力。

摘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高度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温度"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高度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手段。作为"温度"的传递者教师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本文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新时代特征入手,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关键点,最后针对高校教师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一定的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关键点,温度

参考文献

[1] 赵晓娜.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评《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域》[J].江西社会科学,2018(1).

[2] 刘运嘉,贠哲.浅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J].知音励志,2016(16).

[3] 张倩.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调整[J].山海经:故事,2016(12).

[4] 杨酉慧.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调整研究[J].求知导刊,2018(1):91-91.

[5] 张朋.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8(24):157-15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有温度的话语记叙作文400字 下一篇:温度作文_高一温度题目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