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 主渠道 课堂教学 复习 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渠道, 距离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这一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是关系到高三复习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各门学科都在争时间挤时间的现实背景下, 提高课堂效率是突破高三复习的关键, 下面我结合自己高三复习的实际来谈一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怎样才是一节高效实用的历史复习课?

经过多年高三教学的逐渐积累, 我认为“高效实用”是指:学生本节课的历史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扎实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分析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升;课后学生表现为应对相应知识点的考试有一定的把握。所以, 复习课既要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 突出重点, 讲求实效, 提高学生的应试;又要重视学科技能, 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才能做到历史复习课的高效实用?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依据课标考纲准确定位知识点;讲清基本概念夯实主干知识;整合历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关注现实问题把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深度参与。

1、复习立足课标和考纲, 准确定位知识点。

高三历史教学, 要在几个月把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深入到位的分析讲解, 就课堂时间是非常不实际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构思必须是以课标、考纲为基准, 掌握教材, 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凡是课标、考纲中没有的, 即使是整节课的内容, 学生阅读即可。严格按照新课程考试大纲构建以单元或专题为基础的知识体系, 对历史知识点定位, 复习围绕学生实际来进行, 不因追求难度而超纲, 也不因急于完成而提出过高要求。

2、夯实主干知识, 加强概念教学。

主干知识是某一版块知识的主体、核心内容, 把握主干知识就是把握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主干知识包括重要史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 作为复习记忆的重点, 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尤其是许多重要概念的教学绝不是讲清或让学生记住就算完成了, 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程度决定着他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否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理解其形成的或演变的过程, 是学生将历史现象准确时空定位、把握历史事件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与其他历史事件相关联性的关键。

【示例】:科举制。学生掌握概念时, 首先把握住内涵“是一种以考试为依据的选官制度”。进而在此基础上, 反思归纳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规律”: (1) 选官制度的标准由门第发展到才学, 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渐趋严密科学, 体现了相对公开、公平、客观的原则。 (2) 选官制度的演变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初期巩固了统治, 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明朝后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成为愚民政策。进一步延伸掌握相关知识: (1) 理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社会兴衰; (2)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推崇科举制是为了反对封建特权等级制度。

3、整合历史知识, 构建知识框架。

实施新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将各个历史事件置于不同历史情境下, 将分散的个体知识重构为一个比较完整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一个更高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对各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 可以对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所以高三历史教师更应以课标、考纲为基准, 进行知识归类、整合“单元复习”、“专题复习”, 是提高整个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 都将得到强化。

【示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战国萌芽, 秦朝建立, 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北宋加强, 元朝发展, 明清强化。

1、产生原因:封建经济分散性的要求, 地主阶级集权要求, 法家“集权”思想影响。

2、核心思想:皇权至高无上

3、含义:专制主义指皇帝集权独裁, 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

4、发展趋势:

(1) 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结构, 削弱相权, 以加强皇权。如明太祖废丞相, 权分六部, 设尚书, 直接对皇帝负责。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2) 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 加强中央对地方, 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如宋太祖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 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日益加强, 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

5、影响:

积极作用: (1)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消极影响: (1) 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 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2) 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3) 在明清时期,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概括:在封建社会前期, 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 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尤其是明清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危害尤为严重。

4、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把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历史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今天提供借鉴, 只有借助过去, 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这些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始终在关注现实问题, 不回避热点, 直接或通过一种隐形的方式介入。因此, 高三历史复习课加大对现实热点的关注, 把现实问题与历史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从历史学科角度去分析。无论是从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考虑还是从应试出发, 高三历史复习课都该特别关注现实问题。

总之, 高三课堂效率的提高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 只有我们不断努力探索, 就会在高考中收获。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提高脱硫效率 下一篇:心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