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关键词: 抗结核 临床 肺结核 药物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之一, 常用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近年研究发现, 部分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 出现耐多药肺结核疾病 (即MDR-TB) , 此类患者病程较长, 且治疗费用较高, 疾病具有较强传染性, 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造成一定创伤, 严重降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临床研究可知[2],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最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该研究将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对该院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从而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总结其正确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为临床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该院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即研究组, 其中男54例、女32例, 年龄在21~6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7.34±1.33) 岁, 患者病程在1~12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 (5.14±0.9) 年。另选取该院于上述时间区间前来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5例、女31例, 年龄18~67岁, 平均年龄为 (46.97±1.40) 岁。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患者年龄不小于18周岁;②患者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可知体内结核菌培养结果为阳性;③患者经临床实验室药敏实验检查可知, 体内结核菌至少耐利福平、异烟肼两种药物;④患者无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严重气质型病变;⑤患者无恶性肿瘤疾病;⑥患者意识清醒, 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生活质量评价方法

研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进行生活质量评价, 制定生活评价量表, 内容包括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以及社会功能等五方面, 共23个小项, 对于所得分数进行累积并得出各组各项平均值, 对两组各项所得平均值给予统计学分析, 得出结论。

1.2.3 研究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包括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临床实施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结果等, 进行相关分析, 得出结论。

1.3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干预具体措施

①健康教育。对患者宣传耐多药肺结核疾病相关知识, 包括病理、治疗方法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并告知遵医嘱治疗重要性,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②提高治疗依从性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督治疗, 使用二线治疗药物, 尽量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基础上减轻其经济负担, 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生的各项不良反应均应进行及时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减轻患者痛苦, 保障其治疗效果与生命安全;③心理护理。适当鼓励患者, 提供音乐、书籍等物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分散其注意力, 从而缓解紧张、恐惧、忧虑等负面心理情绪, 给予患者自信心, 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效果;④社会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及朋友对其进行配合治疗, 亲朋好友对患者进行语言或行为鼓励可增强患者治疗疾病自信心, 并缓解心理压力, 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健康心态,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3]。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结果分析

研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 与对照组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知, 研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分析

研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经临床有效护理干预后, 生活质量中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MDR-TB患者的各种健康问题的存在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 可能与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未被系统化、规范化推广有关[4]。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 不论是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功能还是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较健康人群都较差,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经过健康教育、依从性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配合治疗后, 患者上述指标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 且护理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文献报道[4]结果一致。虽然对于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可行性论证及如何在MDR-TB患者中有的放矢地推广等这些实际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但对MDR-TB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应引起医护人员、家属及患者自己的高度重视。耐药性与疗效差、疾病的传染性、不良的心理状态、经济压力的增加、社会支持水平低等不仅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也是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切入点[5]。具体的干预方法有加强MDR-TB及相关知识健康教育[6]严格遵照MDR-TB的治疗原则;实施DOTS督导治疗;合理应用化疗药物,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减少与消除其不良情绪反应;充分调动支持系统中的有利因素, 帮助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等。

综上所述,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 经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后,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总结其正确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为临床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内容包括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临床实施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结果等, 进行相关分析, 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机能、心理健康、主观健康、情绪角色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研究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经临床有效护理干预后, 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 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 经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后,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 高明爱.心理干预对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28) :38-39.

[2] 刘琼.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从医行为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32) :209-210.

[3] 陈瑜晖, 钟球, 李朋方, 等.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11, 27 (12) :1892-1894.

[4] 涂淑华, 黄春梅, 濮琦琳.沟通技巧在肺结核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3) :402-404.

[5] 边学峰, 孙强, 孟庆跃, 等.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8) :2220-2222.

[6] 梁冬梅, 梁春楣.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2) :780-78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影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度)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影响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