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共8篇)
篇1:阴道超声对宫内节育器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阴道超声,宫内节育环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状的,通常叫节育环。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作用于局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因其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节育方法[1],在妇女中广泛、普遍采用。一般情况下阴道超声不仅能准确观察出宫内节育器的位置、形态及大小,而且可以及时发现节育器有无异常,比如:宫内节育器移位、环游离、环变形、环断裂、环嵌顿、环脱落、带器妊娠,阴道超声对宫内节育器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准确、可靠的首选方法。抽取2005年11月至2011年1月871例我院门诊妇科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内节育器(环)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05年1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门诊妇科检查要求取环的871例妇女,并进行阴道超声常规检查,年龄22~63岁,带环时间1个月~35年。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使用仪器为蓝韵Neu Crystal F60全数字黑白,探头频率6.5MHz。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后,将超声套置于阴道探头,将探头缓缓放入阴道,做左、右、矢状、冠状、斜、旋转等多切面扫查,认真观察子宫与节育器的关系及有关情况。
2 结果
节育环分型:T型节育环179例,母体乐节育环99例,吉妮环186例、爱母环21、金属铜环347例、麻花环29例。节育环位置:节育环位置正常的801例,环下移的31例,托环的13例,环变形的6例,嵌顿5例,带环受孕的15例,环外移的4例。871例受检者中与阴道超声结果相同的859例,不相同的12例,诊断符合率为98.6%。图1~图3。
3 讨论
阴道超声探查宫内节育器图像的相同点主要是不同类型的节育器均为强回声显像,呈“闪烁样”、“星星样”,其中金属的节育器回声最强;塑料及非金属节育器回声略弱,在节育器回声后方可伴有“彗星尾”征和声影[2]。妇女较长时间使用宫内节育器,容易出现节育器形状改变、环移位、环断裂、环嵌顿、脱落及带环受孕等。
3.1 不同节育环声像图表现
T型节育环,呈直线或串珠、链条状强回声短光条,横切面时宫底呈现一字或T形强回声,可伴有光晕和后方成片声影。母体乐节育环,呈短棒状强回声,亮度均匀,后方伴声影。吉妮环,呈链条或串珠状强回声光条,似一串风铃,有一点固定在子宫底,伴有光晕或后方伴声影。“V”型环呈侧三角或“r”字型较强短光条回声,在光条的上、中、下端有3个光点。爱母环呈短细线条状较强回声,两端各有1个强回声光点,中间有1个光点。金属铜环呈圆形强回声光环,内有1个短柱状强回声或呈二点、三点强回声。麻花环呈麻花状强回声光环或“二”字形强回声,同时伴有“彗星尾”征和声影。
3.2 节育器异常的声像图表现
3.2.1 节育器移位
(1) 节育环下移:环位下移,正常的宫内节育器位于子宫腔正中的地方,如节育器的上缘距离宫底外缘浆膜层之间的距离>2.0cm或环的下缘到子宫内口的距离<1.0cm,便可诊断为节育器下移位[3]。宫内节育器下移多见于圆型节育环及宫型节育环。需注意一点吉妮节育环有时没探及定点的位置,仅探及链条,会误诊为环下移; (2) 节育器横置、倒置或内侧方移位,可观察到节育器位置不在宫腔中央,偏于宫腔的一侧[4],在纵切面时可见位于宫腔线的外侧处,见于带环受孕的妇女孕囊将环挤压于另一侧,多见于“T”型环。
3.2.2 节育器嵌顿
(1) 节育环部分植入子宫内膜和极浅的肌层为部分性浅嵌顿; (2) 节育环大部分或全部贯穿子宫肌层或穿出子宫浆膜层进入腹(盆)腔为完全性肌层内嵌顿(或穿孔)。如为T型环时,可见部分节育器位于子宫浆膜处,是完全性的嵌入[5]。
3.2.3 节育器断裂、变形
节育器断裂见于已经在基层医院取过环,但未将环完全取出,如金属环,将铜丝拉长,拉断。T型环,尾丝拉出,但一侧或两侧T壁断裂、嵌顿在宫颈内口处。节育环变形声像图显示无法观察到正常形态的宫内节育器种类,仅仅见平行光条及花纹状光条,多见于宫腔操作过后变形。
3.2.4 节育器穿孔与外游
阴道超声扫查时发现宫腔内未见节育器,宫体两侧或子宫上方见节育环,因宫内节育环穿出宫腔,游离入子宫直肠凹、阔韧带、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腹腔等位置。这一类患者多有下腹疼痛病史及腰酸症状加重等病史特点前来就诊,结合X线检查能进一步确诊。
综上所述,宫内节育器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因而避免了一般药物避孕的不良反应。对身体没有什么大的伤害,可长期避孕。其避孕原理是:当有胚胎欲在子宫内着床时,不断动作的节育环刮擦子宫壁,造成子宫的无菌性炎症,使胚胎无法在子宫内正常着床受孕,从而造成流产,以达到避孕的目的。宫内节育器(节育环)的本质是一种长期温和的刮宫流产术,是中国女性婚后避孕的首选。妇女应一段时间到医院观察环的情况,定期进行阴道超声扫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扫查情况可以知道环的类型、形态、有无妊娠及其它异常等,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既可以防止随意取出和超年限使用,又可以对节育器的脱落受孕、移位、变形等的发生起到早期诊断及预防的作用,避免了剖腹探查取环、大出血等并发症。总之,带环妇女定期进行阴道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非常好的诊断价值,为妇女自身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毓星, 吴乃森.计划生育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41-57.
[2]鲁红.妇科超声检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182-191.
[3]毓星, 吴乃森.计划生育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2, 58.
[4]曹海根, 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645, 807.
篇2: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
【中图分类号】R76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25-01
患者女,27歲,孕2产1,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03-17,月经干净2天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前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真菌(-),滴虫(-),清洁度1度,尿HCG(-),予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20天,患者下腹痛3天伴点滴出血3天来诊。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宫颈无明显抬举痛,右附件可扪及一大小约8cmx5cm的包块,边界欠清,稍压痛,左附件未及异常。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一节育器回声,位置正常。右附件区见一混合包块约8.0cmx5.3cm,边界模糊,内回声不均匀,内见一厚壁无回声区约1.2cmx1.1cm,内似见卵黄囊,未见胚芽。左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1、右附件混合包块(结合实验室尿血HCG,考虑异位妊娠可能性大。2、子宫、左附件未见明显异常。3、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立即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术后追踪病理报告为右侧输卵管妊娠。
讨论:异位妊娠发病原因有1、输卵管炎症,各种病原体导致生殖道感染,多次药流或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因素导致输卵管炎症的高危因素输卵管病变损害了输卵管上皮组织,导致输卵管狭窄和纤毛脱落,阻碍了受精卵到达宫腔,受精卵着床输卵管,发生异位妊娠。因此,对于停经、血HCG值阳性,超声检查宫腔内无妊娠囊时,应考虑异位妊娠可能。本病例患者刚放置宫内节育器20+天伴发异位妊娠,实属少见,超声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与急性炎症包块相鉴别。
篇3: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
1.1 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门诊病人, 年龄24~76岁, 平均 (35±12) 岁, 带环时间1~24年。经单探头超声检出宫内节育器 (IUD) 移位病人103例, 其中下移至宫体下段59例、嵌入21例、带环妊娠23例。全部病例均经腹 (宫) 腔镜或手术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公司的E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经腹凸阵探头, 探头频率3.5 MHz;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7.5 Hz, 扫查角度90°;经腹三维容积探头频率3.5~5.0 MHz。经腹检查者, 嘱患者充盈膀胱至能够清晰显示子宫, 于下腹耻骨联合上纵、横、斜切扫查;经阴道检查者, 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 阴道探头面涂以耦合剂并用避孕套套住, 探头端再涂以导声胶, 将探头徐徐送入阴道, 贴近宫颈及阴道穹窿部, 仔细观察子宫位置、内膜、双侧附件及盆腔情况, 识别节育器回声;三维成像者, 嘱患者充盈膀胱至能够清晰显示子宫, 于下腹耻骨联合上纵切扫查, 获得清晰二维图像后, 选取容积模式, 取样容积框尽量包绕宫底和宫颈, 进行计算机实时三维成像, 获取子宫冠状面图像, 对三维成像在ABC 3个视图下调整X、Y、Z轴, 调节仪器使之能够清楚地显示子宫的内部立体结构及节育器在宫内的准确位置。
1.3 判定标准
IUD的正常位置为在子宫纵切面图像中, 节育器上缘距宫底外缘的距离 (FUD) 为11~17 mm, FUD>17 mm者诊断为IUD位置下移。 (2) 嵌顿:IUD部分植入子宫内膜和极浅的肌层为部分性浅嵌顿;IUD大部分或全部贯穿子宫肌层或穿出子宫浆膜层进入腹 (盆) 腔为完全性肌层内嵌顿 (或穿孔) 。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显著性差异用t检验。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单纯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探查, IUD移位至宫体下段诊断符合率100.0% (59/59) , 嵌入诊断符合率90.5% (19/21) , 带环妊娠诊断符合率87.0% (20/23) ;二维经腹、经阴道与三维实时超声3者联合探查, IUD下移至宫体下段诊断符合率100.0% (59/59) ;IUD嵌入及带环妊娠诊断符合率100.0% (44/44) 。因此, 多探头联合超声探查, 在明确IUD移位位置、嵌入深度方面与单探头超声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结论
应用经腹、经阴道联合三维实时超声3者联合探查对宫内节育器移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在诊断带环妊娠和节育器嵌顿患者时, 对确定移位位置方面与单纯二维经腹与经阴道超声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因此, 多探头联合超声探查可提高IUD移位的诊断率, 是一种非常实用、简便的诊断方法。
4 讨论
超声诊断因其简便、可反复操作、价廉、准确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与妇产科关系更为密切。超声检查IUD是继X线检查之后的又一无伤害、准确性更高的检查手段, 因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带环妇女的欢迎[1]。
对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来说, 定期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是非常必要的。经阴道超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了解IUD的类型、位置、形态以及子宫的大小、有无妊娠及子宫异常病变等,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 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还可以判别节育器是否应该取出或继续使用到规定年限, 避免因节育器异常, 导致子宫合并症及绝经时间太长、子宫过小导致取出困难并发大出血等, 给妇女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从而确保每一位带环妇女的身心健康。
三维实时超声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依赖全息化数字技术, 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大量数字信息, 从多角度、多平面分析图像, 尤其是冠状面的子宫图像[2]。以往人们都采用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探查宫内节育器, 通过节育器距宫底的位置判断下移程度, 但通过笔者的观察, 许多带环妊娠者, 其节育器下移位置多在2 cm以内。此时, 可应用三维实时超声观察。所有带环妊娠者, 其宫内节育器均偏移至宫腔的左、右侧角处, 这是因为二维超声无法显示冠状切面图像的缘故。多探头联合三维实时超声探查, 使宫内节育器移位诊断准确率达到100.0%, 确实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邱建民, 虞萍, 谭文绮.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内节育器异位中的应用[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 5 (11) :56-57.
篇4: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超声 应用
资料和方法
我院B超室2001年1月~2006年1月共诊断出佩带IUD者370例,年龄21~63岁,带环时间1~24年。
方法:应用AIOKA SSO-260型线阵式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要求患者膀胱中度充盈,平卧位,纵、横切子宫,观察子宫位置,倾屈度、仔细观察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与宫内宫外异常回声的毗邻关系,并进行记录和拍照。
结 果
共检出IUD370例,其中IUD伴子宫肌瘤、肌腺病93例,伴卵巢囊肿49例,伴卵巢良、恶性肿瘤32例,伴盆腔炎性包块17例,伴宫外孕36例,带器妊娠21例,节育器肌壁嵌顿2例,伴子宫肥大10例;轻度下移(指节育器在子宫内口以上者)23例,中度下移(指节育器在子宫内口处者)9例,重度下移(指节育器在子宫内口以下者)3例;无合并症之IUD97例。为便于分析,将观察到的节育器者,归纳为IUD位置正常组与位置异常组。
IUD位置正常组:除绝大多数正常前位、中位、后位子宫、节育器在宫腔内正常位置外(正常位置指节育器在宫腔内位置适中,其上缘距宫底浆膜层距离为1~2cm),发现极度后屈子宫伴IUD3例;绝经10年子宫萎缩伴IUD3例;双子宫一侧节育器,一侧早孕3例;双子宫双节育器1例;IUD合并宫外孕33例(均经手术证实);多发性子宫肌瘤伴IUD位置正常3例;IUD伴宫颈肌瘤1例;节育器伴宫颈癌1例;IUD伴卵巢囊肿49例;IUD伴卵巢畸胎瘤27例。以上病例IUD位置均正常,其声像图特点因超声束通过IUD的角度和范围不同而不同。当声束与节育器(主要指本地区应用最多的不锈钢单环)平面平行时,节育器呈圆环形,直径18~22mm;当声束与节育器平面成任一角度时,显示为两个彗星状声影,距离18~22mm;当声束通过节育器的半周时,呈线条状或浅弧形强光带,长度18~22mm;此外尚检出宫内“T”形节育器2例;宫内翼形节育器1例,均呈长条状强光带回声[1]。
IUD位置异常组:正常盆腔而IUD轻度下移者23例,占无合并症之17%;中度下移9例,占6.8%;重度下移3例,占2.2%。子宫肌瘤(包括肌腺症)伴IUD移位90例,均显示节育器被挤向前、后、左右、上、下等处(其中34例经手术证实);子宫黏膜下肌瘤入宫颈管伴IUD重度下移1例;IUD下移伴宫外孕3例;宫内双器,一器正常,一器下移1例;正常子宫部分性节育器肌层嵌顿1例(节育器上缘与宫底部浆膜层距离为4mm);宫内早孕伴节育器嵌顿于子宫前壁内1例(其节育器平行光带强回声与子宫前壁浆膜层距离约5mm);IUD伴盆腔脓肿1例;带器妊娠25例(其中IUD伴过期流产9例),带器妊娠时间38~280天,带器妊娠均与IUD不同程度下移或肌层嵌顿有关。IUD合并宫内早孕10例,合并中晚期妊娠6例[1例中期妊娠,节育器贴于子宫前壁,5例晚期妊娠节育器均在先露(胎头)附近,在胎头与宫壁之间成1条粗光带回声]。
讨 论
超声探测定位宫内节育器,可以进一步了解IUD与子宫的确切关系,显示其在宫腔内位置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节育器下移、脱落、肌层嵌顿等,更为安全、无不良反应,且可多次进行复查。
通过本组370例观察,超声定位节育器可以协助诊断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和盆腔包块。在盆腔有大的肿瘤、炎性包块或腹腔内出血充满凝血块等盆腔结构回声复杂的情况下,如果子宫内有1枚节育器就可帮助我们寻找子宫,确定关系,并结合病史和妇科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因此IUD又为B超进一步诊断妇产科疾病起到了参照物的作用,是妇产科超声诊断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观察内容。
应定期B超检查IUD,一旦发现IUD低位置、下移或已合并妊娠,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取环、人流并重新放置合适的节育器,以提高IUD的避孕效果。注意上环前须行妇科检查,掌握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提高IUD的避孕效果[2]。
行B超检查还有助于IUD的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1308-1311.
2 王泽华,程丽坤,孙丽君.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66-270.
宁夏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新华网:宁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政策有机结合,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特困户和特重大病医疗救助办法,为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缴纳10元,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
宁夏卫生厅厅长刘天锡说,新方案将农民缴纳的10元中的8元建立家庭账户,用于农民门诊看病、体检,节余可滚存使用,保证大多数人受益。按照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非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不同的起付线和补偿比,每段的补偿比都明显提高。
篇5: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5月在我站接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以及试验3组,每组30例。其中,试验1组为置宫内节育器以后异常子宫出血,年龄25~41(34.2±4.2)岁,金属“O”型宫内节育器共有15例,“T”型宫内节育器共有15例;试验2组为置宫内节育器没有异常出血者,年龄30~43(34.1±4.8)岁,其中金属“O”型宫内节育器共有15例,“T”型宫内节育器一共有15例;试验3组为没有置入宫内节育器月经周期正常由健康体检者,年龄24~36(32.1±2.7)岁。所有女性在最近三个月中没有采取过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常规体检以及血液生化检验正常。
1.2 临床诊断与表现
上环出血的病人全部采取3~12个月的适应期和常规支持治疗,没有显著改善。通过妇科检查以及B超诊断为正常盆腔,宫腔镜显示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没有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连下子宫肌瘤等相关病理变化。
1.3 临床方法
(1)宫腔镜设备:Germany WOLF宫腔检查镜,外鞘直径5mm,配备电视摄像系统以及光源系统。连续灌注流式GPQ ̄2型膨宫机;(2)采集标本:首先将子宫颈外口分泌物擦去,采取灭菌棉拭子置入子宫颈管中1~2cm,停留3s以后旋转一周取子宫颈分泌物,置入已经注入有1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再把自主研制以及用蜡封闭的无菌双套管取样器缓慢放入子宫内口以后,把取样器毛刷推进子宫腔选择2~3w,取出内膜以及子宫腔分泌物以后将内管芯推入到外套管当中,同时将其拉出,以免受到污染,取出标本以后放到含有1ml的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20℃保存等待测试,保存期在6个月以下;(3)标本处理:把标本试管完全摇晃均匀,吸取液体转到1.5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加上无菌生理盐水1ml摇晃均匀,15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沉淀直接加入50IDNA提取液层摇晃均匀。沸水浴10min,转到4度静置6~8h,进而保证裂解充分。10000rpm离心5min,提取上清液5l做PCR反应。把已经加入样本、离心的各个反应管放入到PE5700全自动分析仪当中。对HPV6、16、11、18型核酸DNA给予扩增。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子宫颈粘液中HPVDNA检测结果
试验1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见表1。
注:和实验2组和实验3组,对比,*P<0.05
2.2 置环出血组宫颈糜烂程度和宫颈HPV ̄DNA感染之间的关系
中、重度宫颈糜烂病人HPV阳性率为56%。见表2。
3 讨论
本文笔者分别采取子宫颈和宫颈分泌物,为了避免阴道和子宫颈管的病毒以及细菌污染,采取自制以及前端蜡封的双套管子宫内膜收集器获得子宫内膜和子宫腔分泌物,同时通过宫腔镜排除宫内节育器位置异常,子宫粘膜下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等相关病理变化导致的出血,进而使临床研究可靠性得到保障。
人乳头瘤病毒在临床中属于一种由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属于球形DNA病毒,会造成人类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增殖。其中包括有寻常疣以及生殖器疣等相关临床症状。最近几年,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率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正常妇女宫颈拭子HPV检出率>30%,仅仅次于淋病。还有相关报道表明[2],置入宫内节育器以后子宫出血和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密切观察,其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40.4%。本文结果显示,试验1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P<0.05)。然而当宫内节育器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时候,就会使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导致阴道局部防御功能明显下降,进而造成感染[3]。
人乳头瘤病毒从隐匿感染到疾病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有年龄、激素水平、免疫力、病毒种类、特性以生殖道局部环境等。置入宫内节育器以后出血和子宫内膜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当前尚没有完全清楚。根据相关报道表明,置入宫内节育器以后的子宫内膜和HCMV(巨细胞病毒)、HSV ̄Ⅱ感染有关[4]。然而是病毒造成置入宫内节育器出血,或者置入宫内节育器以后造成病毒感染。本文试验结果显示,三组都没有出现子宫内膜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以,能够表面置环之后的子宫内膜以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没有相关性。因此,可以表明,置宫内节育器以后出血和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王桂芳,崔满华,王健.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16(2):132-135.
[2]张丽芳,包其郁,陈韶.用PCR技术探讨宫颈HPV感染[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28(2):34-36.
[3]崔满华,郑鹏生,黄冰玉,等.尖锐湿疣及子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的比较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31(4):163.
篇6: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
【关键词】 节育器异位;诊断;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91-02
在我国开展群众性计划生育工作中,在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宫内安放节育器,是一项常用有效的、普及性的避孕措施之一,也是我国在育龄妇女中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和手段。宫内放置节育器优点较多,主要是避孕安全、费用低廉、方法简便易行、避孕效果好。放置一次可长期避孕,但是节育器在宫内异位,可导致子宫流血,腹痛,有的妇女全身不适,有的异位可造成脏器损伤,造成了取异位节育器的困难,严重影响节育器妇女的身心健康。下面将我们诊断的6例节育器异位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节育器异位患者,年龄最大的为50岁,年龄最小的是28岁。其中:28岁的有1例、32岁的有1例、36岁的有1例、40岁的有1例、47岁的有1例、50岁的有1例。放节育器后发现节育器异位的时间最短的约3-4个月,最长时间的约为10年之久。育龄期节育器异位的有4例,绝经期节育器异位的有2例。其中:金属圆环异位的有4例、T形环异位的有2例。
2 临床及X线检查
本组6例节育器异位患者中,有2例节育器异位是因宫外孕剖腹探查时发现的。其中1例是在膀胱底部触及到一个粘连包块,是圆圈形,经过谨慎小心分离取出。证实是圆形金属避孕环;另一例是在分离患侧附件与后腹膜粘连时发现金属圆形避孕环,随之取出。另有2例是在个体妇科诊所取环失败,来我院就医取环,当时患者腹痛较重,已出现腹膜炎症状,经我院X线腹部透视检查,发现右侧膈肌下可见韭菜叶宽的透亮带,为膈下游离气体,X线提示肠穿孔,在进行剖腹探查术时发现圆形金属环,部分露出子宫浆膜层,已小心取出。还有2例在门诊取环困难,超声提示:节育器部分嵌顿。
3 诊断治疗结果
本组6例节育器异位患者中,有2例节育器异位患者,在因宫外孕剖腹探查时发现取出;另有2例节育器异位患者,在肠穿孔行別腹探查时发现取出;以上4例均为圆形金属环,取出后可见节育器都完全变形。还有2例T形节育器,超声提示节育器部分有嵌顿,纵臂部分嵌入子宫管,在宫腔镜下用长弯止血钳夹住纵臂,稍微内退后小心地旋转取出。
4 讨 论
篇7: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接受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育龄妇女226例, 年龄22~37 (29.4±12.3) 岁, 放置时间2个月~23年, 平均13.5±7.2年。
1.2 方法
用超声检查对研究对象在接受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子宫情况、宫内节育器的情况以及带器妊娠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并分析。所用仪器为ATLHDI-3000彩超诊断仪。在研究对象接受检查之前, 对其膀胱进行适当的充盈, 取仰卧位姿势, 对子宫大小及宫内节育器的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对宫内节育器的上缘至子宫底外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对肥胖合并有子宫后屈明显者, 可经阴道超声检查。
2 结果
226例育龄妇女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现子宫增大者31例 (13.72%) ;发生子宫肌瘤者18例 (7.96%) ;子宫大小正常者177例 (78.32%) 。宫内节育器超声回声正常者167例 (73.89%) ;宫内节育器下降者40例 (17.70%) ;宫内节育器异位者13例 (5.75%) 。带器宫内妊娠者13例 (5.75%) ;带器输卵管妊娠者2例 (0.88%) 。
3 讨论
发生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在节育器位置异常中十分常见, 为导致避孕失败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异物, 宫内节育器在宫腔内并不会对卵泡发育以及成熟排卵造成干扰, 也不会完全对精卵结合造成妨碍, 该种方式的避孕作用可能为局部作用, 会对子宫内膜表面的生理状态产生干扰, 对胚泡的着床以及发育进行阻碍, 进而实现避孕的效果。因绝大多数受精卵主要是在宫腔上部前、后壁进行着床, 若是宫内节育器发生位置下移, 则受精卵能够进行正常的着床发育, 引起带器妊娠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认为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为引起带器妊娠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1]。本次研究中的226例妇女中有13例发生宫内带器妊娠, 2例发生带器输卵管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75%和0.88%。
在哺乳期子宫受到性激素的影响要较断乳后的子宫明显缩小, 所以在哺乳期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会导致妇女在断乳后发生宫内节育器与宫腔不相适应的状况。对于发生宫内节育器异位者而言, 会出现明显的下腹隐痛、腰酸、阴道点滴出血等临床症状。通过超声检查会发现其声像图呈现出明显的纵切面彗星状声影, 平行面同冠状面成夹角, 从而得到确诊[2]。
在临床中对发生宫内节育器下移者的诊断需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针对宫底部相对增厚的情况譬如宫底部腺肌瘤及子宫肌瘤等, 宫内节育器尽管位置要大于正常的标准, 但宫内节育器上缘没有对子宫内膜线回声进行显示则无法确诊为下移[3]。
综上所述, 在育龄妇女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后, 采取超声检查法对其进行术后随访, 能对子宫异常情况、宫内节育器的状态等进行实时检测, 对于降低不良反应, 以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1140-1141.
[2]谢红宁, 孔秋英.三维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A].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102-2104.
篇8: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
【关键词】 卵黄管发育异常;超声检查;临床诊断
卵黄管指的是胚胎期间中肠与卵黄囊之间的连接通道,一般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卵黄管会逐渐闭锁萎缩,脐部与消化道之间不再连通,若卵黄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程度不同的结构残留或异常,则会诱发各种类型的卵黄管发育异常问题,且婴幼儿是发病率较高的时期。本次临床研究对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检查诊断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54例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40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50d至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5.6)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17例为呕吐、腹胀、腹痛,8例为黑便、血便,33例为脐部溢液(排出物包括:粪便样物间断性排出3例,脓液2例,腥臭的淡黄色液体8例,无臭无色黏液20例)。
1.2 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用GE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作为检查设备,探讨频率设置为5至12MHz之间,患者以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在下腹部与脐部之间的腹腔或腹部部位确定多个扫查切面,对病变大小、形态和位置进行观察,以及其余肠系膜、肠管、膀胱和腹壁之间的关系。
2 结 果
①3例脐肠束带,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为作出明确诊断,且均发生并发性肠梗阻。②18例梅克尔憩室。其中,溃疡出血或单纯梅克尔憩室炎患者9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1例患者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1例患者误诊为阑尾炎,7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明确诊断,患者腹腔内出血异常形态的肠襻样结构,一端与回肠连接,一端是盲端,且位置、形态各异,范围在2.0cm×5.8cm至1.0cm×1.6cm之间,主要为圆锥形、圆袋装或管状,小肠壁和憩室壁结构相同,而小肠粘膜正常部位却显著增厚,憩室壁部分结构紊乱,肠壁强弱相同的回声明显消失,肠腔扩张或萎缩为囊袋状,并有点状细弱回声,发生明显炎症的患者合并有肠系膜粘连症状,部分随附近肠管发生轻微蠕动;合并肠梗阻患者5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腹胀或腹痛,2例患者由憩室顶端所带对肠管造成压迫所导致的。肠壁穿孔的3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确诊,可见黏膜异常萎瘪增厚,且肠襻发生连续性中断,且肠管发生粘连,肠间发生不规则脓腔以及片状低回声。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穿孔,可见有中下腹部发生混合型回声包括,且结构紊乱,且与肠系膜和肠管发生粘连,粘连部位边界模糊,合并有肠管扩张以及腹腔积液,阑尾结构无法清晰显示。③7例脐肠瘘。脐下可见条索状或管状回声带,宽度在0.6至1.3cm之间,长度在3至11cm之间,上方在脐部开口,由脐部腹壁逐渐延伸至右中下腹,且和小肠连接,中央管腔粗细程度在0.2至0.6cm之间,官腔内有粪便肠液回声或是气体反射强回声,动态检查结果为内容物由肠腔流动至脐部。④4例脐窦。中央部位表现为管状结构,脐下可见低回声团块,且团块长度在1.5至2.7cm之间,宽度在1.0至2.1cm之间,管径在0.2cm至0.5cm之间,深度管腔腹壁闭合,且未与腹腔连通,脐端开口,发生感染后,管腔内出现点状回声流动,感染部位组织发生肿胀。⑤22例脐茸。脐孔部位局部向外隆起,且有小体积、低回声结节,直径在0.4至1cm之间,内部未见管状结构,基底较浅,有一致均匀的回声,未与腹腔连通。所有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均经过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3 讨 论
胚胎发育至第4周后卵黄囊会逐渐成为原始的消化管,胚外部分的卵黄囊与原始消化管的中肠仍然相互连接,且随着胚胎的逐渐成熟,中肠与卵黄囊的相连段会变得狭长且变窄,进而成为卵黄管。胚胎发育到第10周后,肠管会逐渐深入腹腔,是卵黄管与消化道断离并逐渐闭锁[1]。若胚胎發育过程中,卵黄囊发生程度不同的结构残留或发育异常,则会出现类型不同的卵黄管发育异常症状:脐茸指脐部黏膜残留;脐肠束带指血管纤维化及卵黄管残留索带;梅克尔憩室指回肠端卵黄管未闭;卵黄管囊肿指中间段卵黄管未闭;脐窦指脐端卵黄管未闭;脐肠瘘指卵黄管完全未闭[2]。
脐肠瘘、脐窦及脐茸的临床诊断,应以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为诊断依据,且临床诊断方法较为简单,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脐肠瘘合并脐茸、脐窦合并脐茸现象,或是若脐端脐肠瘘及脐窦开口较小,而脐茸基底较大,则不易清晰观察,进而给卵黄管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断造成较大的困难[3]。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检查重点在于:第一,管腔内容物回声及管壁处组织炎性水肿程度,管道的形态、大小,管壁的厚度;第二,管道是否与回肠和腹腔相互连通;第三,脐部病变部位是否为管道结构;第四,是否仅有脐孔处腹壁发生病变;第五,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脐部溢液症状,包括脐尿管窦或脐尿管瘘等[4]。脐尿管、脐窦及脐茸畸形都会造成腹膜外病变,而回肠与脐肠瘘相互连通,术前检查结果能够为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以及确定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要进入腹腔提供依据[5]。常规的脐肠瘘和脐窦检查均需将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在脐端开口处注入,再行正侧位腹部片检查,然而,对于肉眼无法辨认,脐部开口较小,局部炎症较重的患者,以及卵黄管异常发育所导致的同时发生两种病变的患者,因其没有脐部开口,而无法实施造影检查,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对卵黄管异常发育的脐部病变走向和结构进行清晰观察,从而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该检查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因而是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首选的临床检查方法。但卵黄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应与脐尿管囊肿相互区别:卵黄管发育异常位置在腹腔内,而脐尿管囊肿在膀胱与脐之间的膀胱间隙内[6]。
综上所述,在脐肠瘘、脐窦、脐茸等所导致的脐部渗液卵黄管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超声诊断对于溃疡出血和梅克尔憩室炎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然而,合并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漏诊率则较高。对于脐肠束带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则无任何帮助,只能够检测到继发肠梗阻现象。
参考文献
[1] 蔡华章.5例卵黄管囊肿的非手术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8):847-848.
[2] 冯伟.卵黄管未闭合并活动盲肠阑尾炎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1):1142-1143.
[3] 陈霞.卵黄管囊肿1例的B超及CT表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1(1):65-66.
[4] 覃玲玲.卵黄管瘘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9,7(11):869-870.
[5] 王敏.超声诊断婴儿卵黄管未闭合并脐尿管未闭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5):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