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 主体作用 分组 体育课 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采用合理的分组方法进行教学能使课堂的组织更加有序, 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在人多的情况下采用分组教学方法。这样更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较好地实现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

一、如何进行分组教学

(一) 课前准备, 设计预案

在体育教学中, 若想有效进行分组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真检查器材性能, 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场地, 以确保教学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根据教学需要, 在课前教师还要对小组长或者体育骨干进行特殊培训, 使他们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熟悉器材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必要的保护与辅助知识, 懂得组织练习的程序, 以便在分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出助手的作用。

(二) 科学分组, 合理搭配

分组教学应该注意灵活性。在明确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 分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有选择分组形式的自主权, 以激发学习兴趣, 将原来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这里, 我总结了最常见的几种分组形式, 并就其特点及实用范围浅述如下。

1.性别分组。这种分组适用于男女合班教学, 且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男生学习头手倒立, 女生学习肩肘倒立。中学生正处发育阶段, 这一时期, 男女生个性逐渐形成, 体质、性格不同, 教材内容、教学要求、考核项目与标准不同, 学习体育技术, 完成技术练习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 体育实践课中将一个班的男女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教学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分组后体育教师按照男女生不同情况, 分别安排合适的运动量, 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男、女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各种不同项目、不同要求的体育技能技术, 达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 提高体育课质量的目的。

2.行政分组。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集体凝聚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尤其是集体竞赛项目, 如广播操、拔河、球赛、接力赛等。

3.体能分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组, 或AB两组, 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分组形式, 目的是“抓两头, 促中间”, 面向全体学生。例如中长跑、投掷、跳远等体能差异较大的项目。

4.兴趣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几个兴趣小组, 这种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 发展个性,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很大。尤其适用于有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班。

5.友伴分组。让几个要好的伙伴自由组合成小群体, 这种分组有利于学生之间团结互助, 培养交际能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舞蹈等项目。

6.补偿分组。教师有意识地让体育优等生和后进生“一对一”分在一组, 让优等生做小老师, 这样分组后, 后进生虚心学习, 彼此进步都很快;或者让文化课与体育课各有所长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相互取长补短, 能促进同学之间的理解与友爱。

7.健康分组。根据学生各自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如体胖组、体弱组、近视组等。这样进行分组教学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掌握各自锻炼的特点。在室内课时, 也可以分组讨论, 结合自己的健康状况, 使理论实践相结合。

8.随机分组。这种分组可以通过高矮顺序依次报数, 随机组合分组, 但是要明确要求, 集体辅导为了使课堂有序、有效的进行, 体育教师应当很抓课堂常规。在教学之初, 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明具体的纪律、安全和练习要求, 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 再让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二) 分组练习, 重在组织教学

常用的分组练习有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当进行分组轮换练习时, 教师应重点关注练习难度大、要求高的小组, 同时利用练习间隙随时观察其他组的练习情况。当进行分组不轮换练习时, 教师应巡回指导, 随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无论采取哪种分组练习形式, 教师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保证学生处于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中, 要求学生要互相帮助、互相观察、共同讨论, 并力求独立完成每次练习。

二、在分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尤其可以使技术动作失败或不敢做动作的学生在同伴保护与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 重塑自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 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那么,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呢?

1.目的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 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同时, 教师应把技术动作要领、做法提供给学生, 练习方法和手段可由小组自己决定, 教师也可以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成员要通过小组问的互动, 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 给学生以示范、讲评, 实现师生互动, 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和监控, 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2.小组目的:制订详细的小组目的, 有利于组内同学的互相帮助, “不让一个组员掉队”不仅仅是口号, 更是共同的目标, 能营造小组浓厚的学习氛围, 精诚团结, 密切生生关系

3.个人目的:根据学生的异质性, 每位同学自己都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 能够积极参与, 并在同学的帮助下顺利掌握技术动作, 促使学生个性能够积极地进行自我提高。

4.成员搭配。在组织合作小组时,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先让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因为学生往往比教师更了解同学, 也更了解自己。他们知道谁的模仿能力强, 谁的观察能力强, 谁的示范能力强, 谁的身体素质好, 和谁组合更具有互补性, 等等。最后在征得小组成员及本人的同意后, 再适当调整小组成员,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这样就组成了一支更高效、更团结, 既强调集体智慧, 又突出个人能力的合作小组, 更保证小组与小组竞争实力的均衡。

5.职责分工。在合作学习中, 让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利用体育骨干的作用, 让同学自己推选组长, 谁先做示范, 谁负责保护, 谁负责帮助, 谁负责评定。让组员都能够了解技术动作, 如何学习技术动作。这样, 会做的同学就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能够乐于给其他同学做示范、保护与帮助, 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不会的或做错的同学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当然,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人不是万能的, 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侧评激励。以小组为单位, 实现捆绑式测评, 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 每个成员的成绩就是小组的成绩, 让小组与个人荣辱与共;同时对每个成员进行个体测评, 做到自我测评、他人测评和集体测评相结合, 教师和他人应当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善意的批评。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共事能力、交往艺术、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对小组内的分工情况、讨论形式进行适当的评价, 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多运用比赛、表演等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一定的奖励。

三、小结

分组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的普遍形式, 它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增加学生练习次数, 有利于教师安排上课的内容, 完成课任务。

中学体育课男、女生应该分班教学。没有条件分班的学校, 分组教学可以弥补不足, 男女同学分开教学、区别对待,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课任务的完成。

中学体育课, 分组轮换形式比分组不轮换形式教学效果好;在分组轮换方式中, 两组一次轮换又优于其他方式的轮换。

摘要:分组教学是一种有目的地将班级内全体学生分成几个异质或同质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尽所能并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践证明, 分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组教学,准备,要求,组织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育学.

[2] 刘清黎.体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分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下一篇: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