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艾滋病考试题

关键词: 就诊者 性病 考试题 艾滋病

性病艾滋病考试题(共9篇)

篇1:性病艾滋病考试

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C)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D)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B)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骼系统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5、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C)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D)

A、性传播B、母婴传播C、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污染的注射器D、蚊虫叮咬

7、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D)

A、40% B、60% C、80% D、100%

8、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B)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9、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C)

A、37℃,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3天 D、56℃,30分钟

10、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不包括:(D)

A、肺炎 B、一过性脑膜炎 C、念珠菌性食管炎 D、急性肾炎

11、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D、艾滋病期

12、成年人艾滋病无症状感染期平均时间为:(B)

A、5年 B、8年 C、12年 D、15年

13、艾滋病感染的年龄分布以下列哪个年龄组为主:(B)

A、大于20岁 B、20~40 C、40~50 D、小于50

14、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根据是:(B)

A、具有高危行为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临床表现 D、A+C

15、我国目前AIDS传播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D)

A、异性接触 B、母婴传播 C、输血 D、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二、是非题(每题4分,共60分。正确打∨,错误打×)

1、感染HIV的人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2、使用安全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艾滋病感染。(∨)

3、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4、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5、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6、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7、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

8、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9、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病毒主要为HIV-1型。(∨)

10、艾滋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篇2:性病艾滋病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艾滋病常见合并症有()

A、PCPP

B、隐球菌脑膜炎 C、弓形体感染

D、以上都是

2、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4、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A、血常规

B、尿常规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HIV抗体确诊试验

5、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A、霍奇金病

B、淋巴肉瘤

C、卡波济肉瘤

D、非霍奇金淋巴瘤

6、淋病的传播途径有()

A、性传播

B、生活接触

C、产道传播

D、血液传播

7、梅毒的病原体是()

A、苍白螺旋体

B、耐瑟氏双球菌

C、革兰氏阴性杆菌

D、人乳头瘤病毒

8、梅毒传染过程分为()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

9、梅毒确诊诊断需符合()。

A、有流行病学史、初筛阳性

B、初筛阳性

C、有流行病学史、初筛阳性、确认试验阳性

D、确认试题阳性

10、下列性病中被列乙类传染病管理的有()

A、淋病

B、梅毒

C、尖锐湿疣

D、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而将病原体传给对方的传染病。

2、对HIV传染源的控制应采取、和措施。

3、HIV感染分为三期,是期、期和期。

4、一期梅毒主要表现和

5、艾滋病是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其感染各期的确诊必须根据、和综合分析,慎重诊断。

三、是非题(每题3分,共45分)

1、初筛检测结果为HIV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者。()

2、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3、性交时只要使用安全套就可以预防艾滋病。()

4、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我国HIV-l主要流行株是HIV-l的B,E亚型。()

6、HIV感染的确诊需病原学检查,如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7、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

8、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

9、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10、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11、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12、晚期潜伏梅毒一般无传染性。()

13、梅毒是传染性免疫,体内有螺旋体感染时才有免疫力,且以细胞免疫为主。()

14、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高低除性紊乱外,与性伴侣数、吸烟、长期使用避孕药或免疫抑制剂有关。()

15、非淋菌性尿道炎40%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其余大多数是由解脲支原体引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6、ABC

7、A

8、ABC

9、C

10、AB

二、填空题

1、性接触

2、疫情报告、AIDS和HT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3、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

4、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

5、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是非题

2√

4√

8√ 9×

10√

11√2×

13√

14√

1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6、ABC

7、A

8、ABC

9、C

10、AB

二、填空题

1、性接触

2、疫情报告、AIDS和HT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3、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

4、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

5、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是非题

2√

4√

8√ 9×

10√

11√2×

13√

14√

1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6、ABC

7、A

8、ABC

9、C

10、AB

二、填空题

1、性接触

2、疫情报告、AIDS和HTV感染者的医学管理、针对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3、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艾滋病

4、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

5、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是非题

2√

4√

8√ 9×

10√

11√2×

13√

14√

篇3:性病艾滋病考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1日至9月25日期间来我院性病门诊的就诊者。干预前分发721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366份,干预后分发32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215份。

1.2 调查方法

使用我院性病、艾滋病防治人员设计的经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预防医学专家确定的调查表,由性病、艾滋病防治人员和性病门诊分诊的护士对来院就诊的病人进行匿名调查。⑴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表的一般项目: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⑵性病、艾滋病的知晓项目:性行为和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求医状况,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并要求病人复诊,复诊时使用同一调查表进行调查,与基线调查比较评估干预效果。

1.3 干预措施

在对初诊病人调查后分发了各种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处方,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手册、正确认识艾滋病的折页。告知每个病人浦东新区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开展同伴教育,发放安全套等干预措施。

1.4 统计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Excel 2003录入,使用Stata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年龄特征:

调查对象年龄为17~70岁,干预前后年龄在30岁以下的分别有196人和106人(196人是干预前调查人数,106人是干预后调查人数,下同),占53.6%,49.3%;31~40岁的有131人和81人,分别占35.8%和37.7%;41~50岁的有23人和16人,分别占6.3%和7.4%,51~60岁的有11人和9人,分别占3.0%和4.2%,60岁以上的有5人和3人,分别占1.3%和1.4%,干预前后调查人员年龄特征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42,P=0.840)。

2.1.2 文化程度:

初中以下文化的有51人和31人,分别占13.9%和14.0%,初中以上文化的有315人和184人,分别占86.1%和86.0%,干预前后调查人员文化程度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26,P=0.872)。

2.1.3 性别:

男253/155人,分别占69.1%和72.0%,女113/60人,分别占30.9%和28.0%,干预前后调查人员性别特征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72,P=0.450),具体见表1。

2.2 干预前后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366名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18.8%(69/366),干预后相应的知晓率为57.2%(123/215),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00);对性病的传播方式、症状、国家关于性病方面的政策、预防艾滋病方法和安全套的作用等方面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干预前后性病病人的求医状况比较

2.3.1 干预前只有38.

0%(139/366)就诊者认为如果自己得了性病会去正规医院治疗,62.0%(227/366)病人表示先买药自己治疗,或去私人诊所,最后实在不行再去医院。经干预后,76.3%(164/215)的就诊者表示马上去正规医院治疗,态度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6,P=0.000)。

2.3.2 在“得了性病之后是否通知性伴侣去检查”的问题上,干预前只有8.

7%(32/366)就诊者表示会回去通知,在干预后上升为72.6%(156/215)就诊者表示会通知同伴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0,P=0.000)。

2.3.3 干预前有42.

9%(157/366)就诊者表示愿意做性病、艾滋病检查,干预后上升为85.1%(183/215),改变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9.5,P=0.000),见表3。

2.4 干预前后性病门诊就诊者对性病、艾滋病防治态度转变的比较

干预前,45.6%的性病门诊就诊者关心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通过性病门诊干预,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7.4%,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9,P=0.000)。通过门诊干预,性病门诊就诊者更为关注媒体关于性病、艾滋病方面的健康教育知识,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P=0.008);对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认知比例从干预前的23.2%上升到73.0%,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P=0.000);有意识地改变自身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态度从干预前的36.1%改善为74.9%。在自己得了性病后,大多数就诊者会改变自己以前对性病、艾滋病病人的看法,干预前后此比例均在60.0%以上,见表4。

3 讨论

有研究认为,控制性病传播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性病病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而且对于性病病人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有效疫苗[1]。

通过对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综合干预,就诊者对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性病的表现方式、国家对性病病人的匿名和保密治疗的政策等知晓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经过综合干预,大多数就诊者基本掌握了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这与其他调查结果相近[2]。但就诊者对性病的主要症状的知晓率(不到50.0%)不尽人意,这表明让性病病人完全掌握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还需要坚持长期持续的健康教育。

大多数性病门诊就诊者由于去过KTV、浴室和理发店等公共娱乐场所,接受了性服务而患病,这些就诊者在得了性病之后,担心他的隐私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就诊者在来院就诊前去私人诊所或自己去药房买药治疗,不愿意主动检测性病、艾滋病,也不愿意通知性伴侣和配偶来院就诊。如果能保护好就诊者的隐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就诊者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可早期让病人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测,接受正规治疗,提高性伴追踪率,减少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概率。

大多数患了性病之后的病人对电视、报纸上有关性病、艾滋病的内容比往常多了关注,也更关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了解控制性病、艾滋病的措施,养成健康行为。这表明性病病人产生了主动避免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意识,并逐渐付诸于行动。

总之,对性病门诊病人进行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健康干预不仅使本人自身提高认识,同时通过他还能影响到其家人、性伴侣等人群,这有助于提高对性病、艾滋病的防制能力。

摘要:目的评价在二级医院性病门诊中对就诊者进行性病、艾滋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对性病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干预,复诊时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干预前比较,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性病就诊者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主动求医和通知性伴检查等比例上升明显。结论对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干预有明显的效果,建议在医院性病门诊中进行健康干预。

关键词:性行为,性传播疾病,艾滋病,健康干预

参考文献

[1]吴尊友.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131(4):221-223.

篇4:艾滋病与性病

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流行造成人类生命与社会经济损害之大均已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传染病。到2000年底,全球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幸免。每天约有14 000人感染上HIV,感染者中90%以上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艾滋病的流行仍在继续,HIV感染和死亡的数字居高不下。

艾滋病的发展史

艾滋病的病原体由法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分离成功。1986年7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即艾滋病病毒(HIV)。HIV属慢病毒属中的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亚属,已经发现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有两种亚型:HIV-1型和HIV-2型。HIV-1型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HIV-2型主要局限于西部非洲,与HIV-1型相比毒性较弱,引起的艾滋病的病程较长,症状较轻。目前HIV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主要是以HIV-1型为主进行。

HIV的形态结构

HIV的病毒颗粒呈球形或卵形,直径约为100~140nm,系双层结构。病毒核心位于病毒体的中央或偏心,由两个相同拷贝的单链RNA、逆转录酶及结构蛋白组成。核心的外面是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有刺突,含有与宿主CD4表面受体结合的部位。

HIV的感染和发病过程

HIV初次感染人体后,同其他病毒感染一样,在抗体产生前会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部分病人出现轻度发热、咽痛、皮疹及一过性的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这些症状不经治疗2~4周后可自行缓解。在HIV感染几周至3个月血清出现HIV抗体,此后无任何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在整个无症状携带期,病毒持续复制,血清中的抗体持续存在,感染者可将病毒传染给他人。随着病情的发展,艾滋病的各种症状、体征相继出现,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衰竭,最终导致多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神经系统病变而危及生命。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为7~10年。潜伏期的长短与感染方式、病毒型别、机体免疫状态、感染病毒量、急性期病毒载量以及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

性病与HIV感染的关系

生物学研究表明,溃疡性(如疱疹、梅毒和软下疳)和非溃疡性(淋病和衣原体感染)性病的存在,不仅可增加HIV的传染性,而且还可增加对HIV的易感性。也就是说,由于其他疾病的存在,促使HIV阳性者更易将HIV传染给其他人,而使HIV阴性者更易感染HIV。

HIV传染性的增强是由于其他性病的存在可促使生殖道中HIV释放的增加而导致的。对于男性性病患者,当其患有尿道炎或明确诊断为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时,其精液中HIV的释放可显著增加。而对于女性性病患者,当其具有粘液脓性宫颈炎、宫颈和阴道溃疡、分泌物中白细胞增多,或明确诊断为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时,这些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可增加其生殖道中HIV的释放。

从患有生殖器溃疡的男性和女性HIV感染者的溃疡渗出液中经常可检测到HIV,同时由于在有性接触时溃疡灶易出血,因而可增加HIV的传染性。

溃疡性和非溃疡性性病的存在使HIV易感性增加,这是由于上皮和黏膜屏障被破坏、细胞对HIV的接受性增强以及单一细胞的受体数增多所致。性病可促使CD4淋巴细胞至溃疡表面或宫颈内,由于上皮和黏膜屏障被破坏,从而增加了这一人群对HIV的易感性。

我国性病流行现状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出现性病,疫情呈逐年增加趋势。2004年全国共报告性病809 550例,但估计实际发病人数是报告数的5~10倍。从地区分布看,南方及沿海城市性病疫情较北方及内地更严峻。目前性病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和淋病为主,其次是尖锐湿疣。梅毒居第四位,但近年来增幅较大。生殖器疱疹也有所增加。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虽有报道,但大多数报告病例缺乏实验室诊断依据。

性病的传播途径

性病的传染源是性病病人和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分泌物等。其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播:阴道性交、口交、肛交等性行为均可传播性病,阴道性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95%以上的性病病人由此得病。

2.非性接触传播:少数情况下,性病可通过母婴、血液及污染的生活用具而受感染,与性接触无关。

(1)间接接触:接触了被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等污染了的衣服、内裤、被褥、坐便器等均可被传染。如幼女的淋球菌性外阴阴道炎,多数是通过该途径传染。

(2)血液传染:输入传染性梅毒病人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发生血源性感染。

(3)胎盘传染:孕妇患病期间,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如先天梅毒。

(4)产道传染:分娩时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传染给胎儿。如淋球菌感染的产妇可致新生儿淋球菌眼炎。

性病的概念

性病是指一组主要由性接触感染的疾病。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病种有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也叫第四性病),被称之为四大经典性病。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的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从而取代了性病的概念。病种由原来的4种扩大为20余种,除上述4种以外,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艾滋病、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滴虫病、疥疮、乙型肝炎等。(在临床上为了方便起见,仍使用性病这一较为简便的名称,但其涵盖了性传播疾病所包括的范畴)。我国政府规定的法定与监测性病是指:梅毒、淋病、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8种。

感染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后,并非总是引起有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反,在某些性传播疾病,感染者多数可没有症状,但这种带菌或亚临床状态仍有传染性,或者仍可能对机体造成潜在的病变,因此不可忽视。近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性传播感染”这一概念,包含了有症状的“疾病”与无症状的“感染”。

篇5:性病、艾滋病培训计划

根据旗卫生局、旗疾控中心关于艾滋病、性病知识培训工作指示精神,为提高辖区内医务人员以及重点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我院决定于2010年4月5日对辖区内医务人员进行一次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内容

1、性病病例报告

2、预防艾滋病宣传材料

3、艾滋病防治知识

4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二、培训时间

2010年4月5日早9:00

三、具体要求

统一组织、统一时间、集中培训,无特殊情况参培人员不可缺席,并认真做好笔录。

篇6:性病艾滋病考试

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但完全可以预防。

 正常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发病,从外表上也看不出来,但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会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共用电话、钱币、被褥、马桶,一起工作、用餐、洗浴、游泳等不会感染艾滋病。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

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 与注射吸毒的人发生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性病。

 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防治艾滋病

国家有政策

四免一关怀

 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人免费提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  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

 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同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 对艾滋病患者的遗孤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 国家对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 VCT

国家实施免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人都可享受免费保密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初筛检测服务。

有过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到非法采血点卖血、怀疑接受过不洁输血或注射的人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妇,应主动寻求艾滋病咨询检测。

通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可得到更多关于艾滋病的医学指导、服务信息和心理支持与帮助,既有利于自己,又可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他人。

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都有责任、有义务提供艾滋病咨询和预防保健服务。

省、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可提供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遂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址:文献路28号

咨询电话:0796-6312443 遂川县人民医院为我县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 地址:县城工农兵大道23号

篇7: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总结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全面落实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及艾滋病防治宣传及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指标,扎实工作,为乐陵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建立起一道牢固的健康屏障。现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常规监测

(一)外来妇女检测:积极与民政局、计生等部门配合,建立并完善了外来妇女艾滋病检测机制。完成299人检测,涉及云南、贵州、四川、新疆、重庆等省区。

(二)被监管对象检测:监测46次,检测332人。

(三)男性同性恋人群高危行为干预检测:抓住有利时机开展男性同性恋人群干预工作。在德州市CDC王壮业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德州市彩虹小组的参与下,对男性同性恋人群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工作。发展同伴教育员7人,为190人提供咨询干预服务,首次接受干预172人,43人接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85份,安全套2190只,润滑剂460代。

(四)吸毒人员高危行为干预检测:积极与公安局治安大队协调,对其收审、羁押的有吸毒行为人员进行干预检测。完成对8名有吸毒行为人员宣传干预、HIV和梅毒抗体检测。

二.自愿咨询检测:

根据德州市有关规定,在我市建立完善了三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具体为乐陵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站。并召开各单位分管负责人和医务科长会议进行了专项部署。上述三家医疗卫生单位,设立专门诊室,专人管理按时上报咨询检测报表(通过网络),市疾控中心做好技术指导,确保了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自愿咨询检测共533人(市人民医院咨询点16人、市妇幼保健站咨询点25人、1市疾控中心咨询点492人),其中提供转介服务13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72份,为445人次提供3570个安全套。

三.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一).重点公共场所:根据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对重点公共场所进行新的基线调查,我市现有重点公共场所57家,估计目标人群150人。为目标场所内的暗娼提供艾滋病性病防治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安全套,印发联系卡等。发放小媒体(如折页、张贴画、女性保健手册等)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目标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并改变高危行为和求医行为。干预51个场所,对725人次开展行为干预工作,121人次接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发放宣传画190套、宣传材料1431人份、安全套4710个。

(二).大型建筑工地:大型建筑工地务工人员的干预活动。通过外展工作和同伴教育方式,以面对面培训等方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提供免费安全套。有14个大型工地,外来务工人员约有1470人。外来务工人员约占45%。进入10个工地,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2629份、安全套3830只,为2345人次提供咨询,48人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

四、感染者及病人管理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人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为有效开展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根据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卫医发[2004]106号)和《关于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

[2005]1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卫生局就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

一是明确了职责。市卫生局以乐卫疾控字[2010]25号文出台了《关于做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通知》,规定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医疗机构负责对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免费咨询和抗机会性感染;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为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孕妇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做好母婴传播阻断;疾控机构负责抗病毒药品管理及信息技术支持。

二是成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专家组。下设临床治疗、母婴阻断和信息管理三个专业小组,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按现住址统计,截至到2010年11月30日,我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7例,其中感染者4例、病人3例,报告死亡1例,转出2例。2010年新增感染者和病人4例。完成随访7人14次,完成CD4检测10人次,并按时进行网络上报。1例在治病人完成抗病毒治疗前的资料整理及录入,6次服药随访,1次病毒载量送检。

五.宣传教育

(一)学校宣传:经与教育局协商,在全市19处初中以上学校开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课程、专题讲座、换水游戏、发放健康处方、张贴宣传画等活动。共发放换水游戏光盘20张、健康处方1600份、宣传画580套。

(二)社区宣传:进入2个社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410份。

六、全球基金项目管理情况

根据德州市统一要求,加强了项目管理力度,成立了乐陵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王宪亭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孟庆华任执行主任。负责整合后的中央、省财政和国际合作艾滋病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事务。负责艾滋病各防治项目资源整合、实施计划制定并指导执行;具体组织开展项目管理和技术督导工作,收集整理项目信息资料;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包括项目工作、设备和财务管理。协调联系市直相关责任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母婴阻断、性病规范化管理和H I V / TB双重感染等工作。其次制定了可操作性

较强的全球基金项目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了项目基金安全高效有效运作。截至到11月30日,已完成全的各项工作任务。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按照德州市有关要求,借鉴先进县市的经验,使防治不断向纵深推进,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2010

篇8:性病艾滋病考试

关键词:性病就诊者,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重传染病之一[1]。AIDS和性病是行为性疾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决定其流行,性乱人群是AIDS和性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此人群有着与AIDS传播有关的多性伴、无保护性交、感染性传播疾病等高危险性行为[2],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桥梁。为了解怀柔区性病就诊者AIDS相关知识、高危行为因素、AIDS及梅毒感染状况,2012年1—9月,我们对怀柔区3家二甲级综合医院性病门诊因性病就诊的15岁以上患者开展了AIDS(性病)综合性调查。为制定怀柔区AIDS、性病防治策略,有效遏制其传播蔓延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怀柔区3家二甲级综合医院性病门诊设立性病就诊者AIDS、性病综合监测点,由临床医生对2012年1月1日—9月30日期间以性病为目的前来就诊的15岁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AIDS抗体和梅毒抗体。

1.2 方法

统一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参照中国AIDS哨点监测内容,包括AIDS的基本知识、高危行为发生情况、接受AIDS、性病防治服务情况等。AIDS抗体检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梅毒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公司提供),确认实验采用甲苯胺红血清不需加热试验(TRUST,北京丽珠生物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所有性病门诊医生均经过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培训。AIDS病抗体和梅毒抗体检测在3家医院实验室开展,3家医院均通过了AIDS初筛实验室认证。实验室人员均通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业务培训和考核后上岗。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库软件,并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2012年1月1日— 9月30日共调查性病门诊就诊者227人,调查问卷有效225人,有效率99.12%。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大多数(72.44%)。男性(121人)多于女性(104人),男女性别比为1.16 ∶1。调查者中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77岁,平均年龄为35.74岁。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0~39岁共146人,占调查人数的64.89%。未婚者59人,占调查人数的26.22%;已婚166人,占73.78%。

2.2 AIDS知识知晓情况

AIDS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0.00%,不同年龄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0,P=0.024),见表1。婚姻状况不同AIDS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5,P=0.495),见表2。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是:感染了HIV的人能否从外表上看出来和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分别为72.00%和67.64%。

注:各年龄组知晓率比较,χ2=11.240,v=4,P=0.024。

注:χ2=0.465,P=0.495。

2.3 高危行为和曾患性病情况

调查对象中有过高危行为史的88人,占总人数的39.11%。每次都用安全套的24人,安全套使用率27.27%。高危行为发生率情况见表3。最多1人3个月内与3名小姐(暗娼)或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最近1年曾患性病的15人,占总人数的6.67%。其中曾患梅毒病例8人,占曾患性病的53.33%。

注:a指121名男性的发生率。

2.4 既往接受干预措施及AIDS抗体检测情况

调查对象1年内获得过免费安全套和咨询检测、同伴教育的分别占54.67%、1.78%;最近1年内接受过AIDS抗体检测的4人,检测率1.78%,接受检测后全部知晓检测结果。

2.5 AIDS和梅毒感染状况

调查225人中,采血检测225人,采血率100%。检测出AIDS抗体阳性1人,阳性检出率0.44%。梅毒抗体阳性33人,阳性检出率14.67%。不同年龄组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注:不同年龄组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χ2=2.854,v=4,P=0.582。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怀柔区性病就诊者年龄跨度较大,从15岁到79岁。年龄构成和其他地方一样,主要集中在20~39岁性活跃人群[3],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患病后临床症状较女性明显有关,因此应加强重点人群性健康教育,规范性病诊疗服务,促进大众健康求医行为。

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IDS的传播[4],调查对象AIDS知识知晓率为80%,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中要求高危人群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要求。调查对象对血液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而对“感染了HIV的人能否从外表上看出来、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AIDS”的正确认识率较低,提示应加强性病就诊者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安全性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该人群对AIDS的认知水平。同时如何将被动接受AIDS防治知识的传统模式与主动参与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AIDS防治工作,让大家生活在一个没有AIDS歧视的社会中,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性病门诊就诊者是AIDS感染的高风险人群[5],高危因素首先是多性伴和低安全套使用率[6]。此次调查结果发现39.11%的监测对象承认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行为史,并且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仅为27.27%。因此,这部分人群不但面临着自身感染AIDS、性病的高度危险性,同时由于就诊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极易通过性传播途径带入家庭,增加了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行为干预,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倡导安全性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梅毒传播途径与AIDS基本一致,感染梅毒后能增加AIDS的易感性[7],本次调查显示,性病就诊者梅毒抗体检出阳性率14.67%,艾滋病检出阳性率0.44%。安全套使用在预防和控制AIDS和性病流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8]。本次调查对象一年内接受过免费安全套和咨询检测的占54.67%,其中进行

过AIDS检测者仅为1.78%。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与医生处于一对一就诊环境,因此,门诊医生应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做好AIDS和性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工作。

综合医院性病诊疗机构重临床,轻预防,性病健康促进服务常常被忽视[9]。由于缺乏奖励机制、人力物力、安全套来源等因素,性病门诊医生开展健康促进服务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安全套使用推广方面,多数只是口头宣传[10]。因此,应进一步探索综合医院性病诊疗机构有效开展健康促进和安全套推广的机制和策略,调动诊疗医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开展AIDS咨询检则和行为干预,才能有效提高性病就诊者AIDS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从而有效遏制AIDS和性病的传播蔓延。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M].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2]吴尊友.艾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21-322.

[3]付志智,唐中书.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4(4):419-420.

[4]乔晓春,申俊萍,卫军,等.山西省家庭内夫妻间HIV性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1):976-979.

[5]姚均,张福杰,冯鑫,等.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检测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6):401-402.

[6]Van den Hoek A,Fu Y,Nicole HT,et al.High prevalence of syphilis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mong sex worders in China:po-tential for fast spread of HIV[J].AIDS,2001,15:753-759.

[7]韩秀云,马德兰,朱福林,等.济南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高危行为与感染状况监测[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250-1251.

[8]吴尊友,祁国明,张家鹏,等.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29-120.

[9]赵光,张少燕,王君,等.青岛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性病服务质量状况与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09,24(3):261-266.

篇9:艾滋病:从绝症转为慢性病

HIV感染者的生存年限升高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能活多少年?这是一个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少则几月,多则几年或十几年。但是美国研究人员的一些研究却证实,确诊HIV感染后,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24年,而且这不是单个人的最高预期年限,而是HIV感染者(带病菌而未出现症状)的平均存活年限。这也意味着,艾滋病只是一种慢性病,而非迅速死亡的绝症。对艾滋病的这种新的评估至少可以让人们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不安,它的存活平均年限甚至比癌症这样的绝症还高。

但是,用以支撑HIV感染者的平均高存活年限的基础却是昂贵的费用,要使HIV感染者平均生存24年,平均每人的医疗花费约60万美元。原因在于,要维持较高的存活年限,需要使用较为昂贵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因为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医疗、药物研发所产生的成本会增加。在美国,现在对HIV带菌者的维持治疗费是每年约25200美元,这个费用比上世纪90年代末期增加了近40%。但是,与此相对应是,过去由于没有有效而昂贵的药物,HIV感染者确诊后预期寿命只有近10年。

然而,在更早的年代,例如1993年,艾滋病确实可以视为是不治之症,因为HIV感染者被确诊后,其寿命最多也不会超过7年,而且这还是在医疗条件和医学水平较高的美国。在其他国家,如条件较差的非洲,HIV感染者根本就活不了几年,他们很快会发病,成为AIDS患者,并且并发各种症状而迅速死亡。

但是,到了1995年,情况就有了较大改变。这时,有两种抑制HIV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研制出来,进入市场和临床治疗。这就把染上HIV等于是死刑判决改变成了死缓或无期徒刑,艾滋病成为了一种慢性病。现在,在临床上,医生认为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20年或更高,而新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推论。

艾滋病已成为慢性病

美国的布鲁斯·沙克曼等人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他们对美国18个医疗单位所提供的14000名病人的治疗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对7000名HIV感染者进行了调查。

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了HIV感染者的医疗费用,得出的结果是,平均每人终生的医疗费用是61.8万美元。有意义的是,HIV感染者的这个治疗费用与心脏病和其他女性慢性病病人的花费大致相等。因为女性比男性更长寿,所以她们患慢性病后所用的开销比男人要多。由医疗费用得出的结论是,艾滋病已经成为慢性病之一。

HIV感染者的具体每月开销是2100美元,其中2/3是花费在药物上。总的费用是每年为25200美元。但是,在1998年,HIV感染者的医疗费用则是一年仅为18300美元。沙克曼认为,治疗艾滋病的费用的增加原因之一是通货膨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抗HIV新药的出现和价格较昂贵。

比如,对HIV病人治疗的一种方案是,开始用依法韦伦(efavirenz)进行治疗,这种药属于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是阻止HIV复制时所需要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而且治疗也使用特洛福韦(tenofovir)和恩曲他滨(emtricitabine),或类似的药物,因为这些药物能抑制HIV复制。

从2004年起,这种治疗方案每个月要花费约1140美元。如果这些药物不起作用,无法抑制HIV,病人就要转而使用其他更为昂贵的药物,费用也就会提高。具体到每个人会付出多高费用则视情况而定。而且病人是否能获得有效的药物也是另一个问题。美国联邦政府2003年的调查表明,实际上只有55%的HIV病人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抗HIV药物。

此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HIV感染也是提高患者生存年限的重要方法。比如,美国田纳西州纳什韦尔的万德比尔特大学医学院的大卫·汉斯等人发现,在接受过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治疗的HIV感染者中,印地那韦(indinavir)联合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依法韦伦治疗与单用印地那韦相比,在治疗后24周后能使HIV病毒计数更低,而且患者的免疫CD4细胞计数上升,因而免疫功能增强。

汉斯等人检查了依法韦伦对327名接受过NRTI治疗的HIV患者的作用。在研究开始时,患者的免疫CIM细胞计数超过50个细胞/微升,血浆病毒超过10000(HIV-1RNA拷贝)/毫升。受试者曾接受过平均2.8年的NRTI治疗,但未接受过蛋白酶抑制剂和NNRTI治疗。

研究人员随机给予患者每24小时1次的600mg的依法韦伦以及每8小时一次的1000mg的印地那韦,或者是安慰剂以及每8小时1次的800mg的印地那韦。所有患者都接受过一种或两种的NRTI治疗。

24周后依法韦伦组68.2%的患者血浆HIV-1RNA水平低于400拷贝/mL,而安慰剂组中只有52.4%。依法韦伦组患者CD4免疫细胞计数平均升高为104个微升,而安慰剂组中CD4细胞计数平均升高到77个/微升。48周时依法韦伦组的这种情况仍维持不变。

因此,对于接受过NRTI治疗的患者,联合依法韦伦、印地那韦和两种NRTI治疗应该是一种更好的治疗方式。

基因疗法是另一种希望

让艾滋病这种不治之症成为可治之症的另一个希望将是基因疗法。而2003年开始的一些基因疗法试验现在已有了初步结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布拉姆森家庭癌症研究中心的布鲁斯·莱文和卡尔·琼博士,美国马里兰的VIRxSYS公司、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在2006年11月7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发表了他们合作进行的艾滋病基因疗法的结果。这个研究以5名HIV感染者为实验对象,为期9个月。研究人员将免疫细胞从患者体内取出,再在实验室中将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注入免疫细胞中。这一变化过程会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同时产生了与细胞中已存在的艾滋病病毒抗争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患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数量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甚至出现了减少的现象。其中一名病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数量持续减少,另外4名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加、免疫系统机能增强。这表明,类似的基因治疗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危险。这种基因疗法与传统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方法不同,不用每天按时吃药,甚至一天吃好几次药,而是只要进行一次治疗就可以与体内病毒持续抗衡。

早在2003年,VIRxSYS公司就在进行这种基因疗法的试验,其治疗原理是,采用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HIV病毒向被HIV感染的人体免疫细胞释放“反义”基因,从而阻止病毒复制。这种经过修饰的基因将被整合到病人免疫细胞的基因组中,并一直保持静默状态,直到细胞受到HIV感染。一旦细胞被HIV感染,该修饰基因将打开,并产生与编码病毒蛋白质的RNA配对的“反义RNA”。当两种RNA将结合在一起时,就会阻止病毒的自我复制。

在以前VIRxSYS公司进行的实验室试验表明,经过这种基因修饰处理后的细胞中,HIV病毒的复制数量要比正常细胞低至少100倍。从2003年7月开始,该公司开始进行人体试验。首先将病人血液中的免疫细胞过滤出来,加入低浓度的基因修饰病毒,结合一段时间之后注回病人体内。当然,与现有的抗HIV病毒药物一样,这种方法不会完全消除体内的HIV病毒。但由于反义RNA片断很长,HIV不可能突变到对抗反义RNA的程度。此后,VIRxSYS公司又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获得了现在的结果。

主持上述研究的卡尔·琼表示,已完成的实验阶段是安全并具有可行性的,试验结果已经得到确认,但不能因为仅在一两个患者身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就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所有人,还必须做更多的研究。目前,研究小组已经展开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这一阶段中,将会有更多的病人作为实验对象加入,其中包括正在用药物控制艾滋病病毒的病人。他们将被多次注入已经“改良”的免疫细胞。

因此,从上述情况看,由于大量新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创新,比如药物配伍的变化,HIV病人的存活年限大大提高,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而且如果基因疗法能获得完全的突破,治愈艾滋病将成为人类的现实。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慢性病健康教育课总结 下一篇:慢性病健康教育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