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实现教风与学风的转变

关键词: 教风 学风 品味 学校

学风与教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具有良好的学风与教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体现学校品味和格调的重要标志。我院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紧密结合, 坚持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实现教风与学风的转变。

1 强化师德建设, 实现以教风促学风

学风建设的要意在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绩效, 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从广义上讲, 学风包括教风, 教风是学风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 学风主要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教风对学生的学习风气影响非常大。因此, 无论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看, 教风在学风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 正如李岚清同志在1997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青少年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是巨大的, 深远的, 甚至是终身的。”因此, 必须重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教风, 首先是教师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 而且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言行随时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 而且还传承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因此, 我们注重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业务学习, 通过组织师德座谈, 老教师带新教师等方式, 提高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 使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优良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 通过抓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2 深化教学改革, 实现教风与学风的全新转变

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深化教学改革, 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的关键。

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 而优良的教风不仅仅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最大化地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来, 实现学风的转变。

多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把教风建设作为学风建设的基础。坚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 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 以课堂教学创新为核心, 以社会实践创新为重点”的整体创新模式, 促进了教风与学风的全新转变。

2.1 把深化考试改革作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突破口

考试对教学具有引导功能。传统的闭卷考试死记硬背和一张考卷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形式, 既不能考评出教与学的真实水平, 也令学生畏惧, 并由此厌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 更不能实现素质教育。为此, 我们把考试改革作为突破口, 确立了开放式的考试机制, 创造出学生喜欢的、能够最大化发挥学生能动性的、能够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试模式:第一, 在考试形式上, 取消闭卷考试, 采取选考和必考相结合的形式, 实施3∶3∶4的考试结构。第二, 在考核内涵上, 改变单纯的知识、智力考核, 赋予考试全新的综合性内涵:知识、智力考核;思想道德考核;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创新力、意志力、沟通力、合作力的考核;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反映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考核。第三, 打破一考定终身制, 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考试。考核从学期初开始一直延续到期末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在课堂上每一次出勤、每一回发言、每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次获取成绩的机会。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实现了学风的转变。

2.2 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核心

我们把“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轻轻松松学马列”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一是对教学内容精选精讲、突出方法论教学。使学生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社会, 认识和改造自我, 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辨明是非的能力。二是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 推动学生主动捕捉信息、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常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教师还积极尝试讨论式教法、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等方法, 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 寓教于理、寓教于趣、寓教于情, 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了学风的转变。

2.3 把深化社会实践创新作为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的重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实践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

第一, 创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己的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 (长春市少管所、九龙烈士陵园和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庭、伪皇宫等) 。

第二, 借助专业课实习实训基地, 与专业课实习相结合, 深入开展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第三, 依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形势发展需要, 开展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使学生真正置身于社会生活之中, 磨练意志、修炼品行、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促使了学风的转变。

2003年5月, 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发出对“两课”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认可度调查表600张, 收回有效问卷582份, 学生对“两课”教育教学创新模式的支持率高达8 3.1%, 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和欢迎。锻炼、培养了学生自信心理和健全人格, 促进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了学风与教风的全新转变。我们所做的《高职特》:“两课”教育教学创新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被吉林省确定为重点立项课题, 已于2004年10结项。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风建设为学院的学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们在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做出的一些尝试, 学风、教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它涉及到众多方面, 各方面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而且它们又与教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把教学改革与学风、教风建设结合起来, 在工作中系统考虑, 统筹规划, 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自觉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去, 才能真正使学风、教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学风与教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与教风的提升是在教学改革中得以实现的。多年来, 我们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实现了教风与学风的全新转变。

关键词:学风,教风,教学改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改革转变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