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究生三维立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

关键词: 改革 纲要 培养 研究生

2010年7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1]发布, 全文13次提到研究生, 强调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2013年, 国家三部委下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 意见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 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 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长春中医药大学顺应形势, 不断深化改革, 完善机制, 构建了三维立体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三维立体育人模式的形成背景

(一) 国家形势的需要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研究生教育真正开始有较大发展, 是在1978年以后[3]。1998年开始, 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研究生招生按每年30%的幅度递增, 研究生教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我国随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4]。但现有教育体制下研究生的能力与素质与现有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阻碍。

(二)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一般的研究生已远远不能满足21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 能力复合, 思维复合等多方面[5]。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提高自身素质, 锻炼综合能力, 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三) 研究生培养中的不足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常常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内动力不足。研究生经常为了完成学习和科研等任务而工作, 要么机械地重复、要么在抱怨中对付, 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强, 这就从内因方面制约了个体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外环境机械性过强。导师只注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与操作的动手能力, 很少关注研究生的情志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甚至有些导师视研究生为“苦力”, 只管耕耘, 不论成长, 常常忽略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层面关注本科教学较多, 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投入有限;另外, 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内容陈旧, 研究生参与热情不高。同时, 研究生还面临着社会以及西方文化思潮与价值观的冲击, 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成长成才。这些都从外环境造成了研究生不能全面发展。

(四) 培养复合型人才有效模式的提出

打破人才培养的瓶颈, 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 是学校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几年来,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 尝试了多种方法, 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并在不断的完善整合过程中, 构建出符合研究生自身特色的三维立体育人模式, 把研究生从单一维度发展带向多维度发展, 把研究生从平面的人培养成立体的人, 满足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研究生三维立体育人模式的内涵

现在通用的人才培养KAQ理论[6] (知识——Knowledge、能力一一Abilit、素质一一Quality) , 认为人的培养主要由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组成。研究生的培养不仅存在于以上几个方而, 还有对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三维立体育人模式有别于以往单一强调知识学习的育人观念, 具体是指以“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三个维度来培养研究生。

第一维度——专业素质。第一维度的延伸有助于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 扩大研究生知识面, 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能力, 为以后从事相关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维度——综合能力。第二维度的延伸主要锻炼研究生创新能力、锤炼研究生的意志品质、提升研究生的身心素质等, 培养与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相符的综合能力。

第三维度——社会责任感。第三维度的延伸能够提高研究生的动手及服务能力,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努力服务社会, 报效祖国。

从第一和第二两个维度上入手把研究生培养的知识越丰富、综合素质越高, 那么他将来服务社会的本领就越强, 就好比立方体底面积确定后, 它的体积就取决于立方体的高度一样, 对研究生在第一和第二两个维度上的培养就好比尽可能扩大立方体的底面积, 而强化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好比最大可能的提升立方体的高度, 这样底面积越大, 高度越高, 体积就越大, 如果把这三个维度上的培养工作做的越好, 研究生的质量也就越高, 将来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否则, 套用一句话, 就是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都是教育的失败。

三、三维立体育人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 分类加强专业素质教育, 筑牢知识维度

2013年以来, 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从以学术学位为主转变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发展, 结合自身实际, 学校制定了《长春中医药大学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调整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提升执业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全方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首先, 坚持抓住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放松, 修订、完善彰显各专业自身特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鼓励研究生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正确处理培养过程中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比如, 在新修订的中医类研究生培养方案中, 一级学科课程的设置突出对中医药类研究生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和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在培养环节的设计中, 加强现代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引导, 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另外, 在有博硕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的学位点建设中, 自主设置若干注重学科融合与交叉渗透的二级学科学位点, 拓宽培养口径等等。通过多种措施, 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7]指导下, 学校在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案例教学与模拟训练, 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加强教师、导师队伍建设, 订单式培养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 学校在全国全面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前, 也就是2013年, 在许多中医院校还在观望的时候,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 在积极争取到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支持下, 学校提前2年, 率先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 在2013级新入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中考试选拔了32人、在2014级考试选拔了38人为培养对象, 积极探索开展了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在改革试点中, 学校与规培基地共同商定了《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通过设置专门组织机构, 完善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通过制定培养方案, 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讨论课程体系建设, 细化培养环节, 确定培养模式创新方式;通过明晰以学术指导教师为核心、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参加、师承指导教师参与的导师组培养模式, 加强对规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指导, 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参与改革试点的70名研究生执业医师通过率为100%, 同时通过修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 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为2015年全面启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注重学术科研创新、强化综合素质

学术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 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如启动“研究生学术论坛”, 开展代表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的“学术之星”的评选;开展具有鲜明中医药研究生特色的“名师论坛”、“博士论坛”、“研究生授课技能大赛”、“考研宣讲团”、“读名师名著”等学术活动;选派学生参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暑期学校交流经验;组织学生选读经典书籍, 撰写心得体会并向校报投稿;开展执业医师模拟考场, 培养训练研究生的临床工作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水平, 有效提高了研究生执业医师考试的一次通过率;依托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平台, 努力培养研究生学术钻研和科研创新精神, 相继获得“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省赛二等奖;全国“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铜奖、省赛银奖等;积极组织推荐我校研究生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三年来我校共有16名博士研究生获奖, 研究生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三) 完善意志品质教育、内外兼修

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 肩负着历史重任。身心素质是否过硬对研究生未来能否成功、成才, 对社是否会能有更大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学校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首次在研究生中开展了军训工作, 军训为期三周, 很好地磨练了研究生的意志品质, 增强了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性, 同时使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 学校还在研究生选修课中专门开设了传统保健体育课、每年举办研究生趣味运动会、相聚金秋系列体育比赛等活动, 提高研究生锻炼意识、强壮研究生体魄。同时我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强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 增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实践教学,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开设了孔子课堂, 加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 培育研究生正直诚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质。

(四) 突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全面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成立并做大做强了研究生社团组织——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硕医疗服务团, 依托博硕医疗服务团我们把义诊从街道做到社区、从社区做到家庭, 足迹遍布市内的50余个社区, 甚至延伸到市外、省外, 从乡村赤脚医生到社区医护人员, 从残疾儿童到空巢老人, 我们逐渐为社会所关注, 逐渐从不为人知到小有名气, 学生的参与面占到了全体研究生的90%以上, 通达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极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博硕医疗服务团的活动得到省内外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与报道。先后获得团中央“圆梦中国, 公益我先行”首届大学生微公益大赛“先进团队”奖 (省内唯一, 全国前20名) 、“圆梦中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百强团队和“优秀组织奖”、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青年人·中国梦”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光荣地参加了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责任中国2013”颁奖盛典, 研究生们有机会与十大杰出青年徐本禹和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面对面地进行了交流;同时博硕医疗服务团还荣获了吉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基千队服务万村行动”“优秀团队”, 吉林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 “弘扬雷锋精神——长春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 长春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单位”、长春“最美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

四、结语

三维立体育人模式在6年的尝试与探索中, 对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起到了较大作用。三维并重, 全面培养了研究生扎实的专业素质、过硬的综合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使研究生从“平面的人”转为“立体的人”, 从单一的专科人才转为复合型人才, 在未来不断的完善后, 必将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人民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摘要:现有教育体制下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与现有岗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阻碍。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多年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 探索出“三维立体”的育人模式, 具体是指以“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三个维度来培养研究生, 使研究生从“平面的人”转为“立体的人”, 从单一的专科人才转为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三维立体,研究生,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年7月.

[2]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

[3] 刘彩红, 李荷等.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 2016 (4) :41-46.

[4] 王绍彬.对提高研究生素质教育方法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 :63-65.

[5] 闵晓冬, 刘明超.论图书馆符合人才培养[J].学理论, 2011 (24) :110-111.

[6] 李伟, 刘典恩, 井西学等.KAQ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 (7) :198-199.

[7]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对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某高职院校为例 下一篇:“营改增”下企业纳税筹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