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精选8篇)
篇1: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事故的应急流程和应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一旦启动本预案,相关责任人要以处置重大紧急情况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各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必须服从指挥、协调配和,共同做好工作。因工作不到位或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求有关人员的责任。
(2)项目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进行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队伍救援,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切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安全总监为紧急事务联络员,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
(7)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安全总监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目的是帮助施工人员学习防火、灭火、避难、危险品转移等各种安全疏散知识和应对方法,提高施工人员对火灾、爆炸发生时的心理承受能和应变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施工人员不仅可以沉稳自救,还可以冷静地配合外界消防员做好灭火工作,把火灾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2)早期警告。事件发生时,在安全地带的施工人员可通过手机、对讲机向楼上施工人员传递火灾发生信息和位置。
(3)紧急情况下电梯、楼梯、马道的使用
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室内电梯和外用电梯逃生。因为室内电梯井会产生“烟囱效应”,外用电梯会发生电源短路情况。最好通过室内楼梯或室外脚手架马道逃生(本工程建筑高度不高,最好采取这种方法逃生)。如果下行楼梯受阻,施工人员可以在某楼层或楼顶部耐心等待救援,打开窗户或划破安全网保持通风,同时用湿布捂住口鼻,挥舞彩色安全帽表明你所处的位置。切忌逃生时在马道上拥挤。
篇2: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锅炉是一种压力容器,经常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如果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使锅炉超过额定压力运行,或锅炉严重缺水、结垢导致锅炉过热,锅炉严重腐蚀、材质差、先天性缺陷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等,有可能导致锅炉爆炸等恶性事故发生。锅炉爆炸后会形成强大的气浪冲击和大量沸水外溅,不仅使锅炉本体遭到毁坏,而且周围的设备和建筑物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一、事故特征
1、锅炉事故地点:工业广场。
2、发生锅炉事故的因素:
(1)由于缺水严重,导致锅炉过热。
(2)由于锅炉内部不经常清理,结垢严重,导致锅炉过热。排气阀堵死,不能正常排气,导致气压上升,发生爆炸。
(3)由于锅炉严重腐蚀、材质差、先天性缺陷导致。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 组 长:公司值班领导
副组长:公司各协作单位值班领导、各部门当班人员、当班调度员。
成 员:全面地面在职人员
(二)职责
组
长(值班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事故发生的地点、影响范围、伤亡人数、遇险人员,全面负责现场的指挥救援工作。
副 组 长:积极配合总指挥,及时提供更好的救援方案。技术人员:负责疏导人员的避灾路线以及传达自救方式。安监人员:负责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
调 度 员:全面指挥人员,并向上一级传达事故现场的有关情况。成 员:协助现场救援工作有效地进行。
三、应急处置
(一)应急处置原则
1、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本着”先活着后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原则救险。
2、在进入事故现场时,与现场班组长配合,首先清点好人数,确定事故现场区域内人数,并且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交流辅导。
(二)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凡发生本预案所涉及的事故(险情)比较巨大时,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并视其情况与消防队、县人民医院等部门联系救援,并及时做好情况的续报工作。
2、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当事人或在场人立即向公司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态发展,尽力自救。公司领导接到发生事故(险情)报告后,立即命令启动本预案,根据事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势态的扩大。
3、现场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安全科汇报。
(三)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应迅速趴下,躲入墙体背后,以躲避冲击波,并防止热水、水蒸汽等烧伤。
2、沿避灾通道迅速逃离危险区,待撤到安全地点后立即汇报矿调度。
3、现场人员应最大可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矿调度中心当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按汇报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到场。
5、有关人员到位后,要根据事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四、注意事项
1、事故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公司的稳定工作,加强伤员的治疗,协调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2、积极配合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在事故救援及事故调查期间,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与事故相关及知情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并保证联系方式的畅通。
五、预防锅炉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
1、锅炉房建立备用供水系统,该系统应能保证在日常供水系统出现重大的故障时向锅炉内紧急补水。
2、尽快完善高山水池水位自动监测装置,避免高山水池因补水不及时导致的缺水问题。
3、锅炉房配备突然停电时的报警电源,保证全面停电时报警信号能立即报警。
4、加强日常培训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及锅炉房全体员工处理锅炉重大事故的技能。
5、每年组织一次锅炉事故演习。事故演习要提高制定演习项目,认真实施。
6、保证足够的设备投入,加强日常检修,使设备不带病运行。
7、搞好锅炉定检和大修工作,并保证质量。
8、完善锅炉应有的各种保护,尤其是三大安全附件必须灵敏可靠,且要定期效验与试验。
9、认真执行锅炉各项规章制度,杜绝闲杂人员进入。
10、各级干部要加强上岗查岗力度,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并积极组织排查处理。
11、完善消防系统和逃生系统,且要有明显的标志,并要求作业人员熟悉这些设施。
12、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使锅炉处于更加安全的状态。
13、加强供水管网及供水、供电设施的维修与改造,保证供水系统正常运行。
14、防止超压运行
(1)保证锅炉负荷稳定,并进行定期手动排汽和自动排气试验,并做好记录,防止骤然降低负荷,导致气压下升。(2)定期效验安全阀,防止安全阀失灵。
(3)定期效验压力表,保证读数准确。
15、防止过热
(1)防止缺水。每班冲洗水位表,定期清理旋塞阀及连通管,防止堵塞,定期维护检查水位警报器或超限警报设备,使其保持灵敏可靠。严密监视水位,万一发生严重缺水,绝对禁止向锅炉内进水。
(2)防止积垢。正确使用水处理设施,保证损炉水质达标。认真进行表面排污和定期排污。
16、防止腐蚀。采取有效的水处理和除氧措施,保证给水和锅炉水质合格,加强停炉保养。
篇3:氨泄漏、爆炸和中毒事故应急处置
1氨的基本性质及泄漏危害
氨又称液氨,是有毒可燃气体,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其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 g/L,比空气轻,扩散系数0.198,熔点-77.7 ℃,沸点-33.5 ℃,自燃点651.11 ℃,蒸汽密度0.6,蒸汽压1 013.08 KPa(25.7 ℃)。纯净的氨遇热、明火,难以点燃,危险性较低,但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16%~25%,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最易引燃浓度17%);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氨在20 ℃水中溶解度34%,水溶液呈碱性。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因为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其对人体的危害,低浓度会造成接触者气管、咽喉发炎,重者出现喉头水仲、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溅入眼内可至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 mg/m3[1]。
2泄漏处置
2.1一般泄漏处置
一般泄漏指操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关闭泄漏源阀门,尚未造成危害的可控泄漏。由于氨具有腐蚀性,且存储容器压力较高,焊缝和法兰等静密封点均可发生泄漏。只要泄漏点能与生产流程隔离,可采用化学中和方法,即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酸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以减轻危害;也可将泄漏的液氨倒至酸性溶液中,使其中和,形成无害或微毒废水。钢材质(不锈钢或碳钢)的泄漏点建议采用打卡具或补焊的方式解决。
2.2紧急排空处置
一旦氨泄漏源与泄漏点无法隔离,特别是储存大量液氨的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应迅速将污染区人员撤离至上风区域或侧风区域的安全地带;在泄漏区域周围拉上警戒绳,切断一切火源;应急处理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和穿好全封闭防护服,防止氨气侵入人体,进入泄漏区域进行排空处置,尽可能减少氨的外泄量。
2.2.1倒灌处置
从预防泄漏应急处理的安全角度考虑,液氨储罐基本设置为2台以上,必须保留一个空罐,两个罐设置相连的安全泄压装置,一旦发生泄漏便于将泄漏储罐的液氨迅速倒至安全空罐内。倒罐必须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当发生泄漏的液氨罐基本排空液氨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倒罐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2水吸收排空并回收处理
当备用空罐无法投用时,应紧急采用水吸收排空的方式处理罐内残存的液氨,减少氨气的外泄量,降低危险度和抢救难度。关闭罐区下井水阀门或封堵下水井口,防止含氨排空水污染水体或破坏生态环境。可就近排至应急槽,用气动泵或槽车转移到污水处理场。水吸收排空并回收处理示意如图2。
3爆炸处置
3.1爆炸危险
压力容器内氨的绝对压力随温度变化极大,这与常见的油品介质的性质有很大差异。一般温度范围内氨罐的绝对压力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由于存在以上特性,常见的氨爆炸多为超压、容器的焊接质量差或材质老化引起的压力容器物理性爆裂。发生爆裂后,钢瓶容器或压力管道内的液氨泄出,迅速气化并蔓延扩散,给周边人员、生态的造成极大毒害。2004年8月1日福建漳州某合成氨厂,一辆正在装液氨的槽车金属软管突然爆裂,1 t液氨泄漏,造成1人死亡39人受伤,200多人疏散。软管爆裂如图4所示。
3.2紧急疏散
3.2.1致死区域范围估算
设压力容器内液氨重量为W(kg),破坏前液氨温度为25 ℃,液氨的平均比热为4.6 kJ/(kg.℃),汽化热q=1.37×103 Kj/kg,氨被吸入5~10 min致死的体积浓度为0.5%;当容器破裂时,瓶内压力降至大气压,处于过热状态的液氨温度迅速降至标准沸点(33 ℃),此时全部液氨所放出的热量完全用于容器内液氨的蒸发;蒸发出的氨气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则可估算致死有毒气体扩散的半径R(m)为:[2]
undefined
式中:21.54——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出的系数,m3/kg
3.2.2毒害区域范围估算
根据我国职业卫生控制标准,车间空气中气氨浓度≯30 mg/m3,换算成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953×103%,则致死浓度是最高浓度的126.5倍。假设致死有毒气体继续以爆裂的压力容器为源点,按半球形扩散,被大气稀释到安全浓度的半径R1为:
undefined
3.2.3疏散范围测算举例
下面以丙烯腈装置液氨蒸发器为例,根据发生容器爆裂液氨泄漏的最大值(按压力容器容量的80%计算,有2台同型号的液氨蒸发器按单台爆裂计算)和环境温度t=25 ℃,以爆裂的氨蒸发器为源点,假如泄漏后的有毒气体以半球形向地面扩散(无风),计算吸入5~10 min浓度为0.5%的致死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和安全半径分别如下:
单台液氨蒸发器有效容量为:
2.16 t,W=2 160(kg)
致死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undefined
安全半径:R1=35.97×5.02≈180.57(m)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当单台液氨蒸发器发生爆裂泄漏时,致死有毒气体的静态(无风)扩散半径为35.97 m,安全半径为180.57 m。同比计算,原料液氨储罐,发生爆炸泄漏时有毒气体的扩散半径测算如表1。
3.2.4紧急疏散处理
接到氨压力容器爆裂报警后,在抢险指挥部指挥下,及时疏散泄漏现场及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一切无关人员,根据事故现场危险程度,确定疏散距离,抢救人员采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做好防护的抢救人员争分夺秒抢救中毒人员,将其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急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临时抢险指挥部应设置在上风向,风向移动时应及时调整位置。
4中毒处置
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粘膜和皮肤的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 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 min;3 500~7 000 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4.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症状为:眼口有干辣感、流泪、流鼻涕、咳嗽、声音嘶哑、吞咽食物困难、头昏疼痛,检查时可见眼膜充血水肿,肺部可听到少数干罗音;重度中毒症状为:在高浓度氨气作用下,头、面部等外露部位皮肤或造成重二度化学灼伤,还可出现昏迷、精神错乱、痉挛,也可造成心肌炎或心力衰竭,少数因反射性声门痉挛或呼吸停止呈触电式死亡。
4.2急救措施
急救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现场轻微中毒人员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对接触毒物的皮肤、面部可用水冲洗,对已经停止呼吸的,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诊治。同时要注意观察参与处置氨泄漏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检查。
5防护措施
(1)应切实加强生产岗位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加强对事故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强化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从而让员工自主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车间应配有足够的防护用具,操作工巡
检时应佩戴好防毒面具和便携式报警器,当发现氨泄漏时操作人员最好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式防毒面具,戴好防护手套,穿全封闭防护服,两人以上进行处理。
(3)在安全设施上应配置高压喷淋降温水,安装在线氨泄漏报警仪,设置氨泄漏紧急吸收槽,防止水体污染。日常维护中,加强对压力容器、管道的检查,禁止超温、超压操作,定期做理化检测,定期维修。
6结语
发生氨泄漏后最关键的工作是防止人员中毒、臭气扰民和水体污染,操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妥善处理,才能使爆炸、中毒和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刘世杰,刚葆琪,王世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解[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篇4:电厂开关爆炸事故分析和防范措施
1.事故经过
某电厂#2 机组停机,#1 机组负荷900MW,磨煤机 A、B、C、D、F运行,磨煤机E本体检修。22:20检修负责人通知运行人员磨煤机E检修工作结束。值长颜某安排副值班员于某某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22:30工作票WR2012030145“燃煤#1机组磨煤机 E 设备检修”终结。值长颜某安排副值班员于某某、季某进行#1炉磨煤机E开关由冷备用转热备用操作任务。电气巡检季某填写电气操作票(YXDQ201203171,操作任务:#1炉磨煤机E开关61A20由冷备用转热备用,操作人:季某,监护人:于某某),经操作人核对、监护人审核无误后,交值长颜某审核。23:10值长颜某审核无误后签发操作票。监护人于某某和操作人季某接令复诵后,两人均携带操作防护面罩、绝缘手套赴现场进行操作,新员工刘某某跟随于某某和季某进行现场学习。23:23集控室听到有较大异常声响,DCS发“6kV61A段失电”报警,6kV61A段负载跳闸,#1机组RB动作。因磨煤机A、C跳闸,一次风机A跳闸,锅炉燃烧不稳,紧急投入油枪助燃。集控室通过监控电视发现#1机6kV开关室内有浓烟,值长立即派人就地检查,发现#1机6kV开关室内有烟冒出,于某某、刘某某已从开关室跑出来,立即安排人员带正压式呼吸器将季某救出,三人均不同程度灼伤。
2.原因分析
#1机组停机后检修人员对磨煤机E开关进行耐压试验,18:58试验结束,检修人员将磨煤机E开关送至试验位置。经勘察事故现场,发现#1炉磨煤机E开关母线侧A、B、C三相静触头严重烧损,负荷侧A、B、C相静触头完好,#1炉磨煤机E开关母线侧静触头B上留有一试验夹,开关室地面上也发现有一试验夹。初步判断为3 月28日#1炉磨煤机E开关(FC)耐压试验后检修人员未拆除试验短路线即将开关送至试验位置,3月31日23:23左右,运行人员在将磨煤机E开关推入仓内过程中造成6kV母线短路。
3.防范措施
组织学习事故通报,学习和贯彻、《电力安全作业规程》、《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要求》、《事故调查规程》、《操作票管理规范》、《工作票管理规范》、运行调度规程、集控运行规程、防误闭锁管理细则相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技能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强化保电网、保人身、保设备的意识,严格执行电力安全作业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体系健全,制度管人,要求全体人员认真反思,全面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举一反三。踏踏实实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运行人员的安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把本质安全思想理念灌输到位。
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操作票管理规范》、《工作票管理规范》以及《两票实施细则》等的要求,加强操作票的过程管理,严格填写、执行的检查以及监督、分析和统计。加强运行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分析要细致并切合实际,杜绝浮于形式,保证操作安全。严格工作票开、收工管理,工作票开工时工作许可人在完成安全措施后一定要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再次检查所作安全措施,对具体的设备应指明实际的隔离措施,验证检修设备确无电压。对工作负责人指明带电带电设备的位置和注意事项,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签名后方可许可开工。工作结束后,运行值班人员应要求工作负责人讲清所修项目、发现问题、试验结果及发现问题等,并与工作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状况、有无遗留物件、知否清洁等,然后方可办理终结手续。
查找安全管理上的漏洞,提高全员的安全预控能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决杜绝管理性违章,真正做到以“零违章”确保“零事故”加强重大操作的组织指挥和监督。机组的启停、发变组解并列、400V、6kV母线电源切换、220kV及以上母线倒换操作,应由值长、班长或机组长亲自监护,机组长或值班员操作。220kV、500kV系统母线倒换操作票填写完成后必须由部门专业管理人员审核后方可执行,运行专业主管或专工等必须到场作监督把关,严格杜绝“三违”行为,对容易忽视和可能发生的差错等问题应及时提醒,对异常情况要采取有效地应急措施。对执行500kV系统的操作,应增加现场位置检查人,现场位置检查人的职责只能是检查设备位置、状态、停送隔离开关操作电源,并且应保证联络畅通,要求现场位置检查人由对设备系统熟悉者担任,能够正确的判断现场设备的位置、状态,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汇报。
严格执行关于电气操作的各项规定:
(1)6kV设备停电,不论热机工作或电气工作都必须将开关小车拖至仓外(检修位置);设备送电前必须就地检查开关、设备(电机、变压器等)及其拖动设备临时措施确已拆除,安装、接线完整,具备送电条件。电气工作(要求合接地刀闸或装设接地线的)结束后送电,拆除安全措施后,必须测量设备相间、对地绝缘,确保设备接线完整、无遗留接地短路线、设备绝缘良好。
(2)开关送电前一定检查手车开关本体标牌标示位置编号正确,开关仓内静触头、手车开关动触头上下均无妨碍送电物。
(3)6kVⅠ、Ⅱ段母线设备停送电,将开关小车由试验位摇至工作位或由工作位摇至试验位时必须在开关仓门关闭并固定良好的情况下进行。严禁开关仓门未关闭时进行操作。
(4)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开关做传动试验,必须填写操作票,严格按操作票执行。
篇5: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危险源评估
针对公司地域大、人员多、设备多样、作业复杂等特点,经评估在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火灾及爆炸事故主要包括流程设备火灾、煤垛火灾、流动机械火灾、食堂灶间火灾、办公区域火灾、锅炉爆炸、油罐车爆炸等。1.2风险分析结果
经过对各类危险源的风险分析,确定火灾及爆炸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为:翻车机房、煤中控、煤堆场、煤、矿皮带机系统、转载楼、大型机械设备、流动机械、锅炉房、油罐车、食堂灶间、动火(用电)场所。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统一指挥。在火灾及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灾害处置、灾害抢险、应急救援、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2.2应急救援指挥部分工负责。按照“职责规范、专业处置、快速高效、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灾害应急处置体系,科学合理处置,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2.3抓好重点。在灾害处置和控制中,将保证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灾害范围进一步扩大。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成立火灾及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张再春 副指挥:张 宗
指挥部成员:各部门、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技部。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公司陆域发生火灾,指挥部负责向集团公安局、安技部通报情况,并组织贯彻集团总指挥部关于灭火和抢险救灾的各项决策、命令。负责部署灭火和抢险救灾工作、调派车辆、机械、器材设备、人员参加灭火和抢险救灾、及时处置灭火和抢险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及时向集团总指挥部报告灭火抢险情况。3.2.2参与现场灭火和抢险救灾的相关单位,在接到指挥部通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和器材赶赴指定地点集结,按照职责分工和现场指挥的指令,积极主动有组织地投入抢险救灾工作。3.2.3政工部、安技部、调度室负责配合前湾港派出所对火场周围的警戒、交通管制,维护火场周围的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门卫队负责紧急状态下的门卫警戒。
3.2.4生服中心负责联系港口医院前港门诊部派人实行对受伤人员的现场紧急救护、转移和抢救治疗;负责灭火抢险人员食宿,做好现场后勤保障工作。3.2.5机务队负责现场受伤人员的及时运送。
3.2.6安技部负责保障通讯线路畅通,组织联系灭火抢险物资及材料供应,抢险信息的记录,组织灭火并保证指挥命令的上传下达;做好灭火抢险现场的协调、督察以及事后事故的调查处理。3.2.7办公室负责指挥用车和对外信息联络。3.3联络方式 3.3.1固定电话方式
指挥部电话:8070 总指挥电话:8018 副指挥电话:6680 消防支队电话:8216 派出所电话:8940 安技部经理电话:8138 调度室电话:8070 火警电话:内线:119(外线:82981190)港内医疗救护电话:8422 港外医疗救护电话:120 3.3.2现场流动通讯方式
手持对讲机频道:指挥部使用1频道; 指挥部与库
二、装船、卸车联络使用2频道; 指挥部与10万矿联络使用3频道; 指挥部与20万矿联络使用4频道; 指挥部与65—68区联络使用5频道; 现场各部位与指挥部联络使用1频道。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的原则,建立危险源监测、风险分析机制。
4.1.2公司调度室等相关单位建立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火灾及爆炸事故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通过分析预警信息,判断危险程度,采取应急或预防措施,密切监控灾害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4.1.3公司相关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或工作措施,加强灭火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及时妥善地处置火灾及爆炸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4.1.4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防火、防爆宣传教育和培训,大力加强重点岗位、特殊岗位的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防火意识和初期火灾的自救能力。
4.1.5适时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安全检查,重点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项火灾隐患。4.2预警 4.2.1信息来源
(a)当事单位、部门发现或获悉者报告的信息;(b)对相关信息预报进行监测分析得出的可能引发事件的信息。
4.2.3预警信息的发布
(a)当各种渠道的信息显示事态的发展将可能严重威胁港口人员的安全,公司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向相关单位发布预警信息。
(b)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可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对讲机等有效手段或形式向各责任单位、部门发布预警信息。5信息报告程序
5.1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或调度员、理货员要立即通过对讲机报告给当班现场经理助理。
5.2现场经理助理要立即到事发地点,了解伤者的初步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并通知公司安技部。
5.3安技部要及时报告主管经理,同时派相关人员前往事发地点。5.4在初步了解事故的概况后,安技部将情况立即上报集团公安局、安技部。
5.5上报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故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现场处置情况、采取措施、下一步建议等。6应急处置 6.1响应程序 6.1.1处置步骤
6.1.1.1现场发现火情的第一人,立即按报警要求,拨打港内电话:119,或使用手机(82981190)并迅速报告8070。6.1.1.2指挥部当班值班员将情况立即通知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并报告消防支队、派出所,报告完毕做好记录。
6.1.1.3指挥部根据情况立即通知机务队(8049)应急电源车到达指定位置,并组织人员到达出事现场。
6.1.1.4指挥部立即派遣公司义务消防队员携带消防器材到达出事现场。
6.1.1.5指挥部根据情况立即通知港口医院保健站出动医护人员,并派车接运医护人员和救生器材到达现场。
6.1.1.6指挥部成员迅速到达现场协助指挥,控制火情蔓延,防止次生灾害。6.1.2处置程序
6.1.2.1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现场最初发现者立即拨打报警,在现场使用对讲机通知本单位领导电话报警;并向公司指挥部报告火灾和/或爆炸事故的基本情况。
6.1.2.2发生事故的单位,在向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现场处置方案或应急工作措施,全力以赴扑灭初期火灾,采取措施紧急疏散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并通知相邻单位(如供电站:8061;QQCT:8822;海关86859280)做好应急准备,防范事故扩大。
6.1.2.3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在报告上级的同时,积极组织各参战单位,调集各方力量,按职责分工灭火抢险,救助伤员。6.1.2.4各部门、单位,接到指挥部命令后,应立即按照预案要求,迅速投入灭火和抢险救灾工作,并保持与指挥部的密切通讯联络。
6.1.2.5在消防中队到达现场后,义务消防队员应引导消防车进入现场施救,义务消防队员听从消防中队的指挥,协助灭火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6.1.2.6若发现(或预测到)燃烧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会导致环境污染或对人员造成伤害,应立即报告安技部及集团环保中心(电话:8241),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灭火人员的人身安全,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6.2事故处置
6.2.1灭火抢险结束后,公司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要立即组织恢复生产和伤亡者的善后处理工作。
6.2.2公司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参与或协助集团、公司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汲取事故教训,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6.2.3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公司和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擅离职守。7保障措施 7.1通讯保障
安技部信息站要保证通讯畅通。7.2人力保障
7.2.1调度室要加强灾害救援队伍组织建设,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7.2.2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后,各单位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现场调度员、理货员接到指挥部通知后,要及时赶赴抢险现场,立即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去。7.3物资装备保障
7.3.1安技部材料主管要根据灾害情况,及时联系协调,抓好抢险救灾物资、材料的供应。
7.3.2机务队负责提供抢险车辆和起重设备。8培训及演练
8.1各单位要加强处置火灾及爆炸事故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保证工作人员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技术过硬。要加强对应急处置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确保能够熟练运用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8.2公司根据工作需要,采取定期演练与不定期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由安技部、调度室等单位协调组织进行处置火灾及爆炸事故模拟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技能。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2次,演练记录由安技部负责存档。
8.3应急演练结束后应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9附则
9.1维护和更新
篇6:烫伤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灼烫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迅速将烫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轻微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感染;烫伤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应用干净的妙布敷盖患处,进行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
2、在除去伤者衣物时注意不要生拉硬扯,以免造成组织二次损伤,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感染。
3、救护时切勿在伤者创面上涂抹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
4、烧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少用镇静止疼药物,避免掩盖病情变化,还有可能导致休克。
5、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立即治疗,解除气道梗阻,使其保持呼。
6、火焰烧伤: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用就地打滚、水浇、衣被敷盖等方法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
7、物流烫伤:高温物料烫伤时,应立即溥除身体上附着的物料,必要时脱去衣物,然后用冷水冲洗,如贴身衣服与伤口粘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伤口创面加重,可用剪刀剪开衣服,慢慢脱去。
8、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水,防止感染。
9、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事故发生立即拨打公司应急值班电话:***如人员受伤较重拨打急救电话:120。
篇7: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工业锅炉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岗位职责
工业锅炉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分为初期处置和后期处置,初期处置以充装当班操作人员为主进行,后期处置以企业救援以及社会救援机构救援为主。
1.1 初期救援岗位职责
1.1.1 现场总指挥
负责指挥启动或亲自启动应急预案;视事故发展向有关部门、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或直接向社会救援机构求援。
1.1.2 锅炉主管
负责向现场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并组织当班操作人员实施紧急避险操作和应急处置操作。
1.1.3 当班操作人员
负责第一时间实施紧急避险操作和应急处置操作,如切断锅炉设备电源开关、关闭相关阀门、控制泄漏源、启动消防喷淋系统等;服从现场指挥,引导配合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1.2 后期救援岗位职责
后期救援岗位职责参见《预案》及各企业预案。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2.1 锅炉本体因失效、超温、超压发生爆炸事故
2.1.1 锅炉本体爆炸事故是指锅炉受压本体因失效、超温、超压等原因快速失效破裂,导致炉内高温高压汽水能量迅速释放而发生的爆炸事故,这是工业锅炉最严重的事故形态。其危害是: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和高速飞出的锅炉部件对锅炉房及周围建筑物的破坏,以及对附近人员生命的伤害;炉内高温高压饱和水迅速汽化、膨胀和扩散对附近人员所产生的伤害;炉火引燃锅炉房周围储存的燃料引起火灾。
2.1.2 事故发生时,当班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实施紧急避险操作,如迅速离开现场、关闭油(气)总阀、总电源等,以保护生命安全为第一原则,并尽量防止事故的扩大;同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报警。
2.1.3 在锅炉房周围设置警戒区,组织周围无关人员撤离;组织自救,或引导专业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东莞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2.1.4 预防措施
⑴
严格执行锅炉安全性能定期检验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⑵
确保锅炉压力控制元件灵敏可靠,定期检查压力控制器及超压联锁保护装置,设定的控制压力应低于安全阀的始启压力,如有问题及时调整。
安全阀、压力表严格按规程要求定期校验,运行中按要求定时进行安全阀排汽试验和压力表冲洗检查,如发现动作不正常或不准确,及时调换。
⑶
认真做好锅炉水处理工作,防止锅炉结垢和腐蚀。
⑷
组织员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2.2 锅炉本体因严重缺水发生变形、损毁事故
2.2.1 锅炉严重缺水事故是指锅炉给水设备损坏或给水控制线路故障造成锅炉严重缺水甚至烧干锅,致使锅炉钢制受压本体过热失效变形、破裂或爆炸。其危害是造成锅炉损坏无法修复而报废,过热蒸汽喷出伤人,以及爆炸造成的伤害和破坏。
2.2.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⑴
辩别缺水情况:锅炉严重缺水会出现水位表无水,控制系统发出低水位警告信号,排烟温度大幅上升,锅炉房内有烧焦味道,本体出现变形、异常声响等现象。
⑵
确认锅炉严重缺水后,应立即紧急停炉、熄火,降低炉膛温度,并采取措施防止炉内压力上升,待设备自然冷却后查明原因。严禁盲目向锅炉进水,以免扩大事故,造成锅炉爆炸。
⑶
当出现锅炉严重缺水烧干锅造成受压本体严重变形、开裂,过热蒸汽外喷时,当班操作人员应即实施紧急避险操作。
⑷
当班操作人员确认锅炉严重缺水时,应立即向主管和单位领导以及相关部门报告。
2.2.3 锅炉发生严重缺水事故后,应请特种设备检验部门进行全面检验,查明原因,并检修整改合格后,才能恢复使用。
2.2.4 预防措施
⑴
按操作规程要求定时冲洗、检查水位表,防止堵塞造成假水位。
⑵
每班检查锅炉给水设备和给水自动调节控制是否正常,高、低水位报警及连锁保护是否灵敏可靠。
⑶
加强锅炉水处理工作,防止锅炉结垢堵塞进水管,如已结水垢应及时清除。
东莞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2.3 锅炉炉膛发生爆炸事故
2.3.1 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是指锅炉炉膛内积聚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浓度,遇明火引起的爆炸事故。其危害是爆炸时锅炉前后炉门盖飞出、砖砌炉墙倒塌伤人,设备及厂房损坏,有时可引起火灾。
2.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⑴
迅速关闭进油、气阀门,关闭电源。
⑵
马上向上级报告,及时报警求援并组织自救。
⑶
爆炸后炉房内如未引起火灾,应立即熄灭周围明火,打开门窗通风,防止二次爆炸,并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⑷
爆炸后炉房内如引起火灾,报警后应先组织本单位人员灭火自救,防止事故扩大。
2.3.3 预防措施
⑴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点火前炉膛内无可燃气体积聚;手动锅炉在点火前(特别是在升火时出现熄火重新点火之前),必须对炉内进行通风预吹扫;燃油(气)锅炉必须按规程要求设置点火前自动预吹扫程序,自动点火失败后可手动进行一次的吹扫。
⑵
要经常检查锅炉自动点火程序控制是否正常,熄火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⑶
检查防爆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确保设备完好,开闭灵活。
2.4 锅炉因压力控制元件失灵发生严重超压事故
2.4.1 锅炉严重超压事故是指锅炉的压力控制元件(压力调节、超压停炉保护、安全阀等)全部失灵,蒸汽压力不断上升,已超过设计工作压力的紧急情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将酿成锅炉爆炸事故。
2.4.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⑴
紧急熄火停炉。
⑵
迅速打开锅炉项部或分汽缸排汽阀门进行排汽,降低锅内压力。
⑶
保持上水并同时进行排污,适当降低锅内温度。
⑷
锅炉排汽自然冷却后更换校验合格的安全阀、压力表,检修压力调节、超压停炉连锁保护控制系统,试验正常后才能投入运行。
2.4.3 预防措施
⑴
每班检查压力调节到压自动停炉是否正常,每月进行超压连锁保护试验。
东莞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⑵
检查安全阀是否失灵,每周进行一次手动排放试验,每月进行一次自动排放试验,按规程要求每年进行校验一次。
⑶
压力表定时冲洗,按规程要求每半年校验一次。
2.5 锅炉因电气故障发生火灾事故
2.5.1 锅炉因电气故障发生火灾事故是指锅炉的动力、控制线路和电器元件因过载或短路而起火,锅炉失去控制无法运行造成停产,短时间不能恢复,并可能引燃锅炉房周围储存的燃料引起火灾的事故。
2.5.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⑴
锅炉运行中电气系统故障起火时,应关掉锅炉房或区域电源总开关,关闭进油、燃气阀门。
⑵
如电气起火时炉膛内仍有燃料在燃烧且炉内有蒸汽压力,应打开排气阀排汽。
⑶
马上向上级报告,及时报警求援并组织自救。
⑷
初起火灾的扑救:电气类失火时,应用干粉及CO2灭火器进行扑救,不能用水灭火;火势较大,且确认关掉区域电源总开关后,可用水灭火。(有条件的单位,在确认炉房内人员已经疏散后,可打开预先设置的蒸汽灭火阀门向炉房内注入蒸汽灭火。)
⑸
及时清除周围可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设法阻隔火势向油箱蔓延。
2.5.3 预防措施
⑴
定期检查燃烧器、电控箱内电气线路及元件有无过载发热、老化破损漏电、短路缺相、接触不良等异常现象。
⑵
检查空气开关、保险丝、过载保护器等保护元件是否完好,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⑶
检查各接地线路是否完好,用兆欧表测量对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⑷
对老化的动力及控制线路进行更新。
⑸
定期清洁控制箱和各线路连接件,去除灰尘和油污(须先关掉电源)。
2.6 锅炉因燃油泄漏发生火灾事故
2.6.1 锅炉因燃油泄漏发生火灾事故是指,燃油锅炉房内因燃油(包括热媒油)管路泄漏或日用油箱自动油位控制系统失灵造成满油溢出未被及时发现,遇锅炉明火而造成火灾。燃油锅炉房火灾如不能及时扑灭将迅速发展,并可能进一步造成锅炉爆炸事故。
2.6.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东莞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⑴
关闭锅炉区域燃油阀门,关掉锅炉房或区域电源总开关。
⑵
马上向上级报告,及时报警求援并组织自救。
⑶
起火时炉膛内仍有燃料在燃烧且炉内有蒸汽压力,应打开排气阀排汽。
⑷
油类火灾初期,不宜使用消防水灭火,应用干粉、CO2或泡沫灭火器进行扑救。
⑸
及时清除周围可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设法阻隔火势向油箱蔓延。
⑹
当重油等储油罐着火时,须立即开启泡沫消防栓或向罐内喷泡沫液,同时开启冷却系统保护油罐。
⑺
日用油箱着火时, 须立即隔开与油罐的连通管及阀门,关闭出口阀门,有加热系统须断开电源或关闭蒸汽。
⑻
燃烧器、加热器、管路漏油引起火灾时,先泄压并断开油路,防止燃油火灾事故扩散。
⑼
燃油火灾时,现场扑救人员应穿戴好防火服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注意人身安全,当火势较大无法控制时,非专业人员应迅速撤离,等待消防人员扑救。
2.6.3 预防措施
⑴
定期检查油罐、日用油箱液位、温度控制、油位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⑵
定期检查供油管道、阀门有无泄漏腐蚀,并及时修理。
⑶
严禁供油管道超压,防止爆管。
⑷
严禁供油温度超高,以免汽化引起火灾。
⑸
组织员工进行专项消防培训和演习。
2.7 锅炉燃气泄漏事故
2.7.1 锅炉因燃气泄漏发生火灾事故是指锅炉房内燃气管路或阀门泄漏,锅炉房内可燃气体浓度即将达到爆炸下限或已经达到爆炸下限(炉房内无明火)的紧急状况,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极易酿成燃气爆炸严重事故。
2.7.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⑴
关闭区域锅炉燃气阀门,在锅炉房外切断电源。
⑵
马上向上级报告,及时向消防部门和燃气公司报警求援并采取自救措施。
东莞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⑶
立即熄灭周围明火,打开门窗通风,撤离附近人员,并设置警戒区。
⑷
及时清除周围可燃、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⑸
使用消防水稀释易燃气体浓度防止爆炸,最好使用花洒式消防水枪喷射。
⑹
以上操作一定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提倡非专业人员处理燃气大量泄漏及燃气爆炸火灾事故。
2.7.3 预防措施
⑴
定期使用泡沫枪对燃气管道、阀门连接处进行检漏试验。
⑵
定期使用气体检测仪对锅炉燃气部位进行检漏试验。
⑶
每月对气体泄漏监测报警器进行检漏试验,保证其可靠性。
⑷
严禁气体管道与高温源接触。
⑸
严禁供气管道超压,防止爆管。
⑹
定期试验锅炉燃气泄漏保护装置,防止点火前气体进入炉膛引起爆炸。
⑺
组织员工进行专项消防培训和演习。
东莞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篇8:客运索道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措施
1 客运索道事故的特点
(1)人员复杂,社会影响大。客运索道事故救援大多发生在各地著名的旅游胜地,现场往往会有大量各国游客被困,若不能及时成功处置,将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例如,2012年5月26日9时50分,广西桂林市尧山景区索道发生故障,全部观光缆车突然停车,被困游客多达201人,78名游客滞留在半空中,被困人员除内地游客外,还有40名外籍游客及中国台湾地区游客。此次事故,消防部队成功进行救援处置,避免了事故对桂林城市形象以及桂林旅游业造成负面影响。
(2)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由于我国大部分景区是沟壑纵横、山高坡陡的复杂地形,救援人员需要在深坑、陡坡、丛林中徒步携行救援装备器材前往救援地点,行进速度受限。特别是在大雾、大雪和雨天等特殊气候条件下,能见度很低,更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遇险者救出,这就使客运索道事故救援行动显得更加困难。同时,客运索道事故救援作业常常是点多面广、跨度大,有的救援现场跨度甚至超过1 000m,高差超过500m,救援涉及到的缆车多达几十部,实施救援时作业空间高,难度大,操作不便,很多救援器材在使用时会受到极大限制。目前,亚洲最长的客运索道(黄山云谷索道)全长2 666m,高差775m,共有69个客运车厢,沿途共有14座支架,如果发生事故需要救援,将对消防部队救援能力带来极大考验。
(3)通信不畅,指挥协调困难。消防部队的救援队员进入客运索道事故区以后,由于通信信号受到高山、深壑的阻挡,无法接收到无线电波的地带很多,通信联络和协助活动会变得困难。指挥部对各点被困人员的具体情况、受伤程度一时很难把握。事故现场的某些复杂因素,导致救援队员很难与被救者接触,会出现延误紧急处理遇险者伤病的情况。由于无法及时联系,只能通过用担架从事故现场运送遇险伤病人员到安全地带,时间稍长还会出现伤病者病情恶化的情况。
2 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准备工作
客运索道事故的突发性和发生事故后发展进程的快速性,使得作为事故处置主力军的消防部队,组织指挥准备工作所能占有的时间很少。接到出动命令后,消防部队必须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为做好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处置工作,必须加强特殊装备的配置,积极研究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各种有效方法,规范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程序,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预案
公安消防部队要结合辖区内客运索道的实际运行情况,会同客运索道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按照索道的结构特点、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当地气象条件、救援人员素质和器材装备数量,根据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三个原则,即:人数优先原则(即要根据客运索道事故中被困人员的分布情况,优先对被困人员较多的车厢进行救援处置)、行动优先原则(即在客运索道事故中有多处险情,同时若被困人员和被困情况大致相同,在救援力量不是很充裕的条件下,要优先对救援行动容易开展的被困人员进行救援处置)、个体优先原则(即要根据客运索道事故中被困人员的分布情况,优先救助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认真调研、合理规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客运索道应急救援预案。
2.2 加强器材装备的准备工作
由于客运索道救援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公安消防部队要根据辖区可能发生的客运索道事故的特点,科学计划、合理预算,积极购置适合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各类器材。同时,要大力开展中队、支队等基层单位的装备小发明和小创造,根据平常训练和救援实际,进行客运索道救援所需装备器材的革新,开发一些适用的专用器材,作好器材装备上的准备工作,一旦处警便能有效运用。
客运索道事故救援应准备的主要器材装备有:
(1)抢险救援服、呼救器、安全绳、安全钩、救援滑轮、自动制停下降保护器、全指手套、侧板式双滑轮、腰带、静力绳、大绳、导向绳(分为主绳及绳袋,主绳长度依实际情况决定,需200、100、50m若干根),各类滑轮、缓降器、软梯、救援小车、T形小车、救援伸缩拉梯、抛投器等;
(2)通信工具(防水防爆手持对讲机、有线耳麦)、头灯及照明设备(含移动照明灯组、防爆手电筒、充电器)、海事卫星电话;
(3)担架、躯体固定器、救援支架、D型钩、8字环、各式上升器、全身及半身安全吊带等器材装备;
(4)食物、饮用水、硫磺(防有毒生物)、三角巾、绷带及简单医药护理用品。
2.3 加强对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针对性训练工作
针对性训练工作主要是进行客运索道事故基础知识理论学习、开展班组高空绳索运用技术训练和实兵实装的实地演练。
客运索道事故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邀请客运索道部门人员向官兵讲授客运索道的相关知识、运行规律及事故特点;同时,还可邀请高空救援组织的专业人员讲授高空救援的相关内容,使官兵了解一些该类事故的基本知识,掌握处置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多种措施。
班组高空绳索运用技术训练是提高消防部队救援人员在客运索道事故处置中能熟练运用救援技术的日常科目训练。为了能在不同事故情况下客运索道救援实战中高效作业,消防部队应主要开展以下几类技术训练:(1)各种结绳操法;(2)各种悬垂下降操和攀登操;(3)各种支点的选择和固定;(4)缓降器、救援小车、救生软梯的操作使用,除此之外,还应进行现场急救训练,如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心肺复苏等。
实兵实装的实地演练是定期组织官兵到客运索道现场进行适应性训练,按照预案制定时的分工进行演练,使救援人员亲身体验和了解实情实境,更直观地掌握各种客运索道事故救援技术。
3 客运索道事故救援的处置措施
3.1 查明现场情况
指挥员要亲自观察客运索道事故现场,并从附近人员或知情人员处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情报,确认事故内容、事故状况和待救者数量及具体分布情况等。到达现场后,指挥员应立即确认待救者的准确位置、受伤与否以及营救过程中有无障碍物等。救援时,应注意事故现场的地形、土质、气候以及现场周围有无可能影响救援行动的不利因素等情况。
3.2 制定救援行动方案
根据报警内容、事先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灾害事故现场的地形、气候或灾害的状态、救援队员的能力以及器材装备等综合起来进行研究,然后确立安全、准确、有效的救援方法。按照“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判断灾害现场、行动障碍以及救援危险性,并依据所掌握的事故现场情况和当时的气象、时间等条件,做好救援行动的思想准备,选定救援行动的具体方案。常用的客运索道事故救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防梯救援。索道离地面距离不超过15m的,利用二节拉梯、三节拉梯或救生软梯开展救援行动。
(2)缓降器救援。救援人员攀爬至被困人员的吊厢处,将缓降器直接挂在固定吊点的安全钩上,帮助被困人员穿戴好安全吊带后将其缓慢下放至地面安全位置。
(3)安全绳救援。救援人员攀爬至被困人员的吊厢处,用随身携带的小绳制作双套或三套腰结,对被困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后将其安全、平稳下降至地面安全位置。
(4)救援小车救援。利用由驱动装置、救援小车、营救吊篮、牵引救护索、夹绳器,定位导向滑车、提升拉杆和其他附带部件组成的救援装置对循环式客运架空索道上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3.3 明确人员分工,协同配合救人
为了提高救援活动的效率,必须明确任务分工。在下达命令时要明确、具体,同时充分考虑到每一名救援队员的救助能力。多队协同营救时,在上级的统一指挥下,各救援队首先确认合作的方法、开始的时间、行动的范围等,然后分头行动。接到任务的各分队指挥员应迅速集合自己的队员,下达营救命令,给每名队员分配任务,并指出在行动中的安全事项。分配任务时,要综合考虑队员的体力、技能、经验、性格等。例如,2014年4月12日上午10时,江西省井冈山发生索道轿厢坠落事件,现场有219名游客被滞留空中,救援人员就是根据现场地势和灾情,科学制定了救援方案,合理划分救援区域和重点,分批高效完成所有被滞留群众的救援任务。
4 客运索道事故救援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救援行动要求必须安全、准确、迅速。在很多情况下,实施客运索道事故救援行动往往需要救助队员徒步翻山越岭、披荆斩棘才能到达指定救援地点。行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发现山上有落石等情况时,应大声呼喊,引起队员的注意;当上山路上有树杈、灌木丛、壕沟等障碍物时,应逐一向后传言,注意闪避;当发现有毒蛇、马蜂、狼等动物时,要小心谨慎并尽量避开。
(2)在崖壁、崖缝或有碎石滚落危险的区域,救援队员必须用安全绳保护好自己,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绳子的支点要避开枯木、不稳固的岩石和石头,选择安全的支点固定绳索,并设置绳索保护器或垫上厚布等材料以防磨损;尽量避免将浮石、生满苔藻的石头、被剥掉树皮的圆木等易滑物体作为立足点。
(3)在对客运索道事故中的被困人员进行救助时,要尽量使用担架、躯体固定气囊。此类事故中,有的遇险人员会存在摔伤而造成颈部、腰部或四肢的骨折、错位,救援人员在实施救助时,若不能正确辨别伤害类型和程度,按常规方法施救往往会造成遇险人员的二次伤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为了防止滚落,应走山道的靠山一侧,为防止后行的人因看不清路面而跌倒,当遇到情况时,走在前面的人应呼喊并告知后面的人前面道路狭窄、高低不平、树根或岩石突出、路滑等具体内容。
(5)救援人员使用的安全带及安全绳需有足够强度和长度,营救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6)要随时保证通信、广播清晰、畅通,救援人员应指导和帮助被困人员安全平稳抵达地面,返回安全区,每个吊具下都要派救援人员接应,对有特殊情况的乘客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注意防止救援工具或乘客随身物品坠落伤人。救援全过程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严禁说笑打闹,坚决制止违章、冒险作业。
(7)在夜间行动时会难以发现目标,容易迷路,有必要寻找熟悉地形者带路;在通过山间窄道和独木桥时,护送者的前后必须采取绳索保护措施,防止滚落。
5 结语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结合近年来我国客运索道事故的救援情况,笔者认为,应建立以消防为主的政府应急客运索道救援体系,积极推动政府领导下的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公安、卫生、气象和民间救援力量参加的消防客运索道应急救援联勤联动机制建设。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综合政府、单位、群众和专门机构等各方面力量,融合社会资源,以消防部门为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逐步完善客运索道事故的救援预案,把具有救援能力的单位纳入救援体系中,明确救援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主次从属关系、支持关系以及主要任务和协调配合的方法,建立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形成有效的联合行动。一旦客运索道发生事故,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根据各救援力量的专业优势、装备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行科学的现场控制和明确的处置分工,缩短启动时间,把握制胜先机,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保障客运索道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摘要:通过对客运索道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客运索道事故的特点,论述救援人员在客运索道事故应急救援中所需做的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器材装备的准备、平常的针对性救援训练、现场情况的细致侦察和具体的注意事项等各项工作,同时针对客运索道事故这类特殊救援,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公安消防部队职能的确定,提出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具有客运索道及高空救援能力的单位和民间救援力量为辅的政府客运索道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章:
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02-09
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02-09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置措施02-09
物价局监查局年度工作总结02-09
中学国旗下讲话稿02-09
食品安全突发应急处置预案02-09
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措施02-09
食品安全突发应急处置02-09
中毒窒息应急处置措施02-09
安全用电用火主题班会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