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量节约资源论文提纲

关键词: 避谈 边缘化 世世代代 节约

论文题目:追求美好生活时代的学校节约教育研究

摘要:节约(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影响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德典范。但在物质相对丰盛的当下,节约却越来越被弱化和边缘化,人们往往避谈节约,呈现出“尚俭”却难“践俭”的现实困境。可以说当下的人们一方面承载着传统节约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提高消费水平提升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节约与人民美好生活关系何在?”成为现时代传承节约美德、开展节约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成为现时代开展节约教育的时代逻辑。反观我们当下的节约教育实行的是一种经验化、直觉化的“节用教育”,暴露出诸多问题的同时也回避了时代所需和时代追问。并且在这种教育中以宏大的资源紧缺作为节约的认识起点,并以此佐证节约的价值意义,这是一种外源性的节约认识方法,容易将人作为资源紧缺背景下的被动体,而抽离了自身作为节约主体的主体责任。基于此,本研究以寻求对于节约的内源性认识方法和澄清节约教育的时代逻辑为出发点,分四个部分进行了研究,期求为学校节约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点理性思考。第一部分,节约内涵与本质探究。对节约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解读,为节约教育的开展寻求对于节约的内源性认识方法。对节约进行了词源分析和思想溯源,辨析节约与节俭、节制、节用等相关概念,由此归纳出节约的双重内涵(节约是外显行为“节用”和内隐精神“节欲”的统一),并阐明节约同奢侈、浪费、慷慨、吝啬的内在关联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探析节约的本质,即节欲(节约是人内在本质及合理需要的规定)。最后对节约标准进行简要分析,认为其关键在于质与量的统一。第二部分,追求美好生活时代节约教育的理念。聚焦“节约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所在,为节约教育的开展寻求符合现实生活的时代逻辑,确立新时代的节约教育理念。首先认识从匮乏到丰盛,节约产生的物质生产条件的演变(从物质匮乏时代的“节约”到追求美好生活时代的“节约”),进而从节约经济根源的转变中认识节约与美好生活的关系所在(关键是澄清节约与勤劳、节约与贫富、节约与消费经济、节约与美好生活这几对关系)。最后,提出追求美好生活时代节约教育的理念应该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行为保守型节约向着满足生活需要转变、从节约的工具性价值向着目的性价值转变、从关注眼前一时的节约向着着眼未来转变、从外部资源约束的节约向着内部驱动转变。第三部分,当前我国学校节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梳理学校节约教育现实开展境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探究发现虽然当下节约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但呈现出节约教育的“无教育状况”,实行的是一种经验化、直觉化的“节用教育”,自主变成了自流,表现为:一是节约内涵狭隘,多限于外在层面表征;二是教育对象偏移,多指向物的教育,而非指向人;三是教育方向偏离,偏重意义说理,忽视课程学理;四是忽视节约的社会历史性,脱离具体的物质生产条件讲节约;五是夸大节约的直接感受性,重实践轻理论,实践中未形成再生力量;六是教育目标平庸化,忽略培养节约型人才。究其原因主要为两点:一是节约教育理论缺位,教育者“不懂节约”;二是传统节约思想固化,新时代的节约理念尚未确立。第四部分,追求美好生活时代学校节约教育的创新思路。基于节约内涵和本质探究、追求美好生活时代节约教育理念的分析,再结合个体品德的形成规律,文章认为,节约教育的开展要遵循“获得节约认知——激发节约情感——形成节约意志——践行节约行为”这一教育理路,据此从“澄清理念,认知节约”“陶冶情感,认同情感”“磨炼意志,推进节约”“落实行动,践行节约”这四个方面提出可供学校节约教育参考的具体实践路径。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协调推进,再加以相关保障机制作为支撑最终促进个体节约品质的生成。

关键词:节约;节俭;节欲;节约教育;美好生活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方法

一、节约内涵与本质探究

(一)节约的词源分析

(二)中国传统节约思想

1.守正祛邪的制欲之道

2.处己修身的育德之道

3.富国裕民的生存之法

4.制欲杜奢的养生之道

(三)节约内涵

1.外显行为“节用”与内隐精神“节欲”的统一

2. “节约”与奢侈、浪费、慷慨、吝啬的关系

(四)节约本质

1.节约是人内在本质的规定

2.节约是合理需要的规定

(五)节约标准

1.量——合乎生活需要

2.质——正向的道德标准

3.节约标准的相对性

二、追求美好生活时代节约教育的理念

(一)从匮乏到丰盛:节约产生的物质生产条件的演变

1.物质匮乏时代的“节约”

2.追求美好生活时代的“节约”

(二)节约与美好生活的关系

1.节约与勤劳——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节约与贫富——无价值统一关系

3.节约与消费经济——节约与消费的统一

4.节约与美好生活——节约规制下的“需要”消费

(三)追求美好生活时代节约教育理念的转变

1.从行为保守型节约向着满足生活需要转变

2.从节约的工具性价值向着目的性价值转变

3.从关注眼前一时的节约向着着眼未来转变

4.从外部资源约束的节约向着内部驱动转变

三、当前我国学校节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当前我国学校节约教育的现实境况

(二)当前我国学校节约教育的现实问题

1.节约内涵狭隘:多限于外在层面表征

2.节约教育对象偏移:多指向物,而非指向人

3.节约教育方向偏离:偏重意义说理,忽视课程学理

4.忽视节约的社会历史性:脱离具体的物质生产条件讲节约

5.夸大节约的直接感受性:重实践轻理论,实践中未形成再生力量..

6.节约教育目标平庸化:忽略培养节约型人才

(三)学校节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节约教育理论缺位,教育者“不懂节约”

2.传统节约思想固化,新时代的节约理念尚未确立

四、追求美好生活时代学校节约教育的创新思路

(一)澄清理念,认知节约

1.明确节约教育的价值目标

2.从节约“物用”的表层意蕴逐步走向“节欲”的本质内涵

(二)陶冶情感,认同节约

1.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予教育冲击

2.环境熏陶下的隐性德育,注重环境育人

3.关注节约的发展性价值,培养道德需要

(三)磨炼意志,推进节约

1.引导学生道德矛盾,促进自我教育

2.重视劳动体验教育,培养奋斗精神

3.发挥俭德育人功能,涵养个人心性

(四)落实行动,践行节约

1.立足生活世界,养成节约行为习惯

2.孕育节约智慧,提升节约行动能力

3.体悟节约意义,培养行动迁移能力

(五)节约品质的形成

1.健全节约教育机制,保障教育开展

2.知情意行有机结合,塑造节约品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网络学习支撑平台设计论文提纲 下一篇:较低交付成本发展物流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