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罚的内在来源和基本功能及价值
(一) 刑罚的内在来源
道德的政治如果不以不可磨灭的人类情感为基础的话, 就别想建立起任何持久的优势。任何背离这种感情的法律, 总要遇到一股阻力, 并最终被其战胜。我们向人的心灵作了调查, 在那里, 发现君主惩罚犯罪的真正权利的基本起点。 (1) 这就说明了刑罚权的来源体现了一种公民的公共意志、一种集体的情感。犯罪无疑是恶的行为因为它能够引起痛苦或排除愉快, 而刑罚则是善的行为, 因为它能够引起快乐或排除痛苦。当犯罪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利益、侵害社会公共福祉, 它本身的行为就带来了对他人、对社会情感的极大伤害。康德、黑格尔等人认为刑罚的价值在于正义的实现, 这种正义包括道德正义和法的正义。无论如何正义必然包含着人的主观情感, 具有伦理意蕴的善良。但是引发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不管因为社会的或个人的原因犯罪, 犯罪人给被害人及社会带来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而为了弥合这种创伤, 我们认为社会有责任做出积极的努力, 包括对犯罪人的惩罚、矫治及被害人因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而社会应当给予的适当关照和安抚。否则, 被撕裂的社会关系长时间得不到弥合, 可能积聚更多的社会仇恨和不满情绪。作为正义符号的刑罚只能给犯罪人带来痛苦及实现抽象正义。正是基于此刑罚将会产生必要的情感价值来平衡犯罪这种越轨行为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正如边沁所说:“尽管犯罪能获得很大的快乐, 但是, 惩罚所造成的痛苦超过实施犯罪获得的快乐, 如果刑罚之恶超过罪行之恶, 立法者就是制造更大的痛苦而不是防止痛苦, 是以较大恶的代价来消除较小之恶。” (2) 这就是刑罚通过对犯罪人身体、精神、财富等方面的压力施加来产生一种内心的情感趋使罪犯本人及社会其他成员不再有越轨行为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 刑罚的基本功能及价值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刑罚的本质是严厉的惩罚性及痛苦性, 从其产生之日起便是一种理性之恶, 刑罚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功能, 社会也是通过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我们认为刑罚具有报应、预防、威慑、谴责、改造、教育、鼓励、抚慰等主要功能。
二、两大学派的刑罚价值观
(一) 刑事古典学派的刑法价值观
刑事古典学派的刑法价值观是以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保障, 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为核心思想的, 通过对刑罚功利性的分析得出了刑罚合理性的根据, 正如贝卡里亚考察刑罚合理性的公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对犯罪的惩罚是基于多数人的综合利益来考量的, 是为了多数人来对犯罪实行的理性的恶—刑罚。同样地刑事古典学派基于人权保障出发特别是平等地考察犯罪人的基本人权以及充分考虑到刑罚设置的社会成本、社会实效等因素确定了刑罚必要性的概念, 通过考察刑罚的坚定性与有效性也就是建立罪与刑之间必然联系强化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刑罚的实效来贯彻刑罚的必要性原则。因此, 在贝卡里亚看来, 刑罚的必要性也就是其限度, 应该是恰好能制止犯罪的刑罚的限度, 超出制止犯罪的需要, 这种刑罚就是不必要的, 也就是多余的专制的。 (3) 不同于功利主义的主张黑格尔、康德等人所主张的是报应主义, 在报应主义的刑罚价值观中, 正义这一元素占据主要地位, 正义就是刑罚的根据, 犯罪行为本身就违反了社会契约, 而这个契约是理性的是高尚的是正义的, 所以违反它就应当受到刑罚。报应论者在这里坚持的是, 刑罚只应施加于有应受惩罚之罪的人, 以免对受到这种罪行伤害的人太不公正了。尽管对恶劣行为作出反应时显然需要谨慎行事, 对它的谴责性反应也还是能够与一种公认的道德态度联系起来的。 (4) 报应论意味着通过对犯罪人的主观罪过的否定的伦理与法律的评价, 而使犯罪人产生负罪的道德感, 唤起犯罪人的良知。同样地, 报应主义也强调刑罚的等同性, 刑罚本身也就是为了正义的恢复, 报应中的恶与善、善与善务必成对等相称的关系。所以, 报应是有节制的, 而有一定的限度, 对等、同等就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正义观。
(二) 刑事实证学派的刑法价值观
刑事实证学派在刑罚问题上, 完全否定刑事古典学派报应主义与威吓主义, 而是以个别预防作为主要价值追求。 (5) 刑事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龙勃罗梭认为, 报应与威慑都是一句空话, 刑罚存在的唯一根据就是防卫社会, 这实际上是一种目的刑思想, 强调刑罚对犯罪的个别预防、刑罚的社会防卫的同时注重对犯罪人的救治, 对犯罪人的社会矫正, 以救治性为内容的刑罚无疑是从社会保护的需要出发的充分关注社会利益。犯罪是必然的, 社会根治犯罪亦为必要, 而惩治犯罪不再对社会作恶, 亦为必要。只有这样刑罚才有功利可言。龙勃罗梭断言:除自然的必要与自卫的权利以外, 刑罚再无别的根据。对犯罪人适用刑罚不是基于报应, 而是基于个人性格的危险性, 是为了防卫社会。为此, 必须对犯罪人进行积极地救治。刑事社会学派提出了以矫正与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刑罚学说。犯罪人之所以要负担刑事责任, 不是由于道义上对他应加以谴责, 而是为了防卫社会的需要。所谓责任, 是对社会有危险的人, 被社会科处作为社会防卫手段的刑罚的法律地位;犯罪是人的素质与环境的产物, 犯罪人并不具有选择犯罪行为与适法行为的自由, 因此就犯罪行为对犯罪人进行非难是不可能的;刑法是对犯罪人将来再犯罪的可能性即性格的危险性, 进行社会防卫的手段;正因为犯罪人在性格上具有危险性, 所以处于承受社会的地位, 这就是责任。 (6) 犯罪的复杂性和社会危害性要求刑罚需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犯罪进行必需的矫治, 犯罪是社会的产物是特定犯罪人的行为, 因此刑罚既是社会责任特定的犯罪人应当承担的个人责任。此外, 刑事社会学派也强调了刑罚个别化的重要性, 需要全面地考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力求达到罪刑均衡, 提高刑罚的个案公正, 通过刑罚个别化使犯罪人得到合理惩罚和矫治。
三、刑罚的功能与社会情感的互动
每个具有敏感心灵的人, 他们热爱公开的、明确的、有益的、既定的和共同安全的契约, 犯罪行为则是严重打破了这些契约, 极大地损害了每一个契约个体的情感, 同样也就违背了公共意志损害了公共福祉伤害了集体情感。因此, 刑罚此时就将发挥其一种对整个社会以及每个社会单独的个体的情感慰藉作用, 这本身就是刑罚的功能在发挥作用。同理, 社会的公共意志和社会的各种情感也将通过刑罚表现出来, 刑罚的建立、运行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是社会情感的体现, 刑罚本身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情感价值, 诸如生命自由安全、平等公正、尊重财产、保护产权、保持良好秩序、报应、预防、威慑、谴责、改造、教育、鼓励、抚慰等一系列社会情感诉求。
刑罚对犯罪人来讲既具有惩罚性的特征也具有矫正性的特征与目的。刑罚对于犯罪人之外的人, 对于整个社会毫无疑问具有个人保护、社会防卫、秩序维护的作用和意图, 对于被害人或者被害一方必然包含有本能的、冲动的报应目的。因此, 科学合理正当的刑罚应当包含上述三个方面的情感价值以及实际效果。从整个社会角度向下看, 社会中必然存在犯罪同时社会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犯罪的实施者或者受害者也就是说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犯罪人或者受害人, 此时, 犯罪也就必将损害社会公共福利, 扰乱固有的社会秩序所以犯罪行为在社会中得到的是否定的评价, 社会意志要求这个社会去进行防卫、打击犯罪、维护秩序、维护社会契约下的公共意志情感。在具体的特定的行为成为犯罪时, 那么犯罪人和受害一方也就明确地确定了, 对于罪犯本人必须接受惩罚并且应当获得矫正的机会和改过自新的机会, 对于罪犯他本人也期待着这样的人权保障, 这就是刑罚对犯罪人的情感价值。那么对于受害人或受害一方来说刑罚的情感价值就更为明显了, 对罪犯的合理而必要的惩罚就满足了人性这种本能的、冲动的报应情感, 也就是期待罪犯得到罪有应得的惩罚。同样的, 对于社会他人以及整个社会, 这些最为朴实中立的正义观和契约下的公共意志情感要求刑罚必须进行社会防卫, 保障原有的秩序必须得到恢复尊重。刑罚的这些情感价值对于受害方、犯罪人、他人以及整个社会都是有所诉求的。犯罪作为最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它侵害了人们有强烈凝聚性的意识, 此时社会中的刑罚可以鼓励和加强这种集体意识。因此, 刑罚是为了维护团结而做出的一种机械反应, 但的确是一种有价值的防卫武器。惩罚犯罪人是为了证实这种犯罪行为在所有人的心理中都被看成是讨厌的行为。这样, 刑罚就能保持人们的道德理想。而在发达的、有差别的都市社会中, 发展起了另一种刑罚原理。法律有维护社会团结的作用, 而不仅仅与补偿和复原有关。
摘要:刑罚的情感价值是从刑罚的性质、目的、功能中概括分析出来的一种人的主观情感认识和情感需求, 也就是刑罚给社会带来的情感, 社会对刑法具有怎样的情感诉求, 这些情感又是怎样刑罚进行良性互动的, 这些情感表现出的价值情感对于刑罚的确定、设置、发展等均有着重要影响, 同时, 社会的这些情感也必将会通过刑罚得以体现出来和落实到具体社会生活中。
关键词:刑罚,情感价值,刑罚功能
参考文献
[1] [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 [英]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3.
[3] 陈新良.刑法的价值构造[M].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相关文章:
论税法与税法学的地位——以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为视角02-03
对我国死刑发展之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视角02-03
浅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以食品安全犯罪本罪的立法完善为视角02-03
论美国联邦法院执行协议管辖实践之新发展——以Atlantic案为视角02-03
浅析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以我国《物权法》第107条为视角02-03
我国证券投资学论文02-03
金融证券安全论文题目02-03
证券投资股票论文02-03
证券投资实验论文提纲02-03
证券投资学论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