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并重的一个内容, 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 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 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 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小学中高年级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 有两种编排方式:一是随课文安排, 与阅读训练紧密联系, 是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采用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小学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 要比较充分地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 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 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 我们认为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必须抓好策划、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
1 精心策划, 制定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 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为了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开展, 需要事先策划。教师是综合性学习的组织策划者、引导者、重要的参与者。教师要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做充分的考虑, 综合确定学习目标,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1.1 选择研究角度——打开思路, 拓展资源
综合性学习, 往往是以一个一个专题的形式出现, 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总专题的统领下, 打开思路, 选择好各自的研究角度, 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1.2 组合学习小组——自由组合, 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时, 我们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或调查方式, 进行多种方式的组合。我们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承担适当的任务。
2 注重实践, 自主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就是实践。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3 交流汇报, 展示成果
这一环节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更能体现“语文特色”。因为交流汇报的内容要升华, 展示成果要从多种方式中选择, 而且通过交流、展示, 学生的知识、信息和语文能力、情感、态度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3.1 组内与组间交流相结合
全班性的成果交流与展示往往是在活动的结束阶段集中安排1~2课时, 我们往往会遗憾课堂时间太有限, 学生人数太多, 难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小组内交流是扩大参与面, 实现人人参与的重要手段。因为它贯穿在综合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 在时间上可以化整为零。
组间交流时, 小组成员一般有两种参与的方式, 一种是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参与, 即合作展示, 重在看合作的默契程度与每个同学承担的展示任务的比重。另一种是派代表, 指定人员与自派人员相结合。交流时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 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通过这些形式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 共享学习成果。
3.2 利用多种方式展示成果
学习成果的表达与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感觉到, 语文很有用, 语文很有用, 体验成功的快乐。
(1) 坚持“过程与方法”的原则。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不应该仅仅是成果堆积, 而应在于展现我搜集到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以及我是怎样搜到的, 怎样学到的, 过程与方法永远是最重要的。
(2) 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成果展示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充分表现学生的才能。简单的调查报告、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照片解说、小报、小组汇报、辩论等等。
(3) 成就与困惑并存。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成绩, 在学习中的困惑, 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状态, 也才有利于今后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3.3 整体推进“听说读写”
尽管“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在教材中都有自己的“专属板快”, 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很多“综合性学习”是结合专题安排的, 是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 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4 总结评价, 反思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既评价个人, 也评价小组, 关注个人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 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1 学生档案袋评价法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 把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到档案袋中, 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 教师用激励性评语, 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这样的评价相对于传统的分数评价来说, 更真实, 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也更愿意接受。
4.2 教师观察交流评价法
教师观察交流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并与学生本人商讨交流, 从而获得对学生的全面正确评价。在实践中, 我们把随时观察和了解到的能说明学生取得进步的东西或能证明他们成长的东西记录下来, 有时也记录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典型困难;教师也可以把事先认为重要的、学生达到的目标拟出清单, 根据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 并一一记录, 然后评判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 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我们相信, 只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断探索与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朵语文教苑里的奇葩一定会开得更加艳丽。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中高年级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时关键要抓好策划、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要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制定好小组学习活动计划;要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 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小组交流, 保证学生的参与, 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成果, 通过有效评价, 整体推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三、四、五、六年级) [M].
[4] 黄伟,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11.
[5] 沈大安.走进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jxyj/zonghexing/.
[6] 白成虹.浅谈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jxyj/zonghexing/.
相关文章:
学习计划小学六年级作文02-16
语文期末谚语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02-16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02-16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02-16
小学综合六年级上教案02-16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02-16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02-16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02-16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02-16
2015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综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