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想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 社会意识、全面自由人格的养成, 使学生深层次认识自己应该做什么, 需要什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薄弱是有目共睹的现实, 而理想主义的教育更是不尽人意。重新唤起学生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对中职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1 理想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理想主义教育就是人们在获得基本的生存能力的同时, 实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 并且有良好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作为理想它超越现实, 又有现实性, 二者融入社会发展的台阶之中。理想主义教育是让学生拥有基本的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学会怎么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又有一定的差距, 也许理想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 但是只要我们能树立一个个与理想有关的具体目标, 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经受住生活的磨练和考验, 远大的理想最终都能实现, 我们的人生质量也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理想主义教育不是空想主义, 它是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树立自己未来的理想, 而不是毫无根据的空想, 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不怕失败的精神, 顽强的意志, 和不怕吃亏的魄力实现的。正是由于理想主义者的存在, 社会才会不断的进步, 人类文明才能持续的向前发展。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理想的实质精髓, 才能把外在的道德理论知识变了内在修养和信念, 这样才会有用之不竭的动力, 才能抵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诱惑和腐朽思想, 克服种种困难,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 中职学校理想主义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片面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最大的原因。中职教育定位在为生产与服务第一线培养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实用人才, 将教育的功能定位到工具、服务上, 忽略了教育的真正主体—个体的“人”, 忽视德育教学, 无视个体的兴趣, 爱好, 志向和创造力的培养, 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从企业角度考虑, 由于道德和人文素养在短时间内无法衡量, 多数企业对人才的选择主要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
再者, 学校有德育教育也只是重视纯理论知识的强行传授, 无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脱离实际和现实生活, 空洞无味, 使学生认同感差, 反而抵触德育教育, 使德育工作很难进行。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 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前进的动力, 在他们心中没有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体系, 很容易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失自我。
3 理想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和其它类别的教育一样, 中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高水平技术劳动者, 更要培养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 热爱集体, 热爱社会, 关心他人, 有自我追求和理想的开拓者,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不仅仅是为现在的社会培养人, 而且更多的是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人。理想主义教育符合教育的本质, 重视个人价值的追求, 让人们更有激情和兴趣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它能激发学生的现实的创造力、使学生有对真善美, 假恶丑的判断力,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使自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
大部分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无望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 他们带着普通高中落榜的失意走进校门的, 还有一部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边惹是生非, 想让学校帮忙照看孩子, 把孩子送进学校, 并不期望他们能学到多少文化知识, 只求孩子平安。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自己的前途更是一片迷茫。值得重视的是, 不少学生自认为矮人一截, 有着破罐子破摔, 自暴自弃, 自甘落后的自卑心理。对自己严重缺乏自信, 再加上学习基础差, 自律性不强, 使得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没有生活的动力和兴趣。
现今的职校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和时间的急迫感, 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课想上就行, 不想上就不上。职业学校德育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往往只注重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强行的灌输, 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生是否养成自觉的行为、正确的人生观, 拥有崇高理想, 恰当的处理未来生活中各种具体的困难、抵制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蚀, 学校和教师考虑的并不多。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 是学习知识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有效的理想主义教育, 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确立自己现实的理想, 把握前进的方向, 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以社会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自我超越有得要意义。
4 中等职业学校理想主义的重构
4.1 制定符合现实的理想主义教育评价体系
在制定理想主义教育评价体系时,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使德育目标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广泛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以及要坚持共性和个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理想主义教育的目标也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德育目标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德育教育的新挑战, 也要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代, 在他们掌握基本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 不能在他们还没有掌握一些必备的生存能力时就让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这显然缺乏实际意义, 对他们没有直接的激励作用。理想主义教育的理论测试和学生自评、集体互评、老师监督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全面地反应学生内心的真正状态。在测评过程中学生不光能认识自己的不足, 也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在不足求进步, 在优点中找自信, 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把外在的教育转为内化的动力, 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2 理想主义教育内容上要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空洞的纯理论知识, 缺乏现实性, 和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社会是个知识的社会, 信息传递速度迅速, 知识量大, 因此我们应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善于发现热点问题, 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与价值取向, 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尽可能贴近, 使教师所讲与学生所想尽可能吻合,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如结合国企改革、下岗分流, 谈健康心理与进取品质;结合“为农民工讨工钱”, 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学生关心的话题都与德育课教学有内在的联系。再如:经常剖析一些经济案例, 对学生的内心震动很大, 他们课后认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青年人既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更要具备较强的道德自律意识, 贴近经济讲道德, 学生易于接受, 也乐于接受。这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 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变现实现状的激情占据了整个人的头脑,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变一些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 即使自己损失一些物质利益, 也绝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正是因为理想主义者的存在, 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的向前进步, 才会处在爱的海洋里, 才会和谐的相处和互相帮助。
4.3 注重历史和现实中鲜活的例子
比如经常请社会各行业的取得较大成就的先进典型和学生交流, 特别是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的人士。有了现实的比较, 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共鸣, 从而反省自身的行为, 设定未来的目标。
参观烈士纪念观, 能让学生近身的体验理想主义者的伟大, 振奋心灵, 升腾对烈士的无限敬意, 从内心渴望自己也能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名英雄, 进而认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乐趣和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基石, 心中的希望照亮前进的路。
信念一旦形成, 它会指导我们以后的行为和做人准则, 追逐梦想, 即使一生都难以实现, 在追逐的过程中我们的价值也能得以实现, 美在过程, 在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另外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师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师生感情和老师更快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的进行疏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摘要: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大量初、中级技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近几年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可和社会的欢迎。职业学校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现状并不十分乐观, 这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和中职生本人的发展后劲。中职生思想的困惑和对未来的迷惘表现较为普遍。理想主义教育绝非可有可无。本文系统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理想主义缺失的原因, 理想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新构建学校理想主义教育的设想。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理想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 季爱民.教育的理想及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 2005 (3) .
[2] 柳国强.论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 2005 (1) .
[3] 孙爱春.构建德育目标的依据及其原则[J].泰山学院学报, 2004 (5) .
[4] 谢胜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素质教育, 2008 (02) .
[5] 张庆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2005, 4.
相关文章: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方案02-16
希沃助手培训材料02-16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队会案例02-16
爱岗敬业不忘初心02-16
研学旅行作文02-16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02-16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校健康发展02-16
学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02-16
打造学校特色爱国教育谱新篇02-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