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关键词: 阻塞性 病死率 呈上升 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病死率高, 强调预防因素在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更为重要,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疗效满意, 先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 治疗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52~79岁, 平均年龄65.5岁, 病程12~21年, 对照组男21例, 女9例, 年龄48~81岁, 平均年龄64.5岁病程9~20年, 长期卧床11例, 冠心病12例、糖尿病11例、髋关节骨折2例、高血压14例、下肢静脉炎1例。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气分析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1], 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短期内有咳嗽、咳痰、气短和喘息加重, 痰量增多, 同时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天易栓因素。

1.2 方法

2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积极抗感染、低流量吸氧, 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常, 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住院后入选病例完善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查,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剂量5000U, 每12小时1次, 7d1个疗程,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红细胞比容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进行记录, 对治疗后病人的症状改善时间进行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各数据组间采用t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红细胞比容为 (0.49±0.081) , PaO2为 (82±2.9) mmHg、PaCO2为 (41±2.6) mmHg, SpO2为 (93±2.4) %, 症状改善的时间为3~4d, 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相差异, 见表1。

3 讨论

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常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 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2种疾病。轻者仅在体力劳动时发生, 随着气肿程度加重, 气短逐渐明显, 甚至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 并常感胸闷。每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 症状加重, 并可出现缺氧、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 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 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 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 经常反复发作, 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急性发作,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 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 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近年来, 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COPD的诊治规范, 有尸检报告资料报道, COPD患者合并有肺栓塞的发生率为28%~51%[2], 在我国, COPD是一种常见病, 人群发病率为3%。COPD与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关系密切, 但在临床上COPD患者是否合并VTE的诊断十分困难, 心肺血管疾病常并发肺栓塞, 也有报告近年来随着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增加, 发病率呈减少趋势。

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作用

现在临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除吸氧、止痛、纠正休克和心力衰竭以及舒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措施外, 特异性方法包括抗凝、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应尽早实施, 它虽不能直接溶解血栓, 但可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发展或再发。临床常用的药物是低分子肝素钠, 具有持久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新药,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低量的肝素, 与肝素一样, 低分子肝素钠首先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 加强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和Xa因子的灭活, 抗Xa因子活性强, 对凝血酶影响小, 低分子肝素钠与肝素相比, 抗Xa因子活性高于肝素, 而延长APTT的作用不明显, 因而抗Xa/APTT的比值比肝素大, 且低分子肝素钠对Xa因子作用的维持时间大于对APTT所产生影响的时间, 引起出血的可能性小于肝素, 同时, 低分子肝素钠能促进血管t-PA的释放, 发挥纤溶作用, 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 保护内皮细胞, 增强抗栓作用, 对血小板功能及脂质代谢影响也较肝素少, 不仅可以预防肺栓塞的形成, 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血的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3], 肝素治疗至少5~7d, 尤其在老年人中, 肺栓塞常常被漏诊, 老年人肺栓塞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所有病人至少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中的一种症状, 有35%的病人上述3种症状同时出现。只有对此病高度警觉, 缩短诊断所需时间和改善预后。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措施为对症处理和溶栓、抗凝治疗。对症处理的目的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防治休克和心力衰竭, 严重胸痛者可给予镇痛剂。

摘要: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观察患者肺功能以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2组病人治疗前, 治疗后红细泡比容和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进行对照, 观察2组病人症状的改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红细胞比容、动脉血气分析、症状改善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有肺栓塞易栓因素的患者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 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减轻临床症状, 对预防肺栓塞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 陈俊芝, 周慧程.速碧林抗凝治疗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肺栓塞50例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 (152) :20.

[3] 刘丽娟, 吴耀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3) :412~41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虚拟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