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与形式
形式语言,在百度百科解释是语言学中是包括语义和语法的语言,数学和逻辑中的用精确的数学或机器可处理的公式定义的语言。在邬烈炎的《形式语言》这本书中,形式是艺术表现最重要的语言,是艺术作品得以只是呈现的基础。[1] 形式语言是艺术创作者拥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形式是区别于非专业人士的职业标志。在艺术自由创作中想要有可能实现艺术创造中的绝对自由就要有形式的约束才可以继续进行。形式的概念范畴,是具有强大而永恒生命力的,它通过不断调整自己把新的内涵融汇,吸收,从而不断丰富和适应时代需求。在艺术史中,不同的形式取向形成不同的范式,各种不同的语法规则与关键词对形式的选择与特征表达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于是“形式”就在不同的范式中生成了种种不同的结构样式。
二、自然与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的种种不同样式又为了追求什么呢?也许还是为了艺术的审美。审美感受来源于视觉美感的体验和心理美感的体验。视觉美感的体验,来源于视觉生理体制。如面对蜿蜒流转的江河,起伏跌宕的山峦进行审美观对照时,有节律并焕发内心情感,这就是视觉美感。心理美感的体验有这样一个公式:形式(含形象)—视觉(含情绪)—心理(含联想)。[2] 比如长江三峡风景区内“神女峰”名字的由来。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如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就很好诠释了这一公式。
因此自然就成为艺术创作形式语言中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宝库,也一直是艺术创作形式语言永恒表现的主体之一。从原始岩画中的建筑装饰,从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油画,从传统手工艺品中的图案纹样构成形式,从真实再现自然到依托自然的多种意象化表现,从外部形态的模仿写生到内部结构的变化创作,自然一直贯穿始终。大自然中隐存着对称、比例、平衡、协调、对比、形态、光影、色彩、图案、肌理等几乎包含所有的视觉形式。
三、肌理与应用
肌理是物象表面或画面表面的微观的纹理,它源于物象表面材质的组织结构,而转移、生发为画面表面的材料于技法处理,成为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3] 绘画肌理是通过画布、画纸的表面纹理,利用颜料所依附的油或油及各种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而所形成的工艺痕迹与纹理。肌理又分为真实肌理和模拟肌理。真实肌理是通过感知物象本身表面的纹理,通过手的触摸实际感觉到材料表面的特性。模拟肌理是在平面的形象写实基础上的再现,它会让人产生肌理的视错觉从而产生幻想。
肌理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它不仅具有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的肌理,还可以分为点状肌理,线状肌理、面状肌理及色彩与非色彩的肌理。肌理与图像、形态、颜色、线条等因素共同在视觉艺术的表现中存在,它作为可感因素,本身也是一种视觉形态。
肌理概念作为一种对自然物象观察方法的定位,将对物象的基质认识发生强化作用。在现代设计中,肌理是呈现物象的质感,塑造和渲染形态的重要视觉要素。[4] 肌理在很多时候可以体现设计物的品质和材料风格。它作为被设计物材料的处理手段,被人们接受的特定样式及成为时尚的因素。肌理将直接的触觉经验有序地转化为形式的表现是肌理一直研究的核心问题。
当代艺术,肌理存在于绘画、建筑、音乐、设计等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中,被人们不断的试图进行阐释。而“肌理”的效果如何能够不同于笔墨,能产生别样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这就来源于肌理的质感,肌理的质感具有用笔难以达到的效果,自然而不刻意。这类选择多种工具材料以及利用各种技法生成的某种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它不仅展现出原创的自然属性还将会丰富绘画的内容。“自然状态为绘画肌理的再生提供了原动”。[5] 因此,这种源于自然的“肌理”的特别质感,创造出画面特别的形式美因素。尤其是在“气韵”,在自然而然的变化上,非笔触所能企及。例如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的手法的新颖、大气磅礴的效果已经是现代肌理运用的范例。
肌理效果除了在绘画上的应用外,还应用在其他领域中。许多工艺美术产品,就是以工艺材料的自然肌理加上有条理的创造而获得的高度美感价值。如原始陶器制作中就有绳纹、布纹以及贝壳盖印在泥坯上,它们无不以肌理美取胜。古代丝绸有透明和轻盈的肌理美,织物具有庄重和华丽的肌理美。唐代流行的蜡染、颊染在布面上形成的天然肌理。利用竹编,草等植物制成的工艺品,以其工艺材料的本色肌理美,经过人工来增强肌理效果,获得较高的美感价值。现代设计中肌理效果在建筑、服装设计及其他领域应用也很广泛。例如用漂亮的鹅卵石铺路,与小桥流水结合在一起显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以及审美。人类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发生的基础。人类的审美的语言形式是伴随着艺术语言而产生存在的。现代艺术追求的独创性和潮流性,使得艺术家们不断探求个人特定作品的“符号”,因此,肌理就成为了艺术家的独特语言。而现代艺术家如果想要观众也更容易理解他所表现的艺术,选取有意味的形式语言和特征化的符号语言进行创作,也可以使得艺术家更容易把握艺术创作的有效性。所以,一项成功的具有美感的形式语言设计,不仅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也反应时代的审美特点。
摘要:形式是艺术表现最重要的语言,是艺术作品得以只是呈现的基础。肌理是物象表面或画面表面的微观的纹理,它源于物象表面材质的组织结构,而转移、生发为画面表面的材料于技法处理,成为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艺术,形式创作,语言,肌理
参考文献
[1] 邬烈炎.形式语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8
[2] 刘斯荣.形式设计的美感要素.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6
[3] 辛华泉.形式语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7
[4] 邹明.《绘画肌理断想》美术观察.2001.10
[5] 邬烈炎.来自自然的形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自然肌理对染织设计的美学启示02-07
感觉肌理教学课件02-07
肌理与表皮02-07
因油画肌理生成的迹象探究02-07
艺术肌理02-07
肌理元素在油画作品中的运用探析02-07
“肌理”表现技法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02-07
油画语言中肌理的表现形态02-07
肌理语言02-07
材料肌理在建筑外表皮设计中的应用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