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特点

关键词: 三性 新课标 数学 具有

三性特点(精选三篇)

三性特点 篇1

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特点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 朝着多样性、丰富性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教学中, 应提供并展示给学生所需的各种资源, 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 通过丰富性的教学内容, 开阔学生的视野, 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 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变化》一课时, 教学目标为:对图形之间变换关系进行了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为:将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平移、翻折等转换成新的图形;教学难点 为: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此时,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 的丰富性, 来完成以 上的几点 教学要求。首先, 为学生准备纸片与剪刀 (以上道具也可让学生自带) , 使学生渐渐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了解生活中各种图形是怎样获得的。学生将形状为长方形、正方形等的纸片进行直线裁剪, 然后观察纸片所形成的各种形状。这样, 通过游戏教学, 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和参与性。其次, 教师利用硬币、三角尺等物品, 并根据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了解以上物体在旋转后是否形成了新的图形。也可通过平移的方式, 让学生感受平移是否可以形成新的图形。通过以上方式,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也使学生渐渐体会和感受到了图形的变 化。再次, 教师对教学要点进一步巩固, 以图形展示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以及动手的形式, 说出所展示的图形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 体会到图形变化的乐趣, 并有效培养自身的创新与想象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究性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究性主要是指学生在教 师的合理指导下, 充分运用探究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它是一个生动活泼、连续的、共同参与式 的教学和学习过程。

例如, 在苏教版数学《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一课中, 教师可设置利润与利润率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正确答案。如:振华商厦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 某品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 每件可盈利40元。但为庆祝“六一”, 商场决定采用降价促销方式来扩大销量, 提高盈利。市场通过调查得知:若每件童装降 价4元, 则每天可多售出8件, 但若是商场想销售此种童装平均每天盈利1200元, 那童装应该降价至多少呢?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分析得知 童装每降 价1元, 便可多售出2件, 以上问题的等量关系为:单件盈利×每天售出总件数=每天总盈利 (1200元) , 通过此关系, 便可列出一元二次 方程求解。解:设每件童 装需降价x元, 列式为: (40-x) (20+2x) =1200, 整理为x2-30x+200=0, 并解得x1=10, x2=20, 由此可知, 每件童装需降价20元, 每天才可盈利1200元。

需注意的是,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的同 时, 应根据实际的情况或题意来决定方程解的取舍, 避免学生列出不合题意的解。

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特点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之所 以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脱离了实际。”由此也可以看出,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之所以不愿学习数学, 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脱节, 数学实践性不强, 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基于以上因素考虑,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当中, 应注重实践性的设计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形式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例如, 充分开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 生谈话等 活动, 以加强学 生的实践性;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渐渐地学会自我控制, 合理地调节学习情绪, 以长期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3)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能够展开独立讨论或是合作前的独立思考, 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性; (4) 教师需应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 使其能够将数学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进行应用。

四、结语

文化三性阐微 篇2

文化三性阐微

本文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角度阐释了文化所具有的基本内在属性,认为文化是演化的,并且是趋于整合的.文化作为时间的存在处于不断的迁流转徙之中,每个时代的文化均有其独特的”特征性目的“,在价值上无可区分轩轾.将文化在时间上的传递看成是朝着进步发展方向进化的,乃是”现代中心主义“的情绪性反应.处于不同空间的文化存在形态也有其各自的”特征性目的“,在价值上无可区分轩轾.以己族文化的价值为标准去评判别的文化,将己族文化的价值看成是普适的,乃是”我族中心主义“的情绪性反应.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文化之间的交流表现的是本土文化对异体文化的涵化,而不是异体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替代.因此,对于人类运用其”理性“进行文化的创造或者文化秩序的重建时,笔者主张一方面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抱有高度的谦逊与敬服,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一个适合自己时代需要的合理化的现代的文化体系.

作 者:王玉华 买向东  作者单位:王玉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福建,福州,350007)

买向东(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TEACHERS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G0 关键词:文化   整合   演化   涵化  

三性之我见美文 篇3

我在这里说的三性,是指智性、理性和感性。其实研究讨论这个话题的实际意义不大,原因是不管研究的对不对,讲的有没有信服力,每个人在现实中都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现在思考总结写出来,唯一的功能就是在提醒强化自律行为,供看到的人借鉴:多学习智性之人的做人做事,多珍惜生命里遇到的理性之人,多了解与感性之人共事的强盗逻辑。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说一下,不要把三性割裂认识,就象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一样,都有体现三性的思想和行为。但我在阐述三性时,又把三者分开讲,更多的是从看你身上含有哪种成份更多的`角度出发,将自己归为该性类,相对好理解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也便于正确认识、改造和实现自我。下面,言归正传讲三性。

智性之人,是通过对事物的客观理性认识,加上对周围环境的透彻理解,形成一个灵活的、贴近现实的解决思路,而且操作起来支持者多、反对者少,较易得到贯彻落实。为便于理解,简单点讲,高官群体应属智性人群的典型代表。

理性之人,虽然也能客观理性的认识事物,但受外围或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解决方案不尽完美,只能做到趋利避害,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简单讲,生活中大家普遍认为多数时候看事做事,较客观公正的人,都属于这类人群。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银器特点 下一篇:课改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