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遗传

关键词: 群居动物 智育 论点 遗传

先天遗传(精选三篇)

先天遗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8月入院的母婴资料,将30例出生后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的母亲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经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项目;②新生儿母亲年龄20~45岁;③在所在地居住时间>1年的户籍人群;④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纳入标准:a.人群研究时间2016年1~8月;b.依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临床检查,由1名以上副主任医师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5]:①患儿肝肾功能不全;②其他与心脏有关的非先天性心脏病。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出生后检测为健康的新生儿的母亲3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收集本院入院的母婴资料,采用1∶1配对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利用问卷研究,调查人口学基本情况(如: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职业环境暴露等),膳食营养状况(叶酸服用、饮食结构),家庭环境状况(装修污染、烟草暴露),疾病史等。采用已在目标人群中进行过信度和效度评估的调查问卷[6],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询问的方式调查产妇的孕期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②月经和生育因素:月经初潮年龄、是否生育及生育第一个活产儿的年龄。③居住环境因素:是否靠近交通干线及距离、是否装修、人均居住面积、家庭主要燃料。④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是否有人患心血管疾病。⑤个人及亲属吸烟情况:是否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的种类、是否戒烟以及戒烟的时间;丈夫或者同住的人是否吸烟以及工作环境中的被动吸烟情况。⑥人体测量指标:身高、体重采用统一标准测定,计算体质量指数。参照食物频数问卷[7],调查孕妇孕期的膳食摄入情况,同时采用食物图谱帮助被调查者准确估计各种食物的摄取量,并对研究对象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8]计算平均每日热量和维生素摄入情况。分析环境污染、孕期感染、膳食因素等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机制,测算出各因素的危险度。因大多数孕妇未进行血清中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查,故在此不进行比较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母亲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母亲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先天性心脏病孕期非遗传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在α=0.1的基础上选出13项可能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因素。见表2。

2.3 先天性心脏病孕期非遗传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从单因素中选出的可能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13项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其中5项进入回归模型,工厂、负性生活事件、感冒为危险因素(P<0.05),补充复合维生素以及补充叶酸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1 两组新生儿母亲一般情况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孕期非遗传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

表3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孕期非遗传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又被简称为先心病,该疾病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心脏或者胸腔内大血管出现障碍所引起的先天性结构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均十分多见,发生率位居各种出生缺陷之首,约占世界活产婴儿的1%,已成为了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并非为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约占35%,而非遗传的环境因素约占65%[10]。环境因素包括孕期病原微生物感染、孕期生理、心理因素、服用药物、接触烟酒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因素、慢性病等。且地区不同导致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态环境的差异也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具有地域性特点[11]。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结合分析方法,对本院孕期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研究结果显示,孕期受噪音影响,处于装修环境或居住于工厂及附近,接受被动吸烟,出现感冒,服用药物,受到负性生活事件影响以及接触有害物质、化学制剂、农药等,均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孕期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显示,孕期或者孕前居住地位于农药工厂、化工厂等为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原因在于该类工厂在进行生产期间一般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比如砷、铅、镉等均具有较强的导致畸形的作用,且目前对化工厂释放的废气,排放出的废水等管理仍不完善,导致有毒物质散布在空气或水质中,从而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大幅提升[12]。孕期遭遇负性生活事件也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其原因在于负性生活事件会引起孕妇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血液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指标出现上升,孕妇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同时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孕妇分泌过多的激素,释放糖皮质激素、脑啡肽等神经介质,从而影响胎儿大脑、心脏发育。有关研究显示[13],孕期经历失业、亲人离世、离婚等会增加胎儿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生率。感冒被普遍认为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4],本研究结果也对此进行了证实。孕期感染会致使胎儿心脏右室发生梗阻。且感冒时多伴有发热症状,孕妇机体温度过高也会引起细胞死亡,以及胎儿血管畸形,从而发生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15],孕期补充适量的复合维生素能够有效的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同时服用适量的叶酸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明显,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孕期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导致母体胎盘功能紊乱,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大部分叶酸和维生素均具有较佳的抗氧化活性,在孕早期服用能够有效地预防胎儿心脏遭到应激的损害,且可预防孕妇出现维生素缺乏而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上升而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因此,孕妇在孕期合理搭配饮食,加强营养的同时可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叶酸,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孕期非遗传因素中的工厂、负性生活事件、感冒等13项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叶酸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孕妇应注意尽量避免接触各类危险因素,尽早补充维生素和叶酸,均衡营养,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 30例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母亲作为病例组,同期30例出生后健康的新生儿母亲作为对照组。分析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 两组新生儿母亲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音、装修、工厂等13项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厂[OR=1.862,95%CI=(1.033,3.246)]、负性生活事件[OR=2.162,95%CI=(1.264,3.696)]、感冒[OR=1.904,95%CI=(1.197,3.038)]为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补充复合维生素[OR=0.434,95%CI=(0.253,0.749)]和补充叶酸[OR=0.468,95%CI=(0.261,0.853)]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孕期非遗传因素中的工厂、负性生活事件及感冒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叶酸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后天环境比先天遗传更重要一辨稿 篇2

论点2:后天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性格,体格,智育。而这正是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的。

论点3: 人是群居动物,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的教育,我们才能适应,处理人际关系,才能提升自己。

论点4:后天环境不仅对生物有着量的影响,也有着质的影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质询:1地基与房子的关系

四辩稿:当我们告诉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只要你们努力,在学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却说,先天遗传比后天环境更重要,你于心何忍? 多少年前,孟子就告诉我们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不会有陈胜那穿越两千多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声音。

名言: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鲁 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先天遗传 篇3

关键词: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 辨析

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往往认为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后天出现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也有学生认为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无家族性的散发性疾病就不是遗传病。事实上,并非如此。

遗传性疾病是指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和染色体,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包括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疾病。遗传病种类繁多,已发现的估计有6700多种。有些遗传病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如先天愚型、多指(趾)、脑积水、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无肛门、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白化病等。但有些疾病在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例如肌营养不良要到儿童期才发病;先天性肌紧张症一般到青春期,在寒冷因素的刺激下才诱发出现;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一般在35-40岁发病;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直到青春期因无月经或不孕就医检查后才被发现。

先天性疾病是指未出生之前或生下来就存在的疾病。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某种因素影响,例如大剂量X线照射、病毒感染、嗜烟、酗酒、缺氧、应用某些药物等而使胎儿发生某些缺陷和畸形;父亲也可以通过精子将有害因子带给母亲而影响胎儿。例如,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会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母亲感染了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和梅毒等都可以传给新生儿而致先天性感染;一种可减轻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导致胎儿发生海豹肢畸形等。这些虽然是先天的,但这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基因改变所致,也不能将他传给后代,所以不是遗传病。

家族性疾病也不等于遗传性疾病。一些遗传内因决定的疾病,由于在同一家族中的不同成员中可能具有相同的致病基因。所以,可以表现出发病的家族性。例如,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常表现出家族性。但有些遗传病也不一定表现出家族成员聚集史,如苯丙酮尿症,患者家中往往几代都无此病患者,而且该患者的双亲外表都正常。相反,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由于生活条件相似,某些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疾病也可以表现出家族成员聚集史,如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缺典引起的甲状腺肿大、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环境低硒引起的大骨节病、还有一些寄生虫病及烈性传染病等,这些都可有家族中多人发病的情况,但不能认为是遗传病。

此外,由于每个人的遗传性的不同,也可表现对某些疾病的遗传易感性不同,只要遇到一定的条件影响,就可能发生相应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以及某些肿瘤的发病常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即具有遗传素质,是否发病还要受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另有一些遗传病,则需要环境中一定诱因的作用下才发病,例如半乳糖血症,必须是纯合隐性的婴儿吃了乳糖以后才发病;蚕豆病患者只有吃了蚕豆才能诱发溶血性贫血等。

因此,判断是否为遗传病,不能单从出生时是否有病症来决定,要根据本人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家谱分析、地方调查等来判断是否是遗传病。

参考文献:

1.《医学遗传学》 刘运卿主编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体会 下一篇:关节畸形